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佛光山以文教开山,其文教的精神内涵,就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也是慈悲喜舍的实践。为求佛光法水传承久远,以下的工作信条与理念,凡佛光人均须确实遵行,深入体会..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

第十课 国际佛光会礼仪要点「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国际佛光会自一九九二年创会以来,短短数年,之所以能迅速发展至世界五大洲,并且凝聚百万会员服膺在本会宗旨之下,共同推展会务,除了佛光..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

第七课 国际佛光会会歌的意义国际佛光会是个世界性的佛教组织,每逢集会结束前,必须唱会歌,以坚定弘法的目标与方向。歌词如下:我们的宗旨,从事弘法利生;我们的信念,辨别是非邪正;我们的..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法,可以帮助我们圆满人生。在佛教徒当中,于丛林寺院出家修学的青年固然需要佛法的养成;即使是居家的优婆塞、优婆..
人间佛教的经证

人间佛教的经证

第十二课 人间佛教的经证「人间佛教」是生活化的佛教,是当代化的佛教。佛陀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说法也不离人间。因此,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中,有关佛陀教化众生,六度四摄的..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

第十一课 从佛光山认识人间佛教佛光山于一九六七年开山建寺以来,一直以实践人间佛教的立场,本诸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等四大菩萨的慈心悲愿,希望把佛光法水普及到全世界。历经三十多年的努..
传统与现代融和

传统与现代融和

第三课 传统与现代融和传统的文化,是古圣先贤们智慧经验的结晶,但随著时代慢慢发展,有时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便需要有现代法门的增加。因此,传统的不是完全对或不对,现代的也不全然是好或..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人间佛教重视现实的生活。佛陀是人间的佛陀,千生万世于人间结缘布施,成就佛道。佛陀也是人间佛教社会运动的先驱,打破印度「种姓制度」,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

第十三课 佛光教团的组织系统佛陀最初创建僧团,即以六和敬的制度作为组织结构。何谓六和敬?一、戒和同遵:是为法制上的平等。佛陀倡导「以戒为师」,不分种姓阶级,皆以戒律自我规范。二、见..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

第四课 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佛光学的发展与方向,主要有四点: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二、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三、佛法为体,世学为用。四、天下一家,人我一如。简要述说如下:一、横遍十方..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

第八课 国际佛光会主题演说简介在现代世界文明互相交流,地球村民往来频繁之际,佛教也逐渐突破旧有型态,走出山林,进入社会,扩大寺院功能,深入人群服务,走向家庭,助益国家,进而超越国界..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

第五课 国际佛光会的创会缘起佛教乃僧俗四众所共有,然而传统佛教却一直以僧团为主,因此使得广大信众的力量未能完全动员,而且造成佛教渐与社会脱节。为了让佛教实践「从僧众到信众、从寺庙到..
佛光三昧修持法

佛光三昧修持法

第九课 佛光三昧修持法佛光三昧是每一个佛光会员的修行日课,求证解脱是每一个佛教信徒的终极目标。佛光会员以佛光三昧作为日常修持方法,上与佛法僧三宝接心,下与法界众生融和,以闻、思、修..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

第一课 佛光学的内涵精神多年以来,佛光山僧团与佛光会教团相继提出利世济民的理论架构及思想体系,已具有实践的方法及具体的成果。此两大佛教团体犹如人之双臂、鸟之两翼,在相辅相成之下,为..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

第六课 国际佛光会的宗旨和理念一个组织最重要的是宗旨,宗旨不但代表组织设立的主要目的,也是每一位成员所应努力的方向。以佛教信众为主要组织对象的国际佛光会,是一个世界性的人民社团,其..
佛光人情味

佛光人情味

第十九 课佛光人情味佛光教团提倡人间佛教,致力宣扬佛法与生活的融和,身为佛光人,应该互相融和尊重、团结包容、互赞互助、乐观进取,共同创造安和乐利的人间净土。今日的佛光教团,是由许多..
佛光人间事

佛光人间事

第十八课 佛光人间事星云自披剃以来,不曾稍或停止实践人间佛教的事业,建设人间净土的理想。近五十年间,在弘法过程中不乏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每一件事都代表著我的人间佛教性格,为了教育徒众..
佛光山大事记(上)

佛光山大事记(上)

第二十课 佛光山大事记(上)佛光山在开山三十周年时宣布封山,并特将三十年来重要行事刻碑,刊载于佛光山如来殿前。兹将佛光山创建缘起摘要列述如下:◆一九六七年佛光元年五月星云在高雄县大..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

第二课 佛光学与当代思潮及未来使命自从十八世纪欧洲掀起工业革命以后,带动科技进一步的发展,自由民主的思潮逐渐抬头,人权慢慢地苏醒。到了近代,物质生产丰富,人类的欲望增加,然而却是无..
佛光山大事记(下)

佛光山大事记(下)

第二十课 佛光山大事记(下)◆一九八九年佛光廿三年一月国际禅学会议在本山开幕,来自中美韩日港义等国,计有五十位东西方学者发表论文,由美国蓝卡斯特、马克雷,意大利桑底那,日本中村元、..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