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佛

菩萨本行经。阿难白佛。若使有人以四句偈赞叹如来。得几功德。佛言。正使亿百千那术无数众生。皆得辟支佛道设有人供养是等衣服饮食医药床卧敷具。满百岁其功德多否。可难言甚多。佛言若人以四句..

纸贵如玉

高僧无垢眼。又云青眼律师。初译出十诵律。京师僧尼竞写。谚云。都人缮写。纸贵如玉。

照镜

僧祇云。若病差若新剃头。若头面有疮照无罪。若为好故照者。得越毗尼罪。

造伽蓝法

齐灵裕法师造寺诘十篇。且明造寺方法準正教。谓避讥涉。当离尼寺及市傍府侧。俾后无所坏。南山云。俗人既不晓法。僧众当明示导。

纸钱彩绢

唐吏部尚书唐临。撰冥报记云。唐眭仁茜者赵人。少事经学。不信鬼神。于一日路次见一人。衣冠乘马。从者五十余人。眄视眭。如此十年频见。忽一日又相逢。乃驻马召睦谓曰。比频见君情相卷恋。欲与..

珍重

释氏相见。将退。即口云珍重。如此方俗云安置也。言珍重。即是嘱云善加保重也。若卑至于尊所。尊长命坐及受经。后去。即不云珍重。但合掌俯首示敬也。..

造像

大乘造像功德经云。优陀延王雕像。始夜自思惟。但其像为坐为立。时有智臣白王。当作坐像。何以故。一切诸佛得大菩提。乃至转法轮。现神变。皆悉坐故。是故应作师子座结加之像。王雕像讫。以顶戴..

指果

月上女问舍利弗。言佛弟子当住何处。答曰。当住涅槃夫比丘既落发披衣。梵云。室罗未尼。唐言。求寂灭洎受戒已名邬波三钵那唐言近圆。圆寂。皆涅槃故。释子死之所归即涅槃为果。..

正法

婆沙论。正法有二种。一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经律论也。二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也。

择友

顺正论云。善友者。能为众行本故。欢豫经云。贤友者。乃万福之基也。现世免王者之牢狱。死则杜三涂之门户。外天得道。皆贤友之助矣○大庄严论云。若人亲近有智善友。能令身心内外俱净。斯则名为..

志石

杜氏云。精义曰。準礼无文自魏司徒缪袭改葬父母遂刻石以志又宋元嘉十一年王球死立石志颜延之为文因此士族祖习焉又冯鑒续事始云。按西京杂记。前汉杜子临终作文命刻石埋于墓前厥后恐因此矣○白氏..

正食

四分律云。梵语。蒲阇尼。此云正食○寄归传云。半者蒲善尼。唐言五啖食。谓饭饼麨等○南山钞云。时药。谓报命支持勿过于药。但饑渴名主病。亦名故病。每日常有故。以食为药医之○顺正理论云。身..

斋不请强往

今时云掇斋也。鼻奈耶云。佛游王舍城。诸长者或请一二比丘斋。其不请自往者有四五。诸长者讥嫌(以食不足故也)佛制戒云。不请强往者。犯波逸提。..

制戒十益二意

僧祇律云。舍利弗白佛言。有几利益。为弟子制戒。佛言有十利益。一摄僧故。二极摄僧故。三令僧安乐故。四折伏无羞人故。五有惭愧者。得安隐住持故。六不信者令得信故。七正信者增益故。八于现法..

诤根本有六

毗尼母云。一嗔恚。谓面色变异。令人可怖。二恼害。谓害他生恼故。三幻伪。谓诈作事。四悭嫉。谓贪己物不与人曰悭。见他有得生恼曰嫉。五见取。谓己所见所作。皆是。他所见所作不是(今人呼争为..

斋会礼拜

奇归传云。大众聚集斋会之次。合掌即是致敬。亦不劳全礼。礼便违教。

制一食

僧祇云。如来以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汝等比丘。亦应一食。一食故身体轻。便得安乐住○又佛制一食而有四意。一为破自饿外道。二为育身中诸虫。三为施主受用作福。四为资养色身大种将进道..

诤有四种

十诵律云。一斗诤。二助诤。三犯罪诤。四常所行事诤○毗尼母云。二人共竞名斗。徒党相助名诤。往彻僧者名言(僧众也)各说其理名讼。..

斋正时

毗罗三昧经云。佛为法慧菩萨说四食时。一旦时。为天食。二午时。为法食。时佛断六趣因。令同三世佛故。制日午为法食。正时也○僧祇律云。午时日影过一发一瞬。即是非时。..

治一切烦恼法

贤愚经云。比丘于十二入。思惟无量生死无常。又思惟地狱之苦。及。诸畜生更相残害。饿鬼饑渴众苦所逼。思惟人中四方驰求。天上败坏。如是五道身心之苦。无有乐处。观此五阴。无常苦空无我不实。..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