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有五过

五分律云。一兇恶。二后悔恨。三多人不爱。四恶声流布。五死堕恶道。

智囊

吴支谦。字恭明。号智囊。高僧传云。祇洹寺三千僧。皆号奘法师。为智囊。

住持三宝

范金雕木绘塑形像。是佛宝。三藏文句。是法宝。剃发染衣同一理事。是僧宝。

中后不食得五福

处处经云。佛言中后不食。有五福。一少淫。二少睡。三得一心。四无下风。五身得安乐。亦不作病。是故。沙门知福不食。

著衣功过

佛告阿难。衣有二种。谓可亲。不可亲若着好衣。益其道心。此可亲。若损道心。此不可亲。是故。或从好衣得道。或从弊衣得道。所悟在心。不拘形服○智度论云。佛言从今日。若有比丘。一心求涅槃。..

中食论

弘明集。南齐沈约字休文撰论曰。人所以不得道者。由于心神昏惑。心所昏惑由于外物扰之扰之大者。其事有三。一则荣名势利。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肥浓。荣名虽日用。于心要无晷刻之累。妖妍靡曼..

铸像

经云。时波斯匿王闻优填王用香雕像。乃用紫磨黄金铸佛像。亦高五尺。此为始也。

众生

梵云仆呼善那。此云众生谓众缘所生故○祐法师云。众共生世。故名众生○唐三藏译名有情。谓一切无情物。皆假众缘生。今简去无情。故云有情○证契大乘经云。众生者何义。佛言。是情想和合。所谓地..

指归云。资者取法。助发已身行解故○伯阳云。不善人善人之资。

周罗发

即今亲教和尚。最后为剃顶上发也。梵语周罗。此云小结。且三界九地。烦恼见修。所断有八十一品。即第九地末品烦恼。名小结。微细难除。今此顶发。喻彼烦恼。九十六种外道。皆不能尽除。唯佛弟子..

缁流

此从衣色名之也。僧史略云。问缁衣者色何状貌。答紫。而浅黑。考功记云。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矣固知缁本出绛雀头色。即紫赤色也。故梁净秀尼见圣众衣。如桑熟椹。此乃浅赤深黑色也。..

粥十利

僧祇律因难陀母。施众僧粥。佛说偈云。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粥施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饑渴消。是名良药。佛所说欲得人天长受乐。应当以粥施众僧(今析十利者。一色。..

紫衣

此非五部衣色。乃是国朝赐沙门故今尚之。僧史略云。按唐书。则天朝有僧法朗等九人。重译大云经毕。并赐紫袈裟。银龟袋。此赐衣之始也。自后诸代皆行此赐。至大宋太平兴国初。许四海僧入殿庭。乞..

粥正时

四分律云。明相出始得食粥。余皆非时○婆沙论云。明相有三。初日照剡部树身。天作黑色。二日照树叶。天作青色。三日过树天作白色。三色中取白色为正时。须舒手见掌文分明。始得食粥。..

自大憍人

未曾有经云。若多少有德。自大以憍人。如彼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咒愿

今呼念诵回施也。十诵律云。佛言应为施主种种赞叹咒愿。若上座不能。即次座能者作。

自恣

十诵云。好恶相教以三语自恣(三语者谓见闻疑)○钞云。九旬之内。人多迷己。不自见过。理宜仰凭清众垂慈示诲。纵宣己罪。恣僧举过。内彰无私隐。外显有瑕疵。身口托于他人。故曰自恣。..

昼小眠

智度论云。春末夏初。以时热故。小眠息除食患故。

宗师

传佛心宗之师。又云。宗者尊也。谓此人开空法道。为众所尊故。

主事四员

一监寺会要云。监者。总领之称。所以不称寺院主者。盖推尊长老○二维那。此云悦众。毗奈耶云。授事人○三典座。僧祇律云。典次付床座。此掌僧九事之一也○四直岁。三千威仪经。具十德堪充直岁(..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