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三昧 般若经说:行者依师子奋迅三昧,逆顺出入超越三昧。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超入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起,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定。灭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定。灭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定。灭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定。灭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定。灭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定。灭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定。灭定起,入非非想处。非非想处起,入灭定。灭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定。灭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非想定。非非想定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第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第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第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

是名超越三昧超越之相,自有超入超出,如前二番。经文所说,今明超入出中,各有四种。

一、入超 一顺入超,二逆入超,三顺逆入超,四逆顺入超。

二、出超 出亦如是。

三、傍超 复有傍超,亦论四种。

譬如师子,有四种超:一者前掷四十里,譬顺超相。二却掷四十里,譬逆超相。三右傍掷四十里,譬傍超入根本禅相。四左傍掷四十里,譬傍超入观禅之相。

复有具足超,不具足超。俱足超越,即是菩萨,如上所说。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不能自在远超入故,但能从初禅超入三禅,尚不能超二,何能超三?如黄师子,超则不远,若白师子,则能远掷,可譬菩萨也。

若三乘行人,此入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更复出生百千三昧,功德深厚,神通猛利,故名修禅。

修禅

     ┌四禅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四、四禅

┌一、世间禅┤四等一、慈二、悲三、喜四、舍

│     └四空处一、空处二、识处三、无所有处四、非非想处

│      ┌六妙门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

│      │     ┌ 一、知息入二、知息出三、知息长短

│二、亦世间亦│     │ 四、知息遍身五、除诸身行六、受喜

│  出世间禅┤     │ 七、受乐八、受诸心行九、心作喜

│(亦名共禅)│十六特胜┤ 十、心作摄十一、心作解脱

│      │     │十二、观无常十三、观出散

│      │     └十四、观离欲十五、观灭十六、观弃舍

│      └通明观一、观息二、观色三、观心四、三事俱无

│     ┌九┌一、胖胀二、青瘀三、坏

│     │想┤四、血涂漫五、脓烂六、虫啖

│    坏│ └七、散八、骨九、烧

│   ┌法┤八┌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戒

│   │观│念┴五、念舍六、念天七、念出入息八、念死

小│   │ │ ┌一、无常二、苦三、无我

乘│   │ │十┤四、食不净五、世间不可乐六、死

禅┤   │ └想└七、不净八、断九、离十、尽

定│ ┌观┤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二、内无色相外观色

│ │ │ ┌八│三、净背舍身作证四、处空处背舍

│ │ │ │背┤五、识处背舍六、无所有处背舍

│三│ │不│舍└七、非有想非无想处背舍八、灭受想背舍

│ │ │坏│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五、青胜处

│出│ └法┤八│二、内有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六、黄胜处

│世│  观│胜┤三、内无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七、赤胜处

│间│   │处└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 八、白胜处

│禅│   │    ┌一、青二、黄三、赤四、白五、地

│︵┤   └十一切处┴六、水七、火八、风九、空十、识

│亦│        ┌一、初禅二、二禅三、三禅

│名│炼九次第定┤四、四禅五、空处六、识处

│不│        └七、无所有八、非非想九、灭受想

│共│          ┌由入初禅次第入二三直至灭受想

│禅│薰师子奋迅三昧┤

└︶│          └从灭想起次第还入非非想无所有直至初禅

 │        ┌一、超入顺入超逆入超顺逆入超逆顺入超

 │        │二、超出顺出超逆出超顺逆出超逆顺出超

 └修超越三昧┤三、旁超顺旁超逆旁超顺逆旁超逆顺旁超

          └四、具足具足超不具足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