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卷第三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调伏品第七云何名为菩萨调伏。调伏者有六种。一者性调伏。二者众生调伏。三者行调伏。四者方便调伏。五者熟调伏。六者熟印调伏。性调伏者。有善种子..

等众生界

(术语)遍众生界也,该收一切众之称。起信论曰: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

等众生界

(术语)遍众生界也,该收一切众之称。起信论曰:立大誓愿,尽欲度脱等众生界。

等心

(术语)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

等心

(术语)于一切众生怨亲平等之心。又诸行等修之心。无量寿经下曰:等心胜心深心。智度论八曰:等心者,是于一切众生中无怨无恚。探玄记二曰:无思益物,故云等心。大经净影疏曰:诸行齐修,故曰..

发菩提心经论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天亲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劝发品第一敬礼无边际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救世大悲尊有大方等最上妙法。摩得勒伽藏菩萨摩诃萨之所修行。所谓劝乐修集无上菩提。能令众生发..

发菩提心经论

发菩提心经论卷上天亲菩萨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劝发品第一敬礼无边际去来现在佛等空不动智救世大悲尊有大方等最上妙法。摩得勒伽藏菩萨摩诃萨之所修行。所谓劝乐修集无上菩提。能令众生发..

宝行王正论

宝行王正论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安乐解脱品第一解脱一切障圆德所庄严礼一切智尊众生真善友正法决定善为爱法大王我当说由法流注法器人先说乐因法后辩解脱法众生前安乐次后得解脱善道具名乐解脱谓..

宝行王正论

宝行王正论一卷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安乐解脱品第一解脱一切障圆德所庄严礼一切智尊众生真善友正法决定善为爱法大王我当说由法流注法器人先说乐因法后辩解脱法众生前安乐次后得解脱善道具名乐解脱谓..

四谛论

四谛论卷第一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摄我见两论已今则舍广略故..

四谛论

四谛论卷第一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思择品第一般若遍诸法大悲摄众生无相说正道顶礼人天尊大圣栴延论言略义深广大德佛陀蜜广说言及义有次第庄严广略义相称名理互相摄我见两论已今则舍广略故..

智慧风

(譬喻)智慧能吹人入法性之海,故譬以风。六波罗蜜经偈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

智慧风

(譬喻)智慧能吹人入法性之海,故譬以风。六波罗蜜经偈曰:众生无定性,犹如水上波,愿得智慧风,吹入法性海。

佛性论

佛性论卷第一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缘起分第一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

佛性论

佛性论卷第一天亲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缘起分第一问曰。佛何因缘说于佛性。答曰。如来为除五种过失。生五功德故。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除五种过失者。一为令众生离下劣心故。二为离慢下品人故..
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

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

第三节 无论道路多艰难曲折,我将努力发现这条无上正道,以此来为现世或未来世众生谋福利。/悉达多太子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王耕节」。净饭王穿戴整齐,跨上骏马,带着太子,在文武百官前呼后..

智波罗蜜十德

(名数)一知贪欲行者,二知瞋恚行者,三知愚痴行者,四知等分行者,五知修学地行者,六于一念中知无边众生之行,七知无边众生之心,八知一切法之真实,九知一切如来之力,十普觉悟法界门。见唐..

智波罗蜜十德

(名数)一知贪欲行者,二知瞋恚行者,三知愚痴行者,四知等分行者,五知修学地行者,六于一念中知无边众生之行,七知无边众生之心,八知一切法之真实,九知一切如来之力,十普觉悟法界门。见唐..

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卷第一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须达多精舍祇陀林中。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千人。尔时世尊即告无量诸菩萨言。谁能于此后恶世时。受持拥护阿耨..

菩萨善戒经

菩萨善戒经卷第一宋罽宾三藏求那跋摩译菩萨地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须达多精舍祇陀林中。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菩萨千人。尔时世尊即告无量诸菩萨言。谁能于此后恶世时。受持拥护阿耨..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