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佛平等戒

(术语)三种三昧耶之一,入佛三昧耶也。大疏九曰:世尊前入法胎生三昧时,见一切众生悉有菩提种等同诸佛故,说入佛三昧耶持明,以此持明得入佛平等戒,即是托圣胎义也。..

十缠

(名数)有十种之妄惑,缠缚众生,不使出生死,不使证涅槃,故名十缠:一无惭、二无愧、三嫉、四悭、五悔、六睡眠、七掉举、八昏沉、九瞋忿十覆也。见智度论七,俱舍论二十一。..

三火

(譬喻)三毒之火。即贪瞋痴也。宝积经九十六曰:我见诸众生,三火所热恼。归敬仪中曰:有将崩朽宅,三火恒然。

三不能

(名数)唐嵩岳之元圭,于佛立三能三不能。三能者:一、空一切之相,成万法之智也。二、知群生之性,穷亿劫之事也。三、度无量之众生也。三不能者:一、不能灭定业也。二、不能度无缘也。三、不..

三大

(名数)起信论以众生心为大乘之法体,名之为大乘之义理,分为三种之大义与二种之乘义:一、体大,众生心之体性,真如平等,无生无灭,无增无减,毕竟常恒也。二、相大,众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

三千床座

(杂语)以身为床座,遍三千世界也。大论曰:假使顶戴经尘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传法度众生,毕竟无能报恩者。

三七日思惟

(故事)佛成道后三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众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众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

乃至十念

(杂语)举十念而上摄多念下摄一念也。无量寿经上曰: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乃至一念

(杂语)举极少之念而摄多念也。无量寿经下曰: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

郁伽陀达磨菩萨

(菩萨)Udgataḍharma,菩萨名。译曰法盛。智度论九十七曰:郁伽陀秦言盛,达摩秦言法。此菩萨在众香城中,为众生随意说法,令众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

赞佛乘

(术语)赞叹佛乘而教化人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即自思惟,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不能信是法。

三法无差

(术语)言心与佛及众生,三法无差别也。

三佛性

(名数)佛性虽常住不变,然为他修证,分三义:一、自性住佛性,一切众生本有之,为自性而常住者。三恶之众生,唯具此一。二、引出佛性依修行之功,而本有之佛性渐为引出者。三乘之行人具之。三..

三世间

(名数)过现未迁流谓为世,彼此间隔谓为间。有为法之别名也。一切有为法分类为三种:一、五阴世间,又名五众世间。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之五法也,十界之五阴各各差别,各为五阴世间。二、众生世间..

十行

(术语)菩萨修行,虽于十信十住满足自利,然利他之行未满,故不可不经此目:一、欢喜行,为佛子之菩萨以如来之妙德,随顺十方也。二、饶益行,利益一切众生也。三、无瞋恨行,自觉觉他。无违逆..

十心

(名数)有二种:(一)顺流十心,一、无明昏暗。谓诸众生从无始以来,暗识昏迷,无所明了,为烦恼所醉,于一切法妄计人我,起诸爱见,想计颠倒,起贪瞋痴,广作诸业,由是流转于生死也。二、外..

十方业普现色身

(术语)随十方众生之意业而普示现其身也。如妙音菩萨观音菩萨是。

十一生类

(名数)金刚经曰:一卵生、二胎生、三湿生、四化生、五有色生、六无色生、七有想生、八无想生、九非有想生、十非无想生。此中前四生,第五之有色生,为色界四禅天之众生。第六之无色生,为无色..

九禅

(名数)地持十地二论所说,不通于外道二乘,独菩萨所修之大禅也。一切之善根功德悉摄在此九禅之中:一、自性禅,或止或观或止观均等也。二、一切禅,世间出世间禅也。三、难禅,生下化众生上求..

八万四千法藏

(术语)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之病,佛为退治之,说八万四千之经典。法华经见宝塔品曰: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