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锤

(譬喻)如锤之作器。以喻说法而开发众生之机也。祖庭事苑五曰:锤当作椎。椎,铁椎。智觉心赋曰:如王索一椎之器。

一谛

(术语)对于二谛三谛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谛同。涅槃经第十三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谛不,世谛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谛,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

二忍

(名数)一、众生忍,忍者忍耐也。诸众生以种种恶害加之,我能忍耐不起瞋恚,谓之众生忍。二、无生法忍,忍者安忍也。理原为不生不灭,今但言不生,又名无生,菩萨于无生之法,安忍而不动心,谓..

二求

(名数)众生所有二种之欲求也。即得求与命求。得求者,求得诸乐也。命求者,欲得长乐而求长命也。

二印

(印相)一、无相三昧印,菩萨初入八地,则上不见可求之佛,下不见众生之可度,沈空多时,名曰无相三昧印,二、有相三昧印,此时诸佛以七法动起之,以如幻三昧为种种利益众生之事,名为有相三昧..

二加

(名数)一显加,佛以平等大悲常鉴众生之机,若宿世善根成熟,或现世之精勤不怠,则光照摩顶等显以神力加被之,增其威力,长其辩才,利益显然可见者。二冥加,佛对众生冥以神力加被之,消其罪,..

二土

(名数)一、性土,法性之理,非秽非净,非广非狭,犹如虚空,遍满于一切处,如常寂光土是也。二、相土,或名净土。或为秽土。随众生之心行而有种种之差别者。见宗镜录八十九。【又】一、净土,..

一佛净土

(术语)从一般之佛土,称弥陀净土曰一佛净土。十疑论曰:阎浮提之众生,心浊多乱,偏赞一佛净土,使专心一境,即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生。又一佛土,即一佛净..

一行一切行

(术语)言一行中具一切之行也。故称之曰圆行。华严天台诸宗所立之妙行,皆是。止观一上曰:众生有大精进勇猛,佛说一行一切行,则四三昧。探玄记一曰:一行即一切行,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具足..

一四句偈

(术语)四句所成之一偈文也。心地观经二曰:劝诸众生,开发此心,以真实法一四句偈施众生,使向无上正等菩提,是为真实波罗蜜多。..

一生果遂

(术语)于现在一生之间,经历三往生也。第二十愿,闻名系念之众生,果遂其志愿,以三生果遂之义释之。然真宗以今生自双树林下往生之要门,转入难思往生之真门,更出方便真门,归入难思议往生之..

生死轮

(喻)众生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生死,有如载人运输的车轮。止观辅行说:业相是能运,生死是所运,载生死之轮名生死轮。

生死

谓一切众生因惑业所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这有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的分别。

甘露法雨

(喻)如来之教法如甘露法雨,润泽众生。

正法依

佛的尊号,因佛能以正法向众生宣说,为正法之所依。

正报

指众生的身心,因众生的身心是依过去的业因而召感得来的果报正体,为二报之一。

本觉真如

本觉是众生心的相状,真如是众生心的心体。又本觉是能证的智,真如是所证的理,此智与理,就是法身如来的全体。

弘愿一乘

阿弥陀佛的弘愿,是一切众生一生成佛的真实教法。

弘誓船

(喻)弘大的誓愿,可度一切众生到彼岸,故喻之如船。往生要集里说:无量清净觉经云: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乘大愿船,泛生死海,就此娑婆世界,呼唤众生,令乘大愿船,送往西方。..

弘誓铠

(喻)弘誓的心坚如铁,好像战士不顾生死披铠甲上阵一般。无量寿经说: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