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喻真心十义

据宗镜录卷七载,众生真如之心本自清净,无有垢染,湛然不动,不生亦不灭;犹如水之净性,本体清净,澄湛凝寂,故取之为譬喻。即: (一)水体澄清,谓众生真如之心,自性清净,圆湛明彻,本来无..

心莲

(一)在显教,喻称众生自性心之清净为心莲。(二)密教以凡夫之肉团心(汗栗驮),形如未开敷之八叶莲花,故称心莲。[大日经疏卷四] p1410 ..

禅定窟

比丘修禅定之洞窟。佛与弟子多于山林岩窟中坐禅,故有此称。又禅者之居所,亦可称禅定窟。南本涅槃经卷二十八(大一二·七九二上):“‘如来今于此拘尸那城入大三昧深禅定窟,众不见故,名大涅..

济度方便

方便,方法便利适宜之义。佛家为救度众生而施用之善巧权变方法,称为济度方便。 p6446

济度

救济度脱之意。即救度群迷自生死苦海至彼岸,化导迷妄众生证入觉悟之境界。[法华经方便品] p6446
鬼道众生的故事:天狗食月

鬼道众生的故事:天狗食月

鬼道众生的故事:天狗食月 天狗食月 有句话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现在的人大都认为狗是一种有灵性而又忠实的动物,都很宠爱它。但是在很久以前的印度,狗却没有这样好的运气,特别是在月..
鬼道众生的故事:打鬼

鬼道众生的故事:打鬼

鬼道众生的故事:打鬼 打鬼印度有一个国家以盛产竹子而闻名。其中有一种叫做「迦尸」的竹子,十分珍贵,世间少有,所以,这个国家就以此做为国名,叫做「迦尸国」。迦尸国与相邻的比提醯国之间..

应护

(一)诸佛菩萨为众生之利益而应机化现,称为应化;若应同众生之愿望,于冥暗中守护众生,则称为应护。 (二)指众生所归依者,即如来。 p6436 ..

六轮对位

据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载,轮有运转、摧碾二义,谓佛菩萨运转法轮,则能摧碾众生惑业,故以六轮配对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诸位次,称为六轮对位。即:(一)铜宝轮对十住位,谓十住菩萨已断见思之惑..

六蔽

全称六蔽心。蔽即覆蔽之义,覆蔽吾人之清净心有六种恶心。即:(一)悭心(悭贪心),指众生因悭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二)破戒心,指众生由贪、瞋、痴等烦恼蔽覆..

六种摄

摄,摄取、摄受之意。菩萨地持经卷十载,菩萨以六种法摄诸众生,过去已摄,现在今摄,未来当摄,乃至历尘数劫,无有疲厌。六种摄即:(一)顿摄,顿乃遽之义。谓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

六种调伏

菩萨调伏恶事障害之法有六,即:(一)性调伏,谓菩萨具有善根种性,故修善法以调伏身心诸烦恼障。(二)众生调伏,谓菩萨调伏一切众生,了知声闻性、缘觉性,乃至人、天等根性之差别,使一切众生皆..

六种回向

回向西方之六种意义。依道绰所著安乐集卷下之说,回向之功不外六种:(一)将所修诸业回向弥陀,既至彼国,还得六通,济运众生,此即不住道。(二)回因向果。(三)回下向上。(四)回迟向速,此即不住..

六种巧方便

菩萨化导众生之六种善巧方便。即:(一)随顺巧方便,谓菩萨随顺教诫,使众生生起信乐,说甚深微妙之法而使之易解。(二)立要巧方便,要即誓约。谓菩萨与众生立誓约,给与众生所求之田宅钱财等,而..

六尘

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又作外尘、六贼。众生以六识缘六境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之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劫夺一切之善法,故称六贼。..

爪上土

佛典中对于“数量极少”之譬喻。又作甲上土、甲头土。即以爪上之土比喻众生舍三恶身,得受人身,且能修习正道得解脱者之罕有;反之,以“大地土”比喻极多之数。杂阿含经卷四十七(大二·二四五..

火譬

又作火栝譬。显示菩萨善巧方便之相之譬喻。火[木*忝]即火箸。菩萨誓愿度尽无边众生而后成佛,然众生未尽,菩萨己自成佛;譬如木火[木*忝]燃薪,薪未尽而火[木*忝]自尽。盖菩萨以利他为先而自利..

心珠

喻指众生之心性。众生之心性本来清净,犹如明珠一般,故称心珠。 p1406

心海

喻指众生之心体。楞伽经卷一(大一六·四八四上):“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此即喻称外在之境界为风,众生之心体如海,而八识之缘动如浪,故一般有所谓“境风”、“心海”、“识浪”..

心乘

佛教之别称。乘,运载、乘物之意,比喻为能运载众生至解脱之岸的教法、法门。佛教之教法以观照、省察、体悟众生清净本性之心观为主,以之为救度众生之究竟法门,故有此称。 p1405 ..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