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惟贤法师: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怎么理解山河大地草木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情与无情是不能分开的。情就是指有情感知觉的众生,无情就是指草木、大地。佛法讲不二法门,什么叫不二呢?正报、依报不能分开,依正不二。有什么人..

断善阐提

即指不信因果而起邪见、断绝一切善根之颠倒众生。阐提,为一阐提(梵 icchantika)之略称,指耽湎、执著于世俗之欲乐,而不知欣求出离之道之有情众生,常被视为永不能成佛之机类。然诸经论及各..
梦参法师:念地藏经需要回向吗_地藏经回向众生

梦参法师:念地藏经需要回向吗_地藏经回向众生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中。有诸国王及婆罗门等。能作如是布施。获福无量。更能回向。不问多少。毕竟成佛。何况释梵转轮之报。】这段经文完全讲回向,要回向才能有这个果报,要回向才能成佛。不论..
净宗法师: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

净宗法师: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

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印光大师也打了一个比喻:像一颗无价的摩尼宝珠,丢到大粪坑里,被污染了,愚痴的人嫌它脏;识得宝贝的人就知道本是摩尼宝,虽然说被大粪所污染,只要把它清洗干净..

声闻应

为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之第四。观世音菩萨为教化众生,示现三十二种身相,以应同各种机类;声闻应即以声闻之身应现于众生。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谓,若诸有学证得四谛之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菩..

声尘得道

指依音声而得道。声,为耳根之对象,属六尘(六境)之一,故又作声尘。即听闻佛、菩萨说法,乃至歌呗等音声,由此证入佛道。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载有观世音菩萨之音声圆通(大一九·一三○下):..

日旋三昧

为法华经妙音品所说十六三昧之一。又作日轮三昧。嘉祥法华义疏卷十二(大三四·六二二中):“日旋三昧者,如日天子乘日宫殿,照诸众生,周而复始。”即以太阳之普照万物,比喻妙音菩萨之光明平..

日天

梵名 āditya。音译作阿泥底耶。又作日天子、日神。在印度,将“创造力”神格化,称为日天。后为太阳神(梵 Sūrya,音译苏利耶)之别称。传入密教后,成为十二天之一。即大日如来为利益众生之..
鬼道众生的故事

鬼道众生的故事

鬼道众生的故事隋唐时,有个叫睦仁茜的人,他有一位鬼朋友名叫成景。这位鬼朋友官拜长史,在鬼界地位也不低。 睦仁茜有个学生,名叫文本。他教文本读书已有一段时间,双方渐渐建立了感情,相互..
人死了之后有没有来生?丨梦中教化众生(宣化上人)

人死了之后有没有来生?丨梦中教化众生(宣化上人)

人死了之后有没有来生?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迦旃延译为文饰,若有论议无文采者,而修饰之。才华超群,善巧辩论,令外道悦服。一日,执断外道问:“恶人死后受苦,应当回还,死而不还,知无他世。..

手足指缦网相

梵语 jālāvanaddha-hasta-pāda。又作指网缦相、俱有网鞔相、手足网缦相、手足指鞔相。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佛之手足于各指间有网缦,类似雁王之蹼,其色金黄。盖佛于因位时常修四摄法,摄取众..

心镜

指心。众生之心犹如明镜,能映照万象,故称为心镜。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八一下):“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p1410 ..

心药

指佛法。佛教以出世之教法医治众生之心病,故称心药。众生之心原本清净,无有垢染,然以无明覆盖之故,生起种种烦恼,沉沦于世间诸苦繁生之海,故须以强调出世间法之佛教教法对治之。 p1410 ..

壒圾堆头见丈六金身

禅林用语。壒,即尘埃;圾,即聚集尘埃之处所;堆头,形容高高堆起;丈六金身,指佛身。意谓在尘埃堆中见及佛,表示佛与众生之绝对平等性,灭绝佛与众生、清净与染污等二元之相对观。碧岩录第三..

还相回向愿

指弥陀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二愿。谓往生极乐之菩萨,为济度众生誓愿复出他方国土。在无量寿经现存诸译中,如魏译无量寿经卷上所说(大一二·二六八中):“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
贪吃众生肉,伤身而死

贪吃众生肉,伤身而死

浙江嘉兴沈某,为四川泸州刺史,被提升太守,为人慷慨好施,亲戚朋友都受了恩惠。只是他日常私生活很奢侈,在任所时,衣服车马以及室内陈列之物,莫不讲究华丽。日常饮食鸭脑、鱼唇、鸡肉、乳鸽..

总愿别愿

总愿,指诸佛、菩萨共通之誓愿,如四弘誓愿、普贤十大愿等;别愿,指诸佛、菩萨由各自之意乐所立之誓愿,如阿弥陀佛之四十八愿、药师佛之十二愿等。放光般若经卷三问僧那品(大八·二○上):“..

禅悦

入于禅定者,其心愉悦自适之谓。如华严经净行品(大九·四三二中):“若咽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维摩经方便品(大一四·五三九上):“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

火宅

梵语ādīptāgāra。比喻迷界众生所居住之三界。火喻五浊等,宅喻三界。语出法华经七喻中之火宅喻。众生生存于三界中,受各种迷惑之苦,然犹不自知其置身苦中,譬如屋宅燃烧,而宅中稚儿仍不知..
净土法门法师:恒顺众生,你的心就清净,平等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

净土法门法师:恒顺众生,你的心就清净,平等了,于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执著

【九者,恒顺众生。】这一愿就是回向众生。菩萨在九法界里面,十法界除佛法界之外,九法界,就如同《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也就是平常所讲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与一切众..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