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心

(术语)证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之上,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等垂怜愍也。

本觉内熏

(术语)真如本觉有内熏外缘之二用,内熏者,真如之体相熏习也,无始以来具无漏之法在内冥冥熏习众生之妄心,能使众生不知不识,厌生死之苦,乐求涅槃,自信己身有真如之法,发心修行。自然之作..

本觉下转

(术语)释摩诃衍论有本觉下转始觉上转之义,本觉有性净本觉与随染本觉之二,本觉下转者,随染本觉之相也,随染之本觉,随众生之染缘,顺众生之相,现为种种利益也。始觉上转者,依本觉之内熏习..

本愿正机

(术语)指本愿标的之众生而言。盖弥陀之本愿,由于欲救济罪业深重烦恼炽盛者之大悲心而建立者,故指末代浊世之吾人众生,为本愿之正机也。..

本感应妙

(术语)本门十妙之一。众生之感与佛之应,共为不可思议也。

本源清净大圆镜

(术语)圆觉经之语。本源者,众生本具之佛性。其清净如大圆镜。

本净无漏

(术语)谓心性本来清净,离烦恼诸漏之污染也。指众生之心性而言。法华经科注曰:与本净无漏相应。

本明

(术语)又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严经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未来

(术语)又云当来。谓事物之作用,众生之果报等之当来而未来者。

示悟

(杂语)开示教法使之觉悟也。法华经序品曰:唯以佛智见,开悟众生。

天台四释

(名数)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为人悉檀,三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

四摄法

(名数)一布施摄。谓若有众生乐财则布施财,若乐法则布施法,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我受道也。二爱语摄。谓随众生根性而善言慰喻,使因是生亲爱之心,依附我受道也。三利行摄。谓起身口意善行利..

四镜

(名数)本觉之体相有四种之义。镜亦有四义,故取之为喻。一如实空镜。真如之体,本来空寂,离一切妄相,犹如空镜离一切外物之体,谓之如实空镜。即空真如是也。二因薰习镜。真如之觉体具无量之..

四随

(术语)佛之说法,随于众生之乐欲,随于众生之机宜,随于对治众生之所迷,随于第一义也。即四悉檀也。摩诃止观一之二曰:禅经曰:佛以四随说法,随乐、随宜、随治、随义。四明教行录四曰:智论..
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讨伐,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长的国王,名叫普安王,修习菩萨行,其他四个年纪较小的国王,则常作恶行。普安王怜愍四小王,想要度他们。一..

四无量心

(术语)又名四等,四梵行。十二门禅中之四禅也。一慈无量心,能与乐之心也。二悲无量心,能拔苦之心也。三喜无量心,见人离苦得乐生庆悦之心也。四舍无量心,如上三心舍之而心不存着也。又怨亲..

菩萨四无畏

(名数)智度论五说菩萨之四无畏。大乘义章十一依之而释四无畏:一总持不忘说法无畏。菩萨能闻持教法忆持众义而不忘,故于大众中说法不畏也。二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无畏。药有二种,为..
阎浮众生业感品浅释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浅释 第四卷

阎浮众生业感品浅释 第四卷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承佛如来威神利故。遍百千万亿世界。分是身形。救拔一切业报众生。若非如来大慈力故。即不能作如是变化。我今又蒙佛付嘱。至阿逸..

医喻经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四册。内容以世间良医具有四法成就比喻如来以四谛法疗治众生诸病。世之医王所具四法为:(一)善知病,(二)善知病源,(三)善知病之对治,(四)善治病已,更知断除..

医王

(一)佛菩萨之尊称。佛、菩萨能医治众生之心病,故以良医为喻,而尊称为医王。盖凡夫自无始以来,因烦恼之故,沉沦于三途,难以解脱,佛、菩萨乃起大悲心,了知众生生老病死等共同之根本烦恼与各..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