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法语:那是他接引众生的手段。

净土法门法语:那是他接引众生的手段。

1普贤十愿第九句“恒顺众生”,这我们一看就晓得,回向众生。怎么回向法?将我自己所学的、将我自己所觉的,布施供养一切众生。我之所学所觉,不是为自己受用,是为众生服务的。2你要不学,拿什..

生饭

(饮食)又曰出饭。律有出众生食之语。于食前为众生出少许食而施与之,持戒者之一法式也。略曰出饭,亦曰生饭。其起因,一为旷野鬼也。涅槃经十六谓,佛尝游旷野,有一鬼名旷野。食血肉,日杀一..

生空

(术语)二空之一。又曰我空。亦曰人空。众生为五蕴假和合,无实体之众生,谓之生空。

生忍

(术语)二忍之一。众生忍也。

生佛不增不减

(术语)生佛一如,故法界众生虽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亦不增也。或言生佛二界,共为无量无边。生界无边,故众生成佛,而生界不减,佛界无边,故众生入佛界,而佛界不增。起信论义记曰:况众生..

生佛假名

(术语)曰众生,曰佛陀,俗谛迷情上之假名耳,真谛觉悟上,无众生,无佛陀,真如平等也。始终心要曰: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无自他之形相。..

生佛一如

(术语)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众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众生如即如来如,如..

生佛

(杂名)生活之佛也。释门正统三曰:时优填王,不堪恋慕,铸金为像。闻佛当下,以象载之,仰候世尊,犹如生佛。【又】(杂语)众生与佛陀也。..

生死缚

(譬喻)罥网系缚人。故曰缚。最胜王经二曰:一切众生于有悔,生死罥网坚牢缚。教行信证行卷曰:解一切生死缚。
卢志丹:为什么要报众生恩?

卢志丹:为什么要报众生恩?

报众生恩,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报他人恩,报除人以外的一切动物的恩。就我们当下的生命来说,没有世界上所有人的恩惠,也就没有我们自己的生命,这仅就人与人之间互为生存的条件而言。佛教讲缘起..

生死泥

(譬喻)生死者众生沉溺之处,故以泥譬之。俱舍论一曰:生死泥者,由彼生死,是诸众生沉溺处故,难可出故,所以譬泥。

出离

(术语)出离生死证入于涅槃也。华严经五曰: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心地观经四曰:深着世乐,不乐出离。仁王经中曰:天人俱修出离行,能习一切菩萨道。佛地论五曰:言出离者,即是涅槃。..

出假行

(术语)菩萨固意起假观,而认差别相,化益众生也。与从空出假观同。

出家四愿

(故事)释迦如来初欲出家,而发四愿:一愿济众生困厄,二愿除众生惑障,三愿断众生邪见,四愿度众生苦轮。见普曜经四。

立要巧方便

(术语)六种巧方便之一。菩萨对于众生,守善法,则以应与何等之利益为誓约,而次第引入于佛道也。
冯达庵:佛教真面目 第五章 解题 第二节 众生问题

冯达庵:佛教真面目 第五章 解题 第二节 众生问题

佛教真面目冯达庵大阿阇黎 著第二节 众生问题众生与佛乃相对名词。觉性晦昧谓之众生,觉性昭明谓之佛。本觉迷失,佛(指本来佛)即众生;始觉复发,众生即佛(指修生佛)。是故众生问题无异诸佛问题也,..
达真堪布:变得漂亮一点去迷惑众生,这个发心完全是恶

达真堪布:变得漂亮一点去迷惑众生,这个发心完全是恶

达真堪布:变得漂亮一点去迷惑众生,这个发心完全是恶 …… 起来的时候发心,下个决心,做个决定,我一定要为众生成佛。我为了成佛,今天一定要精进修法,不能浪费。今天一天我不能虚度,一定要..

平等大慧

(术语)以名佛说法华经之实智,是即诸佛之实智也。能证平等之理性,故曰平等。众生齐得此智慧,故曰平等。法华经见宝塔品曰: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

平等大悲

(术语)佛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怜愍普遍平等之慈悲也。

平等法

(术语)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