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弘法师:楞严经和楞伽经哪部好_楞伽经与楞严经的区别

能弘法师:楞严经和楞伽经哪部好_楞伽经与楞严经的区别

《楞严经》属于圆顿教,主要就是破妄显真,告诉我们如何悟入如来藏性,是直了成佛的法。虽然《楞严经》以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二十五圣说圆通法门、五十七位成佛,乃至于破魔超三界宣说大乘修证..
楞严经意旨

楞严经意旨

◎ 虚云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意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等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阿难尊者为..

大佛顶首楞严经会解

凡二十卷。元代惟则撰。今收于卍续藏第十九册。又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会解、首楞严经会解。援引诸宗注书以随文解释大佛顶首楞严经,间亦加有己说。本书作于元顺帝至正二..

大佛顶首楞严经

凡十卷。又作大佛顶经、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朝般剌蜜帝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鸠摩罗什所译首楞严三昧经之别本。本经内容叙述阿难受摩登伽女之幻术,..

灌顶部

(术语)谓密教之经典,以行灌顶之式传授其奥义故也。稽古略三曰:于灌顶部,诵出一品,名楞严经。

元明

(术语)真如之觉体本来明照,故曰元明。楞严经六曰: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又】一名本明。以本觉之自性清净心而名。楞严经一曰:元明能生诸缘。..

亡者

(术语)死亡之人也。楞严经八曰:亡者神识,飞来乘烟,入无间地狱。随愿往生经曰: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刹土。

子璇

(人名)宋秀州长水子璇,号长水。初从本州洪敏法师学楞严经,后参见琅玡山觉禅师有所悟。后住长水,众几一千,以贤首之宗旨释楞严经起信论义记等。自唐之圭峰至宋代唱导华严者,惟师一人。见稽..

上味

(术语)味之最佳者也。楞严经曰:酥酷醍醐,名为上味。

大佛顶经

(经名)具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略曰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楞严经等。

三界空花

(譬喻)三界无实。譬如空华。楞严经六曰:三界若空花。

道眼

能见正道之眼。楞严经说: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焰慧地

菩萨十地中之第四地名。楞严经说: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初禅

1、初禅定。2、初禅天。楞严经说: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

楞严咒

《首楞严经长水疏》云:“首楞严者,梵语也。《涅槃》云:首楞者,名一切事竟;严者,名坚,即一切事究竟坚固也。得此三昧,观法如幻,于法自在。”又咒末疏云:“此咒四百二十七句,前诸句数但..

一根

(术语)一类之根性也。妙玄一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又】为眼等六根任何根之一。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一炷

(杂语)烧香一次,又灯明一次。楞严经六曰:于身上爇一香炷。

七尘

(譬喻)色等之六境,谓之六尘。尘法极于六,无第七尘。故喻无法为七尘。楞严经一曰:若无有体而合者,则十九界因七尘合。

一沤

(譬喻)一水泡也。楞严经六曰: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世间智

楞严经所说三智之一,即凡夫和外道之智。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