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如何理解?

居士:有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法师您认为该如何理解? 法师:回答这一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何为宗教?何为教育?在佛教看来,宗教二字是分开诠释的,佛陀为适应教化对象而..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小心!将“心灵鸡汤”冠为“佛说”实为侮辱佛陀

编 辑:广缘佛说:你之所以活得痛苦,是因为执念太深!佛说,人生一切苦难起源于心,要想脱离苦海,唯有修心。佛说:人的痛苦是因为太多的欲望每当读到这些冠了“佛说……”前缀的句子时,第一..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七章

明旸法师:佛陀的十大弟子 第七章

第七章 迦旃延尊者论议第一迦旃延迦旃延那罗陀尊者,姓迦旃延,名那罗陀,生于南印度阿提国弥猴食村婆罗门家庭。父是国王的国师,家中拥有广大田地和众多奴仆。少从舅父阿私陀仙学习,精通《吠..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

无忧树下诞生的佛陀清风微拂的夜晚,一只庄严的六牙白象,出现在迦毗罗卫城摩耶夫人的梦境。白象在祥柔的毫光与天籁乐音中,从兜率天缓缓而降,进入摩耶夫人胎中;吉祥庄严的梦,正预告着三界导..
明真法师:佛陀的日常生活

明真法师:佛陀的日常生活

近读汉译《四阿含经》发现了不少关于佛陀日常生活的事实,不但趣味隽永,实际上对我们作弟子的也具有极大的启发性和示范性;因此辑录出来,作为南传佛教国家纪念佛陀涅槃二千五百周年的随喜功德,使..
佛陀开示的四种同伙

佛陀开示的四种同伙

何人可称善友?佛陀虽在《吉祥经》中不曾明言,但于《菩萨地持经》中为大众胪陈了善友标准:善友所摄者有四事:一者善友不愚不钝,黠慧不邪;二者不教人放逸,亦不以放逸之具授予他人;三者不教人..
佛陀箴言:佛说阿弥陀佛会派25位菩萨护卫念佛者

佛陀箴言:佛说阿弥陀佛会派25位菩萨护卫念佛者

《十往生经》云:“若有众生深信是经。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二十五菩萨拥护行者。若行若住。若坐若卧。若昼若夜。一切时一切处。不令恶鬼恶神得其便也。”注:如果..
佛陀对罗睺罗的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陀对罗睺罗的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佛陀对罗睺罗的开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罗侯罗对占去他房间的比丘,自愿让步;在路上被恶汉打破头,他能忍辱;仅仅这样的修养,距离开悟还有一段历程。 聪明乖巧的罗侯罗,对于修行非常精进..
延续——敬造如法的佛陀形象

延续——敬造如法的佛陀形象

延续敬造如法的佛陀形象对于佛像鉴赏,在《大乘造像功德经》等介绍佛陀形象功德的经典中这样谈道:面对佛陀的形象,不应有分别好坏的心态。否则,便违背了我们皈依佛陀的基本心理。因此,去评判..
永海法师:佛陀分半座

永海法师:佛陀分半座

佛陀分半座《杂阿含经》八九四经 白话: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说法,无数大众围绕听闻。在寂静阿兰若处头陀苦行的大迦叶,也前来听佛开示。诸比丘看到大迦叶须发长垢,穿着被舍弃于粪尘中,以破衣..
佛陀开示过去的因缘

佛陀开示过去的因缘

佛陀开示过去的因缘善知识要引导你修学佛法是缘,恶知识要引诱你去参与坏事也是缘。所以,我们要懂得分析、辨别,要随善缘而不随恶缘。佛法讲因缘,世间任何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其中,有疏的..
佛陀和童女的故事

佛陀和童女的故事

佛陀和童女的故事这天,佛陀慈悲应众生祈请,来到舍卫国托钵行化。当时,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正骑着自己心爱的玩具车,朝着花园的方向缓缓前进。当她玩得正开心的时候,小女孩发现路上远远迎来一..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7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7

星云大师佛陀的本来面目07七、佛陀有没有工作呢?你们各位请想一下:佛陀有做工作吗?有的。何以知道?有一次,佛陀到天臂城这个国家托钵,国王叫善觉大王,是佛陀未出家前的岳父。善觉大王看到佛..
无言的感化 人天赞叹!——佛陀怎样面对恶口与辱骂?

无言的感化 人天赞叹!——佛陀怎样面对恶口与辱骂?

佛陀成道后第十年,也即佛陀四十五岁那年,佛陀在优陀南国首都一带行化。在这里,佛陀遭到一伙流氓的恶骂,这是任何一个圣人都没有遭受过的辱骂。佛陀,这位伟大的圣者,对于那些对自己恶毒的辱..
佛陀的开示:世间四事难长久

佛陀的开示:世间四事难长久

佛陀的开示:世间四事难长久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父..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此刻佛陀是否存在?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此刻佛陀是否存在?

此刻佛陀是否存在?佛使比丘答:如果有人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用佛陀的这段话来回答:阿难!在我入灭后,应把我为你们建立的法和律,当作是你们的导师。即使现在,我们仍依着法和律而解,而行,而证,可..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

佛使比库:佛使比丘答: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

佛陀教我们应该相信谁?佛使比丘答:假如有人问你这个问题,那么你可在以噶拉玛经(Kalama Sutta)里找到佛陀所说的答案要相信亲自所看清楚的是什么[注一]。现在我们有必要了解看清楚的意义,看清楚意..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那烂陀长老:《觉悟之路》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如来如不来,圆融真俗谛;善巧方便法,众生随类解。《大事》佛陀慈悲、成功的弘化事业一直持续了45年。自35岁成道,80岁涅槃,他以身教和言教利益人类大众,一年到头,或独自一人,或在众第子陪同下,四..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十二章 正精进

毗耶达西法师:佛陀的古道 第十二章 正精进

第十二章 正精进现在的人,比过去的人繁忙和紧张,其表现、语言和动作,甚少表示安静或轻松的。假若你站在繁华的街道一角,细看身旁匆忙经过的人们,他们的脸色兴奋,你就会发现,在他们当中,有许多人..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四章 第三圣谛:灭谛 ── 苦的止息

罗侯罗化普乐法师:佛陀的启示 第四章 第三圣谛:灭谛 ── 苦的止息

第四章 第三圣谛:灭谛 ── 苦的止息第三圣谛的要义是:人类可以从相续不断的苦得解脱、获解放、享自由。这圣谛名为苦灭圣谛,也就是涅槃。巴利文作Nibbana,但梵文的Nirvana更为人所广知。要想彻..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