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持戒比布施修的福要多

钟茂森:持戒比布施修的福要多

钟茂森:持戒比布施修的福要多 持戒还要忍辱,一条比一条更殊胜。以修福来讲,持戒比布施修的福要多、要殊胜,忍辱又比持戒修的福要殊胜。忍辱就是忍耐,忍耐环境恶劣,忍耐人事上的种种不如意..

罪不罪不可得

子题:尸罗波罗蜜、罪不可得、不罪不可得、持戒清净资持记释云:“问中,彼论前云,若于罪不罪不可得故,是时名为尸罗波罗蜜。后即问曰,若人舍恶行善,是为持戒;云何言罪不罪不可得?今钞倒之..

沙弥大僧持奉行同

子题:僧尼二律下三众通结吉罗、沙弥威仪进止律制同僧唯罪结一品、大小持戒犍度、杂犍度行事钞·沙弥别行篇:“四分,大小持戒中,沙弥具得七支,并余遮戒;准如僧尼二律,下三众通结吉罗。故知..

止持

子题:止持戒戒本疏·持犯方轨:“所言止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为止。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如初篇等,可以自明。此对不作..

叹身向人女索欲供养戒犯相

亦名:叹身索供戒犯相、向女叹身索供戒犯相子题:大姓、下姓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云,叹身者,端正、好颜色,大姓,出家、持戒、修善法、行十二头陀等。不索淫欲供养者偷兰,说欲并自叹者僧..

净持戒名胜士

行事钞·标宗显德篇:“月灯三昧云,虽有色族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净持戒名胜士。”资持记释云:“月灯经中偈文,彼经不出,未详所以。上半偈明俗贵道贱。色谓仪貌;族即..

净不净持戒

子题:不净持戒、净持戒、破戒人、持戒有二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百论中,罪福俱舍,为天持戒,名不净也。又成论云,行者深心不乐为罪,名净持戒。持世佛藏云,若不为除我倒而持戒者,名破戒人..

尸罗波罗蜜

(术语)Śīla-Pāramitā,六波罗蜜又十波罗蜜之一。持戒之行也。
优波离持戒

优波离持戒

在佛陀的时代,优波离尊者就是一位持戒最精进的人。因为他出生在最低贱的首陀罗族,是一位剃头匠。他为了维护自己的身心安稳,就非常严格地护持戒律,后来成为佛陀的弟子中持戒第一精进的人,也成为..

福因

招感福报的业因,亦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

持犯

持戒和犯戒。持戒就是受持戒律;犯戒就是犯了戒律。

戒善

持戒的善根,如前生受持五戒者,今生得生人间,前生受持十善者,今生得生天上,此皆持戒的功德所致。

作持戒

戒有止持戒和作持戒二种,止是制止,制止身口意不作诸恶,如五戒乃至具足戒等是;作是造作,策励身口意三业去造作众善。以上二戒,又名止持门和作持门,诸恶莫作是止持门,众善奉行是作持门。..

胜士

月灯三昧经云。能净持戒。名胜士。

尔雅云善事父母曰孝○謚法云慈爱忘劳曰孝○杂记云。养德顺理。不逆于时曰孝○四天王经云。佛告诸弟子。慎汝心念。无受五欲。漱情去垢。无求为首。内以清净。外当尽孝○梵网经云。佛初坐道树。成..

五事生人中

[出辩意经]谓诸众生能行此五事。则得于人中受生也。一布施谓人常行仁慈。不恡财宝。赈济贫穷。是名布施。二持戒谓人心常念戒。忆持无忘。不作诸恶。是名持戒。三忍辱谓人若遇非理相干。能以情恕..

转五蕴成五分法身

[出请观音经疏]蕴即积聚之义。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五分法身。身亦聚集之义。即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也。谓众生若能持戒修习定慧。行诸净业。则能转此五蕴色身。而为五分法身也。涅槃经云..

四种施俱得净报

[出大涅槃经]谓菩萨达性相空。观一切众生。无非福田。不见持戒毁戒及施受果报之异。名为净善。所以施受虽俱不净。亦俱得净报也。一施净受不净谓能施之人。持戒多闻。知有慧施及施果报。受者破戒..

三事无尽

[出众德三昧经]一布施无尽谓菩萨好喜布施。不吝财物。乃至躯命悉能施与。心不疲厌。是名布施无尽。二持戒无尽谓菩萨护持禁戒。未曾违舍。见犯戒者。怜愍悲哀。见奉戒者。尊重爱敬。复以戒法传化..

三施

[出大智度论]一财施谓自能持戒。不侵他人财物。又能以己之财。施与他人。是名财施。二法施谓既能财施。又能为人说法。令其开悟。是名法施。三无畏施谓一切众生皆畏于死。持戒之人。无杀害心。令..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