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之异名

【戒之异名】 p0692 大毗婆沙论四十四卷十四页云:契经说戒,或名尸罗,或名为行,或名为足,或名为箧。言尸罗者:是清凉义。谓恶能令身心热恼;戒能安适,故曰清凉。又恶能招恶趣热恼;戒招善..

戒论

【戒论】 p0690 集异门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言戒论者:谓此正论,能正显了犯戒过患,持戒功德;故名戒论。
广化法师:持戒免难的小偷

广化法师:持戒免难的小偷

持戒免难的小偷道安法师住世时,亲口告诉我他眼见耳闻持戒免难的故事如下:话说民国十七年间,湖南南岳祝圣寺的老和尚,为在家信众弟子们受五戒。受戒之时,老和尚讲解五戒的意义和持戒的利益,..
智敏上师:辨别真假僧人的标准是看他是否持戒

智敏上师:辨别真假僧人的标准是看他是否持戒

【问】现在有很多穿着僧服的人会做一些人们印象里僧人不该做的事,人们很难分清这些人究竟是真僧人还是假和尚,请问师父,判断僧人真假的标准是什么?对这样犯错的僧人,佛教内部有没有自我净化..

恶趣得非择灭

【恶趣得非择灭】 p1159大毗婆沙论三十二卷七页云:问:由何善法、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答:或由布施,或由持戒,或由闻慧。或由思慧,或由修慧,诸修行者、于诸恶趣、得非择灭。由布..
佛教为何要受戒?你还在为持戒而持戒吗?

佛教为何要受戒?你还在为持戒而持戒吗?

持戒的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佛法教..
持戒就是尊敬规律——《洞见宇宙的奥秘》

持戒就是尊敬规律——《洞见宇宙的奥秘》

有一天,师父故意做了一件很吓人的事情。一位教授在旁边很投入地讲自己对“酶”的研究,师父突然大吼一声,教授被吓得很厉害。被吓到的过程当中,教授为什么不想喝酒解忧呢?因为根本来不及想。..
念佛要持戒

念佛要持戒

◎ 昌 臻不管修什么法门,都必须持戒,当然念佛也不例外。戒律对于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的、在家的,就好像是交通规则对于驾驶员一样。交通规则保证驾驶员的安全,驾驶员做到按照交通规则开..

止持作犯

(术语)对杀盗之恶法而言,止者持戒也,作者犯戒也。反之,对慈悲等之善法而言,则止者犯戒也,作者持戒也。

止持戒

(术语)五戒八戒等总为制止恶之戒法,故云止持戒。

止持

(术语)二持之一,止者制止也,持者持戒也,制止身口之恶而行不杀不盗等,是依止而成持戒也。如五篇七聚之戒法是。行事钞中四曰: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

戒师五德

(名数)一、持戒,二、十腊,三、解律藏,四、通禅思,五、慧藏穷玄。见天台戒疏上。

大乘别途五逆

(名数)大萨遮尼犍子所说经四曰:有五种罪名为根本。何等为五?一者破坏塔寺焚烧经像,或取佛物法僧物,若教人作见作助喜,是名第一根本重罪。若谤声闻辟支佛法及大乘法,毁呰留难隐敝覆藏,是..
往生必须持戒

往生必须持戒

◎印 光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杀。二者之中,淫则稍知自爱者,犹能制而不犯。然欲其意地清净,了无丝毫蒂芥者,唯断惑证真之阿罗汉方能之耳。余则爱染习气,..
大安法师:求戒容易持戒难

大安法师:求戒容易持戒难

唯佛才能制戒。为什么唯佛才能制定戒呢?因为人性当中的种种烦恼,就像海底世界,种种暗礁,种种曲折,唯有佛的智慧才能了解。佛为帮众生对治这些烦恼,制定戒律,并施设戒的开、遮、持、犯。所..
月悟法师: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念而无念是怎么一回事?

月悟法师: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念而无念是怎么一回事?

在家修行应该持戒吗?当然要持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三无漏学,缺一不可。无戒定的慧,是狂慧(世智辩聪)。无慧的戒定,不出四禅八定,不能超越三界。慧是无我正见,加上戒定功夫,才能开发..

在家居士应知的50条戒律,真诚恭敬心持戒是关键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律,则无纪无纲,万事不偿,故凡佛子千万不可废戒不学,或认为束缚执着之事,则定堕三恶道而不得度,慎哉!第一条:寺庙内的一针一线,不得..

在家居士如何持戒修行?

佛教的持戒目的是在改过迁善。改过为不造一切恶业,可得离苦的果报;迁善为努力一切善业,可得幸福的果报。如果只求离苦得乐而不从身心行为方面切实改过迁善,便与常情常理的因果定律相违。佛法..

贩卖罪业深重

子题:贩卖堕一切堕中最重、堕中最重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多云,此贩卖堕,一切堕中最重,宁作屠儿,何以故?屠儿止害一生。贩卖一切俱害;不问道俗贤愚持戒破戒,无往不欺;常怀恶心。设若居..
钟茂森:扎三根是持戒,跟学习净土经教不矛盾

钟茂森:扎三根是持戒,跟学习净土经教不矛盾

钟茂森:扎三根是持戒,跟学习净土经教不矛盾老法师劝导我们努力的扎好三个根,这是我们的行门,这是净土宗三福的基础,实在讲这三个根是三福里面的第一福,第一福都做不到,那往生就别谈了。所..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