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华精进(唐丘慈国莲华寺)[《宋高僧传》卷第三]

释勿提提羼鱼。华言莲华精进。本屈支城人也。即龟兹国亦云丘慈。正曰屈支。时唐使车奉朝到彼土。城西门外有莲华寺。进居此中号三藏苾刍。奉朝至诚祈请。开译梵夹传归东夏。进允之。遂译出十力经..

白崖山无住禅师《释氏稽古略》

相国杜鸿渐出抚巴蜀。是年至益州(西川成都府也)。遣使诣白崖山。请无住禅师入城。问法要曰。弟子闻金和尚说无忆无念莫妄三句法门。未审是一是三。师曰。无忆名戒。无念名定。莫妄名慧。然一心不..

十度三行

(名数)十度一一各有三行:一、施度之三行,财施,法施及无畏施也,二、戒度之三行,摄律仪戒(持佛戒律具众威仪),摄善法戒(所作善法,悉皆摄持),饶益有情戒也。三、忍度之三行,耐怨害忍..

三十五佛

(名数)佛说决定毗尼经说犯五无间业者宜于三十五佛之边至心忏悔。三十五佛者:一释迦牟尼佛、二金刚不坏佛、三宝光佛、四龙尊王佛、五精进军佛、六精进喜佛、七宝火佛、八宝月光佛、九现无愚佛..

十利

(名数)有种种:一、乞食十利。二、多闻十利。三、闻经十利。四、般若十利。五、禅定十利。六、精进十利。七、粥十利。

九劫

(杂语)释尊与弥勒虽同发心,而释尊由勇猛之精进力,便超九劫,而先成佛。见宝积经一百十一。

二十亿耳

(人名)Sroṇakoṭiviṁsa,比丘名。佛在世时证阿罗汉果。足下毛长二寸,足不踏地,为弟子中精进第一,智度论二十二曰:沙门二十亿耳,鞞婆尸佛时作一房舍,以物覆地,供养众生。九十一劫天上..

四正勤

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此四正勤就是精进,精进努力修习此四种道法,以策励身口意,断恶生善。..

六波罗密

华译六度,即檀那(布施)、尸罗(持戒)、羼提(忍辱)、毗离耶(精进)、禅那(禅定)、般若(智慧)。

六度

六种行之可以从生死苦恼此岸得度到涅槃安乐彼岸的法门,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布施能度悭贪,持戒能度毁犯,忍辱能度嗔恚,精进能度懈怠,禅定能度散乱,般若能度愚痴。..

五力

五根坚固发生力量,叫做五力,即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信力是信根增长,能破诸邪信;精进力是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念力是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定力是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

三十五佛

佛说决定毗尼经说,一切众生,若有五逆十恶,万劫不通忏悔者,应须顶礼三十五佛,至心忏悔,一切罪障,即皆除灭。三十五佛者,即:释迦牟尼佛、金刚不坏佛、宝光佛、龙尊王佛、精进军佛、精进喜..

三种精进

一、披甲精进、即要像将军披甲上阵一样,勇往直前,不畏一切;二、摄善精进,即努力修习一切善法,与道契而不舍,须臾不离;三、利乐精进,即不但要自我净化,而且要发大慈悲心,普度一切众生。..

十利

有种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

十波罗密

施波罗密、戒波罗密、忍波罗密、精进波罗密、禅波罗密、般若波罗密、方便波罗密、愿波罗密、力波罗密、智波罗密。此十波罗密是唯识论所立,称为十胜行,即菩萨在十地时所修行的道法。..

十度三行

十度中的每一度各具有三种行法,布施度的三行是财施、法施、无畏施;持戒度的三行是摄律仪戒、摄善法界、饶益有情戒;忍辱度的三行是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精进度的三行是披甲精进、摄..

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心不忘..

八邪

与八正道相反的八种邪道,即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

二种精进

身精进和心精进。身精进是身体力行善法;心精进是勤断悭贪等之恶心。

精进心所

【精进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此又名勤,即对修道、为善勤劬不懈。《成唯识论》曰:‘勤为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勇而..
分享推荐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