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云居德会禅师
南康军云居蓬庵德会禅师,重庆府何氏子。上堂,举:「教中道,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作么生是非相底道理?佯走诈羞偷眼觑,竹门斜掩半枝花。」
称心语
【称心语】 p1297瑜伽八卷十二页云:增上欲解所发起故,非假伪故,非谄媚故;名为称心。
粗恶语业道
【粗恶语业道】 p1474瑜伽五十九卷十四页云:麁恶语业道事者:谓诸有情、能为违损。想者:谓于彼彼想。欲乐者:谓乐麁言欲。烦恼者:谓三毒、或具不具。方便究竟者:谓呵骂彼。二解俱舍论十六卷十七页云:若以染心、发非爱语,毁呰于他;名麁恶语。前染心语、流至此故。解义、不误、亦与前同。谓本期心..

印祖故事:翰林信佛不吃素,大师劝读放生疏(43)
魏家骅(1862—1933),字梅荪,晚号贞士,江宁人。他分别于清末光绪1898年、1903年两为进士,尤其是1903年为经济类进士,此后他一直官运亨通,任过翰林编修、山东东昌府知府,官至三品大员;民国时期,又曾担任西南地区法院院长。还担任过南京商会会长。在山东东昌府知府任上,成功引种美国棉花,推动了..

专家提醒:晚餐吃素食 七八分饱为宜
吃得合理在除夕出问题的病人中,很大一部分人与饮食不当有关,其中较为多见的是连续吃高脂肪、高热量、低维生素、低纤维素饮食引起的胆囊炎和胰腺炎、胃肠性疾病等。由于我国除夕团年饭有大吃大喝的传统习惯,几乎每家的节日餐桌上都堆满了各种象征意义的大荤,如头牲(鸡)、年年有余(鱼)、发肉(意..

每天睡觉前应发此愿
◎ 善 导若入观及睡眠时。应发此愿。若坐若立。一心合掌。正面向西。十声称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菩萨清净大海众竟。弟子(某甲)现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沦六道苦不可具云。今日遇善知识。得闻弥陀本愿名号。一心称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本弘誓愿摄受。弟子不识弥陀佛身相光明。愿佛慈悲示现弟子身相..

唤醒潜意识,体验心语暗示
开篇故事小张是位年轻有为的律师,和女朋友谈恋爱的时候很聊得来,他们聊彼此所相信的真理、观念、聊生活、孩子、家庭、金钱等,在婚前所有能聊到的话题都聊遍了。经过三个月彼此心与心的交流之后,他们确信彼此的三观是一致的,有共同的目标和想法,绝对不会像许多婚姻那样,最后吵架、分居、离婚收场..

重庆一寺庙如来孔子太上老君成"室友" 神秘对联千年无解
重庆一寺庙如来孔子太上老君成室友 神秘对联千年无解朝源观经堂内供奉着儒释道三教。特约摄影马多8月,重庆正值酷暑。我们从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村口出发,沿着铺满竹叶的泥土台阶跋涉了40分钟,终于站在了神秘的朝源观门前。为什么说它神秘?洪洞村村委主任兼当地义务文物保护员李永祥并没有直接回答..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
长期只吃肉和只吃素哪个好?每天吃肉不超过这个量,才正好小时候不爱吃肉,所以没长高;长大后爱吃肉了,结果长胖了。每个人的口味有所区别,不管是天生如此还是后天养成,不同的人的饮食习惯也是有所不同的。而只吃肉的人和只吃素的人,通常被归为两类。有的人吃起肉来根本停不下来,每天都要吃很多的..
自受用身土
【自受用身土】 p0600佛地经论一卷九页云:一、自受用。谓诸如来、三无数劫所修,无边善根所感,周遍法界,为自受用大法乐故;从初得佛,尽未来际,相续无变。如诸功德;诸大菩萨、亦不能见,但可得闻。如是净土,以无量故;诸佛虽见;亦不能测其量边际。..
见所断烦恼有一百一十二
【见所断烦恼有一百一十二】 p0646 杂集论七卷九页云:欲界见苦所断,具十烦恼。如见苦所断,见集灭道所断,亦尔。若迷此起邪行;即见此所断。问:若缘此为境;即迷此起邪行耶?答:不必尔。缘无漏为境烦恼,唯于有漏事随増故。若是处是彼因缘及所依处;彼迷此起邪行,是见苦所断。如见苦所断,见集灭..
暂时灭
【暂时灭】 p1340显扬八卷四页云:暂时灭者:于已成熟已解脱有情,诸佛如来,暂时示现入般涅槃;非是究竟。
道谛有四种
【道谛有四种】 p1238显扬二卷二页云:道谛者:亦有四种。如前所说。全摄者:谓一切觉分。胜摄者:谓八圣道支。世俗谛摄者:谓于世俗谛所摄苦谛集谛灭谛,为遍知故,为永断故,为作证故;一切圣道。胜义谛摄者:谓于胜义谛所摄苦谛集谛灭谛,为遍知故;如是广说。..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从何名通达从何名得】 p1307瑜伽七十七卷六页云:此缘总法奢摩他毗钵舍那,当知从何名为通达?从何名得?善男子!从初极喜地,名为通达。从第三发光地,乃名为得。善男子!初业菩萨,亦于是中,随学作意。虽未可叹;不应懈废。..
烦恼因六种
【烦恼因六种】 p1193瑜伽八卷四页云:烦恼因者:谓六种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缘故,三、由亲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数习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诸烦恼。所依故者:谓由随眠、起诸烦恼。所缘故者:谓顺烦恼境种现前。亲近故者:谓由随学不善丈夫。邪教故者:谓由闻非正法。数习故者:..
印
【印】 p0627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六卷十七页云:印、名何法?答:谓如理转变身业;及此所依诸巧便智。此中印者,非所造印;但是所有能造印法。此能成印,故说为印。如理转变身业者:显所起果。即是色蕴。所依巧便智者:显能起因,即是四蕴。如是五蕴,为印自性。二解 发智论十二卷十六页云:印名何法?..
堕法处色
【堕法处色】 p1339五事毗婆沙论下十四页云:堕法色处者:堕有六种。一、界堕,二、趣堕,三、补特伽罗堕,四、处堕,五、有漏堕,六、自体堕。界堕者:如结蕴说:诸结堕欲界,彼结在欲界等。趣堕者:谓若摄属如是趣者,名堕是趣。补特伽罗堕者:如毗奈耶说:有二补特伽罗,堕僧数中,令僧和合。处堕者..
乐住
【乐住】 p1308此亦静虑之异名。瑜伽十一卷九页云:或名乐住。谓于此中,受极乐故。所以者何?依诸静虑,领受喜乐、安乐、舍乐、身心乐故。又得定者,于诸静虑,数数入出,领受现法安乐住故。由此定中现前领受现法乐住,从是起已;作如是言:我已领受如是乐住。于无色定,无如是受;是故不说彼为乐住。..
论所依
【论所依】 p1329瑜伽十五卷六页云:云何论所依?当知有十种。谓所成立义,有二种;能成立法,有八种。如彼卷六页至十五页广释。
论体六种
【论体六种】 p1330集论八卷十一页云:第一论体,复有六种。一、言论,二、尚论,三、诤论,四、毁论,五、顺论,六、教论。言论者:谓一切世间语言。尚论者:谓诸世间所随闻论。世智所尚故。诤论者:谓互相违返所立言论。毁论者:谓更相愤怒,发粗恶言。顺论者:谓随顺清净智见所有决择言论。教论者:..
学明
【学明】 p1381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卷十三页云:云何学明?答:学慧。谓学位无漏慧。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佛身无漏与佛身有漏】 p0657 大毗婆沙论七十六卷四页云:谓或有执佛身无漏。如大众部。问:彼何故作此执?答:依契经故。如契经说:苾刍当知,如来生在世间,长在世间,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彼作是说:既言如来出世间住,不为世法之所染污;由此故知佛身无漏。为止彼意,显佛生身,唯是有漏..
成满加行业
【成满加行业】 p0666 世亲释五卷二十二页云:成满加行业者:即是于持戒破戒善友无二故,乃至亲近善友故。谓后六句、释此八句。若有习近如是加行;速得成满。
成所作事静虑
【成所作事静虑】 p0667 无性释七卷十二页云:成所作事静虑,为欲饶益诸有情类。以能止息饥俭疾疫诸怖畏等苦恼事故。
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
【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 p0669 瑜伽四十四卷七页云:若诸菩萨、成就五相;令善友性、作信依处。令他远闻、极生净信;何况亲睹。一者、胜妙。威仪圆满、威仪寂静、威仪具足;一切支分、皆无躁动。二者、敦肃。三业现行、无掉无扰。三者、无矫。不为诳他,故思诈现严整威仪。四者、无嫉。终不于他..
妙行
【妙行】 p0700 瑜伽二十二卷十二页云:有处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如伽他说:身妙行能感可爱诸异熟,于现法当来。语妙行、亦尔。又云:问:何缘世尊宣说尸罗名为妙行?答:由此尸罗清净善行,能趣妙乐,往妙天趣,向妙安隐;故名妙行。二解 法蕴足论二卷十二页云:言妙行者:谓世尊说:有四种行。一、..
利养障
【利养障】 p0703 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利养障者:谓随所行、令未信者、更增不信,其已信者,能令改变。不乐功德。不时时中精勤修习施福业事。不乐为他引摄所有利益安乐。如是等类。
沉相
【沉相】 p0708 如应远离相中说。二解 如四种应远离相中说。
忍波罗蜜多种姓相
【忍波罗蜜多种姓相】 p0710 瑜伽三十五卷五页云:云何菩萨忍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性于他所遭不饶益,无恚害心;亦不反报。若他谏谢;速能纳受。终不结恨,不久怀怨。如是等类,当知名为菩萨忍波罗蜜多种姓相。..
身力身劣
【身力身劣】 p0677 大毗婆沙论三十卷六页云:云何身力?答:诸身勇猛、强健、轻捷、能有所办;是谓身力。此本论师、于异文义、得善巧故;以种种文、显示身力,而体无异。云何身劣?答:诸身不勇、不猛、不强、不健、不轻、不捷,无所能办;是谓身劣。此本论师、于异文义、得善巧故;以种种文、显示身..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