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

问:何为“心即是佛”?既然如此,为何还要学佛?
答:虽然“心即是佛”,但我们目前的生命现状是不是佛?佛陀已彻底断除一切无明烦恼,我们断除了吗?佛陀已通达宇宙人生一切真理,我们通达了吗?

【戒学】为获得圣果而须勤修的三学之一,又作增上慧学。乃学佛者所必修。戒可修善,并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恶业。参阅‘三学’条。
过中午十二时便不再食东西。诸天早食,佛午食,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佛弟子当学佛行,断六趣因,故比丘每日均须不过午食。
五种带有辛味的蔬菜、即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学佛人要戒食五辛,因五辛中含有极充分的刺激性,熟吃能使人淫火焚身,生啖又易使人增高嗔恚,学佛人一有了欲念和嗔恚,便会蒙蔽智慧,增长愚痴,妄动无明,造诸恶业了。..
朗州德山禅师。名宣鉴。简州人。姓周氏。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空寺。通贯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不信南方宗禅之道。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檐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买油..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简州周氏子,丱岁出家,依年受具。精究律藏,于性相诸经,贯通旨趣。常讲金刚般若,时谓之周金刚。尝谓同学曰:「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后闻南方禅席颇盛,师气不平,乃曰:「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
问题:为何没有女佛?答:不是没有女佛,也有的,法华经上说得明白,龙女献珠,立地成佛。龙女是女的。她把宝珠献给佛,便立地成佛。这证明女身也可以成佛,不过很少的。至于为什么做男,为什么做女?就因为欢喜。喜欢女人的念头多,就做女人。喜欢男人的念头多,就去做男人。这是自己所造的业而受的果..
佛已经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觉圆,万德备」,所以叫「佛」。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释迦牟尼佛,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过去无量百千万劫已经成佛了,不过因为看见我们娑婆世界南赡部洲的众生,机缘已经成熟,所以就来示现成佛,令一切众生也都成佛,都了脱生死。 佛说的法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切众生必须要..
无论你是否皈依佛门,都可能听说过居士的在家五戒,对于已经皈依的信众来说,或许想要更加深入宗教修持,而正在了解并想要受持五戒,那么“五戒”究竟是什么呢?,受持五戒有哪些功德利益呢?1、什么是五戒?五戒,是指不杀生、不偷盗、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一个人受了三皈五戒,就可称为优婆塞或优婆夷..
佛告诉我们,五戒是‘人乘之因’,一生能够依教奉行,必定能够保住人身,来生还是人身,不会堕三恶道。我们既进佛门,必须受持五戒,这是我们学佛成佛的基础。因此,我们应把五戒学习好,守持清净,不可有一点违犯。如果能这样,才能不失人身,不堕三途。在守持五戒的同时,还要积极奉行十善。一不杀生..
出家人用饭前有三念,首先用调羹吃三口汤,每一口作一念观想:第一念是“愿断一切恶”。断恶,包括吃饭时不生分别心,不去分别这个有味道,那个没有味道。有什么便吃什么,不要拣饮择食,或者打其他妄想。不要想:“这个地方真不好,吃饭时又不准讲话,很不自由,像坐牢。我来拜佛,还有这么多规矩,真没..
著名歌手刘雨潼:素食带给我们更纯净更和平的世界2019年佛诞节即将到来,凤凰网佛教频道特别策划了“佛诞吃素积福报”活动,面向全球发出“佛诞吃素”的倡议。倡议发出后,著名歌手、音乐人刘雨潼成为“佛诞吃素积福报”的参与者,“相信素食将带给我们一个更纯净更和平的世界!”这是刘雨潼的参与宣言..
佛陀教导了我们种种大切大悟的道理和慈悲之心对待世界。宇宙所存在一切事物都有它自身存在的理由。佛陀说生命无分贵贱,无分强弱。在大善之人中认为,任何一样存在的事物、生命,都要以平等、公平的视线去对待。但这一切的结果,在凡凡众生中,必须以修炼后的领悟和认识,才能到达的境界。目的是让修佛..
其实,末学感受到,惜福比造福更可贵啊,在惜福的时候,你懂得去感恩付出的人,懂得珍惜,懂得勤俭。可是,在造福的时候,一味地希望能多一点,再多一点,这颗贪求的心,也许已经使自己更加地堕落。若能一面造福,一面惜福,再注意不要折福,相信福分的积累,一定是大幅度地上升,而且,这个福来的时..
为何受耕舌地狱的果报?宣化上人经典开示 _______ 地藏菩萨本愿经浅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在生的时候,毁谤三宝,说三宝的罪过,破坏三宝以及口犯四恶有一种地狱,叫耕舌地狱。什么叫耕舌地狱呢?人死了,就有一个恶鬼,把..
问:师父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宣化: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生悲,故曰极乐。昨天我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今天亦可说没有男人。你们一定想,法师乱说话,其实你们怎样问,我便怎样答,随机应答,但大家都要明白“大道不分男与女”,..
须菩提从小时候性就很单纯、乖巧、用功,所请来的教师向他所讲的道理,不管是婆罗门的教法,人世间一切的法,听了就了解了,不只是了解,还可以体会到“以整化为零便是空”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对一切的东西都很疼惜,但是不执著,所有的东西他不会想要占为己有。对人世间看得很透彻,所以他后来出家了,..
学医与学佛“学医与学佛”一文,是郭惠珍医师在中国医药学院,为医王学社讲演,由李宜玲学长整理而成的讲辞。明伦月刊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份,一七二期起,分五期连载。本文是郭医师的现身说法,她以行医者的实际经验,配以学佛者的慈悲胸怀,侃侃道出庶庶众生的苦痛与迷茫,可说是句句肺腑,字字血泪。凡..
经文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否?须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想的呢?作为初果罗汉的须陀洹,他们是否认为自己证得了须陀洹果位了呢?须菩提说,不会的,世尊。为什么呢?因为须陀洹果位..
念佛之人为什么要吃常素呢?由于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修菩萨道圆成佛果。成佛的种子是什么呢?是慈悲心、大慈悲心,本着慈悲心的因缘,我们要吃常素,不能伤害众生。第一,是为了圆修佛果的目的、慈悲心的培植,我们要吃素。一切海陆空蜎飞蠕动的众生,它都有佛性,跟我们是形殊体不殊,形体上面不一样,..
往生的条件是信愿行三资粮,这三者是有机的整体,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落实信愿。信要深,深信极乐世界的真实存在,深信阿弥陀佛具有救度我等凡夫的威神愿力,虽然我们烦恼厚重,但不会障碍阿弥陀佛的救度。深信我与阿弥陀佛同体,阿弥陀佛悲心不舍任一众生,当然也不会遗弃我这个苦恼的浪子。愿要..
娑婆言释迦,西方言弥陀。先释迦者,教所由兴也。孺子封侯,尚不背本。凡夫入圣,岂得辜恩。古有临终焚香先供养释迦者,正此意也。——莲池大师《佛说阿弥陀经疏钞》娑婆世界的佛是释迦牟尼佛,西方接引大慈尊是阿弥陀佛。那为什么有的古人在临命终时先归命释迦牟尼佛?因为我们能听闻到净土法门这一大..
了凡居士的生平大家都不陌生,众所周知,他的一生是从接触云谷禅师开始转变的。在此之前根据《了凡四训》的记载,他的运程是被孔老人的《邵子皇极经世》算命所料定,无丝毫差错;因此而灰心丧志,甘服于宿命,对于生命不做任何积极的进取,因为他认为无论他如何努力,都逃不出命运的气数。有天到了南京..
大安法师居士: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法师:很多人碰到这种事情就会觉得我念佛应该更好啊,怎么反倒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呢?那念佛是不是不好啊,不如不念佛了。这就是我们世间上的人对好和坏都认不清楚了。古往今来有很多例子..
因为善知识都是有体系的,也就是说是靠谱的。你找到一个靠谱的人,那你就靠谱了,光你自己折腾还是不靠谱。 就像我讲的我那位会喝茶的同参一样,他喝茶在五台山甚至在全国都是很出名的。有的人喝了几十年茶,遇到这位法师才觉得“哎呦,我这几十年都喝的假茶啊”,喝假茶就算了,身体都喝坏了,然后就..
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个诚敬,真诚恭敬一切的荣耀要归向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也说了,要把阿弥陀佛作为大导师,当我们在信愿持名的时候,我们就在跟阿弥陀佛沟通。 这个净土五经就是指向..
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南传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中乘,亦名缘觉乘,谓观因缘而悟解也,旧称辟支佛,所证果为辟支佛果。缘觉乘,谓十二因缘法门,皆能运载众生越于三界,到有余无余涅槃,成阿罗汉及辟..
问:我听说念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就有一朵莲花,但不念阿弥陀佛了,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凋谢了,是这样吗?《妙法莲华经》的化城,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吗?大安法师答:是的,念佛的时候,极乐世界会显现莲花,是真实不虚的。这是由于我们当下这一念心,也是含裹着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
让我们拥有最健康的生活方式1.生活 (1)少食肉(2)晒太阳(3)雨中行(4)常唱歌(5)饭后息(6)挺起胸(7)静坐思(8)天伦乐(9)步当车(10)行善事。 2.保持自我五术 工作勤奋,娱乐有度;对待朋友,不玩心术;处理事务,不躁不怒;生活讲究,量入为出;知足常乐,一生幸福! 3.八大禅语 不争,元气不伤;不畏,慧灼闪光;..
有的过失,我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认识到。事实上,很多过失来源于不正确的知见。有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对我好的人,我就对他好;对我不好的,我将以牙还牙。”那么他把人分成了两类,“对我好的”和“对我不好的”。遇到”对我好的”就幸福,遇到“对我不好的”就痛苦。这样就不可能远离痛苦,因为不能..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