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波法师: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去修梵行、离欲。你说那是不是功夫呢?绝对是功夫。我要再重复一遍曾经说的一句话: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所以,在家菩萨可以有妻子,因为那是因缘。我刚才说过,应该去随缘..
王舍城中有一位富有的宰相,年纪老迈却没有子嗣。有一天妻子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他和妻子都非常高兴,细心照顾这个小孩,并帮他取名为恒迦达。恒迦达小时候就非常聪明,又懂事又乖巧,父母都很喜欢他,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没想到他长大后立志求道,请求父母让他早日出家。宰相听了非常生气的说:“我只..
一日,佛陀在拘毗罗国城外吐罗树下入定,察知王子护国的得度因缘已经成熟,于是率领大众比丘前往城中度化。佛陀一踏入城里,大地涌现六种震动,空中也落下无数美妙的花朵,佛陀的身上散发着慈光,无私地照在城内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佛光,盲者能看,聋者得听,哑者能语,而不良于行的跛者则能行动自如,..
我们已经付出惨痛的代价熟识了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福尔马林甚至是敌敌畏,这些无孔不入的有毒物通过某些行业众人皆知的“潜规则”时刻潜伏在我们身边,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但是,仍有很多我们大部分人不知道的“剧毒”产品隐匿在大小饭店、各类高档低档商店、街边小摊里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 :出家、在家都一样 常常有弟子问我出家、在家功德大小问题,更有人希望我帮他剃度或帮他传戒。这些听来都令人啼笑皆非,从这里也可以显示一般人对仪轨常识的浅薄。我传法二十几年中连五戒都不随便帮别人传授,连皈依都要一再观察才接受,原因是现代人都是一时兴致或为赶时髦,根本不..
问:如今想要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要作什么样的修行福业,以何者为种子,方得往生彼国。此外凡夫世俗之人都有夫妻子女,不知如果没有断除淫欲,能够得生彼国极乐世界吗?法宣法师答:如果想要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当具有二种行,如是一定往生彼国。一者、厌离行。二者、欣愿行。所谓的厌离行者,凡..
2003年秋,这一天晴空万里,微风舞动,我和老伴闻名来到河北省元氏县蟠龙寺院,烧香礼佛后,就在寺中走走看看,这时迎面走来一位年轻师父,她和蔼可亲,面带微笑,老伴上前行礼搭话:“师父,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居士,能否与您交谈?”师父忙说:“阿弥陀佛!可以可以。”这时我问:“师父,看您很年轻,..
“出家是为了生脱死,永不受轮回之苦,所以面对什么样的苦也不怕,越苦越好,不要向苦投降,改变初衷,向后退转。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一切苦,才是大丈夫。”佛陀虽为印度的太子,可是他对世间的富贵,深生厌离,愿意舍离国荣王位,出家修道。他也愿意令一切众生都知道──世间法皆是妄想。这世界..
问 题(那夜晚的陌生人)1.为何我心里一直有终生出家的念头,但却一直有阻挠,这来自什么恶业?我该怎么解决?2.为什么我的记忆力那么好?虽然我读书不大用功,但是数学却考得很好的成绩,而且能很快地明白有关于电脑的知识?3.当我跟大学朋友进行潜水比赛时,是何恶业让我差点溺水而死?什么恶业使我的..
获得权势地位后,往往为魔所网罗过去,佛陀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一日,波斯匿王于静处思惟:‘世界上很少人能拥有名利权势后而不骄奢浪费,并且能够知足节欲,保持廉洁,不伤害、恼怒别人。绝大多数的人获得显赫的权势后,都不免骄奢放逸,为所欲为。’于是,波斯匿王前往给孤独园向佛陀请法。波..
1公主降生公元前610年农历二月十九日,“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夫人宝德娘娘诞下三公主。受孕时,宝德娘娘梦吞明月;及诞育,大地六种震动,异香满宫,光照擂鼓台满山遍野,山石树木一片光明。三公主降生后,不洗而净,梵相端严,五色祥云覆盖其上,白色神光自天而降,其光遮蔽日月,祥鸟群至,天乐阵..
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是一位出家僧人的亲自口述,他讲到:他在未出家前是猎人,专门捕捉海獭。有一次,他一出门就抓到一只大海獭。等剖下珍贵的毛皮后,就把尚未断气的海獭藏在草丛里。傍晚时,猎人回到原来的地方,却遍寻不着这只海獭。再仔细察看,才发现草地上依稀沾着血迹,一直延伸到附近小洞穴。..
五祖大师的戒行精严,他修行是特别认真的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从西天到东土,历代祖师各有各的特长,各有各的密行,各有各的来历不同,现在略略说一说五祖大师的经历。五祖大师,生在湖北双峰山黄梅县,俗家姓周,七岁就被送到庙上修行。大约是他父亲、母亲,都是笃信佛教,觉得世俗这种生活,烦烦恼恼,..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出家”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事情,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出家一定要受苦呢?既没有男女的娱乐,不能跳舞,也不能狂欢。那么,想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必定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受人所不能受的苦,这样的锻炼,才能成就金刚不坏身;所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
由于今天下午4点厂子突然停电,老板得知具体情况后,让工人们提前下班,每个人都非常高兴,如果在以前我也肯定非常高兴,但现在对这种情况很淡然,没有从前种种的心喜若狂。因为无住嘛,一眨眼就过去了,明天又是重复单调的场景。其实人生也如同这样,其中不乏有快乐,伤悲,憧憬,遗憾等等,但最后是..
2002年10月在四川绵竹,一位医生好奇地问我:你是不是因为失恋才出家的呢?我答道:如果我请你吃一顿饭。桌上有豆腐、白菜、萝卜、红薯、土豆、米饭、菠菜等。等你吃饱了,我问你:你是吃豆腐饱的吗?你怎么回答?医生愣了一下,说,我明白了。佛法讲因缘生万法,不是单因单果。..
佛在世时,一次行脚到王舍城竹林精舍。那天精舍里聚集了很多比丘弟子,佛陀在开示说道时,忽然间,外面传来一阵吵杂的声音。佛陀就对阿难说:「你去外面看一下,到底外面的声音是怎么回事?」阿难出去后,看到一位很老的老人家,一问之下竟有两百岁了。这位两百岁的老人家,驼背得很严重,拄着一根拐杖,站在精舍外..
《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志取大菩提。菩提心的体性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志取圆满菩提。所以看到众生苦就要发菩提心,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所以我一定要成佛,志取大菩提,这个就是菩提心的体性,为了利益众生,志愿要圆满菩提。所以,我想,我们大乘的佛法的目的是要有没有这样的心,很多人说他要来..
罗汉图(图片来源:资料)明末有位老僧,在峨眉山高峰结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闭目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自己吃。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徒弟跟随了十多年。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对徒弟说:“我要走了,你好好呆在这儿,不要下山。”徒弟闻此言牵着老..
第一节一般的世间行人天行出世的德行,是一般德行的胜进,是以一般人的德行为基础而更进一步的。佛法为了普及大众,渐向解脱,所以有依人生正行而向解脱的人天行。佛弟子未能解脱以前,常流转于人间天上;而佛法以外的常人,如有合理的德行,也能生于人天,所以佛法的世间正行,是大体同于世间德行的。释尊为新来..
自从学佛以后,寺院没少来经书没少读,法师没少见平日也能积极行善,甚至劝人行善...可为什么依旧感觉自己修行进步缓慢呢?在学佛一段时间后,不少人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我很努力,但为什么没获得应有的成果?”因为修行就像开车行路,如果方向错了,车速越快就会离终点越远。本期讲堂,便与大家..
问:在家念经要穿海青吗?如何正确念《地藏经》?海涛法师答:家里没有佛堂,没有关系,可以用观想。如果你有海青,可以穿上,因为你念经的时候不但天龙八部、周边善神都会过来聆听(至少多闻天王一定会来),穿海青表示清净,比较如法。养成习惯,先漱口,念净三业真言(净化我们的身、口、意),再念经典。念《地藏经..
经常有佛友提到这个问题,我在家日夜播放念佛机修行可以吗?这个问题,确实很有时代特征,现在越来越多人使用念佛机了,念佛机的确能为我们修行带来方便。首先可以肯定是在家播放念佛机肯定可以,还值得提倡,我自己在家里就摆了台念佛机,日夜播放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在家播放念佛机,可以随时提醒我..
出家不听戒的丹霞禅师这是一个禅宗的公案:忽一日,石头告众曰:“来日铲殿前草。”至来日,大众诸童行各备锹铲草。独师(丹霞)以盆盛水净头,于和尚前胡跪……石头见而笑之,便与剃发。又为说戒法,师乃掩耳而出,便往江西再谒马祖……马师曰:“石头路滑,还跶倒汝么?”师曰:“若跶倒,即不来”。这个禅宗公案说..
最初一念,出家成佛;最后一念,还俗做鬼。这两条路,操之在你自己的手中。◎一九八五年五月四日开示人人想成佛,可是成佛有成佛的条件。人人想做好人,要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不改其志愿,时时诸恶莫作,刻刻众善奉行,这样才够资格做好人。心想做好人,可是行为不合作,做则无恶不作,行则有善不行,心..
龙树菩萨出家因缘〈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中观:「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为南天竺国一大富贵人家之子,于树下诞生,因入龙宫而悟道,故以「龙树」为名。龙树菩萨年少聪慧,于襁褓时即听闻梵志们诵持《四韦陀》;该典籍广博,共有四万偈,每偈三十二字,龙树菩萨皆能了解其..
民间通俗的信仰,有很多的禁忌,但那并不是正信的佛教,却被误认为是佛教的禁忌。如香炉里面残余的香棒,不可以每天清理,结果弄成脏乱和容易引起燃烧的危险。其实,我们寺院每一尊佛前的每一个香炉,在每天的清晨都必须清理收拾,经常保持像第一次烧过香的香炉一样清洁。在家的女信徒,在生理期间,不..
哪些人不可以出家要想成为僧人,首先必须出家。是否任何人都可以出家呢?从佛陀的大悲心出发,是没有不可以的,但为了僧团的纯洁,避免社会讥嫌,为了出家后堪能办道,弘法利生,因此,对于出家的条件,才有了一定的要求。这些条件在戒律中称为难遮2,出家受沙弥戒一定要先问难遮。其内容列表归纳如下..
《大宝积经·摩诃迦叶会》:“时四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一人住在家者,以净信心,离于欲火,悉得出家,彼诸众生既出家已,不须种植,其地自然生诸粳米,诸树自然生诸衣服,一切诸天供侍给使。”注:假如一个世界,人人出家修行,这个世界会怎么样?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想过。前段时间发过明贤法师两篇文..
1劝人不是个简单事情,为什么?劝导他人至不如法的道场布施供养,要负因果责任;劝人去受戒,他要受不了戒,劝的人要背因果;劝人出家,他出家不如法,那个问题更大!2我跟李老师十年,十年当中他的言行一致,这我们很佩服!李老师一生劝人受三皈,不劝人受五戒,不劝人出家,这很有道理。3劝人受三皈没关系..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