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无趣老人《释氏稽古略续集》
无趣老人。讳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号静斋。留心内典志慕祖道。同友济法舟参访八年。谒野翁晓禅师。指参一归何处话。后闻鸡鸣有省。往扣决择。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师剃染后居敬畏。于万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岁。入灭偈曰。生来死去空华..
牛云(唐五台山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净觉为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
七种行令心得定
【七种行令心得定】 p0064瑜伽十四卷二十一页云:又三因缘七种行故;令修行者,心得内定,心正一缘。谓趣--入安--住摄--受因缘。若世间正见,了知定有施与等行,及此为依,了知居家迫迮,居家尘染等行,出离所引正思惟;名趣入因缘。既趣入已;受持正语、正业、正命、名安住因缘。于趣入因缘、安住因缘..
三学次第
【三学次第】 p0194瑜伽二十八卷二页云:问:何缘三学,如是次第?答: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如实知见,故能起厌。厌故离染。由离染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证无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习净戒,渐次进趣,后证无作究..
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
【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 p0231瑜伽十三卷十一页云:云何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谓如有一,如实知苦,乃至知道;彼依如是增上慧故;发生静虑。即由如是奢摩他故;于修所断诸烦恼中,心得解脱。..
五相心得解脱
【五相心得解脱】 p0280瑜伽九十六卷十一页云:复次若诸苾刍、专乐寂静,勤修止观;略由五相,当知其心,名得解脱。一者、奢摩他熏修其心,依毗钵舍那,解脱奢摩他品诸随烦恼。二者、毗钵舍那熏修其心,依奢摩他,解脱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三者、二种等运,离心随惑;解脱一切见道所断所有诸行。四者、..
作意
作意者,发动心为体,于所缘境持心为业,于所缘境持心者,谓即于此境数数引心,是故心得定者名得作意。
桐峰庵主
桐峰庵主,僧问:「和尚这里忽遇大虫,作么生?」师便作大虫吼。僧作怖势,师大笑。僧曰:「这老贼。」师曰:「争柰老僧何!」有僧到庵前便去,师召阇黎,僧回首便喝。师良久,僧曰:「死却这老汉。」师便打。僧无语,师呵呵大笑。有僧入庵便把住师,师叫:「杀人!杀人!」僧拓开曰:「叫唤作甚么?」..
报慈嵩禅师
潭州报慈嵩禅师,僧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百岁老人入漆瓮。」
得戒
婆沙论云。问别解脱戒。由何心得。答曰普于一切有情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
紫柏
(1543-1603)明代僧。吴江人,俗姓沈,名真可,号紫柏老人,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挖耳罗汉的详细讲解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
元音老人讲解什么是妄念
但可以空寂为自体,勿认色身;以灵知为自心,勿认妄念。我们要晓得,这色身、这肉体、这躯壳不是我们自己。我们真正的本体,是即空而即寂,就是不动不摇、不来不去、不生不灭这样一个东西,而不是这个躯壳。这个躯壳是慢慢变化的,由少而老,由老而死。不要认这肉身,肉身就是色体,这色体不是自己。千..
大安法师:不是说坐坐禅堂打打坐参点话头就叫有禅
从根机和修行来看,他是要依这个教法来生起他的行持的——无论是你参禅还是念佛,叫做“由解起行,行起解绝”。由这个教理生起了一种理解,理解教理之后你要落实在行持上;行持上你一定要修念头,一定要摄心,一定要对治妄想、杂念;这样的行持行到了极点,能念、所念打成一片,这时候就入到了理性——理..
修禅心得
三天的习禅、坐禅、行禅、悟禅中,从愚钝的认为禅修只是普通的养生之法,到此时对修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习禅,所有幸福快乐不能一味向外求,物欲纵横的年代,物质的快感瞬间即逝,学会在生活中做减法,学会在朴实与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恒长平衡的寂静生活态度,“耐得住寂寞,方能守得住繁华”,修行只..
法师讲解的信愿行
诸同学,禅宗法门,以‘心即是佛’为究竟,所以不立语言文字,故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密法道理,更不可说。今以大家再三启请,又因各位修持有年,对本法已有认识,姑且随缘,方便说之,不过使大家知道的过程,以作修特之策进。望大家净心谛听,勿起分别;一起分别,便生知见。‘心即是佛’一语,是禅宗的根本,无..
心中心法之心得
心得修心中心法约用三年的时间,仗佛力加持,可以开悟,虽较一念回光者多花了些时间,但比三十年勤苦参禅者省去了十倍的辛劳,而且可以得到同样的力用和效果。我们这些末法时代的子孙,除了深自庆幸何来如此福德遇此大法,和深切感谢佛菩萨的慈悲恩德外,还有什么话可说哩! 复次,心中心法除了可以明..
云谷禅师讲解烧香需注意什么
1.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所燃的香,以精细、清香为原则,家庭佛堂一次以一炷香为宜,不要大把地燃烧香烛,以免造成室内空气的混浊。香类以自然的檀香、沉香为佳品,不宜用化学香料或动物香料调制的线香、棒香。2.进庙烧香,意思是点燃自己的心香,点灯是点亮自己的心灯,这时就可以得到佛菩萨的加持,..
有为法讲解
一、“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的意思是:世间一切光怪陆离或寻求物我的现象和思考,都是随着因缘的起伏而生而灭,都是这样的。1、一切有为法:这里法就是现象的意思,你所能看到的,听到的,别人传教的,自身思考的,都是“法”,而有为,则与下一句的因缘和合相对,..
关于云岩昙晟禅师悟道因缘讲解
云岩昙晟(sheng)禅师是药山惟俨禅师之法嗣,俗姓王,钟陵建昌人。在少年时出家于石门,受具足戒后,即往参百丈怀海禅师,执侍二十余年,因缘不契,未能悟旨。后参药山惟俨禅师。药山禅师问:“甚处来?”云岩禅师道:“百丈来。”药山禅师又问:“百丈有何言句示徒?”云岩禅师道:“寻常道‘我有一句子..
竺法兰详细讲解
竺法兰,是中天竺(古印度)人。自称背诵经论有数万章,是天竺学者的老师。当时蔡愔到达他们国家,竺法兰与释摩腾相约一同云游教化,于是相伴来到汉地,在洛阳与释摩腾行动也一致。竺法兰年少时就会汉语,蔡愔从西域取来的佛经,他就帮助翻译,就是《十地断结经》、《佛本生经》、《法海藏经》、《佛本行..
宏圆法师讲解:什么是正法时期
佛灭度以后,佛法流行于世间,它也是有一个时间段的,有正法、像法和末法。比如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五百年,这个期间叫做正法,正法的正,它的意思就是证得的意思,就是说释迦如来虽然已经灭度了,而佛的法教仪式还没有改,众生有法可依,有仪式可得,有果可证。当然这个正是证果的证,所以他称为正法,正..
净空法师讲解轮回转世的几种因缘
净空法师---没有大善,也没有大恶,他将来到哪里去?随业受报。不定是人间,不定是天上,不定是畜生、饿鬼,不定是修罗、罗刹,不定。只有正定聚决定证果,这底下说:“造五无间业者,为邪定聚。”造五无间,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叫五无间业。造这种事情,这个业必定堕无间地狱..
济群法师讲解:什么是转依
修行,就是转依的过程。这也是佛法和哲学的根本区别所在。所谓转依,就是一种实践,是对生命的转变!我们了解生命,目的是为了改善生命,将充满缺陷的生命改造为解脱、圆满的生命。我们认识世界,目的是为了改善世界,将充满污浊的世界改变成清净、祥和的乐土。在唯识宗的修行中,转依就是转识成智,转..
中阴身的详细讲解
中阴又称「中蕴身」、「中蕴有」、亦称「中阴有」、「中阴身」。藏文「中阴」意为「一情境结束」与「另一情境展开」间之过渡时期。断气、甫亡谓「死有」,来世投胎(即转世)时曰「生有」。据《俱舍论》卷十所载,死亡瞬间至来生出世之刹那【(75分之一秒)(即投胎、入母胎内)】,其中间时段称「中有」。因..
退休老人办“爱心食堂”素食,游客免费吃了16年
退休老人办“爱心食堂”素食,游客免费吃了16年 退休老人办“爱心食堂”素食,游客免费吃了16年 遂宁活跃着这么一群退休老人,16年来,他们自备锅碗瓢盆和柴、米、油、盐、酱、醋、菜,到郊区风景点煮饭、做菜。凡是耍饿了的素食游客,均可前往他们创办的“爱心食堂”免费就餐。 16年过去了,煮饭的老..
都市白领电脑族:每天打坐十分钟
都市白领电脑族:每天打坐十分钟打坐的确是自古以来练功之人提倡的一种养生方法,但是一边打坐一边工作或玩电脑,对身体是否真有好处?电脑族应该如何正确地打坐呢? 打坐能加强上半身血液循环 一瑜伽馆的一位教练表示,以打坐的坐姿来办公在日本已开始流行,这一做法最初是从瑜伽动作里得到启发的。冥..
轮回见证:独臂老人显灵救人
大概在十年前,我们一群朋友,男男女女共七个人,租了两辆车去垦丁玩,当天晚上大约九、十点左右,大家都梳洗好了想出去外面兜兜风,就开着车子出去玩。当时屏鹅公路还没有路灯,我们年轻好玩,就把车灯关了,想看看在没灯的状况下能不能照常开车,结果当然是不行,因为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跌到海裡头去..
老人经常搓手 健脑防痴呆
捶、搓交替取坐姿,左手伸掌放在左大腿上,并前后搓动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上下捶动。这样一撮一动,熟练后再换手。即左手改为握拳。放在大腿上上下捶动,右手改为伸掌,在右大腿上前后搓动。如此准确交替,以每分钟交替30次为成绩优秀,20次为良,20次以下为差。拇指、小指交替左手握拳,伸出大拇..
辟谷经历至今难忘,辟谷习惯至今坚持,致我的第一次辟谷
2015年秋,偶然一次见面,第一次听老同学给我讲起辟谷,由于原来对西方的断食有点了解,所以一听辟谷,而且方法简单可行,马上就开始了第一次辟谷。由于以前体验过断食一天很容易做到,所以决定从每月辟谷一天开始尝试。第一次一天的辟谷至今难忘,说实话不饿,一天也很快过去,最难过的是冷!就像重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