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无趣老人《释氏稽古略续集》
无趣老人。讳如空。秀水人。族姓施俗。号静斋。留心内典志慕祖道。同友济法舟参访八年。谒野翁晓禅师。指参一归何处话。后闻鸡鸣有省。往扣决择。蒙翁印可。付衣付法偈曰。非法非非法。非性非非性。非心非非心。付汝心法竟。师剃染后居敬畏。于万历庚辰八月六日逝世。年九十岁。入灭偈曰。生来死去空华..
牛云(唐五台山华严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一]
释牛云。俗姓赵。雁门人也。童蒙之岁有似神不足。遣入乡校终日不知一字。惟见僧尼合掌有畏惮之貌。年甫十二。二亲送往五台华严寺善住阁院。出家礼净觉为师。每令负薪汲水。时众轻其朴钝。多以谑浪归之。年满受具益难诵习。及年三十有六乃言曰。我闻台上恒有文殊现形。我今跣足而去。傥见文殊惟求聪明学..
七种行令心得定
【七种行令心得定】 p0064瑜伽十四卷二十一页云:又三因缘七种行故;令修行者,心得内定,心正一缘。谓趣--入安--住摄--受因缘。若世间正见,了知定有施与等行,及此为依,了知居家迫迮,居家尘染等行,出离所引正思惟;名趣入因缘。既趣入已;受持正语、正业、正命、名安住因缘。于趣入因缘、安住因缘..
三学次第
【三学次第】 p0194瑜伽二十八卷二页云:问:何缘三学,如是次第?答:先于尸罗善清净故,便无忧悔。无忧悔故;欢喜安乐。由有乐故;心得正定。心得定故;能如实知。能如实见。如实知见,故能起厌。厌故离染。由离染故;便得解脱。得解脱故;证无所作究竟涅槃。如是最初修习净戒,渐次进趣,后证无作究..
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
【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 p0231瑜伽十三卷十一页云:云何已习毗钵舍那依奢摩他心得解脱?谓如有一,如实知苦,乃至知道;彼依如是增上慧故;发生静虑。即由如是奢摩他故;于修所断诸烦恼中,心得解脱。..
五相心得解脱
【五相心得解脱】 p0280瑜伽九十六卷十一页云:复次若诸苾刍、专乐寂静,勤修止观;略由五相,当知其心,名得解脱。一者、奢摩他熏修其心,依毗钵舍那,解脱奢摩他品诸随烦恼。二者、毗钵舍那熏修其心,依奢摩他,解脱毗钵舍那品诸随烦恼。三者、二种等运,离心随惑;解脱一切见道所断所有诸行。四者、..
作意
作意者,发动心为体,于所缘境持心为业,于所缘境持心者,谓即于此境数数引心,是故心得定者名得作意。
桐峰庵主
桐峰庵主,僧问:「和尚这里忽遇大虫,作么生?」师便作大虫吼。僧作怖势,师大笑。僧曰:「这老贼。」师曰:「争柰老僧何!」有僧到庵前便去,师召阇黎,僧回首便喝。师良久,僧曰:「死却这老汉。」师便打。僧无语,师呵呵大笑。有僧入庵便把住师,师叫:「杀人!杀人!」僧拓开曰:「叫唤作甚么?」..
报慈嵩禅师
潭州报慈嵩禅师,僧问:「北斗藏身,意旨如何?」师曰:「百岁老人入漆瓮。」
得戒
婆沙论云。问别解脱戒。由何心得。答曰普于一切有情起善意乐无损害心得。
紫柏
(1543-1603)明代僧。吴江人,俗姓沈,名真可,号紫柏老人,为明末清初四大高僧之一。
六种不净所缘建立所以
【六种不净所缘建立所以】 p0314瑜伽二十六卷二十一页云:为欲令此五种欲贪、断灭除遣不现行故;建立六种不净所缘。谓由依内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内身欲欲欲贪,心得清净。由依外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外身淫欲淫贪,心得清净。淫相应贪,复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由..
四法摄持圣教
【四法摄持圣教】 p0457瑜伽十三卷十一页云:复次有四正法,摄持圣教。何等为四?一者、远离。二者、修习。三者、修果。四者、于圣教中无有乖诤。远离者:谓山林树下,空闲静室。修习者:谓住于彼,勤修二法。谓奢摩他,毗钵舍那。云何已习奢摩他,依毗钵舍那而得解脱?谓如有一,先已得初静虑,乃至第..

元音老人:有关打坐用功的开示
要知打坐,打是打死妄念,坐是坐见本性。假如什么时候都能坐见本性,这是真打坐,不是坐在那里任妄念翻腾,装模作样为打坐。所以我们修法,要在心地上做功夫,时刻不能放松。《心经》第一句观自在菩萨,不是统称某某菩萨,而是教我们做功夫,观自在--时时观照自己的本性,在本位上不要有走着。假如你上..

元音老人:打坐的禁忌有哪些_打坐的方法
元音老人开示之一、座上忌想心思动脑筋。元音老人开示告诉我们上座后不要再动脑筋。因为平时想不起的念头,一上座都想起来了,噢!这件事情该怎么做,那件事情又该怎么做。这样不好!这样打坐没有用处。我们上座时要死心踏地,好比死掉了,死了还能管什么事情呢?家里事情,工作事情,都不管了。座上妄..

元音老人:谈念佛三昧和打坐念佛的方法
佛说,以黄叶止小儿啼,是法无定法,应病与药,所以对症的药都是良药,各种法门都是一律平等,无有高下。末法时期,众生根基比较陋劣,业障深重。所以修法还是以净土最为恰当,契理契机,是最适合众生修证得度的一个妙法。净土宗非常方便,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一句阿弥陀佛,可以..

元音老人:打坐的方法_如何打坐_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势图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

元音老人:精进的打坐方法
心地法门上座时用金刚持的方法,即嘴唇微动持咒,不出声。因为出声念咒伤气,默念伤血。我们修法首先要注意身体,不能把身体弄坏,所以打坐、修行要把身体保护好。但是坐到种子翻腾、心里烦乱、坐也坐不住的时侯,或是坐到昏然入睡、乱梦当前时,就要出声念咒,把那些混乱的妄念和睡魔除掉才能入定。没..

信仰与坚持
信仰与坚持◎ 智 维有次在电脑前坐长了,就到外面去看一下,看到邻居在寮房里做功夫,就进去询问。在做什么功夫 ?每日向前进一步。每日向前进一步?是的,就是每天念《大悲咒》、《往生咒》。你桌上放这么多牙签,计数的吗?是的,每天向前一 步就是每天多念一遍《大悲咒》、《往生咒》,打算念到一千..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刘素云人世间最无私的就是父母的爱,人世间最难以报答的就是父母的恩,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敬父母。人来到世上,随着自己的长大,耳闻目睹父母脸庞从年轻变憔悴,头发从乌黑变白发,动作从敏捷变缓慢,这些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一个人如果晚年境遇凄凉苦楚,缺乏关心和赡养..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
答保定刘建才、明慧两位居士1993年书信:建才仁者慧鉴:11月24日函悉,所问各点,奉复如下:二、修心中心上座修定,下座修慧,故不坐时以“观照”为主。返观自心(心念),如光普照,故叫“观照”;若观时心念不起,常觉不迷,便是“觉照”,总之,都是“观心”功夫,意思一样。观心是根本法门,但非“定”不易起观,故修..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选自心灯文库)
徐恒志居士就萧平实之著作答刘东亮居士书(选自心灯文库)1.2001年4月25日某佛教杂志编者按:最几年来,台湾萧平实先生的著作在大陆渐渐传开,甚至有些佛教团体开始筹资印行他的著作。他的著作中有许多令人疑惑的地方,而初学者又往往莫衷一是。出于对法的尊重,年初,刘东亮居士特将自己得到的一套萧平实先生..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
答石家庄张孝谦居士孝谦仁者慧席 :手教及尊作两幅,均拜收。才华横溢,不胜敬仰!知曾阅读拙作《般若花》,可谓文字因缘,至祈指正为盼!知正修“六字大明咒”,甚好!此法简单易修,而三密相应,功效卓越,祈仁者一门深入,久必有成。余在拙作已详,不复一一。谨复顺叩道绥!愚学人徐恒志拜启2000年6月12日孝谦仁者..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
论佛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徐恒志上师答某居士书(一九九一年三月)某某居士:由《上海佛教》编辑部转来仁者所写《答唐代复礼法师的提案》一文,颇有见地,值得讨论。兹略述拙见如下:一、烦恼无始有终问题按此问题并不难解,在《圆觉经》金刚藏菩萨章,菩萨问佛:“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
答芜湖卜年华居士年华仁者:12月28日手书收悉。近谅贵躬健康,道心纯熟,一切吉祥!仁者在学法过程中,以般若为先导,每日诵持《金刚经》,能做到一心无住,事来应付,事去不留,便能获得实际受用。如心情开朗,便是效果。在持诵经咒过程中,妄念纷飞,这往往是进步的表现,譬如暗室打扫,尘埃飞扬,势所必然,只要坚持..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哈尔滨张春喜居士
答哈尔滨张春喜居士智喜仁者慧眼:2月5日手书敬悉。前书可能遗失,今奉复如下:一、本来面目,空空寂寂,但又了了分明,若只有空寂而无灵明,岂不成为顽空。故当一念不生,“说是一物即不中”时,却灵光独耀,灵知不昧,“明”和“见”是无分别智慧,不是有分别的意识。二、见光见佛,可能有幻相出现时,只是不理不着..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石家庄刘东亮居士
答石家庄刘东亮居士东亮仁者慧眼:11月6日信已收悉。兹复如下:一、知拙作准备再印,固是好事,但一切随缘,仁者勿过于操心。知《随笔》将于明年在《禅》刋刋出,藉供大家参考,一得之愚,或者不无小补也。某居士处已电告一切。二、修行之事,总在见缝插针,越忙、越麻烦,越要定力应付,能边修边做,便能应付宽绰,..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哈尔滨杨振刚居士
答哈尔滨杨振刚居士振刚仁者:嫂夫人之逝世,难免悲哀,但仁者须知这个世间,一切一切都是苦、空、无常、如幻如化无不都在变化中,不能尽如人意。正由于嫂夫人逝世,让您早日明白人生苦空,不断变化,使您能信仰佛法,明白真理,解脱生死轮回,成就无上佛道,转坏事成好事,是在仁者的奋发图强,心无所著,不使自己陷..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南通秦居士
答南通秦居士某某仁者:来信收到,信中说,一看便了,观心很好,但不能执相,不管什么现象现前,一概不理,反反复复总是有的。都要看作是进步现象。当妄想断处,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不执一物,自然有个好消息。但此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也不可执,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连虚空也粉碎,还要这两句话作什么?总之,刻苦..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烟台范业信居士
答烟台范业信居士业信仁者:手书敬悉仁者已臻“一念不生,而又了了分明”的境界,即是认识本来面目,也即明悟自心,见到本性。但此光景正是由禅宗破初关,进入悟后起修的破重关境界,故有时能觉照得住,有时则事后才觉照,必须勤于照顾,不断在事上磨炼,处处与自己奋斗,才能上上升进,到佛地位,才是常寂常照。此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