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宗教用品是神圣的,《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明文规定“不得贩卖佛像佛经”。之所以这样要求,就是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性。
正确发心,广结善缘,慈悲智慧。现代人有这样的心理,对于免费赠送的法宝往往不知珍惜。所以收取一些费用,一来让读者内心生起珍惜,二来可以有更多资金印刷经书法宝,扩大流通,让更多人获益。随缘,只要方便。关键看发心。
记者:宗教用品是神圣的,《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明文规定“不得贩卖佛像佛经”。之所以这样要求,就是为了维护宗教的神圣性。
正确发心,广结善缘,慈悲智慧。现代人有这样的心理,对于免费赠送的法宝往往不知珍惜。所以收取一些费用,一来让读者内心生起珍惜,二来可以有更多资金印刷经书法宝,扩大流通,让更多人获益。随缘,只要方便。关键看发心。
子题:六度必戒为本、毗尼藏即大乘学、戒为佛阶梯、四分兼通大小二戒戒本疏·序:“四分戒本者,斯乃统万行之关键,实三乘之阶辙者也。”行宗记释云:“言万行等者,谓此戒文,通收善恶事法。对恶事恶法以明止行,对善事善法而成作行。止行断恶,作行修善;行虽多途,无出斯二。又解,约境而言,戒则无..
按:历代祖师大德、乃至禅宗的大德如元音老人、南怀瑾老师,都大力推荐净土法门。我们不要轻视了这个貌似简单的法门。法门无有高下,都无比殊胜,但是众生的根性是不同的,我们不要过高地高估了自己的根性,免得浪费了宝贵的修行时间。要知道,我们的目的不是求神通、不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我..
心的状态好不好,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因此,正确的心态是圆满解决问题的关键。让我们来做个算术题,看看心态的重要性。英语当中有二十六个字母: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如果把英文中的二十六个字母,分别和1到26的数字进行对等。比如:a代表1..
一、两全其美,不是不可能的问:世间人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很执著。因为执著就会带来痛苦,导致活得很累。于是很多人就会向往出世的超然,可是同时又不愿放弃世俗的事业和生活。如何才能做到这二者并行不悖呢?答:在现实人生中,要把出世与入世统一起来确实不易。积极入世,容易陷入对世俗的..
持名念佛、念念不离,最终与阿弥陀佛心心相印、感应道交。有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很多人感到不解,“放下屠刀”这么简单的事,难道可以使我们成佛吗?须知我们要放下的不仅是手中的屠刀,更是内在的杀心、内在的恶念。如果我们能将所有恶念转化为善念,将所有杀心转化为悲心,当下的心就与..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们流转生死?造作恶业为什么会使生命感得苦果?正是因果规律在支配。勤修戒定慧为什么能成..
佛法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南怀瑾佛说无主宰,非自然,他们以为释迦牟尼佛是无神论者。其实,他们搞错了,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只是他把神与人视为同一生命,平等无二,神与人同一本体。他提倡人要找到这个所有生命共同的本体,找到了这个生命的本体,叫作无上正等正觉。小乘所讲的无我,是就..
心量的大小全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有人询问恩师法语中为什么心量能大能小,是怎样的一回事,再次公开一则佛教公案故事,细心参悟,自然了知,心的大小,善恶,都在于一个人自我的抉择,是选择行善布施,还是作恶害人?是选择包容万物,还是选择嫌恶他人,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故而是佛是魔皆自作。【缘聚..
弟子:我爱看各种各样的树,觉得树和人一样,人有精神面貌,树也有精神面貌。看一棵树不是看它有多么高大粗壮,而是看它的精神面貌是否正,好的树能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心,就像一个好的师父能够摄受我们。我常觉得一棵好的树跟一个好的师父一样。宽见法师:是的,你这个悟得比较深。我也爱看树,有的树比较有精神面..
济群法师:为何总是感觉孤独生命本身是圆满的,是自立并具足一切的,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依赖。但无明带来的贪心,却不断怂恿我们寻找外在的依赖。不幸的是,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靠的,是无法永久依赖的。所以,我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始终没有安全感。我们的身体、家庭和事业,哪一样是永恒不变的?我..
◎ 大安法师问:用计数念佛还是清净心念佛好?大安法师答:这里面还是从计数念佛开始,因为你这两个问题不能摆在同一个平台上去说,他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选择,那么计数念佛是一种方法,通过计数念佛达到功夫比较相应,跟弥陀名号内俱的功德相应,然后让我们心趋向于清净的过程。凡夫众生开始念佛,能..
学佛人最常用的一个词是什么?不是阿弥陀佛,就是随缘了。随缘吧!当我们无可奈何的时候,会这样安慰自己;随缘啊!当我们想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会这样包装自己;随缘啦!当我们懒散而不想精进的时候,会这样开脱自己。其实,这些都是在随顺习气,而不是在随顺因缘。什么叫做随缘?就是随顺因缘的简称。它包含两个..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这四个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曾亲眼看见轮回?至少我们没有亲眼看见,没有亲耳听到,所以轮回转世之事根本就不存在。”但事实又如何?我们看不见、听..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告诉我们:普通人最好不要去观察因果,因为普通人观察因果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答案,并会对因果产生怀疑从而导致痛苦。包括有神通的人,都只能看见一部分因果。有些外道也有神通,虽然他们的神通有局限,不像佛那样广大全面,但他们也有一些神通。这些外道通过有限的神通观察到:..
坐禅是修身还是修心?目的是修心,也是修身,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坐禅如果从一个角度来讲是为了修心,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心跟身体是相互作用的,如果身体安住在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心也会安住在平静的状态。从反作用来讲,如果我们的心安住在一个非常清净、光明的状态会引发我们的身体..
个人形成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童年时期是个人形成道德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也是建立和培养对动物「同情共感」的同理心的重要阶段。是以,本会希望透过长期深耕的过程,提供国小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动物保护教育的资源,透过教师专业的引导,让孩子体会人类与动物、大自然共享、互为主体的信念,这就是「..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遇到寺院并没有单独建山门的情况,偶尔又会听到不是山门而是三门的说法,这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山门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寺院大门,因寺院大多建立山林之中,故叫山门。二是指寺院全体,如早课回向时唱诵的山门清净绝非虞,又如宴坐山门、永镇..
我们学佛的重点在于认识自己的好和坏,了解自己需要好的一面,理解自己怎么走向好的一面。如果不学,就没有方向。认识自己,是为自己有好的方向而修学,做一个明白自己的人。学佛不是为求发财,可以这么讲,人人都有权利发财,但是,如果不明白这项权利的使命作用,就发不了财。佛教的教育分出世法和入..
我们虽然发心来到这里,但是有些人是慕名而来,有些人是好奇而来。我对佛教的理解,佛教没有什么奥妙,佛教的最高理念是道破生命、环境、宇宙的微妙,道破出来了就是大彻大悟,破不出来,就是一般凡夫。我原来学过密宗,以为是通过神通广大去理解一切,应该是通过内在的悟道去理解和道破一切。特别是净土法门,它..
生日有生日祝福歌,祭日就只有哭声哀乐。女人生孩子有产假,你放生之后工作决定是在悠闲轻松中度过的,除非往昔罪业太重。天天放生,天天给生命重获新生,天天工作轻松。天天杀生,天天与众生结恶缘,工作决定辛苦烦恼多。没有例外,是决定,绝对,除非往昔福报太大,即使如此,福报消耗也会非常快,最..
问:请问,当人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活着去或死后去?大安法师答:活和死是什么意思?实际上往生的时候,这两个概念都是超越了。在你死的当下,就是你活的当下:你业报身临终在定之时,即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时。用智者大师这句话来考量,一般来说,它可以理解为活着去的。如果你死了滑到中阴身阶段,..
李炳南答:高声治昏沉,低声治散乱,各有好处。做功课时,可以灵活选用,不必拘泥。
同修:《地藏经》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五戒的男子女人,还是善巧方便之说?师:你看五戒只有五条,假如你这五条都做得很好,但是你脾气很暴,性格很怪,与别人格格不入,你认为是善吗?你伤害了别人,你认为是善吗?所以,也不能说遵循了这五个戒律,就是佛标准的善。我们除了五戒还有十善之说,最基本的还是先..
《观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法门》一般说来,每个宗教,从古至今多半重男轻女,释迦牟尼也不例外。尽管提倡人性平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还是重男轻女。何以重男轻女?可从生理上心理上行为上找出原因来,暂时不去讨论它。我常说一件有趣的事,中国道家推崇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最后还是崇拜他的母亲瑶池圣母..
六祖坛经云: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般若法门的殊胜这一部分,六祖为大众介绍了般若法门的殊胜。“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善知识,..
一、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二、在人之上,要把人当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当人。三、知道看人背后的是君子;知道背后看人的是小人。四、你犯错误时,等别人都来了再骂你的是敌人,等别人都走了骂你的是朋友。五、人只要能掌握自己,便什么也不会失去。六 变老并不等..
01、缘起很多人到了寺院,一定都会寻找观音殿去拜一拜观世音菩萨。即便是没有专门设立观音殿的寺院,往往都会在大雄宝殿的背面有海岛观音圣像,供信众礼拜。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弥陀殿(或称西方殿)里供奉的西方三圣中,看到作为阿弥陀佛左胁侍的观世音菩萨。细心的信众游客可能已经发现,我们在寺..
念佛既要口诵、也要心念口诵对心念有帮助的默念和心念没有太大区别差不多是一样就是不出声心里边念居士问:念佛是口念、心念、还是默念好?金刚念诵、瑜伽念诵是什么意思?1、音声念诵,乃举音长短分明,自他俱闻。2、金刚念诵,系唇齿密合,不出音声,微动舌端默诵。3、三摩地念诵,系住于定心而观真..
【见谛方便】 p0640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一页云:云何方便勤修,趣见谛道?颂曰:将趣见谛道,应住戒,勤修闻思修所成。谓名俱义境。论曰:诸有发心将趣见谛。应先安住清净尸罗,然后勤修闻所成等。谓先摄受顺见谛闻。闻已。勤求所闻法义。闻法义已;无倒思惟。思已,方能依定修习。行者如是住戒勤修,依..
【增上慧障】 p1315瑜伽九十九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增上慧障?谓于正法,及说法师,不起恭敬;陵懱正法,及说法师。轻贱自己。于法悭吝,障他正法,令背正法,毁谤正法。如是等类,当知皆名增上慧障。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