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即是大乐,对坏感受也能感觉到好, 这样的感觉真是好。 一切苦痛变成乐,稀奇稀奇甚乐哉! 痛苦是什么呢?痛苦的本质是空性,空性的本质是明光,明光的本质是大乐。因此,痛苦的本质即是大乐。 痛苦的好处是:你对于痛苦的注意力不会分散。当你感到痛苦,然后接着做禅修的时候,你是不会分心到其他事物上的,因为你不得不专注在你的痛苦上。所以,除了了悟痛苦的本质之外,你别无选择。 如果要了悟痛苦的本质,首先要以提问的方式来分析痛苦:「我心里的痛苦是从哪里来的?它现在在哪里?它将去向何处?」试着寻找痛苦是从你心里的哪一个地方生起的,试着找到它的出处,还有它现在在哪里。当它消失之后,找出它的去处。当我们以这样的方法检验痛苦时,我们找不到任何东西。这就是确定痛苦实性之见地的方法。 因为痛苦没有生、住、灭,因为痛苦没有来、停驻、去,所以它的本质是空性。 如果你的痛苦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应该是从某处来到你的心。你应该能够找到痛苦来到你身上之前,它原先在的地方;而后你应该能够找到,它现在在你心里所在之处。你应该能够在某个时间,在你心里的某个地方认出它,并认出它的特性。然后你也应该能够在它离开你的心的时候,找到它的去处。然而上述这些情况你连一个都找不到,你也无法找到痛苦,因此,痛苦是空性的。 一旦你知道痛苦是空性的,下一步就是在「痛苦是空性」的确信中放松。当你这样禅修的时候,你的心即是本然的明光、清明和大乐,因为这一直以来就是痛苦的本质。
相关推荐
一元论
英语Monism。凡以唯一原理说明宇宙全体之见解,称为一元论。即谓宇宙世界之根本为一,而宇宙万事万物皆源于此一元。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而称,故称一元论。二元论者主张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本质与现象等的绝对对立;一元论则谓一切皆由一根本原理所生成,故无所谓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之对立。印度..
三境(二)
三境者。一、性境 从实种生,有实体用,能缘之心,得彼自相,名为性境。如身在欲界,第八所变五尘之境,以实种生,是因缘变,名为性境。眼等五识及五俱第六意识现量缘时,得境自相,则此相分,亦是性境。余法准知,然有二种: 一、无本质 即八识心王所缘根身器界及诸种子,但是自变自缘,不假外资。然..
三藏伽陀
【三藏伽陀】玄奘大师为了说明三类境的假实,留下了一首偈子,收在《法苑义林二执章》,及《成唯识论枢要》中。偈子是:‘性境不随心,独影唯从见,带质通情本,性种等随应。’偈子的意思是,性境者,即是实境,指五根、五尘实种子所生的相分境。‘不随心’者,以此根尘相分是实种所生,不能随见分种生..
本质
【本质】此为唯识宗教义。是‘影像’的对称,为影像之所依。心及心所认识对境时,在内心中变现认识对象的相状,为直接的认识对象,此称为影像。反之,影像的实质根据及所依物的自体,即称为本质。乃间接的认识对象。故相分可分二种,即本质相分与影像相分。如眼识攀缘色境,除眼识所现的影像外,别有阿..
独影境
【独影境】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所谓独影境,独者,简别于本质;影,为影像,即相分。谓依能缘之心之妄分别而变起之境,别无本质,仅为影像。如第六意识之妄分别变出之龟毛、兔角、空华等,全属幻影。此境有三种随心:一、性随心,谓境与能缘之心同一性。..
带质境
【带质境】唯识宗所立的三类境,即吾人心识所缘虑的对境,依其性质而分为三类。所谓带质境,带质即兼带本质。谓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其相分有所依的本质,而不得境之自相。此境系由心、境二者之力合成,居于性境与独影境之间。换言之,带质境即是此境兼带本质,能缘之心缘所缘之境,其相分是实种所生,..
法相
【法相】指诸法所具本质的相状(体相),或指其意义内容(义相)。唯识宗的特质在于分析或分类说明法相,故又称法相宗。见《解深密经·一切法相品》。
八苦
一、生苦,即出生时的痛苦;二、老苦,即年老体弱的痛苦;三、病苦,即患病时的痛苦;四、死苦,即临死时的痛苦;五、爱别离苦,即与所爱分离的痛苦;六、怨憎会苦,即与仇人见面的痛苦;七、求不得苦,即所求不遂的痛苦;八、五阴炽盛苦,即五阴的作用炽盛,盖覆真性,故死了之后,复须再生。..
二罪
性罪和遮罪。性罪是本性就是罪恶,如杀、盗、淫、妄,不待佛制,谁犯了就会得到罪报;遮罪是遮止的罪,如酒的本质不是恶,但是佛禁止不许饮,谁饮了就会得到毁犯佛制戒的罪。
入世法
入于世间以解除众生痛苦的方法。入世法讲求去三毒,持五戒,弘十善,行六度,这也是出世法的基础。
三界眼
佛的德号,因佛是三界众生之眼,能令众生避开生死的痛苦。
四圣谛
又名四真谛,或四谛法,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是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现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集谛的集是集起的意思,是说明人生的痛苦是怎样来的真理,人生的痛苦是由于凡夫自身的愚痴无明,和贪欲嗔恚等烦恼的掀动,而去造作种种的不善业,结果才会招集种种的..
宾吒罗
【宾吒罗】此云集欲。适入寻出,虽复在中,而无痛苦。
同体大悲
指观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一体,视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拔苦与乐、平等绝对之悲心。
身苦
由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身体,有老病饥渴寒热等等的痛苦。
苦性
痛苦的本性,俱舍论说有三种,即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惑业苦
贪嗔痴等烦恼叫做惑,因惑而造作种种的善恶业,因业而招感无数的生死和痛苦。经云:因惑造业,因业受苦。
解脱道
1、四道之一。2、佛道的总称,因佛道乃是出离痛苦而得解脱的正道。

佛学的本质
佛学的本质◎ 太 虚 佛学的本质,就是佛陀所说明的宇宙事事物物之真相。约分四段:一、有情无始缘起事。有情者,即有生命的生物。唯物论以生命之原始为物质的,神造说者以生命之原始为神造的,其实不然。假使问,物质谁造的?神是谁造的?均仍不能解答,则仍必归之于无始。故佛学直从有情生命而曰无始..

生死的痛苦
生 死 的 痛 苦◎ 达 照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首先,生死是痛苦的!凡愚众生,无论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不能得到绝对的自由;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社会,努力的结果,也都无法达到绝对完美的幸福!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生必有死,死亡,谁都不愿意。生与死具有极大..

宗性法师:透视人生的本质,正视佛法的真理
我们现代人在身体上下的功夫最多,生活里面对身体下的功夫最多,一打开电视,那些营养品、养颜液等针对身体的广告也最多,我们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是围绕这个身体在转。有些老太太常为自己的身体发愁,使得现在养颜胶囊挺畅销,当脸上有皱纹、有波浪了,心里面就觉得难以承受,就天天想办法把这一道一道的东西弄掉..

传法正宗记发愿文
◎李 丽南无本师上师佛法僧宝文殊菩萨,承佛威神,愿我欢喜受持传法正宗记:师子尊者之四世。曰僧伽罗叉。其所出法嗣五人。一曰毗舍也多罗者。一曰毗楼罗多摩者。一曰毗栗刍多罗者。一曰优波膻驮者。一曰婆难提多者。二十八祖达磨尊者(此土之初祖)旁出法嗣九人。一曰有相宗首萨婆罗者。一曰无相宗首..

宽见法师答:六道中的痛苦是不一样吧?
弟子:六道中的痛苦是不一样吧?宽见法师:是有一些不一样,大体上是一致的。你想即使是人,每个人也会有差别,但是呢,总体而言这个苦是一致的,它可能比人更容易死掉。比如说,马、牛也有站不起来就死掉的,为什么?因为那个动物必须要马上站起来的,你不站起来就得死,在大自然这个丛林法则里头,你不但要赶快站起..

佛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
◎ 容 通在佛的眼中世间的快乐都是痛苦,而我们众生因为太苦,所以世间的苦稍微轻一点,就觉得快乐,是一种傻傻的痛并快乐着。佛教说苦有三种,苦苦,行苦,坏苦。世间所谓的快乐,充其量也就是坏苦,乐极生悲,快乐无常。在你快乐的时候你就在担忧,这样的快乐我能享受多久,因为你也知道,这个快乐不..

禅宗的本质
◎ 铃木大拙在菩提达摩将禅佛教从西方即南印度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了两百年安静与稳定的发展,坚定的在这儒家与道家之地生了根。禅的宗旨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四句话是由谁说出来的, 我们无法考据,但它出现的时间则是唐朝早期,禅宗开始真正深入中国人心之际。传统上认为禅宗的基础..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
面对痛苦本身就是偿还果报慈诚罗珠堪布遇到巨大痛苦时,相信因果轮回的人就会去思索:虽然我这辈子没有做错过什么错事,但痛苦不可能无因无缘地从天而降。每个痛苦都有一些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因为我过去造了罪,现在才会承受这个果报;仅仅这么小的一点痛苦,都把我折腾得这么厉害。如果有一天更严重的..

解脱是从认识痛苦开始
◎ 希阿荣博佛经上把痛苦分为三大类:苦苦、变苦和行苦。所谓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变苦是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

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
慧广法师问:法师,我们怎么去理解无常呢?怎么去面对无常所带来的种种痛苦呢?慧广法师答:常听人感叹人生失意,这种挫败感很多时候正是对无常的体验。看看这世界,人们整天忙忙碌碌,无非为逃避无常,苦恼、挣扎那么多,也无非源自对无常的恐惧。然而这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的..

认识生死轮回的本质,是学佛非常根本且重要的体认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是一样,走在路上,远远地就好像感觉前方摆了一副棺木,非得绕一大圈的路来闪躲它不可..

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升起喜悦和自信——《洞见宇宙的奥秘》
明白什么是苦之后,并不是去抵抗苦,而是从苦中提取有益的、不苦的方面。如果一个人只喜欢与优秀的人为伍,不能接受平庸的人,那这个人已经得了思想的强迫症,很容易突发疾病。如果要维持一个家庭的洁净,最不能缺少什么呢?垃圾桶。虽然垃圾桶不干净,但是生活离不开它。如果你讨厌肮脏的厕所和垃圾桶..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