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驴
康熙二十年,旌德县十二图地方,刘英,号叫惟一,作按察使的书办,前往宁国县放债;因路远,买了一只驴坐骑。
一次到东岸地方,那驴不肯快跑,仆人用鞭痛打。驴忽说话,说前世少债不多,今将还满,不要打我。
刘惟一听了大吃一惊。后在东岸造一凉亭,给过路人歇脚,从此很作好事,子孙都入学。
分享到: 0
说话的驴
康熙二十年,旌德县十二图地方,刘英,号叫惟一,作按察使的书办,前往宁国县放债;因路远,买了一只驴坐骑。
一次到东岸地方,那驴不肯快跑,仆人用鞭痛打。驴忽说话,说前世少债不多,今将还满,不要打我。
刘惟一听了大吃一惊。后在东岸造一凉亭,给过路人歇脚,从此很作好事,子孙都入学。
分享到: 0
修行人要学会养气,不能多说话或讲无用之话(宣化上人《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 涵养正气涵养正气 你若想养气嘛,就不要讲那么多的话。人们所欢喜的就是钱,他们认为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钱也。这是一般世俗人都有这个毛病,对钱的问题看不破,就放不下。自己中这种..
清朝初年有一位记得前世经历,深受顺治、康熙皇帝赏识的大官,他名叫李烨,字景焱,号坦园,直隶高阳人,生于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享年六十岁。李烨7岁时父亲早逝,从此就担负起家庭的重任,21岁中进士,28岁被顺治皇帝选为身边人员,负责接待和审查奏章..
核心提示:很多人都觉得难以很好把握说话的分寸,在《巴利经藏增支部》中,佛陀告诉大家一个掌握说话分寸的方法。【经典原文】(佛言):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见;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见。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闻;复次,婆罗门!我不说不应语一切所闻。婆罗门!我不说应语一切所..
1、口头的语言,在佛教当中属于口业,我们的语言可以造善业和恶业,所以我们要十分谨慎自己的语言,善语会让我们遇到更多的善缘,恶语会让我们遇到更多的恶缘。语言甚至会影响到我们的命运,所以请务必谨慎我们的语言,时时保持正念。2、妄语就是说谎,以谎言达到某种目的;两舌是挑拨是非,当面说是,..
人生总是这样,你想开始人生第一次太极,偏偏天空下起了雨。一直喜欢奔跑在路上,虽然能够感受速度与激情,但也难以欣赏一路的风景,有人说静下来,太极能让你看到人生路上的风景。大多数人说不清练太极具体好在哪里,反正就是恋上了太极什么都替代不了。而有些人说不清哪里不好,但就是一练就是一生也..
婚姻的破裂,不是从出轨开始,是从不会说话开始。不是所有的床头吵架都能换来床尾和,你的一句话,有可能再也换不来同枕共眠!所以,说话很重要,有些话怎么说都行,可有些话,哪怕是夫妻,也坚决不能说,除非是日子不想过了!说话是门艺术,说对了,一句顶一万,直通心坎;说错了,一句就是一万把刀子..
1. 说话让人舒服不揭人短。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是锋锐的武器,一不小心就会伤到人,所以说话不能随便。古人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说话的时候,不要揭人伤疤,不然只能害人害己。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每个人都有尊严,你伤了别人的面子,别人也不会给你面子。尊重是相互的,你..
这里是【老子微言】弘扬中华道家文化,福生无量天尊!各位道友大家好!我是玄微,今天给大家讲:鬼谷子:说话太直伤人;说话太真伤己人生在世,你可以管不住别人,但是一定要管住自己,尤其是自己的嘴。这个社会,如同猴子爬树,向下看全是笑脸,向上看全是屁股,左右一看全是耳目,假的太多真的太少,..
佛在《法句经》中说:击人得击,行怨得怨,骂人得骂,施怒得怒。又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善知识说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是长进。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过多,便是长进。行事刻薄,说话尖利的人,不是短命,就是贫贱,何也?要知原来之福寿,都被其剥削尽..
成刚法师答: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问:虽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门的知识还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们,有点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个疑问是:佛能不能跟众生说话?我们众生到底能不能看见佛?师父:因为我们的本师乘愿来到世间设教,就是为了教化我们在迷的众生,使令我们返迷为悟,走出苦..
更多传统文化论坛讲座视频见:2010年廊坊传统文化论坛河南首届传统文化论坛2010年抚顺传统文化论坛2010年高碑店传统文化公益讲坛山东滨州传统文化大型讲座秦皇岛传统文化讲座2009抚顺大型传统文化讲座陈大惠2009年9月沈阳传统文化讲座2009年8月保定传统文化讲座2009年陈大惠大连鸿祥传统文化讲座和谐拯..
在印度憍萨罗国的舍卫城外,有一个山村,住著五、六十户人家,村中有一贫户,娶妇结婚不久,就生下一对男孩。这对双生兄弟的相貌,端正庄严无比,父母非常喜爱,一个取名呼“双德”,另一个叫“双福”。双德与双福出生将满二个月的时候,有一天,他们的父亲出外牧牛未归,母亲要到山中拾取干柴,就把两..
【实事名】 p1272瑜伽八十一卷一页云:实事名者:谓于眼等色等诸根义中,立眼等名。
又作佛六十四种梵音、如来六十四种梵音。梵者,清净之义。谓如来之音声从虚室而出,具有六十四种清净殊妙之相。据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七如来语密不思议品所举,即:(一)流泽声(梵snigdhā),流演润泽之声。(二)柔软声(梵 mrdukā),温和柔软之声。(三)悦意声(梵 manojā),欢悦一切众生意之声..
(名数)一财施,如上。二法施,如上。三无畏施,以无畏施于人。谓救人之厄难也。见智度论十四。
(衣服)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挂于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众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于肩,则宜谓之裓,今见天人之像自两肩长垂者..
【所别不极成】 p0741 因明入正理论云:所别不极成者:如数论师对佛弟子,说我是思。如疏五卷七页释。
(公案)翠岩夏末示众云:一夏已来为兄弟说话,看翠岩眉毛在么?见碧岩八则,从容录七十一则。
(杂语)佛祖之说话,可为学者之法则者,称为话则。
指丧仪或守丧期间所穿着之衣服。即指孝服。出家人之丧服,在涅槃经及诸律中,均未见其制。但据释氏要览卷下送终服制条所载(大五四·三○七下):“白虎通曰:‘弟子于师,有君臣、父子、朋友之道,故生则尊敬而亲之,死则哀痛之,恩深义重,故为降服。’释氏丧仪云:‘若受业和尚,同于父母,训育恩深..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