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师父,听到有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该怎么和他去说?
释宽见:你不要和他去争辩。如果你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打个比方:我到你面前,我啪啪给你两个耳光,我说我心中爱你啊!啪啪!我心中爱你啊!啪啪!你同意吗?和别人争论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更多宽见法师佛教问答
弟子:师父,听到有人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该怎么和他去说?
释宽见:你不要和他去争辩。如果你认为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打个比方:我到你面前,我啪啪给你两个耳光,我说我心中爱你啊!啪啪!我心中爱你啊!啪啪!你同意吗?和别人争论这个就没有必要了。
更多宽见法师佛教问答
中国佛教宗派。因创始人智顗常住浙江天台山而得名。其教义主要依据《妙法莲华经》,故亦也称法华宗。史略天台宗学统自称是龙树、慧文、慧思、智顗、灌顶、智威、玄朗、湛然九祖相承。该宗思想,虽肇于龙树,实则启蒙于北齐慧文。他从《大智度论》卷二十七关于解释《大品》道种智、一切智和一切种智之文..
【二十种随烦恼】随烦恼心所,是唯识宗五位百法中的六位心所之一。此又名随惑,是随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有三义,一者自类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二十个,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随烦恼十个、中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中、大的分别,以三义俱备者名大随,兼具二..
心中毫无杂念妄想,乃超越念虑的境界。
(术语)又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或不次第三观。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于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三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谛品,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三观者,此出释论。论云:三智实在一心中..
子题:邪心中语、慢心中语、名字语行事钞·受戒缘集篇:“智论云,凡夫始学,邪心中语;那含果人,慢心中语;罗汉果者,名字语也。如此自知心之分齐,得佛净戒亦有分齐。故文云,佛子亦如是,勤求禁戒本等。”资持记释云:“智论下,引证。彼明世界语言有三:一、邪,二、慢,三、名字。是中二种不净,..
《丹铅总录》云:“佛书以一条为一则,洪景卢《容斋随笔》、史绳祖《学斋占毕》用之。”《品字笺》云:“则,法则。凡制度品式之有法者,皆曰则。”《祖庭事苑》云:“宗门因缘不言一节一段,而言一则者,盖则以制字,从贝、从刀。贝,人所宝也;刀,人所利也。所发之语,若刀之制物,以有则也,故人皆..
《居士传》,五十六卷,清代彭际清编,收集从后汉到清康熙间在家奉佛的人士(限于男性)三百一十二人的传记,编成列传体裁的专传或合传五十五篇,乃是记载历代居士事迹比较完备的一部书。此书的编辑,是因为过去专载佛门人文事迹的书,象《弘明集》、《广弘明集》、《佛法金汤》、《金汤征文录》、《法..
云何证入一真法界?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照此真境,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盖现前一念知见心中,即具百万法界性相,即空即即即遍。心中了无边之境,境上显难思之心,心境重重,帝网无尽,即此法界智为能观心也。..
由有无明,生五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也。此五根本之惑,开之成一百六十心,于其一百六十心中。 最粗者立粗妄执。 微细者为细妄执。 极微细者为极细妄执。此三妄执,该摄一切惑品。
【随烦恼心所】是五位百法中心所有法的第五位,此又名随惑,是随根本烦恼而生起的烦恼。随有三义,一者自类俱起,二者遍不善性,三者遍诸染心。随烦恼心所二十个,分为小随、中随、大随三种。小随烦恼十个、中随烦恼二个、大随烦恼八个。小、中、大的分别,以三义俱备者名大随,兼具二义者(自类俱起、..
【慧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别境心所之一。慧即智慧,是明白拣择,《成唯识论》曰:‘于所观境,简择为性,断疑为业。’简择是比量智,于一切所知境界,简择其得失,而推度决定,故简择即慧的自性,由拣择而除掉疑惑,即是慧的业用。在愚昧心中,疑惑心中,则不能起慧。再者,邪见之流,以其痴增上故,..
又名八背舍,即八种训练去除贪著的禅定。一、内有色相观外色解脱,谓心中若有色(物质)的想念,就会引起贪心来,应该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无从生起,故叫解脱。二、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即心中虽然没有想念色的贪心,但是要使不起贪心的想念更加坚定,就还要观想外面种种的不清净,以使贪心..
真言宗判十住心中之前九住心是显教,后一住心是密教,故曰九显一密。
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苦受是环境不如意时心中所生起的苦恼感受;乐受是环境顺意时心中所生起的快乐感受;不苦不乐受又名舍受,即处于不顺不逆的环境时心中所生起的不苦不乐感受。
1、依心成佛的意思。2、是心是佛的意思。3、心中所现之佛,叫做心佛。
色界诸天分为四禅,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一、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即梵众、梵辅、大梵等三天,此三天已不须断食,故无鼻舌二识,惟有乐受,与眼耳身三受相应,喜受与意识相应。二、清净心中,粗漏已伏,名为二禅,即少光、无量光、光音等三天,此三天无前五识,仅有意识,因之惟有喜..
(术语)由人之定命十岁起,每百岁增一岁,达于八万四千岁之定命间。俱舍论光记十二曰:增者从人寿十岁,增至八万岁。佛祖统纪三十曰:以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命减一年,至十岁,复增至八万四千岁。
(衣服)又作一纳。一枚之衲衣也。衲衣为僧衣之名。佛祖统记六慧思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纳。
(名数)天台宗之所奉者。佛祖统纪七所定。高祖龙树菩萨、二祖北齐之慧文、三祖南岳之慧思、四祖天台之智顗、五祖章安之灌顶、六祖法华之智威、七祖天台之慧威、八祖左溪之玄朗、九祖荆溪之湛然。
(术语)真言宗判十住心中前九住心为显教,后一住心为密教,故曰九显一密。
(杂名)永明智觉禅师始为之。佛祖统纪二十六(永明智觉法师传)曰:夜半绕像,见普贤前莲花在手,遂上智者岩,作二阄:一曰一生禅定。二曰诵经万善庄严佛土。乃冥心清祷,得诵经万善阄,乃至七度。于是一意专修净业。..
法师慧日。赐号寂照。学净慧得其旨。淹贯三藏乐习禅定。虚怀待人不别愚智。有辱之者未尝有色。人皆称之。为得大忍佛。继慈觉居天竺十余年。讲道精进有光父兄之业 。
法师鉴文。四明人。赐号神智。为广智得法上首。继席南湖。大扬祖父之化。尝曰。我由释迦佛。得出家闻道。由智者大师。得依师学教。乃日课佛祖号千声。夜礼千拜。用为报恩。未尝以事废 。
法师处谦。永嘉潘氏。母感梦见瑞云入怀娠。三年而生。九岁依常宁契能出家。章圣在御覃恩得度(真宗祥符元年。封泰山。诏天下寺观。各度一人)即往学于天竺。慈云异之曰。是能栋梁吾道者。复谒神照。大明圆顿之旨。然三指供佛祖祈妙悟。未几擢居第一座。神照以止观一帙授之曰。汝当建大法幢。恨吾不之见耳..
法师净杲。四明人。学法真为高弟。撰金刚经疏。欲讲即讲。不俟众集。有臣律师者入冥府。司名者曰。误追也。臣潜窥其籍。有云明州净杲阇黎。讲金刚般若经一百遍。既反诣师以问。师曰。但十遍耳。恐以义胜褒为百遍 。..
法师智谦。赐号圆澄。学于明智。绍兴庚辰主宝云。每念宝云为四明传道师。自迁骨乌石。其迹寖晦。乃力搜访。得正法师所撰石塔记。重刻于乌石庵。又于寺辟堂。设像表示后世 。
法师从进。妙年聪辩为学早成。久依超果具得其道。出主德藏。讲训有法学者归之。多述教义发明所得。作楞严解尤称高妙。示寂之日。留龛月余。容色不变。及从火洛。舌根不坏。若红莲华 。
(菩萨)经轨无十二面观音,是志大士等之化现也。佛祖通载九曰:梁武令僧繇写志公像,公以指 面门分披出十二面观音妙相。山谷外集十四曰:十二面观音无正面,注僧伽至临淮,尝卧贺跋氏家,现十二面观音形。其家欣庆,遂舍宅归焉,即今寺也。见宋高僧传。临济录曰:问十二面观音阿那面正。..
绍岩。居钱唐湖心寺专诵法华。期满万部得生净土。一旦有莲华生于陆地。岩誓焚身供养西方三圣。吴越王俶力劝止之。又往投身曹娥江中。如有物扶其足。渔者救之得不溺吴越王于宝塔寺建净土院以居之。一旦见莲华光照其身。越三日欣然坐化 。..
守真。永兴人。讲起信论法界观。常于中夜轮结无量寿佛往生秘密印。至天将晓自觉身登净土。举目见佛。自俯伏像前。念曰。四十八愿能度我者。乃持香华入殿供养。就座而化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