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北部的黑人酒鬼
某某先生;
你好!你现在怎么样啦?心情好吗? 有没有再喝酒,家里的人都为你担忧,你在喝时没想到他们吧。
我在澳洲北部的达尔文市(Darwin)的国际佛寺住时,遇过一个死了很久的黑人酒鬼,他来时一阵酒味,不是刚开的酒香,而是从肚子出来的臭酒味,我闻了就要吐,我对他说:你死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能去投胎呢?他听不懂,因为酒把他的心迷醉了。
所以他现在还是鬼。
法增法师,台北
澳洲北部的黑人酒鬼
某某先生;
你好!你现在怎么样啦?心情好吗? 有没有再喝酒,家里的人都为你担忧,你在喝时没想到他们吧。
我在澳洲北部的达尔文市(Darwin)的国际佛寺住时,遇过一个死了很久的黑人酒鬼,他来时一阵酒味,不是刚开的酒香,而是从肚子出来的臭酒味,我闻了就要吐,我对他说:你死了这么久,为什么还不能去投胎呢?他听不懂,因为酒把他的心迷醉了。
所以他现在还是鬼。
法增法师,台北
法增比丘答∶对佛像顶礼是要对治我们的我慢和我见,藉外在的形式来训练自己,使我们消除高傲。佛陀所觉悟的道理,不是一般凡夫能明了的,就算是证果的声闻阿罗汉也不能比拟。我们必需完全净化自己污秽的心,才有可能见到佛智的一斑。佛像代表佛陀,他是我们的根本导师,为了表示对佛陀伟大觉悟的尊敬,向佛陀顶..
世人日日求福,而福却不至,人但断却众恶,福报自然临门。若再增上修慈,慈悲於一切如母众生,福报倍增,功德无量,众恶缘转减或消除,邪魔远离,事事如意。福报指善业(kusala)的功德(pu?;?;a)所带來的善果报,至於恶业(akusala)的恶名昭彰(apu?;?;a)也叫邪恶(ppa)。本文只举善业的功德,举正而知邪恶之害。僧团的..
思惟出离以破欲贪欲是三毒之首,四漏之首,七随眠中的两个,十结中的三个,不可以轻待。贪欲久习的结果就形成习气,比如贪色,贪淫,贪吃,贪玩乐,贪饮酒,贪钱财,贪利得,贪名,贪赞许等等;它加强我慢之心。这些贪欲以许多不同的形态和方式生起,众人往往不能察觉,而不知不觉地落入贪欲的魔爪中。我们已经习久为常..
法增比丘答:我们必须对宗教作正确的认识和选择。佛教是一种理性的信仰,不是迷信。我们要追求心灵的自由,寻找善良的心;迷信使我们原本已不自由的心灵更为局限,无法净化心灵,也无法解决我们人生的苦恼。宗教信仰是要使我们更能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实现生命的真义。皈依是归向、依靠、归依的意思。它和基..
法增比丘答∶教法的巴利字Desana,意为佛陀的教法。它有三类:即经(Voharadesana,Suttanta Pitaka) ,律(Anadesana, Vinaya Pitaka),和论(Paramatthadesana,Abhidhamma Pitaka)三藏。
法增比丘答∶[阿含经]提到两种初学者∶一个是随信行,一个是随法行。随信心的行者追随善知识的教导而按步就班的修习,随闻法的行者听闻善知识的教导,思惟后而按步就班的修习。《阿含经》 还提到四个修行的步骤∶一是亲近善知识,二是听闻善知识的教导,三是如理思惟,四是法次法向。每一位行者的修行都要贯..
法增比丘答∶我们应该知道,证悟与解脱要靠智慧,需要澈底知道世间现象的三法印的无常,苦和无我。是什么原因障碍了我们的证悟呢?首先我们被现象的连续相所欺骗,把无常的现象当作是常。一切周围的外相和我们的身心现象都是无常的,但是我们觉察不到它们的变化,因此把它们当成是常的,我们的身体里的地水火风..
如何达到涅槃:1.南传的修法在南传佛法里是依七觉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轻安),一心,舍。佛说:「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 (《杂阿含713经》 )或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 (《相应部.觉支相应.山品..
没有身心的境界《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正觉》法增比丘佛法灭除我执佛说:「五蕴是难以背负的啊!人们背着这极重的东西,背起这么重的东西是世间的苦,把它放下是安乐!」(《佛教朝暮课诵》)‘我\’是痛苦的根,‘我\’是痛苦之源。佛法的本意在于消除众生俱生的我执,执取‘身体\’是我,而延伸到一切跟自己有关的..
礼敬于世尊,应供,等正觉(三次)信信是进入佛门的第一步。《大智度论》里说道:「佛法大海,信为能入。」就是说这个。佛经里曾记载许多在家众,在听完佛陀的说法后,生起净信,于是就礼拜佛足,而自称从今日始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并请佛听许他们成为清信男(优婆塞Upasaka)和清信女(优婆夷Upasika),接受三归..
佛教四护卫禅Bhante Dhammavaro1.佛随念一个精勤的佛弟子,应经常修习四护卫观;那即是:佛随念,慈心观,不净观和死随念。[清净道论]说随念是:「数数起念,故为「随念」;又于应该发生的地方而发生,故正信而出家的善男子随适而念,是为「随念」。」1.佛随念佛随念的正思惟(Buddhānussati)一个诚心的佛弟子应..
断第二个烦恼:戒禁取结(Silabbataparamasa)戒禁取结是一种恶见,邪见心所,它可与恶见合为一。它也是四取之一,十结之一,属于见随眠。行者的恶见使它从想执取蕴延伸为色执取蕴。若人相信并执着于宗教的仪式,或某种形式的修行法,认为这样做有能力排除障碍并净化自己,戒禁取结就生起。印度教徒在这方面尤为..
随念僧随念僧之功德(PALI 原文)Sangha VandanaSu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Uju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āya-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 Sāmici-patipanno Bhagavato sāvaka sangho.Yadidam cattri purisa yugni attha-purisa-puggalāEsa Bhagavato sāvaka sang..
正念观照一切身心的现象,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美,丑,远,近;都是在不停地生灭,没有一刻是固定的。观照者在作了数千数万次的观照后,如实地知道这些身心现象的无常(anicca)和不实,实在是不园满,是属于苦,没有一丝毫可以称为是我或我的,这种观智称为三法印智(Sammasana?ā?..
(书名)画唐百丈山怀海禅师之禅门规式者,称为古清规,今不传。后元百丈山德辉禅师奉敕改修之。称为敕修百丈清规,有八卷。世所传者是也。
(术语)劫者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经其劫百千万,则曰百千万劫。白乐天句曰: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
(术语)又曰百不会。一切不知不会也,所谓非思量底。莫妄想也。大慧普说上曰:你要真个参,但一切放下,如木死人相似,百不知百不会,蓦地向不知不会处得个一念子破,佛也不奈你何。
(杂名)清嘉录八曰: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糊纸为斗,炷香其中,高者可二尺许。中秋夜祀月则设之。诗云:心字烧残寸寸灰。灵香上请月轮开。斗量毕竟人间少,桂粟新收万斛来。
【阿赖耶识三种差别】 p0780 摄论一卷十六页云:此中三种者:谓三种熏习差别故。一、名言熏习差别,二、我见熏习差别,三、有支熏习差别。
指北周武帝排佛所执之谶。帝甚信谶纬,时天下流传“黑人当王”之谶言(预言),谓不久将由“黑人”统领天下,帝由是嫌恶黑色,遂敕改僧侣之法衣为黄色。后有道士张宾、卫元嵩,闻帝欲皈依佛教,乃藉帝之性癖上奏,谓“黑”为僧侣,“黄”指黄老之教,暗示佛教为国之不祥宗教,道教始为国之祥教。帝信谶..
(一)位于韶州(今广东曲江县东南)之河。发源于狗耳岭,西流与溱水合,以经曹侯冢故,又称曹侯溪。梁天监元年(502)天竺婆罗门三藏智药到曹溪口,饮其水而知此源为胜地,乃劝村人建寺,复因其地似西国之宝林山,故称宝林寺。智药预言,一七○年后有肉身菩萨于此开演无上法门,得道者如林。至唐仪凤二..
(一)(539~618)隋代僧。江苏徐州人,俗姓徐。字慧成。游蜀修律。以周武毁佛,遂隐于南岭。隋文帝即位(581),启正法,广招硕德,师为僧首,赴长安敷扬律藏。后应蜀王秀之请还蜀,住于法聚寺,受道俗之归崇,设大斋会。后隐于龙居山寺,又因蜀王之请再归蜀。武德元年示寂,世寿八十(一说八十三)。..
指小乘声闻四果中最初之预流果;以此阶位之圣者不再退堕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趣,故称无退堕法。俱舍论卷二十三举出称为无退堕法之五义(大二九·一二三中):“以不生长退堕业故;违彼生长业与果故;强盛善根镇彼身故;加行意业俱清净故;诸有决定堕恶趣业尚不起忍,况得预流!” p5109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