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见性

心为性之用,性为心之体;无性则无心,无心则无性。心性本无别,体用分别说,真心之体性,其性本来无,究竟皆空寂,无物可染着,无法可言说,无事可譬喻,思量不能及。空性本无别,何来有对待,若能起分别,虚空成两半。

见相而着相,不悟其空相;诸法因缘生,明了知『无相』。遇境而起念,念上有妄想;念念皆不实,观此自『无念』。于外不着相,向内不落空;法性无自体,当下悟『无住』。若能悟三者,便是见性人,此为顿教法,愚人不可悉。

真空之性体,六祖之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证悟本来无,一切无所住,参透『无』一字,心地自光明,诸君如实观,法法尽如是。

祸福本『无』 → 惟人自召

吉凶本『无』 → 惟人自找

苦乐本『无』 → 惟人自想

顺逆本『无』 → 惟人自分

得失本『无』 → 惟人自心

成败本『无』 → 惟人自求

兴衰本『无』 → 惟人自认

荣辱本『无』 → 惟人自尊

贵贱本『无』 → 惟人自别

贫富本『无』 → 惟人自贪

善恶本『无』 → 惟人自起

好坏本『无』 → 惟人自恶

生死本『无』 → 惟人自迷

身心本『无』 → 惟人自愚

空有本『无』 → 惟人自偏

凡圣本『无』 → 惟人自邪

诸相本『无』 → 惟人自着

心念本『无』 → 惟人自有

法性本『无』 → 惟人自住

妙有之应用,大师之所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理事无所碍,空有皆自在,念念不执迷,自然生其心。此是曹溪水,顺乘般若舟,智者速上船,一路到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