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
为人做事不能亏心,
你亏心,你关着门在屋里,你觉得没事,
天地有眼,老天爷不饶你。
没有一个坏人没有得到报应,
没有一个好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
善恶到头终有报应,
其实就是那几句话:
善恶终有报
人间有轮回
不信抬头看
老天放过谁!
郭德纲:
为人做事不能亏心,
你亏心,你关着门在屋里,你觉得没事,
天地有眼,老天爷不饶你。
没有一个坏人没有得到报应,
没有一个好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
善恶到头终有报应,
其实就是那几句话:
善恶终有报
人间有轮回
不信抬头看
老天放过谁!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阪卢氏子。顶骨圆耸,其声如钟。少丁母忧,庐于墓所。服阕思报罔极,乃于并州童子寺出家,嵩岳登戒,习诸律学。后参百丈,受心印。辞往南岳常乐寺,结茅于山顶。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苍天!苍天!」泉曰:「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曰:「会即便..
梵音达磨。华言法。以轨持为义。谓轨物生解。任持自性故○般若灯论云。何名法。若欲得人天善趣。及解脱乐。佛知众生诸根性。欲不颠倒故。说人天道及涅槃道故。名法。复次自他相续。所有熏习。及无熏习。烦恼怨贼悉能破散故。名法也。今就住持法宝。分为三。谓经律论焉。..
前言世间,明六凡因果。兹合世出世间,以明凡圣因果。惟但举其略,不加详及,故说十界业因及十界业果。言十界者,先及六凡,次及四圣。一、六凡因果 一、嗔恚邪淫即地狱业极苦无间即地狱果 二、悭贪不施即饿鬼业缺乏不遂即饿鬼果 三、愚痴暗蔽即畜生业昏钝困苦即畜生果 四、我慢贡高即修罗业战斗争夺即..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蒲阪人也。姓卢氏。顶骨圆耸其声如钟。出家于并州童子寺。受心印于百丈禅师。结茅于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苍天苍天。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师云。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师明日见赵..
何等为四?谓有一类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复有一类。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复有一类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应舍。第三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三天道。复有一类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
吉州孝义寺性空禅师,僧参,师乃展手示之。僧近前,却退后。师曰:「父母俱丧,略不惨颜。」僧呵呵大笑。师曰:「少间与阇黎举哀。」僧打筋斗而出。师曰:「苍天!苍天!」僧参人事毕,师曰:「与么下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曰:「某甲结舌有分。」师曰:「老僧又作么生?」曰:「素非好手。」师便仰..
福州覆船山洪荐禅师,僧问:「如何是本来面目?」师便闭目吐舌,又开目吐舌。曰:「本来有许多面目。」师曰:「适来见甚么?」僧无语。问:「如何是师子?」师曰:「善哮吼。」僧拊掌曰:「好手!好手!」师曰:「青天白日,却被鬼迷。」僧作掀禅床势,师便打。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师曰:「灼..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僧问:「如何是应机之句?」师默然。问:「如何是玄旨?」师曰:「汝与我掩却门。」问:「鲁祖面壁,意作么生?」师曰:「没交涉。」问:「如何是从上真正眼?」师槌胸曰:「苍天!苍天!」曰:「借问有何妨?」师曰:「困。」问:「这个还受学也无?」师曰:「未曾钁地栽虚空。」问..
郢州芭蕉山闲禅师,僧问:「十语九不中时如何?」师曰:「闭门屋里坐,抱首哭苍天。」
洪州感潭资国禅师,白兆问:「家内停丧,请师慰问。」师曰:「苦痛苍天。」曰:「死却爷,死却娘。」师打了趁出。师凡接机皆如此。
天台山寒山子,因众僧炙茄次,将茄串向一僧背上打一下。僧回首,山呈起茄串曰:「是甚么?」僧曰:「这风颠汉!」山向傍僧曰:「你道这僧费却我多少盐醋?」因赵州游天台,路次相逢。山见牛迹,问州曰:「上座还识牛么?」州曰:「不识。」山指牛迹曰:「此是五百罗汉游山。」州曰:「既是罗汉,为甚么..
天台山拾得子,一日扫地,寺主问:「汝名拾得,因丰干拾得汝归。汝毕竟姓个甚么?」拾得放下扫帚,叉手而立。主再问,拾得拈扫帚扫地而去。寒山捶胸曰:「苍天,苍天!」拾得曰:「作甚么?」山曰:「不见道东家人死,西家人助哀。」二人作舞,笑哭而出国清寺。半月,念戒众集,拾得拍手曰:「聚头作想..
石梯和尚,因侍者请浴,师曰:「既不洗尘,亦不洗体。汝作么生?」者曰:「和尚先去,某甲将皂角来。」师呵呵大笑。有新到于师前立,少顷便出去。师曰:「有甚么辨白处?」僧再回。师曰:「辨得也?」曰:「辨后作么生?」师曰:「埋却得也。」曰:「苍天!苍天!」师曰:「适来却恁么,如今还不当。」..
荆南府竹园山和尚,僧问:「久向和尚会禅,是否?」师曰:「是。」僧曰:「苍天!苍天!」师近前,以手掩僧口。曰:「低声!低声!」僧打一掌,便拓开。师曰:「山僧招得。」僧拂袖出去,师笑曰:「早知如是,悔不如是。」问:「既是竹园,还生笋也无?」师曰:「千株万株。」曰:「恁么则学人有分也。..
福州长生山皎然禅师,本郡人。久依雪峰,一日与僧斫树次,峰曰:「斫到心且住。」师曰:「斫却著。」峰曰:「古人以心传心,汝为甚么道斫却?」师掷下斧曰:「传。」峰打一拄杖而去。僧问雪峰:「如何是第一句?」峰良久,僧举似师。师曰:「此是第二句。」峰再令其僧来,问:「如何是第一句?」师曰:..
[出四教仪集注]三善道者。谓天人阿修罗同修十善。虽有上中下品不同。皆名善道。(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一天道天即欲界色界无色界诸天也。谓因修上品十善。复修世间禅定。得生其中。是名天道。二人道人即四天下之人也。谓因行五..
[出法华文句]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饰。怀猜忌心。常好鬭战。是名阿修罗道。..
(界名)六道之一。与天趣同。欲界有六重之天,并色界无色界之诸天是也。其依处在诸趣之顶,故谓之天。身有光明,故谓之天。果报最胜,故谓之天。为有情轮回之道途,故谓之道,趣者所趣向也。【又】(术语)自然之道,法尔之理,谓之天道,与儒言天道同。无量寿经下曰:天道自然,不得蹉跌。又曰天道施..
【四种天道】 p0429此即四静虑也。大毗婆沙论八十卷十四页云:云何名为四种天道?谓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初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一天道。十七页云:复次,寻伺灭、内等净、心一趣、无寻无伺、定生喜乐、第二静虑具足住,是名第二天道。八十一卷一页云:复次,离喜、住舍正念正慧、身受乐、圣应..
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印光法师文钞》:“一切佛经及阐扬佛法诸书,皆令人趋吉避凶、改过迁善,明三世之因果,识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极乐之莲邦。读者须生感恩心,作难遭想,洁手净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若肆无忌惮,任..
梁启超依一般人的常识,所谓生命者,以出生之日起,到死亡之日止,截头截尾,无来无去。从佛家的眼光看,人生若果是如此,那么,我们之出生乃偶然间突如其来,这便是无因论;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这便是断灭论。佛以为两种论都不合理,于是用他的智慧观察,发明业力轮回之一大原则。业梵名Karma 音译..
轮回与孤独◎赖志凯《百年孤独》是一部意蕴深刻的史诗性作品,它描述了一个令人迷惘困惑的奇幻世界。小说着重描写了布恩蒂亚家族一百年的兴衰史。西班牙移民后裔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蒂亚和表妹乌苏娅伊卡拉结婚后,乌苏娅担心他们会像她的姑母那样因近亲结婚而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于是拒绝与布恩蒂亚同房..
一切的嗔恨,以及所有负面的东西,都是因为我们处在无明的状态,在不明白的情况下种下的恶业,在明白的情况下,再大的恶业也种不下。 当嗔恨升起的时候,你是处在无明当中,你会生气吵闹说出伤害他人和自己的话。而当你发现这个嗔恨,一刹那间,发现这个嗔恨要带走你的时候,你当下从无明当中清醒。但..
世间诸有情,皆随业力转;业为其眷属,业为其伴侣;随业而往生,不定如轮转;或处天人中,或居四恶趣。——《本事经》我们如何相信轮回? 在轮回这个问题上,佛陀是我们最高的权威。在最初觉悟之夜的第一时,佛陀开发了忆念过去的智慧,从而使他能够对过去之事一目了然。佛陀说:“我如是忆念前世种种..
问: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你还在六道中轮回?答:善男子,大千世界一切法中不管你多么聪明,多少认识,记忆和福德,只要有个我字当先,这些就是轮回之相。善男子,如果你不能受一点委屈和冤枉,亦不能受一点伤害和痛苦,即使你拜佛念佛,诵经及做诸善事,这些都是轮回之相。善男子,如果你每天内心在渴望..
弟子:前一段时候觉得自己是为了众生的解脱而修行,但是最近突然对轮回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以至于根本顾不得其他,一门心思就想着为了脱离恐惧而用功,而心里根本装不下其他人。请问师父,这种恐惧是不是比那种为了众生而发的心更真实呢?宽见法师:哪个都很真实,因为都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这也是一个过程,你根..
【了悟子按】 至尊法王阿秋上师神通观察因果轮回的众多实例,令人心惊胆战!全民信佛、纯朴厚道的藏民尚且难免堕落恶道,那我们汉地众生就更不堪设想了!——放眼望去,长城内外,物欲横流;举国上下,怙恶不悛!孰能救之?唯有佛法,唯有因果!盖因果无情,天道无私——迷失的众生短暂的疯狂之后就是漫长的..
「心上莲花次第开」博客里的「坏了心的大舅」这篇文章的末尾里的这句话也使我印象非常深刻:「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不代表我阅读此文时认为有深度的话就只是这一句,只是今天我也不能写偏题了,所以有的话就不在这里引用了。相信看官们能理解的。关于「屋檐沟的水,滴滴落在老地方」这句话我身..
厌倦轮回圆满三慧◎ 荣博堪布 修行有三个要点: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个顺序正是修行的次第。第一步,要生起出离心,即厌倦轮回、希求解脱之心。许多人会想,这不是消极避世吗?其实,怎样是消极,如何是避世,这都值得去思考。一头扎进名利财色中,里里外外应接不暇,不一定就是在积极负责地对待..
生死从何而来?由众生的起心动念而来。我们起了一个念头,内心就凝聚一股力量,让人无时无刻不去想它;好比说一个人执着金钱,出门时,心底就惦记着它,整天担心被偷、被抢,或者盘计着如何聚集更多财富。畏惧死亡也是一样,走在路上,远远地就好像感觉前方摆了一副棺木,非得绕一大圈的路来闪躲它不可..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