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
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
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摘自《吉祥经》
自治净生活,领悟八正道,
实证涅槃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
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摘自《吉祥经》
【一心见道】 p0007成唯识论九卷八页云: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剎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
【真见道】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的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的阶位。见道、一心见道。唯识宗所立菩萨乘之见道,分为真见道、相见道。真见道复涵括由加行功德成就而生之正断烦恼根本智的无间道,及于次一念正证所显真理的解脱道,虽涉于多刹那,然非别之所作。以其同等,故称一心;又以其无分..
十种像金刚宝石一样晶莹锐利的心,即觉了法性、化度众生、庄严世界、善根回向、奉侍大师、实证诸法、广行忍辱、长时修行、自行满足、令他愿满。
禅林以华严、涅槃、宝积、般若四经为四大部经。
亦名:得道向未具说戒制圣为遮凡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问:‘凡夫无圣,不可得犯;圣人奉戒,一制不犯;用制何为?’答:‘制圣为遮凡。若后向说,即知是凡。为护大妄,不令有犯,岂非是要也?’”资持记释云:“问答之意,恐疑此戒被物无功;故叙本制,知非徒尔。答中,圣既无犯,说即知凡。若不制者..
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之阶位。又作真见道、一心见道。唯识论所立菩萨乘之见道,分为真见道、相见道。真见道复涵括由加行功德成就而生之正断烦恼根本智之无间道,及于次一念正证所显真理之解脱道,虽涉于多刹那,然非别之所作。以其同等,故称一心;又以其无分别智,..
            震撼!阿罗汉将入涅槃前的四句话《阿含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后注】我这无明颠倒的一生已到尽头,清净离欲的修行已经完成,应当觉悟、解脱、断尽烦恼的事业都已圆满完成,自己清楚的如实地知道此生是最后生,将来不会再流转于痛苦的生死相续当中了。..
            第七章 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第五节 与北传佛经究竟涅槃境界比较一、北传佛经究竟涅槃的概念原始佛教即以“烦恼永尽,心无取执,解脱诸漏”来解释涅槃,一切有部以“择灭”解说涅槃,大乘中观派以“缘起性空,轮涅不二”解说涅槃,唯识派以“阿赖耶离障”解释涅槃,如来藏系瑜伽学派以“清净如来..
            文/大安法师佛对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用他的法乳,用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的智慧。尤其佛用念佛往生净土一法,让我们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我们要理解佛心何在,佛为什么要涅槃。那么,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事实上,佛的法身永恒常住,佛并没有涅槃..
            在《佛说月光菩萨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北印度有一个名叫贤石的大城。当时的国王名叫月光,寿命有四万岁。他生来就具有天眼通和宿命通,而且相貌端严。他身上自带光明,就像天上的满月一样明亮耀眼。他所到之处光芒四射,根本不需要灯烛和日月的光亮照明,所以被称为月光王。他..
            第八章远离外道涅槃想本章有二节一外道种种妄想涅槃二佛说涅槃真实义第一节外道种种妄想涅槃经文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言涅槃者,说何等法名为涅槃而诸外道各起妄想?白话解大慧菩萨请佛开示:世尊!请为我们说涅槃的含义。怎么样的法是涅槃?为什么各种外道对涅槃会起诸多妄想,各说各的涅..
            问题:弟子故乡四川有一位外姓的姐姐,因为风湿性骨病变,手指和脚趾骨节严重变形,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多年,痛苦折磨难以诉说。我很想帮助她,曾打电话给她,让她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救拔脱离苦海,可是她婉拒了,不愿意听受。师父,我很惭愧并忏悔,是我所学太浅薄,难以言表心中的感受。我该如何帮她树..
辟谷不是绝食,是要你回归最自然的生活方式。对食物乃至一切事物放下执念,你自然就能瘦下来,更获得心灵的自由。辟谷好吗?辟谷是一种科学的瘦身方式,让身体恢复到最自然的状态,达到瘦身的目的。这种瘦身方式轻松、科学,自2012年在英国兴起断食,迅速风靡全球,并在明星圈中率先流行起来。马云,王..
            当下的轮回与涅槃轮回与涅槃,其体非不同。显现妙相时,若不认知心。遂受业风吹,迷乱于当庭。自心误为我,心用谓他人。能所遂对立,轮回由此生。生命就像是一班无始无终的列车,你记不得自己是什么时候上车的,你仅仅知道自己现在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沿途又有些什么人上车,哪些人与你有过或长或短的喧谈,哪些人..
            寻找涅槃对寻找法或真理的人们而言,除了研究自己,探讨生命的本质或佛教的要义以外,没有其它活动。真正学法在自心,而非心外。心外求法只在某些层面需要,研究内在的生命或心念才是真正地研究佛法。如果研究心性,我们将会进入佛法的核心而熄灭所有痛苦烦恼。今天的主题是“寻找涅槃”。对每个人来说,在今..
            如何达到涅槃:1.南传的修法在南传佛法里是依七觉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轻安),一心,舍。佛说:「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 (《杂阿含713经》 )或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 (《相应部.觉支相应.山品..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景:一位老和尚从书桌上抬起头,从容地转过身,慈悲安详,和蔼可亲。因为是冬天,他还戴着一顶毛线织的帽子。我好奇地想:怎么和尚还戴帽子呢?我这样才一动念,师父就随手把帽子摘下来。我想:这老和尚一定有神通呢!后来师父淡然地告诉我:他没有..
            正念观照一切身心的现象,不论是过去,现在,未来,内,外,粗,细,美,丑,远,近;都是在不停地生灭,没有一刻是固定的。观照者在作了数千数万次的观照后,如实地知道这些身心现象的无常(anicca)和不实,实在是不园满,是属于苦,没有一丝毫可以称为是我或我的,这种观智称为三法印智(Sammasana?ā?..
            问:「我」是概念;「愿望」是概念;禅那、天神、梵天神、恶道及其他一切世间与出世间的事物都是概念。在生死轮回里,只有概念在追求概念。涅槃是否也是概念?如果不是的话,「我」这个概念如何证悟不属于概念的涅槃?「我」这个概念如何在般涅槃时证悟非概念法?从概念的角度来看,是否可以说诸佛及诸阿罗汉将..
            第九讲 证得涅槃的大道八正道一、 佛陀的中道思想印度的传统宗教婆罗门教,向来有以修行而达到身心苦恼之解脱的思想。奥义书哲学的最终目的,即在于以修行而求得解脱。该书中尝曰:脱离住于彼胸一切之爱欲时,是时死为不死,而体现为梵。破坏胸中一切之系缚时,是时死为不死此实( 优波尼沙陀 )教旨也。..
            有位网友讲起他表姐家最近发生的事,起因是表姐家的孩子在学校与同学打闹,打闹过程中,同学摔倒了。当时没多大事,也就摔破点皮而已。哪知过了一个星期,那孩子突然休学了,家长找到表姐家,说孩子被表姐的儿子弄骨折了,现在在北京手术治疗。手术费花了三四万,后续治疗费用还得十多万,这医药费表姐..
            在佛教为什么把人死了称为往生,但是又有听说过涅槃这样的词句,请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如何才能达到涅槃?答:您好!往生根据《佛光大辞典》的解释:所谓命终时生于他方世界,通常以往生为死之代用词。往生一词,就广义而言,通指受生三界六道及诸佛净土,然至弥陀净土之说盛行后,主要指受生极乐世界..
            我求圆寂,而除欲染。--《大宝积经》卷五六涅槃这个术语最早源自于古印度婆罗门教,当时众说纷纭也都无法实证什么是涅槃?后因佛陀降生示现成佛转法轮,教导弟子们才渐渐有人实证涅槃,也就是声闻四果阿罗汉、辟支佛舍寿时取证有余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际,而证得佛果的人,是取证无余涅槃。当有佛教的修..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八日佛将入涅槃之际,为什么不受供养?因为佛已成为金刚不坏之身,所以不接受饮食,吃与不吃都没有关系,吃东西也可以,不吃东西也可以。不像我们一顿不吃饭,好像吃了多大的亏。甚至若没有吃饱就觉得是赔本。在禅宗有句名言:‘终日吃饭,未吃一粒米;终日穿衣,未穿一缕纱。这句话不是..
            大教缘起 第三卷黄念祖老居士底下是别序。别序是本经独有的序。经中世尊放光现瑞,阿难请问,世尊回答,演出弥陀愿海、第一希有难逢法宝《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
佛待我们一切众生,就像对待子女一样,佛用他的法乳,他的慈悲,让我们离开三恶道,离开三界的轮回,启发我们本有的智慧。尤其佛用念佛往生净土一法,让我们得到究竟涅槃的利益。我们要理解佛心何在?佛为什么要涅槃?佛是不是真的涅槃了呢?事实上,佛的法身永恒常住,佛并没有涅槃,佛涅槃只是方便示..
            释迦牟尼佛——寂静、涅槃与顿悟佛是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意思是“觉者”。早期的佛教是小乘,以追求自我解脱,修得阿罗汉为最高目标。他们当时把释迦牟尼尊称为教主,后来的大乘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成佛济世、修成佛果作为最高目标,佛的队伍才极度扩张起来,三世十方到处独有佛,如恒河..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
            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涅槃?《法华经》中透露了玄机拒绝服用父亲的解药父亲无奈之下心生一计“孩子们,我已年老体衰估计离死期也不远了眼前又有要事必须离家这些解药就留在这里你们自己取药服用我若不能回来也不必担心这些药定能治好你们的病”父亲离去后派人通知孩子假称自己已经离世听闻噩耗孩子们悲伤..
            甚矣,佛恩之广大周遍而无有穷尽也。何以言之?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作佛。但以迷而未悟,遂致反以佛性功德之力,妄于六尘境中,起贪瞋痴,造杀盗淫,由惑造业,由业受报,久经常劫,轮回六道,了无出期。佛于往劫,知此事已,即发大愿,欲令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同悟本具佛性,同出生死轮回,..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