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又叫唐三藏,这早已为人熟知。至于“三藏”之称的由来,恐怕知者不多。 “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箧,含无所不包、包罗万象之意。佛教借以用来概括全部佛经,近乎“全书”。正因为这样,“藏”成了佛教经典的总称。 按内容区别,“藏”分三类:一、素怛缆藏,意译为经藏,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说教。二、毗杀耶藏,意译为律藏,指佛门戒律。三、阿毗达摩藏,意译为论藏,指释迦牟尼弟子对于佛教学说的论述和注解。 因“藏”分经、律、论三藏,所以惯称“三藏”。 唐僧经九死一生艰难跋涉,终于抵达佛教发源地古印度,先后在那烂陀寺从戒贤高僧学习了5年,后又游历各地,拜访名刹中高僧,学业日精。经16年后取得“三藏”真经,返抵长安。以后又经19年呕心沥血译出佛经75部,凡1335卷,计1300万言。 古时,对通晓“三藏”真经的僧人,尊称为“三藏法师”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称为“三藏”。
相关推荐
升座
旧说曰:“普说为升座,或上堂亦称升座。”忠曰:“古有上堂称升座者,如《临济录》。后世升座与上堂不同,诸录已分二名,不可概为一也。又日本称升座者,多有散说,与普说同,如唐僧无学、大休、竺仙、清拙等。日本录中升座亦有散说。盖观土风,惬时机而已。按升座有散说,无学为滥觞焉。”瑞溪《卧云..

轮回转世真的存在吗
佛教认为人可以轮回转世投胎,既我有这辈子,那必然有上辈子,必然有上上辈子等,必然有更早的生生世世的我。如果是就前几世后几世,那是看不出有什么悖论的。但是如果向前探究无穷无尽辈子,那还是以前无穷无尽辈子的我吗?可以轮回转世投胎的不是我的肉体,而是类似于“灵魂”的存在,既然有“灵魂”..

旃檀功德佛是什么来头
旃檀功德佛,是佛经《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以及《决定毗尼经》所载的三十五佛之一。为《三十五佛名礼忏文》,《八十八佛大忏悔文》所列。在三十五佛中,位于佛陀的西北方,其身蓝色,右手触地印,左手定印,持诵此佛名号的功德,能消过去生中,阻止斋僧的罪业。另外,在小说《西游记》中,唐僧..

刘先和:我与《金刚经》
我与《金刚经》刘先和我与《金刚经》是有缘的。早在四十多年前,我独自陪伴我的外婆在一座庵堂里生活,我见她每天清晨端坐在佛堂中,手捻佛珠,两眼专注着面前那本黄色的线装书,嘴里老是在咕噜咕噜地念着。我就问她念的是什么,她告诉我,念的是《金刚经》。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佛教里有个《金刚经》。但当时的..

增壹阿含经 第五卷
增壹阿含经 第五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不逮品第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灭一法。我证卿等成阿那含。云何为一法。所谓贪欲。诸比丘。当灭贪欲。我证卿等得阿那含尔时。世尊便说此偈贪淫之所染众生堕恶趣当勤舍贪欲便成阿那含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

增壹阿含经 第九卷
增壹阿含经 第九卷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惭愧品第十八(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二妙法拥护世间。云何为二法。所谓有惭.有愧也。诸比丘。若无此二法。世间则不别有父.有母.有兄.有弟.有妻子.知识.尊长.大小。便当与猪.鸡.狗.牛.羊六畜之类而同..

刘常净:百论释义 一、作者、注者和译者
一、作者、注者和译者作者《百论》作者,是提婆菩萨。提婆,南天竺人,婆罗门种族,或云是师子国(今斯里兰卡)人。佛灭度后八百年中出生,约在公元三世纪。梵语提婆,此翻为天。罗什存其梵语,直称提婆;玄奘翻成汉文,名为圣天,因其有圣人智德,所以称为圣天。提婆生性刚毅,很有忍力,曾入一天祠庙中,见大自在天像..

还原真实鲜活的唐僧 《玄奘大传》出版
还原真实鲜活的唐僧 《玄奘大传》出版《玄奘大传》出版还原真实鲜活的唐僧中新网西安5月22日电(记者冽玮)以“传记小说”的形式,描写唐代高僧玄奘生平的《玄奘大师》新近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入道篇》、《西游记》和《升华录》。用大量详实史料向世人展现一个真实鲜活,不同于影视作品所塑造出的玄奘..

印度佛教史所依据的三藏
◎ 渥德尔事实上我们有多种三藏。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得到一种上座部(Sthaviravada)修订本的巴利文三藏;从中国得到一种很大规模的三藏,主要是印度原文的中译本;从本藏得到一种与前者类似的藏文三藏,其中还有蒙古文译文。汉语和藏文的三藏有很复杂的逐步修改相互分歧的历史,这里不必细谈。无论中国..

宣化上人:什么是三藏十二部
「三藏」,就是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是说定学,律藏是说戒学,论藏是说慧学。释迦牟尼佛入涅盘之后,大迦叶尊者率领五百位证果的罗汉在七叶窟结集三藏,阿难尊者将佛一生所说的法,记录成为「经藏」;优波离尊者将佛所规定的戒律,整理成为「律藏」;大迦叶尊者将佛弟子读经研律的心得,收集成为「论..

北齐道凭《净土圣贤录》
道凭,姓韩,平恩人,年十二出家。通贯经论,遍叩讲席,日臻玄奥。宏法魏赵之间。讲涅槃,华严,诸律论,目不寻文,洞中肯綮。居常福智双习。袒肩跣足,乞食自资。发愿回向,求生西方。齐天保十年三月十七日,卒于邺城西南宝山寺,年七十有二。临终,佛光满室,异香充庭。(续高僧传)..

参老和尚开示
梦参老和尚开示一、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吃饭是佛法,上厕所是佛法,在菩提心的观照下,干什么都是佛法。那么,生病的时候,如何发菩提心呢?你说你没看见地狱,实际上,人间随时都有地狱。你身上生病,解脱不了,很痛苦,发高烧,烧得糊里糊涂的,那就是地狱苦啊!地狱在自身中就有表现。此时,..

佛教中所说“三藏”的含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两足尊。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傍生。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佛教中所说的三藏又作三法藏。藏,意谓容器、谷仓、笼等。在佛教中它的具体含义如下:(一)指经藏、律藏、论藏。系印度佛教圣典之三..
如华法师:略述澄观大师对华严宗发展的贡献
内容提要:澄观大师,唐代高僧,世称清凉国师、华严疏主。一生广泛参学律、禅、三论、天台、华严等各宗教义,不拘宗门之见,终以华严作为思想归宿。在阐发弘扬华严教义上,其思想融合三论、天台、南禅、北禅于一炉,博大精深,圆融无碍,这在佛教界的影响颇大,也在华严宗的发展史画上了浓重绚烂的一笔..
先所生起诸行灭
【先所生起诸行灭】 p0634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先所生起诸行灭者:谓于先世能感后有诸业烦恼之所造作,及由先愿之所思求,今所生起,诸行永灭。
精进波罗蜜多种姓相
【精进波罗蜜多种姓相】 p1274瑜伽三十五卷五页云:云何菩萨精进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性自翘勤,夙兴晚寐,不深耽乐睡眠倚乐。于所作事,勇决乐为;不生懈怠。思择方便,要令究竟。凡所施为一切事业,坚固决定。若未皆作、未皆究竟;终不中间懈废退屈。于诸广大第一义中,心无怯弱。不自轻懱。发..
业差别有十三种
【业差别有十三种】 p1220显扬十九卷四页云:此业差别、复有十三种。一、身业,二、语业,三、意业,四、律仪所摄业,五、不律仪所摄业,六、俱非所摄业,七、福业,八、非福业,九、不动业,十、黑黑异熟业,十一、白白异熟业,十二、黑白黑白异熟业,十三、非黑白无异熟业能尽诸业。..
五家辨
全一卷。日本临济宗僧虎关师炼(1278~1346)撰。为论述我国禅宗五家法脉系统之文。本书乃阐明青原行思下之雪峰义存及其系下之云门宗、法眼宗皆出自马祖道一之门,甚至药山惟俨及其下之曹洞宗亦转属马祖道一,乃主张五宗全系马祖之法系,致使青原系统消失无存。(参阅“五派一滴图”1119) p1131 ..
五种不应施
指不应施与他人之五种事物,即:(一)非理求财,指不顺理所得之财物,不以施人,物不净故。(二)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不以施人,乱众生故。(三)罝罗机网,罝为兔网,罗为鸟网,机为机弩,网即网罟,皆为设置以残害禽兽、恼害众生之器物,不以施人,恼众生故。(四)刀杖弓箭,是杀害众生之器物,不..
药师印相
药师如来之印相。即置左掌于脐下,以右手叠置于左手上,二拇指指头相接,为药师如来之根本印。其中,左手四指表示众生之四大,右手四指表示佛界之四大。众生一切之疾病乃由四大不调而起,故以佛界之四大调和众生界之四大,作为药壶,而以二空(即拇指)表示召入众生疾病之义;故此印又称药壶印。又以此..
仙岩寺
位于韩国全罗南道升州郡之曹溪山。号曹溪山。韩国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新罗法兴王十七年(530),阿度和尚所创建,称山名为清凉山,寺名海川寺。新罗宪康王元年(875),道诜依据唐僧一行所示之建筑图式而重建,改名仙岩寺。高丽宣宗九年(1092),大觉国师义天自宋请来释典经书,并予重建,改名曹溪山..
罗斋
禅林用语。又作啰斋、逻斋。即巡游四方行乞,接受施主斋食之供养。为托钵、行乞、乞食之异称。罗同逻,巡逻之义,即次第行乞;又有网罗之义,即乞食于四方而无遗余。月江正印禅师语录卷下罗汉赞(卍续一二三·一四一下):“不为自己逻斋供,只要众生破吝悭。”[禅林象器笺饮啖门] p6686 ..
四论
(名数)一中观论Prāṇyamūla-śāstraṭīkā,四卷,龙树造。二百论Śata-śāstra,二卷,提婆造。三十二门论 Dvādaśanikāya(又-mukha)-śāstra,一卷,龙树造。四大智度论Mahāprajāpāramitā-śāstra,一百卷,龙树造。梁僧传(罗什传)曰:四论者,国之大宝。唐僧传(昙鸾传)曰:内..
醍醐灌顶
(术语)以醍醐灌人之顶。喻输入人之智慧也。今以为令人舒适之喻。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衣蒲童子
(图像)宋太尉吕惠卿,游五台山,见一童子。体黑被发,以蒲自足缠至肩,袒右膊,手执梵筴。对太尉说华严经之深义,且现文殊之本形而去。太尉还家,晨夕思之,久之忽然感见童子于香几上,命画工图之。见稽古略四。..
安玄
(人名)安息国人,优婆塞也。汉灵帝末,来洛阳,以功为骑都尉,世称为都尉玄。光和四年与严佛调共译法镜经二卷,又译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一卷。理辞皆正到,巧尽微旨。世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难继。年寿并缺。见出三藏记集十三。..
遗诫
(杂语)遗于后人之教诫也。唐僧传道安曰:作遗诫九章以训门人。
于因无智
【于因无智】 p0746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因无智者:谓于无明等诸有支中,能为行等所有因性,不了知故。
四有
梵语catvārobhavāh。有情众生之轮回转生,一般可分为中有、生有、本有、死有四期。即:(一)死有(梵marana-bhava),人依于前世起造的惑业之力,招感现世果之际,其于前世临终之一刹那,称为死有。(二)中有(梵antarā-bhava),指死有与生有中间所受之身。又作中阴,据俱舍论卷九载,其体由极微细之..
光宅
(人名)梁杨都光宅寺法云,善法华,世称光宅,其法华疏曰光宅疏。见唐僧传五。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