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十恶八邪其义如何?(萧绍声)
答: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等,名十善,反此名十恶,可参十善业道经。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名八正道,反此名八邪,可参三十七道品,此不过只举其名,解则连篇累牍,本栏有限,不能逐条详释。
问:十恶八邪其义如何?(萧绍声)
答: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等,名十善,反此名十恶,可参十善业道经。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名八正道,反此名八邪,可参三十七道品,此不过只举其名,解则连篇累牍,本栏有限,不能逐条详释。
◎ 智 者夫食之为法,本欲资身进道。食若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念不安。若食过少,则身羸心悬,意虚不固。此二皆非得定之道。若食秽浊之物,令人心识昏迷。若食不宜之物,则动宿病,使四大违反。此为修定之初,须深慎之也。故经云: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
人被记忆摧残,总是活在过去;人被概念所误,总是憧憬未来。所以,我们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当下是什么?当下就是心的每一个缘起缘灭的、非常细微的刹那间显现。一个刹那是一弹指瞬间的六十分之一,在一个刹那当中,有六十个妄念经过,哪一个念头是你自己的生命呢?生命的组成具有洞察力的心和物质世界,它们的反应..
大安法师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静下心来摆脱颓废?大安法师答:大学四年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除了学..
佛菩萨是如何放生的?大德的传记上,说到世尊因怜惜生灵,连一滴水都小心饮用,并有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山之说;大迦叶尊者和明见尼因起一犁耕下去,死虫千千万万的悲悯之心,发出睡只要一张床,食只要一碗饭的感叹,从而出家求师悟道;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将走路时遇到的受伤在地的小鸟救起;也有..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七件事”。同样的,修行者日常生活中也有七件事不可或缺。日常修行七法1、发愿愿力不可思议。每天清晨,佛弟子都应该效法诸佛菩萨,真诚地发愿,让自己的一天乃至一生都能饶益众生。2、忏悔无始以来,每个人身口意所造作的罪业,可谓无量无边..
问:人与人之间关系如何才能保持清净不碍修行?如何保持四众和合不犯过失?如何保持菩提心坚固不失?如何保持护持大众不退转?如何保持团体如金刚不坏?如何让每个人得法入心精进不退?如何带领大家入菩萨愿海增上善行?常福法师:善哉,能问此事,是汝善心所念,是汝菩提心所念,是汝金刚护法心所念,..
老和尚开示:第一,人的欲望如果没有止尽,就会迷失了自己的本心。第二、要知足,能够知足,能够敬业乐群,心就会安,就会定。以前有一位刘居士,他告诉师父,他已经失眠两个礼拜都没有睡觉,心很不安定,如果再这样下去,可能会变成精神病,所以请师父慈悲,治好他的失眠症,使他能够安心睡觉。这位刘..
佛弟子若是见到垂钓者,可以念诵佛号咒语,求佛菩萨加持垂钓者钓不到鱼,免除鱼儿被钓之苦,若是已经被钓上来的鱼儿,可以向垂钓者索鱼,对垂钓者说,你给我几条鱼吧,垂钓者一般都会给几条,然后转身找个地方把鱼儿放生,再给他们一次生的机会。如果对方不给可以花钱买,但是钓鱼者一般都不好意思,他..
在家学佛的居士,必须要清晰界定自身的角色与责任。作为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承载着家庭的责任与义务。首要任务,便是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只要在家庭安定和乐的基础上,我们才有更多的能量去护持道场。注意,在家人切勿以及出家人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自己,这可能会引起家人的误解和排斥。学..
礼佛、拜佛,是佛弟子最基本的修行功夫。我们在礼敬诸佛菩萨时,除了身、口、意三业虔诚恭敬之外,还可以按照文殊菩萨所说的礼佛观想偈来作观想: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诸佛如来影现中我身影现如来前头面接足归命礼第一句是要观想:能礼之人与所礼之佛其体性本自空寂,也就是“无..
问:听经如何得益处?宣化上人答:我们听经,不论听多少,你就是听一句,而能身体力行,那就没有白听。你若时时刻刻都听,可是听完了,像耳边风似的,就吹过去了,过而不留,这对你一点益处也没有。我记得我在小的时候,听了一段经,回去时耳朵里头还是听到法师在那儿讲经,我自己还是在那儿思惟经上的..
问:刘老师您好,我初闻佛法,家人不信佛,我想引导家人学佛,应该从何做起,又不至於用力过猛。刘素云答:你刚闻佛法你就想引导家人学佛,太快了吧,因为你还没学出个模样。你先学出个模样,一个好样子,给家人做好样子,家人自然就跟上了,身教胜於言教。你叨叨、叨叨去说,可能时间长了,人家会烦的..
历劫如何报佛恩--龚自珍与佛学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重要人物:林则徐、龚自珍和魏源,他们既是朋友,又都在社会上大声疾呼,锐意进取,要求改革自强的风云人物,他们的思想、著述和功业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光是提倡经世致用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还是虔诚的佛教徒。林则徐..
不得意存烦怨,则正是行菩萨道。倘心存烦怨,则不但与菩萨道不合,且与自己天职性分不合矣。--印光大师有的人潜心学习佛法却解决不了家庭纷争有的人自叹亲人之间矛盾重重一切烦恼的产生都源于我们智慧不够没有领悟佛法的精髓人活于世要有利人之心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而很多人只知道尊重佛却不知道爱众生..
凡是李炳南老教授的学生或好友,都知道老人的视力,并没有老化,甚至于许多年轻人都不如。老人家九十七岁如有做视力检查的话,很可能还是一二左右呢!这虽然是老人的身体素质一向很好,而平时的保养得宜也有很大的关系吧!老人平时对眼睛的保养是:用稀盐水清洗。方法是:先稀释一杯盐水。把双手洗净,再用食指与..
甲、要觉悟现在的环境及将来的去路一、人生逆境多那一个人能免了患病、衰老、亲眷生别死离、财物失散、怨 加害?还有:贫人希望得财、无儿的希望得儿、无职业的希望得职业,但是求得到的究竟有几人?这些不如意的事,请问有甚么办法解决?二、此世灾难多台风吹来了,地震发生了,墙倒屋塌,这就得死伤许多人口。..
我们人生,生存在这个世间,一种苦未了,一种苦又跟着再来;可以说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是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还有许多未定的苦,例如刀兵灾祸的悲惨跟痛苦,真是一言难尽啊!甲、刀兵劫的来源我们大家要明白,刀兵劫的痛苦是从何处来的呢?凡事是不离因果的,过去造了八苦的因,现在就要受..
一、逆境得转变,灾难能消除人的苦乐,原是一种果报,这却得合三世来观,若不懂这个道理,是很难讲通的。现在我们遭受逆境,遭遇灾难,当然是因果关系;要最快的把他转变消除,就是「念佛」。经上说过: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能消了罪,还遭甚么逆境灾难呢?经上又说:能念「阿弥陀佛..
常礼举要李炳南教授编述缘起(一)居家(二)在校(三)处世(四)聚餐(五)出门(六)访人(七)会客(八)旅行(九)对众(十)馈赠(十一)庆吊(十二)称呼(附说)缘起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
李炳南老居士讲述民国六十五年元旦慎斋堂开示明伦月刊社整理大家在台中每星期有两三个地方可以听讲,但听的是教理,不容易了解,然教理归教理,自己须修行。实修的方法非常重要修别的法门须一步一步地有次第,一步深过一步,净土法门也是如此。莲社在台中已经二十多年了,在从前也有成就的莲友,他们的本质好,..
鸟惭居士著前言始学净土的因缘净土思想的确立净土思想的大要净土思想的实践净土思想的验证结论●前言无常迅速,一恍之间,雪庐老人生西至今,已满十周年。这些年来,整个台湾社会在各种层面都呈现著不小的变化。就佛教界来看,更是呈多元地蓬勃发展,佛学的研究、佛法的讲演、种种其他佛教宗教活动的举办,似..
宗教固然离不开劝人为善,希望后来得一种归宿,这便是宗教的特质。归宿二字,是说的一种最究竟的办法,这样说来,必须得无限度的好处,纔是究竟。甲:有人说,就像尧、舜、禹、汤,都是一百多岁,富有四海,贵为天子,这却值得羡慕了。乙:哼,时间太短了,我不愿做。甲:老彭活了八百年,可以吗?乙:短短,我不希罕。甲:..
雪公云:‘古人说:“下愚的人,遭了逆境,他是怨天尤人,不知忏悔,他既受了恶果,他还接著造恶因,所以是祸上加祸;上智的人,处了顺境,他明白福是由善来的,他是更加作善,福果中又种了善因,所以他是福上增福。”’
民国十九年(1930年)四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爆发,西北军攻占了莒城,中央军来援,把莒县县城包围起来。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路过的部队占据民房,勒索民饷,粮食被搜刮干净了,李炳南只能到县党部去吃饭。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二、南无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如前拜称)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行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工夫忙闲而定。越多越好。)四、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五、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六、南无清净..
佛学说空说有,如掌与拳,本为一事,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抉窈摘微,端在般若,此门乃佛延至第四教时,方为畅演,固非为初机所说也,明矣。不善学者,往往偏执一面,致使圆通康衢,依方生迷,群言淆乱,多启斗诤,利生云乎哉?有言妙有,是诠其相;空言真空,是诠其体。因体空故有不变义,因相有故有随缘义,且也..
助念即助对方往生。助念者对往生之道理与方法,必须清楚,对方才能得到利益。人临终时,各人神识不一。平日所为,此刻影子会一一现行,带著本性往外走。此时完全是业力在作主,力量大者,在前头。恶业多,则恶种子力量大,一冲出来就下三道。若善业多,善种子就领著上人天二道。平日有念佛功夫,就有佛..
壹、讲前小言┌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通┤文分三科┤└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奘师译本,简择精要,略去序与流通。贰、经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华言智慧┐┌实相(真空之体)般若┤├三种┼..
李老居士,名炳南,山东济南人,幼受儒学教育,深得孔门心法。长而学佛,亲近三宝,护持道场,为法门龙象。参访印光、太虚、虚云等高僧大德。研究佛理,诵持经典,书写佛经,讲解经典,躬行实践,贯彻始终。以文学之基础,发挥佛教奥义。言言真实,字字契理,为正信之优婆塞。后随孔德成先生至台,专攻..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