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李炳南答: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问:
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李炳南答: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佛陀住世时,有五个国王互为邻国,常有往来。在这五个王中最大而且最有品行人格的是普安王。有一天,五王开会时,普安王对四王问道:”在你们人生之中,认为什么最快乐呢?”“在百花灿烂的花园中游玩,我觉得最快乐。”第一位大王回答。“我觉得戴着王冠,跨骑银鞍的白马,住在金殿玉楼,接受文武百官..
◎ 彭际清问:华严法界,密义重重,以无量修多罗而为眷属,云何唯一念佛门而能普摄?答:诚如所说,教指宏深,但入道初心,自有方便。入此一门,乃能遍彻无边法界。是故善财童子于普贤一毛孔中,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尽未来劫,念念周遍无边刹海。此念佛人亦复如是,以一念本无量故,且杜顺..
下面还有『恶趣,魔恼』,这都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恶趣。趣者,谓众生趣往之处」,这个趣是趣向,你到哪里去了。人死了,神识离开身体,他到哪里去。这个趣向就是六处,就叫六道,他到哪一道去。「有因必有果。从因向果,是名趣」,这趣向。《俱舍论》第八卷说,「趣谓所往」,这个趣就是他所往,..
妙祥法师对以前的人来讲,根机特别利,修道不需要借助太多的方法,对个别的人才需要参话头,这是一种没办法的办法。而现在的人根机不如以前,这个参话头就像一把金刚宝剑似的,能破除无明,多少开悟大德都从这开的悟,也就是说从这了生死。所以说这个参话头不是一种简单的方便法门,而且确实是一种非常..
宇宙中遍布量子效应浩瀚无垠的宇宙的状态和你有什么关系呢?人体跟整个宇宙完全对应,是不一不异的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但是,量子纠缠实验中,两个量子一旦产生纠缠、产生关系,不管它们相隔多远,当一个量子状态转变,另一个量子也瞬时产生转变。也就是,它们之间的..
怎么分析自己到底修到了什么层次?现在有很多人把心灵鸡汤当作自己的修行境界,比如“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安住在美好的当下”,好像这就代表自己已经解脱了似的。真是这样吗?一些似是而非的修法,会非常强调“安住当下”,除此不用修其他的。从佛教教理来看,这曲解了解脱的高级境界,以为自己现在..
当我们人生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者我们胜不过对手的时候,原因往往是什么?往往是由于自己的福德不足。根本原因不是由于智慧和能力的不足,根本原因是由于我们的福不够厚。所以,古人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往往会寻求闭门思过的方式,来反省自己,找到自己的过失,改过迁善,增长福德。这样自己的人生很..
佛教中的嗔是什么意思?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嗔的产生与作用与贪正好..
和尚的不同颜色的僧衣都有什么讲究?僧衣是和尚身份的标识,细心的人会发现不同僧侣的服装颜色是不同的。不同寺院的出家人站在一处,着装色彩斑斓,迥然不同。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用五条布缝成的小衣,我国俗称为五衣,是打扫劳作时穿的;一是七条布缝成的中衣,我国俗称七衣,..
印度那烂陀寺遗址鹿野苑佛塔遗址以前佛教的教育是:“一定要做好事才可以上天享福,做坏事就会下地狱受苦。”人们相信地狱、怕下地狱,这样吓还管用。但现在再这样吓,科学家会说:“我就喜欢下地狱,研究一下地狱怎么样。”科学家们也正在“努力”在地球表面创造和地狱一样的高温,用来制造让人类下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教导弟子们要知恩报恩,经中讲到有四种世出世恩,分别是:三宝恩、国王恩、父母恩、众生恩。这四恩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管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我们所有的众生都在平等地蒙受这四种恩德。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受赐于四恩,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四恩都是“如天之高,如地之厚”。今天..
问:“三宝”是什么?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法轮,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问:什么叫做皈依?答:皈依的意思..
◎ 净 宗有人误解信顺阿弥陀佛,信心一念就可以往生,现在我们有信心了,就不用念佛了。他怎么知道自己有信心呢?因为有一天,他听到阿弥陀佛的本愿,他欢喜得掉眼泪了,他感动得哭出来了,欢喜踊跃,跳起舞来了,这代表他有感应、有体验,代表他被阿弥陀佛救了。他往生已定,以后念佛不念佛都无所谓了..
文优昙波罗(Udumbara),亦作优昙婆罗、乌昙跋罗、优昙钵华、乌昙华等,意译灵瑞、瑞应。花名。产于喜玛拉雅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花隐于壶状凹陷之花托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世称其花三千年一开,值轮王及佛出世方现,喻极为难得的不世出之物。佛经中常用以喻佛、佛法之难得,如《法华经方便品》..
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就是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也就是要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
“两足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并不是说两只脚很尊贵。佛的十大称号佛的十大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中的“明行足”也称“两足尊”,明足代表智慧圆满,行足代表福德圆满,“两足尊”的意思就是福慧两足,什么都圆满了。所以我们听到、看..
◎ 净 界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以修净土宗的人,心中一定要有一个相状,如果没有相状,没有办法修净土。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第一个、对名号功德的相状要建立起来。第二个、什么是净土的庄严?一个净土宗的人,对名号的功德、对净土的庄严,..
我们在寺院参观游览时有时会遇到师父们做晚课,也有佛弟子在修学过程中会听说“五堂功课”这个词。事实上,五堂功课就是早晚课的另一种说法,这是汉传佛教出家人每日都要进行的日常功课。那么师父们每日的早晚课都在做什么呢?五堂功课具体又是哪五堂呢?佛陀时代僧众的日常行事,除了出外乞食,每日各..
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常会听到八相成道一词,也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累劫修行后,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示现的降兜率、入胎、住胎、出生、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的过程。这是佛教对佛陀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过程的概述。虽然大小乘对于佛陀八相成道的描述略有不同,但都是以降兜率为八相之首,也就是佛陀..
汝等,欲知过去因,当看现在果。欲知未来果,但观现在因。(因果经)【解说】·过去是指我们出生为人之前的所有过去。更进一步说,所谓“过去”,也是去年,是昨天,是一个小时之前,是刚刚呼出去的那一口气。·现在是指从我们出生为人到死去的80年乃至100年的人生。更进一步说,“现在”实质上就是今..
世界文化史的权威赫伯特•乔治•威尔斯把释迦牟尼佛列为世界伟人之首,他说:“公平地说,无论从哪一点来看,世界上最伟大的人都非释迦牟尼佛莫属。”德国的海勒尔教授也盛赞道:“释迦牟尼佛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宗教家,是世界之光。”不管是列举世界上的三大圣人,还是两大圣人时,释迦牟尼佛都会被列在..
“两足尊”是佛的十大称号之一,并不是说两只脚很尊贵。佛的十大称号佛的十大称号: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中的“明行足”也称“两足尊”,明足代表智慧圆满,行足代表福德圆满,“两足尊”的意思就是福慧两足,什么都圆满了。所以我们听到、看..
❖《般若经》“诸佛弟子凡有所说,一切皆承佛威神力,与诸法性常不相违。依所说法,精勤修学,证法实性,故佛所言如灯传照。”❖《维摩经》“譬如一灯燃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大智度论》“为令法不灭,当教化弟子,弟子展转教,如灯燃余灯。”❖传灯的意义很多人都听说过“传灯”这个词,..
相比于三皈、五戒、八关斋戒,许多初学佛法的居士对在家菩萨戒比较陌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学习,方便大家发心受持菩萨戒。菩萨戒的种类与区别菩萨戒是修大乘菩萨道者所受持的戒律,乃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在我们汉传佛教的大藏经里,大乘律菩萨戒本有四类:第一、梵网经菩萨戒本,有十条重戒、..
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讲的吃素叫持斋,它不叫吃素,叫斋,而不叫素。这个素食,已经有一千六百年了,在中国佛教这个历史的过程当中,已经成为优良传统,学佛也以素食作为一种标准。按照佛教根本教义来说不是很明确,或者说不是唯一的一个衡量..
念佛最保险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力用,能有什么力量,能有什么用处呢?它的力量就是不退,它的用就是往生。你得到往生,就可以不退转了。我们人修道,其他的法门都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为没有人保险。好像你持咒,持了几年咒,觉得没有什么成就,就停止了,不持了,这就向后退了。或者你念..
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呢?因为阿弥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佛在因地时,就是他没有成佛以前,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其中有一愿是这样说的:‘等我成佛的时候,所有十方一切众生,若念我的名号,一定要成佛;如果他们不成佛,我..
密宗是专门研究咒语和它的意思。佛教分成五宗:禅,教,律,密,净。禅宗就是参禅打坐;教宗就是讲经说法;律宗就是严净毗尼,弘范三界,就是专持戒律的;密宗,密就是秘密的,彼此互不相知;净土宗,就是专持名号,念这个“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这叫净土宗。这五宗里边,有的人就说禅宗最高,有..
十方三世诸佛,其应身各有名号,或从修因来说,或从果位来说,或者是从性、相、行、愿而言,佛佛各别,这是诸佛的别号。此外又有十种尊号,诸佛皆具,这是通号,其名义包含以下:一、如来:如为如实之道,即一切法性,佛从如实之道而来,故号如来。二、应供:佛三惑圆断,二死永亡,万德尊严,福慧具足..
对于一切世间出世间的善法,我们都信任自己和他人一定也能够成就,深信能成就就是信任,相信自己和众生都能够成佛。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就像诸佛已经成就,已经开发生命的奥秘一样,所以一切众生也能够开发,因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其实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开始说了的,提升我们的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