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华居士:看到这篇文章,明华居士一阵心痛,这个年轻的师父也许曾经面对过我无声的拒绝……阿弥陀佛,忏悔! 自归皈以来,一般星期天都在广州光孝寺做义工.在光孝寺的前广场,经常有化缘的人,着了僧衣,根据以往的经验,可能是假化缘的. 有一个年轻的和尚,面目亦不是十分和善,身上穿的僧衣也不太干净,每次见到他化缘的方式,近乎哀求和纠缠,甚至有两次,要我手里没有喝完的饮料,心中十分反感(阿弥陀佛),有一次甚至对他说:你把你身上的这身僧衣脱下来,就买一瓶饮料给你喝.这年轻和尚竟然说,行,我脱,我脱,我没听他说完,就走开了. 其实,对于认为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倒是从不吝啬,只要身上有零钱,几乎每个要饭的,都要分到. 也许是觉得这个年轻和尚有辱于僧的形象,故心中生嗔吧. 昨天(中秋节),去拜见释广照法师(雷州宝林禅寺住持),晚上一起去光孝寺旁边的水云天素食馆吃饭.席间聆听师傅的说法,心中明净.广照法师过午不食,真是令人羡慕.他只要一杯白开水.用完餐,我们出门,差不多是7点多了,天黑的样子了,经过光孝寺广场的时候,见到了上面所提到的那位年轻和尚. 他还是那个样子,口中不停的说着要化缘的话,以求布施. 广照师傅笑笑,我们一起走了过去.没怎么理他. 这时候,我就说了,这个年轻的和尚,经常见到他,但以为他是假的,一直没有理他. 广照师傅说:他是真和尚. 我大惊,急问为什么? 师傅说:居士很少看到真东西的.他化缘是为了在江西某地建一座庙宇,受过别人的误解,被人打过,被人骂过.但一直以来没有放弃. 我说:师傅,他竟然有几次要我手里喝过的饮料. 师傅说:真正的要饭的,这么年轻的,可能绝对不会要你喝过的饮料. 突然间,我极想痛哭. 为我的愚痴,为我的虚伪,为我的绝情. 到了师傅的般若居,师傅说,有机会,去到他面前,好好忏悔. 离开师傅,便急急的返回旧路,寻找那位年轻的和尚. 只见他正在吃饭,一个塑料袋里,装着一些汤水混合的米饭,坐在路口的一把旧椅子上,匆匆的吃着. 中秋的夜晚,下过一阵小雨,路面有些湿.我找了一个稍微干一点的地方,对年轻的和尚师傅说:我就是你以前几次问我要过喝剩的饮料都没有给过你的人.我忏悔.请受我的顶礼. 说完,就给年轻的和尚师傅顶礼. 这时候师傅一改往日要求布施的口吻说道:不要着于俗相的东西.在我顶礼的时候,他转过身去,朝我顶礼的方向,深鞠躬. 等我站起身来,师傅又说:不要有知见,在未证得阿罗汉果之前,所见皆不实,不真. 在那样一个环境,那样一个时候,这个开示,振撼着我的心灵,使我铭记. 我打开钱包,留了一点零钱,把钱布施给了年轻的和尚师傅. 师傅一无所有.没有电话,身无所物.只说,过一段时间,要去五台山. 在我的内心,我深深的感激,师傅帮我种了特别的福田.也感谢师傅的慈悲,原谅我的过错. 师兄们,真正的菩萨,可能经常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错过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慈悲心啊
相关推荐

忏悔除罪
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是故应至心,忏悔六情根。--《观普贤菩萨行法经》一、罪性本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口、意三业无时不在造作罪业。身体所造的罪业如杀生、偷盗、邪淫;口说所造的罪业如妄语、恶口、两舌、绮语;心意所造的罪过如贪欲、嗔恚、愚痴。这些罪业在..

宽见法师答:如何才能够算得上是真忏悔,有标准吗?
弟子:如何才能够算得上是真忏悔,有标准吗?释宽见:忏,为梵语(忏摩)的略译,乃忍之义,即请求他人忍(恕)罪;悔,为追悔、悔过之义,即追悔过去之罪,而于佛、菩萨、师长、大众面前告白道歉;期达灭罪之目的。又有一种说法,忏与悔具有程度不同之意义,忏,是请求原谅(轻微);悔,是梵语(阿钵底钵喇底提舍那)之译,即自..

大安法师:学佛为什么要忏悔业障?
问:什么是忏悔?为什么要忏悔业障?答:“忏悔”两个字是梵文和中文的组合:“忏”是忏摩,就是陈述发露自己犯的罪过的意思;“悔”,是改往修来的意思。为什么要讲忏悔业障呢?由于无量劫以来我们造作了无量无边的恶业,《普贤行愿品》告诉我们,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相的话,尽虚空容纳不了。这些业就有障,..

静思忏悔
静 思 忏 悔◎ 证 严人因自觉而成长,因自满而坠落;自我批判的认错心理,是道德人心的第一课,是人格升华的阶梯。人都是在原谅自己的那一分钟开始懈怠,应时时警惕。原谅别人是美德,原谅自己是损德。勇于承担,是一分动人的力量;勇于承担错误,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件事情,不能因为自己的错误,..

仁焕法师:因果与忏悔
居士:“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因果规律,那么如果忏悔以后,因果还存在吗?请法师开示!仁焕法师:忏悔是一种对生命的检讨。虽然有很多都可以忏悔,但是有一些忏悔不了,比如我把你们杀光了,我来忏悔,你们能活过来吗?如果对方原谅不了你,你怎么忏悔也没有作用;如果对方能原谅你,你忏悔就起作..

“忏悔”是肯定自我非常重要的途径
圣严法师忏悔的意思是承认错误,但是承认错误之后,还要负起责任,准备接受这个错误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这才是忏悔的功能。根据佛经,忏悔有三种方法:第一是对自己的良心忏悔;第二是对我们所亏欠的人忏悔;第三则是当众忏悔。在当下承认错误的同时,对自己负责,也对他人负责。佛教徒通常是在佛前忏悔..

大愿法师:忏悔的方法有哪些?
佛教里面说忏悔的方法,有说两种,事忏和理忏;也有说三种,作法忏、取相忏、实相忏。作法忏就是僧团每半个月做一次布萨,那这个是僧团的自净,自我清净的、自新自净的会议。那么有些罪是要在十个人面前忏悔,有些是要对二十个人,乃至于对更多的人忏悔,这样作法忏。第二是取相忏,通过拜忏,透过念佛..

大愿法师:具足四种力量才能够忏悔清净
忏悔是我们修行的人自净身心、明心见性的一个最初的必经的阶段。要忏悔就需要有四力,即四种力量才能够真正地忏悔。大家不要著相,现在六祖大师所传的是无相忏悔,告诉我们在念头上去修,我们要具足四种力量才能够忏悔清净。哪四种力量呢?依止力、破恶力、防护力和对治力。第一种依止力。我们要在三宝..

忏悔业障赞
业,皆由贪欲瞋恚痴,由身口意亦如是,我皆陈说于一切。此四句的意思是说:我们自从无始生死的往昔以来,作了不知多少罪业,那都是由于心中的烦恼三毒──贪欲、瞋恚、愚痴等为动因,再透过身、口、意的三种行为作媒介;现在我要请求诸佛如来证明,我愿全部承认,彻底忏悔,痛改前非。业不重不生娑婆,..

忏悔的几种方法
1.以戒律门求忏悔:戒律门就是守法、持戒,守戒律可以防非止恶,恶法不生,善法就会增长,持戒可以灭罪,灭罪也就是忏悔。2.以功德门求忏悔:你去布施、行善,为人民服务,做众生的牛马,以行善做功德,也能灭罪,也是忏悔。3.以作法忏求忏悔:就是拜梁皇忏、慈悲三昧水忏,或者万佛忏,三千佛忏,或者..

诚心忏悔后,会有三种力量现前!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很多学佛人纠结于自己业障深重,其实顺逆皆方便,就看我们的心理素质够不够了。忏悔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业已经造下去了,但是还没得果报,还在贮存当中,这个业力到底是以什么方式来贮存,我们先解释一下:理论上我们的心是清净本然..

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
一句弥陀,就路还家。 可惜痴人,弃金担麻---- 彻悟大师不肯忏悔的人,千佛出世都救不了他!现在贤劫千佛,过去庄严劫千佛,未来星宿劫千佛齐出来度他,也没有办法。忏悔,是每个修行人每天的必修课,甚至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每刹那每刹那的必修课。只要没有成佛,就要不断地忏悔,一直到你成佛为..

圣旭法师:忏悔念佛
广西马山灵阳寺2010年农历八月念佛七法会圣旭法师开示(初六上午) 忏悔念佛前两天跟诸位同修沟通,很多人都认识到过来自己的不是,有些还问我认识以后接下来还要怎么做,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忏悔念佛。我们为什么是凡夫?因为我们迷惑在生死里面。历史圣贤告诉我们的,我们都不学都不要,所以造成生命有障碍。..

《护生手册》忏悔篇
《护生手册》忏悔篇海涛法师1.有好生之德的人,要断杀业,可先观想各种的动物,当它们母子在一超时,彼此也是很亲密,依依不舍,与人类的亲情完全一样。这样观想的时候,就会对它们生出慈悲心,不敢再杀生了。2.观想各种的动物,当它们在野外没有东西吃时,必须到处寻找食物,实在非常的痛苦难过。想一..

仁焕法师:忏悔之功德——片雪遇洪炉
有勇气忏悔,黑暗消除,业障消除;有勇气感恩,就得到佛光普照。你们来这里,能有信心勇气来忏悔和感恩,你们的灾难就当下消除了。不想说出来就是留灾难。说一半留一半,那就是好一半不好一半。站在这里本来是向镜头说,你们转来转去,就表示没有方向。没有方向了,人乱套家庭就乱套了。灾难要想断根,..

认错与忏悔
认错与忏悔◎ 续 祥世界上没有人真的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即便这是事实。虽然一小部分聪明人愿意通过在小事上认错来博对方的好感,但在大事上他们也和平常人一样固执地认为自己不会错,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无可厚非:我为什么要否定自己呢?但是人往往比自己认为的更容易犯错,因此认识到自己错了和错了是..

忏悔时当发七种心
北齐天平年间,有一居士,四十多岁,前来礼拜禅宗二祖慧可。他说:弟子身缠疾病,请和尚为我忏悔罪孽。慧可说:拿罪孽来,我替你忏悔。居士考虑了很久说:我觅求罪孽而不可得。慧可说:我已为你忏悔完了,你当皈依佛、法、僧三宝。居士听了慧可的话,说道:今天见到和尚,知道僧是什么,但还不清楚什么..

李炳南:念佛配以‘忏悔回向’法门,则成就易矣!
然佛法无边,各有方便,蕅益祖师予愚人一法曰忏悔回向\。身、口、意所作一切,善则回向西方,恶则当下忏悔,以此忏悔之善亦回向西方。痴者不能分善恶,则一概忏悔、一概回向。肯心如此,则念念在西方,其力甚大。其作法为:(一)朝暮二课后忏悔回向。(二)日常所遇一切横逆、侮辱、困苦立即忏悔回向..

仁清法师:骂人后再忏悔有用吗?
念佛之人,必须事事常存忠恕,心心提防过愆,知过必改。见义必为,方与佛合。知过必改,那是忏悔的过程。我们错了,错了,一定要改正,这就叫忏悔。不是说佛陀,我错了,我要忏悔,第二天还做。到了晚上又说佛陀,我又错了,我再忏悔。还是同样的事在做,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了,这里就不再展开了。..

佛陀的忏悔
讨自己的过失,并要对自己所犯的过失做出忏悔,使自己的身心清净不染杂念。秋去冬来,不知不觉又到了岁末。佛陀让弟子们在祗园精舍的庭园中竖起一根大铁柱。弟子们虽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还是照办了。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来阿难,请他先去沐浴,然后换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难梳洗之后,穿著新袈裟再次..
耳界
【耳界】 p0634品类足论二卷十三页云:耳界云何?谓耳于声,已正当闻;及彼同分。
见随眠
【见随眠】 p0638 如随眠有七种中说。二解 品类足论七卷九页云:见随眠云何?谓五染污见。
归依有三种
【归依有三种】 p1418瑜伽六十四卷一页云:归依有三种。谓佛、法、僧。
绮语有三种
【绮语有三种】 p1295瑜伽六十卷九页云:复次若为戏乐而行绮语,或为显已是聪睿者而行绮语,或为财利称誉安乐而行绮语;名贪所生绮语业道。若有依止九恼害事而说绮语;名瞋所生绮语业道。若有于中为求真实,为求坚固,为求出离,为求于法而行绮语;名痴所生绮语业道。..
五种结界相
出自善见律毗婆沙卷十七,为如来制定比丘结界之法,系指比丘作法事、行布萨、建塔寺时,于空地、山林、水边,随其场地之广、狭、大、小,结界而以立界相。依其所呈现之形相,可分为五种,即:(一)方相,即结界之处,其形方正。(二)圆相,即结界之处,其形团圆。(三)鼓形相,即结界之处,如鼓之形。(四)..
五藏
(一)藏,梵语pitaka,为含藏、摄持之义。含藏摄持一代圣教之典籍分类为五,称为五藏。有如下数说:(一)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一所立。即:(1)素呾缆藏,即经藏,诠定静。(2)毗奈耶藏,即律藏,诠戒律。(3)阿毗达磨藏,即论藏,诠性相分别之慧。(4)般若波罗蜜多藏,诠大乘真实之慧。(五)陀罗尼藏,即佛..
仁王门
又称二王门。乃安置伽蓝守护神金刚力士之楼门。门左边为密迹金刚,右边为那罗延金刚。其遗构可见之于印度巴赫特(Bharhut)之塔门。 p1217
元亨释书
凡三十卷。日人虎关师炼着。于元亨二年(1322)成书。传录佛教东传日本后七百余年间之高僧事迹与佛教史实。乃虎关师炼以凝然所编之僧传为基础,而集其大成之著作,内容分别为:传(卷一~一九,共四○六人之传记)、表(卷二○~二六)、志(卷二七~三○)所组成,以汉文记录。此书现收于日本国史大系..
天道
六道之一,三善道之一。指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之天人。亦指自然之道、主宰天地之神、日月星辰、太阳等。[无量寿经卷下、大智度论卷五十四](参阅“天上”1334) p1363
翳荼迦虫
为食粪之虫,如蜣螂之类。慧琳音义卷十五翳荼迦之注(大五四·三九六):“虫名也,食粪,如蜣螂之类。” p6493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