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佛音
Tfoyin.Com
网站首页
佛学文库
佛学词典 佛经经文 善书启慧 佛学文章
佛乐聆听
佛音专辑
禅心视频
佛学动漫 佛陀转
菩提镜观
佛菩萨相
静书梵行
抄心经 大悲咒 药师经 阿弥陀经
佛寺导览
佛教寺院 佛教寺庙 祠堂祖祠 道观古刹 庵园精舍 国学地图
快速链接
佛历查询 藏历查询 黄历查询 随喜打赏 法物流通 关于我们 在线直播 佛法讲座 网站地图
首页 /文库/文章/佛学常识/什么是“明镜台”?

什么是“明镜台”?

发布时间:2025-05-23 14:55

相关推荐

词典

月轮观之五种三昧

月轮观五种三昧者:一、刹那心,二、流注心,三、甜美心,四、摧散心,五、明镜心。一、刹那心 谓初心见道,一念相应,速还忘失,如夜电光,蹔现即灭,故云刹那。二、流注心 既见道已,念念加功,相续不绝,如奔流注,故云流注。三、甜美心 谓积功不已,乃得虚然朗彻,身心轻泰,玩味于道,故云甜美。..

3天前
词典

止观不二

止者法性寂然,观者寂而常照。止好比明镜和止水,观又如明镜和止水一样,能影现万象,所以止和观,是不二的,是一体的。

3天前
词典

本来无一物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虚假不实,缘生如幻,所以说本来无一物。六祖坛经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3天前
词典

惠能(638~713)

Huineng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一作慧能。俗姓卢,范阳(今北京大兴)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父亡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24岁时,得人资助,北上参学。唐龙朔元年(661)在黄梅谒见禅宗五祖弘忍。五祖乃令其随从作务,劈柴踏碓八个多月。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

3天前
词典

口称三昧

(术语)一心不乱,唱佛名也。又,依称名之功而发得三昧,故谓之口称三昧。三昧者,谓心性清澄如明镜,以至能照万像之位,且为得此位,心修行,亦曰三昧。盖三昧之名,通于因果也。观念法门曰:若得定心三昧及口称三昧者,心眼即开,见彼净土一切庄严,说无穷尽。..

3天前
词典

天地镜

(书名)照天地实相之明镜也。仁王经下曰:是般若波罗蜜,是诸佛菩萨一切众生心识之神本也。(中略)亦名护国珠,亦名天地镜。嘉祥疏六曰:天地镜者,般若照世界无所有故。

3天前
词典

灌顶坛授弟子道具

(杂名)灌顶前有杨枝,金刚线之二种,灌顶后有金錍,明镜,宝轮,法螺之四种。见大疏八,演奥钞三十。

3天前
词典

宝镜

(物名)至宝之明镜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经曰:若为求大智慧者,当于宝镜手。般若轨二十一种供物中第十八为宝镜。又神前置宝镜,是坛境也。

3天前
词典

宝镜三昧歌

(书名)洞山大师所作。比心于明镜也。会元十三洞山章曰:因曹小辞,师遂嘱曰:吾在云严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穷的要,今付示汝。宝镜才命论曰:心彻宝镜。注曰:夫心以鉴物,庶品不遗。洞彻幽明,同乎宝镜。..

3天前
词典

说戒如明镜喻戒体

子题: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全毁生忧喜、戒体即五篇根本含注戒本·皈敬偈:“如人自照镜,好丑生欣戚。说戒亦如是,全毁生忧喜。”(含注戒本卷上·一·一三)戒本疏·释皈敬偈:“(一、分示)就解众法教行喻中,亦有两行。初举教为明镜喻;显作犯止持之人,准教立行,要由说听之功也。后举教为神..

3天前
词典

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四智心品见分等定有相分不定】 p0471佛地经论三卷九页云:复次如是所说四智相应心品,为有相分见等分耶?定有见分照所照境。有自证分,通照见分证自证分。证自证分,照自证分,故亦定有。若无如是三分差别;应无所缘。应不名智。相分不定。有义,真实无漏心品,无障碍故;亲照前境。无逐心变似前境相..

3天前
词典

止观不二

(术语)法性寂然为止,寂而常照为观,止如明镜止水,观如明镜止水影现万象,故止与观者,不二一体也。辅行一曰: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

3天前
词典

心镜

(术语)心如明镜,能照万像,故曰心镜。圆觉经曰: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神秀禅师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起信论曰:众生心者,犹如于镜。镜若有垢,色像不现。如是众生,心若有垢,法身不现故。..

3天前
词典

镜

(物名)律名好照。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坐禅之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

3天前
“五戒”是指哪五戒?受持五戒有什么意义?
文章

“五戒”是指哪五戒?受持五戒有什么意义?

在佛教中,学佛需要遵守最基本的戒律就是五戒,五戒是成无上菩提的基础,也是大乘佛教中最根本的戒律。五戒即是指: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戒的道理虽然道理简单,意义却非常深远。受持五戒近则为人天之因,远可成圣道之本。五戒的究竟处,是了生脱死的正因,若能受持五戒,则能保..

3小时前
禅宗“三关”是说什么
文章

禅宗“三关”是说什么

“三关”是禅宗的专有名词,说的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悟了以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那么,开悟是要悟什么呢?就是要悟心,心即是道,悟了这一念心,就见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但是,开悟也有深浅之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次第:初关、重关、生死牢关。初关就是破本参,比如用参..

1天前
什么是“十善”“十恶”?各自有什么果报?
文章

什么是“十善”“十恶”?各自有什么果报?

什么是“十善”“十恶”?各自有什么果报?十善是佛教对世间善行的总称。在佛法的因果当中,十善业道是六道轮回的一个行为的推动力。它是以三种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及三种意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四种语业(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

1天前
你知道佛陀八相成道的第一相是什么吗?​
文章

你知道佛陀八相成道的第一相是什么吗?​

我们在学习佛法时常会听到八相成道一词,也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累劫修行后,为利益一切众生而示现的降兜率、入胎、住胎、出生、出家、成道、转法轮、入涅槃的过程。这是佛教对佛陀在此娑婆世界示现成佛过程的概述。虽然大小乘对于佛陀八相成道的描述略有不同(上文所述是大乘八相成道,小乘则无“住..

1天前
皈依与受戒有什么不同
文章

皈依与受戒有什么不同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识乃至诸佛菩萨、护法龙天来协助、加持。皈依三宝之后,可以在家修行。在家修行的佛弟子,一..

1天前
什么是“佛吉祥日”?
文章

什么是“佛吉祥日”?

2024年5月22日,农历四月十五,是佛吉祥日,在南传佛教国家又叫卫塞节(VESAK DAY),亦称“世界佛陀日”。Vesak,在梵文中意为“月圆”,象征佛陀德智圆满、福慧具足、证悟清净、平等光明的境界,是同时纪念释迦牟尼佛一生中三件大事——降生、成道、涅槃的节日。佛陀到底有几个生日?你一定很好奇,..

1天前
什么是“结夏安居”?
文章

什么是“结夏安居”?

什么是结夏安居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制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季期间草木、虫蚁繁殖最多,恐外出时误蹈,伤害生灵,而遭世人讥嫌,因此禁..

1天前
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文章

什么才是最好的礼物?

送礼是一门很大的学问,从古至今,人们藉着送礼来表达彼此的关怀、感谢与祝福。然而,送礼要能送得适时、适当,才能发挥送礼的价值。有的人送礼不当,造成对方的困扰、不悦,或是彼此的尴尬,反而适得其反,失去了送礼的意义。不当的送礼,例如,罹患糖尿病的人,你送他一包巧克力,你不能怪病人不吃,..

1天前
释迦牟尼化身白象,做了些什么,能化解两国的纷争
文章

释迦牟尼化身白象,做了些什么,能化解两国的纷争

释迦牟尼化身白象,做了些什么,能化解两国的纷争释迦牟尼化身白象,做了些什么,能化解两国的纷争。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舍卫国讲法的时候,对听闻讲法的僧侣讲授“布施”。当时说到要绝对布施的对象。释迦牟尼认为,有八种人,是所有信佛之人应该绝对布施的,他们是:父亲、母亲、佛陀、佛陀的弟..

1天前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文章

什么是菩提心?如何修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菩提心——全称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无上正等正觉心),即成佛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心的本体是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获得如来正等正觉的希求心,《现观庄严论》中所说:“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说的就是无上菩提心、无上道心、无上道意。菩提心为一切..

2天前
什么是放不下的六种根本烦恼?
文章

什么是放不下的六种根本烦恼?

如果归纳起来,我们放不下的有六种根本烦恼,那就是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疑、我见。我贪是什么?有的人喜欢特定的垫子或座位,换了就不舒服,就坐不下了。还有,喜欢宁静的环境、柔和的光线、舒畅的空气,才能修行,这虽是初心学禅者应有的选择,但却都属于贪。我瞋是什么?太硬的坐垫、吵闹的环..

2天前
禅宗“三关”是说什么?
文章

禅宗“三关”是说什么?

“三关”是禅宗的专有名词,说的是修行证悟的一种过程。禅修的目的就是要开悟,悟了以后,才能算是真正的修行。那么,开悟是要悟什么呢?就是要悟心,心即是道,悟了这一念心,就见到了自己的本心本性。但是,开悟也有深浅之分,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次第:初关、重关、生死牢关。初关就是破本参,比如用参..

2天前
寺、刹、宇、庵、堂有什么区别?
文章

寺、刹、宇、庵、堂有什么区别?

修道者修行的场所,道教称为庙、宫、观、殿、坛等。佛教则称为寺院、庵堂、道场、精舍、讲堂、伽蓝、兰若、丛林、莲社、佛刹、学舍、念佛会、布教所、居士林等。寺现在建筑称之为寺的,是佛教的道场,但是寺的名字并不是来自印度的佛教。虽然根据北宋时期赞宁大师的《僧史略》卷上说:“按灵祐禅师的话..

2天前
业力是什么?
文章

业力是什么?

业力就是善恶行为所产生的因果报应。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受到业力的支配,善业带来福报和快乐,恶业带来罪报和痛苦。一个人想要摆脱痛苦,就必须戒除恶业。恶业有身、口、意三种,身业是身体上的恶行,如杀生、偷盗、邪淫等;口业是言语上的恶行,如妄语、两舌、恶口、绮语等;意业是心理上的恶行,如..

2天前
在“菩萨”之后再加上“摩诃萨”三字,是什么意思?
文章

在“菩萨”之后再加上“摩诃萨”三字,是什么意思?

梵语“摩诃菩提质帝萨埵”,翻译为大道心众生,后来简称为菩提萨埵。菩提为觉,萨埵为有情,是说虽能自觉而尚属于有情,或是说既能自觉而又能觉悟一切有情的意思。由这四个字再简略称之,则为菩萨。菩萨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可以判为两类:一是佛门行者的意思,只要是发心做护法事业或是利益他人..

2天前
明证法师:心法是什么意思?
文章

明证法师:心法是什么意思?

请师父讲讲心法的意思,阿弥陀佛!明证法师开示:心法有两种,一种叫心王法,就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叫前六识,还有末那识,再加上就叫前七识,也叫七转识,因为都是转生出来的,不是本有的,最后加一个本有的第八识,阿赖那识,一共叫八大心王。心所法是简称,全称是心所有法,一..

2天前

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推荐
点赞文库
收藏文库
意见反馈 随喜打赏
切换语言
会员登录
返回顶部

微信

微博

QQ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WhatsApp

Facebook

Twitter

复制链接

×

微信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微信分享二维码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

会员登录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微信登录二维码

扫码后自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