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谈谈心与境的关系,什么是内境、外境?
元音老人答:境,就是我们思想起的幻境。一个念头起,就有一个影子。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没有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没境了。果能把心境消光了,就好了。心境顿消溶就是一下子心和境都消光了。打坐时,能念所念一起脱落,心与境都没有了。内境是我们的身心世界、思想,外境就是山河大地。方明色与空并明白这就是我们自己本性的显现,学佛就是学这一点。
问:请谈谈心与境的关系,什么是内境、外境?
元音老人答:境,就是我们思想起的幻境。一个念头起,就有一个影子。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没有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没境了。果能把心境消光了,就好了。心境顿消溶就是一下子心和境都消光了。打坐时,能念所念一起脱落,心与境都没有了。内境是我们的身心世界、思想,外境就是山河大地。方明色与空并明白这就是我们自己本性的显现,学佛就是学这一点。
【七转第八互为因果】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相互为因果。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生、所生及能熏、所熏中互为因果。能生、所生为种子生现行之关系时,第八识为能生之因,七转识为所生之果;又能熏、所熏为现行熏种子之关系时,七转识为能熏之因,第八识为所熏之果。此等..
忠曰:“干,关也。可关系其事之人也。”《敕修清规·尊宿唱衣》云:“丧司合干人,贵在公心主行。”又云:“与丧司合干人封定。”
【无我】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在五蕴和合期间,其中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因缘关系发生变化,五蕴离散,更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所以佛教的基本理论‘三法印’的第二法印说:‘诸法无我’。..
【实相】原义为本体、实体、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万法真实不虚之体相,或真实之理法、不变之理、真如、法性等。此系佛陀觉悟之内容,意即本然之真实,举凡一如、实性、实际、真性、涅槃、无为、无相等,皆为实相的异名。实相超越一切相对相,超越一切语言效用,因为一切语言都是相对性,而实相则是..
又作一即十十即一、一即多多即一。谓一与一切,其体用相融而不二。即谓一与多可以等同,用以说明法界缘起中现象间之相即关系。此乃华严、天台等圆教所立之圆融无碍之极理。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中,谓一切中知一,一中知一切,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中由两方面论证之:(一)就现象之异体关系言,一与..
唯识家显七转识(眼识乃至末那识)与第八识(阿赖耶识)相互为因果。即七转识与第八识于能生、所生及能熏、所熏中互为因果。能生、所生为种子生现行之关系时,第八识为能生之因,七转识为所生之果;又能熏、所熏为现行熏种子之关系时,七转识为能熏之因,第八识为所熏之果。此等因果为同时而非异时。[..
即磨头也。《敕修清规》云:“磨主,兼主碓坊,米面供众,极有关系,须择有道心人,谙晓舂磨等事者充之。”
三聚净戒之一,是关系规矩和礼貌的戒律。
1、指事物的相涉关系,如因与缘。2、攀附的意思,如攀缘。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庙里。不能脱离社会,不能脱离现实。要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有的人整天打坐,磕头、拨念珠,修了好多年,可是习气、烦恼依旧,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这不是真正的修行。你的工作环境就是你的道场,你的坛城。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你的修行融入到你的工..
我们时常看见很多晨练太极拳的人们,那么您是否有想过,他们为什么都在早晨练习太极拳,小编在今天的文章里,就告诉您,太极拳练习适宜的时间,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古代医家依据十二时辰来推算某一个时辰某脏器气血旺行而容易导引。可见时辰对诊病和治病都有影响作用,参加太极拳运动也如此。一、练拳的..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下来,可想而知水是多么的重要。其实水有很多神奇的功效,可以美白肌肤,促进新陈代谢,瘦身减肥,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等。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喝水。日本的肥胖率在全球是最低的,日本的女性也是以苗条、健康闻名。但许多人也表示,这与她们早晨的一个习惯相..
在佛教里,钟分大钟和小钟两种。大钟,又称为梵钟、洪钟、钓钟、撞钟、鲸钟等等。因为它在撞响的时候,能够清净寺院梵刹,所以称为梵钟因为它的声响洪亮致远,所以称为洪钟;因为它是吊在钟架上被撞击而响的,所以称为钓钟、撞钟。至于它又被称为鲸钟,则是因为在佛经中记载,海边有一种动物叫蒲牢,它..
阿罗汉者,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动天地,阿罗汉是小乘之极果,是果位名称。阿罗汉(Arhan)为梵语,华译成三种义理: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三、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在再受生死果报之意。大智度论云: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复次,阿罗汉一..
佛法所说的精进,是在智慧指导下,所解决的是我们的不良串习。所以它是有特定内涵的,不是世间所有努力都能称为精进。简而言之,精进就是断恶行善的努力,正如四正勤所说: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灭,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我们所要止息的,是轮回以及和轮回相应的串习;所要成就的,是解脱以..
法增比丘答∶教法的巴利字Desana,意为佛陀的教法。它有三类:即经(Voharadesana,Suttanta Pitaka) ,律(Anadesana, Vinaya Pitaka),和论(Paramatthadesana,Abhidhamma Pitaka)三藏。
钟茂森:“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其他两个不孝是什么? 这是《孟子》里面提到,孟子讲过,不孝是有三。注解上说,第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就是我们孝顺父母,对待父母是要帮助父母提升德行,不可以陷父母亲於不义。如果光是在盲目顺从,阿意曲从,这样并不是真实的孝顺。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的..
中医养生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治未病。所 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
什么叫养生,扎一针一天有效的叫做激素;几天见效的叫做药;坚持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没有任何副作用才叫养生。治病花钱,钱是费纸!养生花钱,产生价值!现在养生与不养生的人10年以后比,别人老去了10岁,你还是10年前的你!这就是价值!花钱养生,你获得了健康和幸福!永远离不开病痛!健康幸..
最近热映的《大唐玄奘》,演玄奘法师的黄晓明,他的标志造型,就是背着一个类似今天登山包的东东,高过头顶,一副驴友的样子,上面插一把伞,前面挂一盏灯。还真佩服黄教主的敬业精神,这大包他从离开长安就背在身上,休息的时候就戳在地上,在印度游学的时候就横在大象上,回到长安仍然带着。电影《大..
岁星绕日一周需时为地球绕日之十二周,史称黄帝命大挠,作甲子以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字,每字代表地球之一年,亦即岁星(九大行星中之木星)绕日一周轨道十二分之一,由子至亥十二年一小循环;昔人以为过短,复加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以拼..
道教讲究的 性命双修 是什么意思?简单地说,就是追求身心和谐。既要有心灵上的健康,也要有身体上的健康。是身体决定心灵,还是心灵决定身体?身心之间是如何发生联系的?此类身心关系问题,是自古以来西方哲学、宗教和自然科学的一大疑难,迄今未获妥善解决。当前,现象学、医学、生命科学已在此领域..
去年,黄晓明主演的《大唐玄奘》上映,曾和朋友早早买票去看。西方电影随处可见基督教文化的影子,并且阐释得都非常棒。但是中国拍的片子就很少能见到把佛教文化和电影结合的比较好的。这个片子也是,宏大叙事下的玄奘西行,就像一个纸人穿梭在广袤的西域,人物形象并不丰满。有些之前很期待的场面,诸..
唐代著名道士、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曾专门设有《食治》、《道林养生》、《退居饮食》、《养老食疗》等专篇,收载有果实、蔬菜、谷米、鸟兽四类食物,共计154种,并利用医药学观点对日常食物进行了详细的解说,使食疗成为专门的学科。宋代《太平圣惠方》在道士的直接参与编撰下,..
用药如用兵,中医靠什么调兵遣将?中药方剂讲究临证配伍,讲君臣佐使,如同战场上调兵遣将。学习方剂是为了应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组方规律,遇上复杂的证,能够依证组方。关于方剂学的学习心得,从临床角度看,最为实用的还是重点掌握方剂核心药物配伍规律。我们临证时多是依证遣方,依证遣药。学..
在白发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年龄的象征了,而是越来越普遍,无论男女老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发现象。面对白发,我们该怎么办?肾与白发的关系中医讲,肾藏精,其华在发,精血不足,黑发不生。体内肾气的盛衰在外部的表现能从头发上显露出来。头发随着人的一生,从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到老年的演变,..
四季,指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摄生,指摄取不同食物及各种方法以养生。关于不同季节,如何采用不同的摄生之道以养生,道经说:天以金木水火土以养人,地以酸甜苦辣咸五味以养人。百病横生多因饮食而起,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并认为声色拒之一年可以,而一天不吃饭则难。故提出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懂得..
问:如法的皈依是什么?怎样皈依才能获得皈依戒、皈依体?答:如法的皈依,在显教里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经典中讲得很清楚。首先要认识到佛是无上的导师,认识到法是无上的真理。区分清楚它跟外道、跟世间的哲学、科学不一样的地方,明白它真正高明的地方在哪里。认知到这些以后的皈依,才是发..
问:有一位老比丘尼自称是禅修者,常对信徒说她在禅修中常看到鬼来找她。请问禅师,禅修者要修到 什么境界,才会常看到鬼来找他(或她)超度?禅修者是否要得到天眼通才会看到鬼道众生?帕奥禅师答:鬼道是很低下的一类众生,我们很难帮助他们。正如在前面某一次问帕奥禅师答中所提到的,只有某一种鬼能够分享到以..
问:要发至上愿的人必须先具备八项条件,其中第二项是必须生為男人。佛陀也说女人不可能成佛。但是耶输陀罗曾经在二万亿尊佛面前发菩萨愿,她如何能办到这一点?帕奥禅师答:她并没有发愿要成為菩萨,她只是发愿帮助我们的菩萨圆满波罗蜜而已,就好像在这次禪修期中帮忙护持的义工人员。女人不能成佛指的是:她..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