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一个溜鹅的,够稀罕的吧。一只通体雪白、气度不凡的大鹅,雄纠纠地跟在主人旁边,引得一群路人围观。主人说:这只鹅当初是他从垃圾箱旁边捡回来的,养了三年,还上过电视呢。感慨万分,万分感慨,真是同鹅不同命啊。对一只鹅来说,逃脱被宰杀的命运,有人呵护,就是最大的幸福。对我们来说,能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哪怕顿顿青菜豆腐也是幸福啊。 (图片来源:笨鸟和土豆泥) 原料:番茄、南豆腐、芹菜 (图片来源:笨鸟和土豆泥) 做法: 1。 用刀在番茄顶端划十字,在开水里烫过,剥去外皮,切成小块。 2。 南豆腐切成小块;一小段芹菜切碎。 3。 锅热倒油,放入番茄块,加盐,炒至番茄化成汁。放入豆腐,加开水没过豆腐,炖煮10分钟,加点生抽调味,洒上芹菜末,淋点香油即可起锅。 (图片来源:笨鸟和土豆泥)
相关推荐
不非时食十利
亦名:不受非时饮食十利、持非时食戒十利资持记·释头陀篇:“食后不受非时饮食有十利:一、不多食,二、不满食,三、不贪美味,四、少所求欲,五、少妨患,六、少疾病,七、易满,八、易养,九、知足,十、禅诵身不疲极。”(事钞记卷三六·二五·五)(请参阅‘非时食戒制意’六五三上)..
乞缕使非亲织师戒制意
亦名:使非亲织戒制意、自乞缕使非亲织戒制意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二十三,使非亲织戒。然三衣已具,且得资身,今乃自乞缕线,用凭织作。长贪损行,殊乖知足;既恼患他,又招讥谤;障道之甚,故须圣制。多云,三义故制:一、为除恶法故,二、为止诽谤故,三、为成四圣种故。”(戒疏记卷一..
大人八念
中阿含经云大人八念,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即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 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所以能得道也。是名道从..
八觉
佛遗教经论八大人觉: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一、少欲觉 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二、知足觉 谓人虽贫乏,常知止足。是则虽服粗弊,而有狐貉之温。虽食藜糗,而有膏粱..
十一法
(名数)比丘应成就十一法。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见慧,已上五者即五根也。六根寂,六根之寂静也。七知足,八修法,九知方使。十分别义。十一不着利。
劝居士增衣价戒开缘
亦名:劝增衣价戒开缘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先受自恣请而往,求索知足,于求中减少作;从亲里求;从出家人求;或为他求;他为己求;若不求自得者。”(含注戒本卷上·二五·一○)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不犯中,先受自恣请而往求,知足,于求中减少作;若从亲里求;出家人求;己为他;他..
四依法依知足立
亦名:四圣种依知足立子题:知足立圣种羯磨疏·诸戒受法篇:“问:‘为知足立种,为少欲耶?’答:‘杂心云,知足现在境起,故立圣种;少欲未来处起。故知现在不取一钱难;未来舍轮王易也。即涅槃云,于未得财,不生贪故,云知足也。’”济缘记释云:“知足现境起,对有不贪故;少欲未来起,对无不求故..
四依法制意
子题:粪扫衣知足、树下安坐、乞食、服陈药、四圣行、四圣种羯磨疏·诸戒受法篇:“立四意者,依法虽四,位分为二。谓内外两资以明知足。(一、外资)初就外资立二依者,有待之形,假资方立;无衣障形,四大交损,何能修道?是以前明粪衣知足以障形苦。修道假处,故须第二树下安坐。(二、内资)上虽外..
十一法
指比丘所应成就之十一法。即:(一)戒,(二)定,(三)慧,(四)解脱,(五)解脱见慧,以上为五分法身。(六)根寂,即六根寂静。(七)知足,(八)修法,(九)知方使,(十)分别义,(十一)不着利。 p323
无分别
无分别者略有三种,一知足无分别,二无颠倒无分别,三无戏论无分别,如此三种异生声闻菩萨如次第应知。由诸异生随于一无常等法性,究竟思已便生喜足,谓是事必然更无异望,是名知足无分别。尔时一切寻思分别皆止息故,由诸声闻于诸蕴中为对治常等颠倒故,如理观察唯有色等法时,便得出世间智通达无我性..
兜率陀
【兜率陀】此云妙足。新云睹史陀,此云知足。西域记云:睹史多,旧曰兜率陀。兜术陀,讹也。于五欲知止足故。佛地论:名憙足,谓后身菩萨,于中教化,多修憙足故。
大人八念
[出中阿含经]阿那律陀在枝提瘦水渚林中。宴坐思惟。心作是念。道从无欲。非有欲得。乃至道从智慧。非愚痴得。于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心中所念。而现其前。为说大人八念也。(梵语阿那律陀。华言无灭。佛之弟子。)一道从无欲非有欲得谓比丘修道。当于一切尘境。不生希欲之心。虽自得无欲。而不令他知。此..
八大人觉
[出佛遗教经论]觉即觉悟。谓此八法。乃是菩萨缘觉声闻大力量人之所觉悟。故名八大人觉。(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一少欲觉谓人寡欲。乃得心安。是则卧觉一榻之宽。覆觉一衾之温。食觉一餐之饱。处觉容膝之适。心无过想。是名少欲觉。二知足觉谓人虽贫乏。常知止足。是则虽服粗弊。而有狐..
知足天
兜率天的译名,这里的天人,于五欲境的享受,知道到此为止,和感到满足,故名。
乞食十为
(名数)一、为摄受诸有情。二、为次第乞食。三、为不疲倦。四、为知足。五、为分布。六、为不耽嗜。七、为知量。八、为圆满善品。九、为使善根现前。十、为离我执。见宝雨经八。
减六年卧具戒制意
亦名:减六年作三衣戒制意子题:沙门出俗知足为先戒本疏·三十舍堕法:“(舍堕)第十四,减六年作三衣戒。所以制者,沙门出俗,知足为先。既有旧衣,即堪长道。方复恣情广畜多积;长贪坏道,勿过于此。俗士尚云积而能散,安而能迁;况复高世,何迷至此?必欲造新,不可任意;制限六年,方开更造。而有..
行事钞对施兴治篇第二十
亦名:对施兴治篇子题:施虽无厌受应知足、规绳、时资、道缘、时缘、深网、发足、泥涂行事钞·对施兴治篇:“对施兴治篇第二十。(一、叙总意)(一、叙施受二法)夫福出净田,道起少欲。为福之家,唯重唯多;受施之者,唯少唯节。多供无厌,是为福之法;少受限量,信行者之仪。律云,檀越虽施无厌,而..
过分取衣戒犯缘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六缘成犯:一、比丘失夺三衣。二、非亲居士。三、为失夺故施,若非随受不犯。四、知为失夺故受。五、过知足,谓失一受一之类,是过限也。……六、领受。便犯。”(戒疏记卷一一·四七·一)..
过分取衣戒知足
亦名:知足受衣子题:在家人知足、出家人知足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若三衣都失,彼(比丘)应知足受衣。知足有二种:在家人知足者,随白衣所与衣受之;出家人知足者,三衣也。”(含注戒本卷上·二四·一五)戒本疏·三十舍堕法:“知足者,谓失三受二也。注明道俗知足,释成两相。在家知足,不可自..
过分取衣戒释名
亦名:知足受衣资持记·释释相篇:“失三受二,是为知足;失三受三,故名过分。”(事钞记卷二○·四一·一)
过分取衣戒开缘
含注戒本·三十舍堕法:“不犯者,若知足取衣,若减知足取,若多与衣,若细薄不牢,若二三重作,有余如上语知,不犯。”(含注戒本卷上·二五·一)
不息修习
【不息修习】 p0325杂集论十卷二页云:不息修习者:谓为对治得少善法生知足喜随烦恼。由得少善生知足喜故;止息所余胜进善品。
头陀四位
子题:衣知足立二头陀行、食知足立四头陀行、处知足立五头陀行戒本疏·十三僧残法:“头陀,约相十二,以事束之,止唯四位,谓衣、食、处、仪也。于衣知足立二,谓粪扫衣、三衣也。于食知足立四,谓乞食、不余、一坐、一抟也。于处知足立五,谓静处、冢间、树下、露地、随坐也。四仪唯一,即是常坐,系..
三净因
又作身器清净三因。指清净身心之三种因。即:(一)身心远离,身不近恶友,心不起恶念。(二)喜足少欲,又称少欲知足。满足现前之所得(知足),不多贪求(少欲)。(三)四圣种,对衣服、饮食、卧具有喜足(知足)之心,而愿修圣道,以断烦恼。即指衣服喜足圣种、饮食喜足圣种、卧具喜足圣种、乐断修圣种等..

宣化上人:你若会念楞严咒他就是下什么蛊也不怕
你若会念〈楞严咒〉、〈大悲咒〉,他就是下什么蛊也不怕。有一种蛊师,他的神通很大,可以飞行变化,也可以忽有忽无;这种蛊师的心非常毒辣。蛊师多数是什么来的呢?多数是蛇所变的。所以 他的心非常的毒,以杀人为能事,以害人做为他的游戏神通。他杀一个人,害死一个人,那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在越南..

禅就是我们的心
◎ 梦 参一般禅堂的禅,大都是宣扬祖师禅。与如来禅依着心、意、识来参不同,祖师禅是断绝了心、意、识来参。大家想一想离开心意识,你还参什么?因此进入禅堂的时候,你要至心观想,什么叫禅?禅就是心,简单说就是直指人心。禅门一炷香,顿超直入立证菩提。顿超直入不假次第、没有言说,到这个时候不..

心定了就是禅
◎ 一 诚 寺庙里常有专门组织的茶汤会,用来招待施主和香客,这种活动被称为普茶,就是让大家都来喝茶的意思。当然了,大家专程来寺庙里饮茶,不是因为寺庙的茶特别好喝,而是为了借庙里边的清静环境,借饮茶一事,让自己清心、静心,领会禅的真意。归根结底,吃茶是启发我们参悟禅境的一种机缘。宋代..

人身就是个垃圾桶,为何千万要珍惜?
达真堪布什么是人身的真正意义呢?人身实际上是个垃圾桶、饭桶、臭皮囊、废物。从头发到脚指甲之间没有一处是干净的、有用的。我们来观察一下。人皮剥下来连牛皮都不如,牛皮还可以做衣服、鞋子等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人皮什么也做不了,谁敢穿人皮做的衣服或鞋子啊?皮的里面是肉,人肉不能吃,也没有别..

宽见法师:身心的洗礼
身心的洗礼※※:有些经历除了身心的洗礼,也带给我很多的启发和认识。我的认识是:一切事和我劳碌以及所谓的成功,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启发是:今天,只不过是一个梦,而我们却在梦里颠倒、比较、执著,高兴、不高兴,开心、不开心。其实,喜怒哀乐皆是梦。我所追求的一切其实都与“我”不相干,人生真正的意义并..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
在生活当中处处觉悟,就是巧把尘劳做佛事宏圆法师究竟涅槃。涅槃又叫做圆寂,涅是不生,槃是不灭,具备众德为圆,除一切障为寂。涅槃、圆寂具有不生不灭,圆满清净的意思,究竟涅槃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涅槃有四种,我们来讲讲,第一,自性涅槃,指一切众生本具自性。我们的自性本来清净无染,不生..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