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庵大师
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
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
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
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
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
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
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
念佛欲知端的处,个中殊不计功程。
尘消古镜光逾远,风定寒潭水自平。
四性本空心历历,三身叵得佛明明。
一门具足诸方便,止观匪从渐次成。
省庵大师
念弥陀佛贵专精,念到功深念自纯。
念念圆明真性体,声声唤醒本来人。
婴儿堕水频呼母,荡子还家始见亲。
却话从前离别事,翻令呜咽泪沾巾。
欲得工夫无间断,直须精进始相应。
暂时失念云霾日,瞥尔生心蛾掩灯。
小水长流终贯石,沸汤停火亦成冰。
往生作佛浑闲事,只在当人念力能。
念佛欲知端的处,个中殊不计功程。
尘消古镜光逾远,风定寒潭水自平。
四性本空心历历,三身叵得佛明明。
一门具足诸方便,止观匪从渐次成。
做 工 念 佛◎ 耀 悲程光兰老居士,女,今年70岁,湖南临澧人,带着媳妇开裁缝店,供孙子上学,白天晚上都要抢活儿干。老居士学佛特别虔诚,因为工作繁忙,总是晚上12点收工以后才到佛堂跪着读经,一读就是3个小时!由于睡眠不足,时常打瞌睡,经本也时常掉到地上;捡起来打起精神接着读,如此反复,一..
◎ 印 光【原文】《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观佛,礼佛,画佛,皆名作佛。由其心念于佛,心中便现佛之相好庄严,功德威神。故曰,是心是佛。为佛弟子者,可不致力于此乎。就中惟画佛,更加亲切。以不用全副精神,不能得其相好庄严,慈悲态度也。吾徒李仲和,向喜作画,稍有可观。..
正 好 念佛◎ 圆 瑛念佛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无机不摄。有情众生,具有知觉,但发真心,无一不能得度。只要一心称念六字洪名,不必广学诸法。善导大师云:若要学解,从凡夫地,乃至佛地,一切诸法,无不当学。若欲学行,当择其契理契机之一法,专精致力,方能速证实益。否则经劫至劫,尚难出离。念..
真 心 念 佛◎ 梦参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生的,相信自己,相信极乐世界是你自己心生的。你自己心生的极乐世界,回你自己的极乐世界,那很容易的!这是第一个信,非常重要。但是这个信里头还夹着第二个信,历代大德们把信分为十种,先讲第一个信。你信了之后自己再念佛。先建立信心的基础千万不动摇,讲《..
当我们要来寺院念佛的那一天,应该从早上就开始作好身心的准备。这一天最好能不吃荤腥,至少也只吃肉边菜,并且不抽烟、不喝酒。万一无法做到,或是到了晚上才想到要来共修念佛,而当天未茹素,没有关系,不要因此就不来,来了总比不来更好。来参加共修念佛时,一入寺院就要轻声细语,若无要事,最好不..
◎ 谛 灵 我的一生经历说来简单,小时候随父母从武汉到兰州,上学读书,文革前大学毕业,进入行政机关工作,后又从事教学工作,直到九十年代退休。未入党,未提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人生态度,实在缺乏担当。 我退休后闲居念佛,亦属人生一乐。有时候反省自己是否过于实在,与世不争无出息,..
参禅还是念佛◎ 新 成我们讲到生死,就不妨再多饶舌几句,因为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它就是佛教徒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世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离开了生死二字,世界上就没有生命可言,没有生命也没有众生,我们今天的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所以生死二字,不能不重视,不能不去参透。现代社会最重要的特..
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吾人有志趣入,且请志诚恳切,专持阿弥陀佛圣号。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自可潜通佛智,暗合道妙。现生即可顿出五浊,高登九品,以至证无生忍,成菩提道。此语虽极平常,实为诸佛秘要。若是通家视之,必定为之一笑。(此文灵岩寺留有真迹,但无题目,此题由涛僭题。慧容识)..
◎ 蕅 益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
在四川报国寺有一位一百零二岁的高僧通永老和尚,也是一位传奇高僧。昌臻老法师和通永老和尚之间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几年前,昌臻法师正在乐至报国寺为弟子讲法,年近百岁的通永老和尚不期而至,进得讲堂,步履艰难的老和尚即向昌臻法师行跪拜礼。前者虽然年轻十多岁,辈份却长一辈,通永老和尚向师..
◎ 大 安去年我到呼和浩特,那个给我开车的,他也谈一个(经历),他是一个寺院大功德主的儿子,他说一桩什么事情呢?内蒙早上如果下雪,一般就会在地面结一层薄冰,如果稍不注意就打滑。那一天他跟妹妹一块上班,没有注意就开车上去了。一开就打滑,就向路旁边很深的峭壁上滑,就是那个路沟。他这时候..
【见邪执】 p0639 瑜伽八十五卷十一页云:见邪执者:谓于诸行中,执我我所。
梵语avaramātraka-ku?alamūla。又作少善。谓薄少之善根。即指念佛以外之各种杂善。依阿弥陀经之意,一日乃至七日执持弥陀名号而能一心不乱者,称为多善根,其他诸善,则称少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又据元晓之阿弥陀经疏载,菩提心为正因多善根,执持名号则为助因。[法事..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