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告诉人,包括自己修行,要少欲知足?少欲知足,他就减少很多造恶业的心理;他贪求无厌,就没有办法减少。那为什么他贪求无厌,永远不会有厌足的时候?贪心就像一个万丈的深渊,你填不满它。他作为贪官,贪了一百万他还不满足,要贪一千万,甚至几个亿;几个亿还不满足,可能几十个亿。不仅对自己的儿子这一辈想到了,孙子、曾孙子他都想到了。就是这个“贪求无厌”驱使。所以最终的结果他有什么好日子可过哪?他到了贪得无厌的这个程度,他就不信因果,他“不信修善”能得善果,只知道“我只要有机会,我就贪”。实际上这种贪就是癌细胞。不信这种善因善果,所以他造作恶业就比高山还高——“犯恶山积”。 到他生命终结的时候,他所贪来的一切一分钱都不带走。有很多贪来的东西——实际上他一死,家里都起了内讧,或者家亲眷属分配不均,甚至去打官司,甚至还会导致亲戚反目、仇杀事件——他所贪的东西都消散了。然而他由贪这些东西所造作的恶业——这个恶业导致的这种苦报,就聚集在他身上了,他就必然被这个恶业牵引到三恶道里面去了。到了三恶道里去,他就遭受三恶道的苦刑。于是这个贪求无厌——造恶的结果,对自己没有一点好处。然而造恶所得到的这些财富,徒然地为别人所占有了。这可不是一生忙忙碌碌为他人作嫁衣裳吗?这才叫愚痴。 一生都为这个财富——贪求,去过了一辈子,没有一刻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为自己的明德——佛性,去思维,去修行过一分钟。所以他的一生是这样度过的,就没有一点善行可以依靠。你有一点善行,也可能不会坠的——三恶道——那么深。“无善可怙,无德可恃”,没有一点善德能够把他停留在善道里面,直接下三恶道。所以死亡之后堕三恶趣,在三恶道里面永劫以来遭受痛苦。地狱的罪受完了,就到饿鬼道;饿鬼道(罪)受完了,就到畜生道;畜生道把债务还完了,辗转地才得人身;得人身,由于是从三恶道里面过来的,他肯定在人道里面是非常下贱的——地位低下,非常愚痴,没有智慧,非常弊陋。所以他就生活都不能自立,到处受人欺骗,身体怯弱。 自己也会带着三恶道的习气造恶,造恶又使他的身心更闭塞,他的行为更是跟人道的行为相违背,就更让人讨厌,然后国法就会惩处他——因为他危害了他人的安全,那当然只有到牢狱里面去了。如果他从牢狱出来,又非常猛利地去报复,那就是提前结束生命,又到地狱里面去。最近看一些报道,那些从牢狱里面出来的人,再重新犯罪,你看他犯罪的情节那真是太恶劣了!他整个犯罪的情节——制造的那个东西,那真的是人道的东西都没有。那想都想不出来,太残忍了!所以他只是形态上像一个人的样子,他内心的观念、他的行为,完全都是畜生的行为——残忍的行为!这就是他导致“贫穷乞人”的一个原因。
相关推荐

大安法师谈出家
有一念出家的心,很了不起啊,对发心出家的人表示赞叹。东林寺欢迎四海的弟子来东林寺出家!出家是什么样的资格?没有资格的资格,就是信心。出家一定要有信心,对三宝的信心,对因果的信心。有这一念的信心,他才会把出家这个障碍去掉,出家以后他才能够走完出家的道路。要么他没有信心的话,就很麻烦..

大安法师:用佛法开发超级记忆力的窍决
有人发心念经典,欲度群迷超彼岸,虽立是愿不思议,旋读旋忘多废失,斯人有业障惑故,于大乘经不能记。供养地藏以香华,衣服饮食诸玩具,以净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发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语,三七日内勿杀害,至心思念大士名,即于梦中见无边,觉来便得利耳根。应是经教历耳闻,千万生中..

大安法师:守此四法 结局通达
陈永寿问结局。菩萨示偈曰:“节欲戒瞋,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作家法。随力婚嫁,是省事法。行善念佛,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西方确指》大安法师: 好,请看下面。第三十九段:守此四法,结局通达。这是陈永寿来问菩萨自己的结局。结局就是:我一生的命运怎么样啊?最后的结果怎么..

大安法师:祖师和真正净土宗
问:有人说净土宗在中国只有善导大师一人,其他十二位祖师都不是专修净土的,不能成为中国净土宗祖师。这种说法对吗?他们说真正的净土宗已传到了日本,唐代后中国没有真正的净土宗,这对吗?大安法师:大家说说,这对不对呀?我们中国十三代祖师是经过历史时间考验的。祖师他们是解行并进,明了心性,..

大安法师:念佛一法,亦能利益当生。
问:有说弥陀法门是送死的法门,如果修药师法门,生能消灾延寿,死能往生东方净土,不是更好吗?大安法师:净土法门义理境界深邃广大,功德力用无量,唯佛与佛方能究竟,非凡情所能妄测。有些人未能深造念佛法门,率尔出言,皆非公允之论。修弥陀法门何以说是送死的法门呢?念佛一法能蒙佛接引往生净土..

大安法师:通途法门与净土菩提心的异同
“菩提”是觉、佛果的意思,即“无上正等正觉”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谓。“心”是能发之愿心。“菩提心”即是众生在生死轮转当中发起的一念要成佛的心。通俗来说,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但是,把这一念菩提心真诚恳切的发出来,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无量劫以来,我们都是发求名、求利、求..

大安法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功?
“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又称为万德洪名,要二六时中,时时刻刻,不要忘记这句名号。把这句佛号系在自己的心里,二六时中都是这句佛号,在我们内心的念头当中占主导地位,无令暂忘。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大家扪心自问,你一天到晚这个佛号放在你的心里有多长时间?你五欲六尘的念头占多长时..

大安法师:净土祖师思想特点一注重因果
祖师的思想特点非常丰富,我简单地概述为五点,首先,就是注重因果律。净宗祖师宣扬的三世善恶因果原理,既可策进净土行人的修持,又能有效地改善世道人心。因果法则是佛教理论的一个基础,实际上一大藏教就是谈因果二字,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无论是通途教法还是净土教法,都要有一个深信因果的心理背..

嘎玛仁波切:你可曾想过,为何很多健康、高智商的人却生下残疾或智障的孩子?
眼前的苦难,就算你真切感受到,并痛苦难捱,但这些并不究竟、也不永恒,只要打破了它的来源,痛苦就会消失。所有痛苦的根源,是由自我的业力而产生。业有善种子,有恶种子,播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现在大家为什么会有各种不舒服?生各种病?如果心里经常存储不干净的东西,不断囤积,..

大安法师: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闻信净土来念佛的人真的很少,即便闻到了净土,念念佛的人也不多。我们是真的念佛人吗?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能不能落实下来呢?厌离心啊,把这个五浊恶世真的彻底看破,完全放下,心里不留恋牵挂,我看不容易。我们的居士最大的问题是放不下。念几天佛就要回家看一看,念念佛想想儿子怎么样,孙子怎么样..

大安法师:如何打开心量?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彻悟禅师语录》大安法师:首先提出众生在认知层面上狭劣的特点:“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我们众生本有的智慧,应该是广大无边的。然而一念无明妄动,我们受俱生我执,受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局限,使我们的知见非常狭小,鼠目寸..

大安法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
问:我们常常听到依止一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应该百分之百服从,修学成就的关键在于诚敬二字,一切法得诚与忍,我们如何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服从?大安法师答:当我们对人、对法都没有智慧的抉择的时候,就马上谈百分之百的服从,这是有风险的。我们百分之百服从的是圣言量,是祖师的思想,这没有风险。这..

大安法师:借恶缘作为往生净土的增上缘
我们如果修行念佛法门,奉行净业三福,但为世间的尘劳业缘所夺,不能专注在念佛法门上,这是我们的业障。这个业障实际上你是可以突破的,就看你的发心,就看你的立志。如果能够立志在净土法门上,哪怕你就是碰到人生的逆境、恶缘,也可以突破它。恶缘是什么,就是我们在一些人际关系当中,冤家对头碰面..

大安法师:阿弥陀佛的回馈远超念佛人的付出
在这个世风日下的减劫世间,人和人之间很难说信任二字,现在人和人之间确确实实不要说互利对等,甚至他不恩将仇报就已经算作好人了。我们与人交往,真诚换来欺诈,善良换来欺辱。我们念佛和阿弥陀佛沟通呢?能换来对等吗?答案是:我们念佛的付出,换不来阿弥陀佛对等利益的回报,为什么?因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不同的道路。就好像香草和臭草这样的一个关系;又像枭鸟和凤凰的差异。所以一个人交结朋友,一定要亲近善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善人他所修的德行,我们去亲近,就会得到这个善人的熏陶。恶人所酝酿的都是灾殃,你如果靠近了..

大安法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很容易吗
问: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众生却对娑婆世界贪恋不舍,何解?大安法师答:往生西方净土,你也不能说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非难非易啊,它也很不容易啊。你就光对娑婆世界贪恋不舍,就很难啊。就像《红楼梦》那个好了歌,人人都说神仙好,就是妻儿忘不了啊,或者就是金钱忘不了。他就是忘..

大安法师:被弘誓铠乘愿再来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佛称性起发..

大安法师: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
佛为什么不现身让众生看见问:众生不信佛法,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大放光明,显示出来让众生都看见?众生如果看到这样殊胜的景象还会不相信吗?为什么不用这种方法来救度众生呢?大安法师答:没有善根的人,你就放光他也接纳不了。实际上自古以来,佛随时现身放光让众生产生信心的例子多有存在。前几年我到..

大安法师:我们要悟的是什么
问:经典里经常讲的开悟、顿悟的悟是动词,悟的对象是什么?我们要悟什么?大安法师答:谈悟,无论是渐悟还是顿悟,不要有一个“能悟”和“所悟”,在能、所里面就永远不悟——就是耽误。实际上归无所得,不由他悟,好像你回到家里什么都没得。“以无所得故”,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把有所..

大安法师:念佛十几年为何事事倒霉
居士问:我皈依佛法已经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常想这是逆增上缘,可是我的处境常让我对念佛感到灰心,请开示。大安法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皈依三宝,持戒念佛的目的是圆成本具的正觉佛性,并不是为了人天福报。妄想一皈依、刚学佛就要钱比别人赚得多,官比别人当得大,身体比别人健康等,..

大安法师:白衣如何讲法才如法?
原文编注:1、白衣,在家人的别称。原意为白色之衣,后转指着白衣者,即指在家众。由于印度之在家人皆着白色衣服。因此称在家众为白衣。相对于此,出家众则用染色衣,故称之为缁衣或染衣。——《中华佛教百科全书》2、佛经有五种人说。第一佛自说;第二佛弟子说,像菩萨、阿罗汉、祖师大德等;第三天人..

大安法师: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
问:请问,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大安法师答:冤亲债主怎么来的,你还需要问吗?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债不还。借人钱的时候像孙子,借到了钱,人家讨债的时候,你像爷爷,说:“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那你可不是一个冤家又来了吗?你又玩弄人家的感情,又偷了人家的东西,反正杀、盗、淫、妄、酒……..

大安法师:只要真信切愿持名就能往生
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善导大师给我们说的话,我们相信不相信?印光大师也对这个问题也有明确的表示,只要有信愿持名,就好象我们心里象水还有波浪,甚至有涟漪各方面,但是能往生。就好象天上的一轮月亮,在这里尽管不能很清澈,但是它还是会有的。因为这往生我们就是信愿持名感通的问题,没有说从功夫上去..

大安法师: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是不是可以感受到佛性?
问:我集中思想念阿弥陀佛时,心中有一种空旷、充满、柔和的感觉,这是不是一瞬间感受到的佛性?大安法师答:心空即佛性,佛性是吾人本自具有的。无奈无明烦恼厚重,佛性无能透显。而执持六字洪名,正是开启佛性的金钥匙。何以故?这得从心佛众生等无差别的原理予以观照。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应化身..

大安法师: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问:法师慈悲,我们常听您讲念佛要感应道交,到底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大安法师答:我们讲念佛法门的奥妙,理则是感应道交,这是这个世间上,这个法界当中,最深邃的心性上的学问,属于这种悟境的范围,不是属于第六思维逻辑范围。就是用我们至诚恳切念佛的心,这叫“能感之机”。法界存..

大安法师: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经》讲十信位,那是开根本智的条件。以文殊师利菩萨来表十信位,文殊是开根本智的人。信心之藏,无限深广。信心之藏完全开显出来也就成佛了。所以这个“信”是非常难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十五)
好,请看下面。“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好,先看这一段。正宗分的第二个结构段,特别劝勉众生应当求往生极乐净土——来发愿。那么这一段经文揭示了诸佛如来度化众生的无上因缘,显示这部经巨大的功能作..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二十)
闻到这些,你要产生闻、思、修三慧。闻到阿弥陀佛名号要产生信心。这种信心,前面讲具足三种深信。你有这个信心就能生起往生之愿;你具足信愿才能够去执持名号。这个念佛的动力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信愿。这句名号你随便念念都能念,但要把这个佛号几年、几十年、尽形寿念下去非常不容易。你要有信愿乃肯..

大安法师:三类冤业
冤业一般讲三类。第一个是你有命债,叫杀冤。你今生为人了,你要吃猪肉,吃羊肉,吃鱼,吃虾,你吃了这些动物,你可不是负了命债吗?《楞严经》讲“人死为羊,羊死为人,生生世世,递相吞啖。”你今生为人,吃羊了。那么羊的下一辈子,羊的业力报尽了,它转为人;那你作为人的下辈子,你转为羊。那个羊..

大安法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述义(十四)
好,下面呢,就是解释极乐世界的教主和他的弟子眷属。“佛又告长老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这里是阐明极乐世界的教主成就。前面我们讲通序里面的六种成就,六种成就就有个主成就。其实六成就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主成就。主成就了,一切就成就:成就它的时成就、处成就、眷属成就,等等。好..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