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前几天有一个报纸有登,有一个人没有钱,就一直想要求钱,然后他就跟父母借钱,就到台北市的某一个庙里面去拜拜,意思就是想求神施财给他,让他有钱。后来他还是一样没有钱,买乐透也没有中。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这个地方我讲个笑话给各位听。前几天有一个报纸有登,有一个人没有钱,就一直想要求钱,然后他就跟父母借钱,就到台北市的某一个庙里面去拜拜,意思就是想求神施财给他,让他有钱。后来他还是一样没有钱,买乐透也没有中。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和色梦参老和尚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清了,这就叫修行。以后,逐渐的你再不堕三恶道。恶业既然消失,善业自然就增长,这两个是相..
法施,就是说法教化众生,这种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谓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布施是最要紧的。我们现在这个佛教讲堂,虽然讲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在美国这儿,把全美国佛教团体算上统计起来,只有佛教讲堂天天这么忙忙碌碌来为法忘躯,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身体也都不顾了。我们每..
信愿念佛,资粮具足,唯说弥陀本愿海。师父在修行上经历了许多转折,而这些转折与磨练也更坚定了她的信愿。师父初出家时,拼命念佛,她说:那时候在拼昼夜二十四小时念佛,一直拼的时候,因为我病已经这么严重了,死在眉睫,真的会紧张。我很害怕不能往生,睡觉的时候,都不太敢睡。真的是睡觉都要提高..
最方便的法布施◎ 梦参人人都能做,最方便的法布施!法布施为一切布施之首。说我也不能讲经,不会说法,念句阿弥陀佛总可以吧?我想每一位道友都会吧?现在夏天了,虫子,蚂蚁,路上到处有各种虫类。你见到给它念一句阿弥陀佛,这叫法布施!不要产生了分别心执着心。你见到一切众生,只要它有神识的,你..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八(2)——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二、法布施第二种施,属于法施。也就是用佛法去开导别人,用佛法来解脱他人的人生痛苦。去劝慰他人,或者传授给他人谋生的技能。这也都属于法施。比如说你会别人不会,你教会他,这就属于法施。有些人秘而不传啊,我会的东西不轻易告诉你啊。我们会的东西..
我们在社会上,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要想事业发达,一定要修福;你不修福,你那个事业要发达,很难!修福,就是与一切众生结善缘。你能够跟大家结善缘,才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拥护,才能立于不败不衰之地。古时候人相信因果,懂得修福;现代人不相信因果报应,那就没有法子了。我们看到许多大企业家,确..
避免这三十三种不清净的布施◎海 涛《毘耶娑问经》记载佛为毘耶娑仙人说有三十三种不清净(染垢)布施,佛弟子也应该了知、避免:一、以歪曲的心理、颠倒的见解、无纯净发心施众生财物,这不是佛教的布施。例如有人虽做了好事,但挟带了功利性的不清净心理,不算真布施。二、属于人情上的投桃报李,礼尚..
布施供养福无边,布施是真正的纯善,因为它是一种牺牲的精神。由牺牲奉献中体会,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透过与别人分享,成就才有意义。布施能使人的自私得以融解,心量得以广阔,布施即是无执之道,是学习放下、舍弃、断执的法门。布施的崇高精神,是牺牲不是获得,是奉献而非占有。布施在学佛的过程中..
◎ 万 一昔舍卫国。波斯匿王。作是言曰。须达长者。尚能劝化一切人民。作诸福业。我今亦当为众生故。教导乞索。令其得福。于是行化。处处乞索。时有一人。贫穷多乏。唯有一毯。即便持施波斯匿王。王得之已。转以奉佛。其后贫人。命终生天。感佛大恩。而来供养。佛为说法。获须陀洌比丘问言。昔作何业。..
我们人有六种知觉性: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想。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具有这六种官能,其它的动物组织就没有那么复杂。我们吃饭、穿衣、睡觉,就像汽车要加汽油。汽车走多了路,就要加油,我们人将能源消耗多了,也要补充。所以人吃饭,就是帮助身体的新陈代谢。食物在人体..
布施可以得到财富守戒可以得到快乐海涛法师1.闻法时,如果心念不集中,就好比把水倒入密闭的容器,一滴水也无法注入的。2.如果不反覆思维它的要点,同时深植于心,就好比把水注入裂壶中。3.或者以烦恼心来听闻开示,就如同把加持过的甘露水注入装有一滴毒液的容器中,甘露染毒后将无法使用。4.佛教在教..
一、施舍与菩萨道布施通常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这种解释侧重的是布施的内容。而换一个角度来说更全面一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施舍。施意味着给予,给予的内容就是上面所说的财、法、无畏三施,而所施的对象就是众生;舍意味着舍弃,表面看来我们舍弃的是财物等,实际却是在舍弃我们的贪心、悭吝..
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把钱布施给穷人,而去建寺庙呢?有个位国外的居士供养了很多钱,于是买了几十万元的大米,一万多双鞋发给穷人。后来发现,送粮食你能发多少个家庭?十万斤的粮食发下去,一个人能分多少?两三顿饭就吃完了。这么庞大的经费洒下去,和洒到大海里一样,根本看不到,反而养了一..
我因为年龄大转行,从财务转美术设计,找工作会相对不容易。当时找工作我是带上泥鳅去湖边放生,然后发愿第一年工作50%的工资拿出来做放生供养布施。然后第二天面试的第一家单位直接录用了,第三天就上班了,而且单位里人事关系简单,没有勾心斗角,很和睦,还拿到了年度优秀员工奖。第一年的一半工资2..
什么样的人能成功?两种人能成功,第一个是发大宏愿(内因),第二个是接受经验的指导(外因)。老善人(王凤仪先生)说,发大宏愿的人是志界人,接受外在经验指导的人是意界人。发大宏愿,在《阿弥陀经》里叫做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我们没有成功,是过去没有愿力,现在没有愿力,未来也没有愿力。..
佛经上记载一个乞丐跑到释迦摩尼面前哭诉:我做什么事都不成功,为什么?佛陀说:这是因为你没有学会给予别人。乞丐说:可我一无所有,是个穷光蛋。佛陀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没有钱,也可以给予别人七样东西。第一,和颜施,用微笑与别人相处。第二,言施,对别人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称赞的话..
人与人的互动,首要就是笑容。师父第一次去深圳的时候很开心,对陌生人也笑。对方却不敢笑,第一个人问:“你是做传销的吗?”第二个人问:“你是不是做保险的?”社会化了的人有太多先入为主的判断和戒心。而在大自然中,他想笑就笑,没有任何问题,在动物面前更可以肆意欢笑。你有笑容可以布施——《..
阿弥陀佛!大家好!我们修行人一定要注意清净身口意三业,特别要注意这个口业,因为语言是很容易造罪业的,但是有的人不重视。以前有一位尊者,他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的一位得道者。有一天他跟大家说,过去生他在拘留孙佛的时候,当拘留孙佛大般涅槃以后,留下很多舍利,那么佛弟子们就建起很高大的宝塔来..
我们已经皈过依的居士,再皈依的时候不需要另起法名,原来你在哪位法师的座下证明皈依起的法号,可以一直用的。不管你在哪位师父下面你都可以称弟子,为什么呢?因为每位皈依的证明师都是证明你皈依于三宝,他是你的证明师,一切三宝都是你的依止处。每一位出家的师父,事实上你可以依止某位师父学经、..
为什么“常随佛学”呢?佛不在世了,佛不在有经啊。所以,我经常地劝我们的道友,你一打开经本,佛对着你说法呢。你不要以为佛不在了,经就是法,法就是佛在跟你说。要有这样一个尊敬心。有这样一个心,那你得的利益、效果非常之大!就这么念着、拿着。甚至有的人,特别在家二众,不懂得,没有学过,拿..
布施,最简单。不一定人人都做得好,好在人人都可以做。送礼谁不会呢?大部分修行者理解的布施,就是把东西送给别人,但这不是真正的布施。布施真正的意思是离开东西,和送礼没关系。为什么佛最开始教布施呢?因为布施很简单,布施就是离开物质。比如你想攀登珠穆朗玛峰,你习惯了背很多东西,不背就没..
放生中的法布施财施欲界报,法施三界报。法布施才是真正圆满的布施。放生的时候,如果心诚恳虔敬,信心清净,所放动物会承福力转生忉利天。不过也有一些动物会在佛力加披下往生极乐世界。放生的时候要做一些必要的仪规,做仪规不妨碍及时放生,方法是先放动物进江河,而后再念仪规给所有法界众生。三轮..
李炳南居士答:既受不杀之戒,固不许直杀,从义理而论,凡涉间接杀,帮助杀,赞叹杀,教唆杀,以及制造杀因,制造杀缘等,俱不应为。不素食者,虽非直接杀生,而是间接杀生,且杀因杀缘,由之而起,故彻底讲,持不杀戒,总以素食为合法。无素食信者一语,当系未有素食信心者之意?不受杀戒,而不素食,可暂方便,如受不杀,便..
本师释迦牟尼佛说:“努力舍弃自我而利益一切众生必定能成就佛果。”《入菩萨行论》中说:“凡夫与佛的根本区别在于:凡夫所做一切只为追求自我的利益,佛菩萨则为利益众生而奉献自我的一切。”一切诸佛皆从行持六度般若密而成就佛果,在六度中佛陀首先教导我们的就是布施。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种速..
刘素云居士对于净空老法师给予的赞叹说:我一定要低调,再低调!顶礼净空老法师!顶礼诸位善知识!净空老法师在大年初一、初二讲《华严经》以及在澳洲追思法会中,多次赞叹哈尔滨刘素云居士,说刘居士是“标准的念佛人”。初一晚上,有师兄说老法师在讲经中赞叹刘素云居士,末学一听,这不是华婧师兄的邻居嘛!末..
可能我的条件和你们比起来比较好,因为我有我的护法,给我创造这个宽松的环境。你说谁不是有一个家庭,我也有丈夫,也有儿女,也有亲朋好友,你说这些我统统放下,你们谁都不要来,我都不理你们了,你们给我让出时间,我要念佛成佛。你这样你给人家做个什么样子?所以我的态度是「工作照样做,日子照常..
所以有同修说,读不读经?什么时候可以把经教放下?师父在讲经过程当中,给我们立了一个标准。有的人也问,说刘老师,你现在读《无量寿经》吗?我告诉你们,我将近三年多没有读《无量寿经》,而是天天听《无量寿经》。师父给我们立个什么标准呢?师父是这样说的,说,如果你有百分之九十九,对这部经认..
摘自净土法门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 我们总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和睦相处、能够互助合作。道场与道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我们殷切的希望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共同来缔造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我们虽然在造,诸佛菩萨、神圣都是这一个愿望。众生业障太重,烦..
有一次,佛陀来到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园精舍中。一天,佛陀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拿一件亲手缝制的崭新金缕黄色衣,要布施给佛陀。佛陀告诉她说:「瞿昙女!这件衣服应该布施给僧众。布施给僧众,便是供养了我,也供养了僧众。」但是,摩诃波阇波提再三地执意要佛陀收下,佛陀也再三地..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为“最胜”,一位名为“难降”。这两人虽拥有无数珍宝,马车、仆从、奴婢、谷食,家产不可称计,却是城中最悭贪吝啬之人。长者家中门禁森严,设有七重围墙,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特别嘱咐守门者不可让乞丐入内。此外,为了怕飞鸟来啄食稻谷,房舍周围特别以铁网围..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