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饿鬼报应经》说,有一个饿鬼,有一个鬼问说了,我所受的果报,我所受报的这个身体,我的个性常常会感觉很恐怖,常常害怕别人没收、关闭、捆绑我,并且还痛打我,从头开始就没有欢喜心。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好,我们看这一段的白话解说:
《饿鬼报应经》说,有一个饿鬼,有一个鬼问说了,我所受的果报,我所受报的这个身体,我的个性常常会感觉很恐怖,常常害怕别人没收、关闭、捆绑我,并且还痛打我,从头开始就没有欢喜心。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一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文字稿来源【太上感应篇共修网】
一念佛 二念法 三念僧 四念戒 五念舍 六念天 七念入出息 八念死次九想而辩八念者。为除恐怖也。若修九想时。思惟死尸可恶。因此惊怖。[嗇*欠]然毛竖。及为恶魔恼乱。忧惧转增。若存心八念。恐怖即除。故以为次也。通言念者。内心存忆之异名也。专心存忆八种功德。故名为八念。非但能除世间惊怖。若能善..
一无常想 二苦想 三无我想 四食不净想 五世间不可乐想 六死想 七不净想 八断想 九离想 十尽想次八念而辩十想者。大智度论云。九想如缚贼十想如杀贼。若尔即应次前九想而明。但为修九想时。有恐怖等障故。须说八念。既得离诸恐怖。则心安无障。故次说十想也。通言想者。能转心转想也。能转计常乐等。诸..
十恶中的前七恶叫做七支,即身三(杀生、偷盗、邪淫)与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的恶业。
(名数)为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老,病,死。佛师此八法而修道也。见八师经。
亦名:袈裟入聚开制行事钞·二衣总别篇:“明了论,受功德衣,着一披一,得入聚落,留一衣。四分衣法中,有五缘留僧伽梨:(一、)若有恐怖若疑怖,二、若雨若疑当雨,三、经营僧伽梨,四、若浣染,五、若深藏举。入聚落必须着割截衣。十诵,若纳衣施钩栏,当割截入村聚。僧祇,得借着大衣入俗。五百问..
亦名:恐怖戒制意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恐怖戒五十五。出家之士,理宜迭相将护,许无触恼;今以六尘等相,恐怖前人,令生惶悸,废修正业,恼深过重故制。”(戒疏记卷一五·一三·一一)
亦名:若有恐怖当念三宝子题:恐怖行事钞·诸杂要行篇:“增一云,若有恐怖者,当念如来、法及圣众,皆悉除灭。”资持记释云:“恐怖,谓暗黑险难等处。存想三宝,必蒙加被,即得安隐。”(事钞记卷四○·三四·三)..
亦名:兰若安坐受食戒制意、有难兰若受食戒制意戒本疏·四提舍尼法:“(提舍尼四)兰若安坐受食戒。凡在兰若,须自策励;乞食入聚,方行离着。乃复安坐受食,非进道仪。又在迥险,多有贼难,送食往返,致有陵辱;世讥起过,岂能过此?故制。”(戒疏记卷一六·一○·五)..
亦名:兰若安坐受食戒开缘、有难兰若受食戒开缘含注戒本·四提舍尼法:“不犯者,若来受教敕听法、自食令授也。”(含注戒本卷下·三·三)
(一)念,即内心之存忆。大智度论卷二十一载,佛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心存此八念,则恐怖即除。(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
指杀、盗、邪淫、妄语、饮酒、老、病、死等八者。佛师此八法而修道,故称八师。[八师经] p293
[出杂阿毗昙心论]一悕望戒悕即悕求。望即期望。谓求生天及余善处。坚持禁戒。是名悕望戒。二恐怖戒谓畏堕恶趣。畏恶名称。坚持禁戒。是名恐怖戒。三顺觉支戒谓随顺七觉支。庄严其心。坚持禁戒。是名顺觉支戒。(七觉支。即七觉分。谓择法觉分。精进觉分。喜觉分。除觉分。舍觉分。定觉分。念觉分也。)四..
[出大智度轮]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心。念念不舍。怖障即..
(术语)金刚牙菩萨之种子字也。字有他恐怖之义。牙亦具食啖他而恐怖之义。故名字为牙字。瑜祇经曰:金刚怖食啖牙字发光明。
(术语)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制戒。
黄柏霖:在世杀害蚂蚁临终蚂蚁来报仇老法师说,吃众生肉,贪瞋痴是叫叁毒,杀生是瞋毒,所有一切病毒都离不开贪瞋痴。我们听清楚喔,我们都不喜欢生病,比如说得癌症,你得了什么样的绝症、重病,它一定有个塬因就是病毒。那病毒从哪裡来的呢?所有一切病毒,老法师说,都离不开贪瞋痴。这是「残伤他命..
黄柏霖:弥陀名号,即是德本『德本』,「夙植德本」,道德的根本叫「德本」,古代是以孝为德本。汉朝班固在《典引》里面这样说,「体行德本,正性也。」《孝经·开宗明义》章里面说,「夫孝,德之本也。」唐玄宗注,「人之行,莫大于孝,故为德本。」所以孝悌之道,尧舜之道也。孝悌它就是道德的根本,..
黄柏霖:六道轮回冤冤相报,要结法缘和清净缘所以凡夫迷失了自性就变成凡夫,在六道轮回里面,六道是真可怜,他生生世世出不去。在这里面最麻烦的事情是什么?是冤冤相报。拼命的在造什么?在造恩恩怨怨。报恩、报怨、讨债、还债都是你自己造出来的。 所以我们跟人家结缘,要结法缘,要结清净缘。结善缘..
命运的因素有很多,但排名第一的命运关键是什么?你可能猜不出来。答案是:配偶,你经常睡一起的人。大部分人命运不好,就是因为找了一个能摧毁他的人。武大郎没能把烧饼店开到全大宋连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潘金莲给他带来了毁灭。同样,那些命运好的人,也有一半是因为找到了一个会激励他的枕边人。..
我深深的觉得,我这十几年来带放生,我就觉得感触很多。像我家兄,我刚开始成立「放生会」,是因为他儿子结婚。他说,结婚办了几十桌,吃了很多猪肉、鸡肉,不好意思,觉得很惭愧。惭愧心就有好处,惭愧心一出来,善念就出来;惭愧心不出来,善念就发不出来。他说,「老弟,你可不可以帮我儿子放个生?」..
邪淫,出家人是全断淫欲,在家人是不得邪淫,就是不得有第三者关系。邪淫的果报是什么?家庭不和,配偶不贞。所以我们有时候遇到不如意的伴侣,你千万不要去找他人的原因,一定要反思自己。佛法讲,遇到任何事情都是最好的安排。难道不如意的事,也是最好的安排吗?听上去有点不近人情,其实它揭示了因..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的慈悲,可以帮助我们破除执着、抗拒诱惑。但是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上,虽然自己对别人处处慈悲,别人未必会以慈悲回馈自己。因此,面对名利、财色的争夺时,难免担心自己会吃亏。对别人慈悲,从眼前来看好像吃亏了,但如果把范围放大来看,就会发现非但不吃亏,而且最终对自己或他人..
妙印法师在生活中,有人会常问,为什么老是学习工作不顺利,常遇小人,婚姻恋爱感情挫折重重,贫困撩倒倒,疾病缠身,事事不顺,长相也越来越丑,没自信了,为什么明明好事做很多却所求不如愿?往往怨天尤人,对生活很消极,学佛路上也失去信心。更谈不上发心求解离六道。那在这时候,又有几个人会想起..
净界法师什么叫破坏善根呢?以杀生来说。你杀生,杀完了以后,你赶紧忏悔,就算你没有忏干净,你有惭有愧,顶多就是多病。身体生病,起码你还可以修学佛法,还是走在菩提道上。但是,你这个杀生一直造,造到最后的时候,你已经不是走到菩提道了,而是走到鬼神道了,你如果是无惭无愧地造业,那是变罗刹..
为何人世处处有苦恼◎杨 绛这个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的。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
女子德行之谦卑节选自钟茂森博士《窈窕淑女的标准【宋尚宫 女论语】研习报告》「夫主为亲」,这是对于女性来讲,女性要把先生看作是一家之主、一身之主,这是一种自己谦卑的态度,然后妳才能柔顺。实际上两个都是主,这一家你说只有先生没太太,行吗?不行,不成其家,缺一不可,天地阴阳这是本来就平等。这是讲..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这是为什么?人的相貌是人的善恶业的综合表现。如果您经常爱邪淫,每动一次此念,肾与膀胱就受损一次,长此以往,就出劣肾面灰、耳障相。您的相貌曾经是多么的端正美丽,可是您可曾发现,因为邪淫,您的相不知不觉在变化,变得越来越差,越长越丑..
【静卢无色四相差别】 p1379集论六卷四页云:如是静虑无色,由四种相,应广分别。谓杂染故,清白故,建立故,清净故。何等杂染故?谓四无记根。一、爱,二、见,三、慢,四、无明。由有爱故;味上静虑杂染所染。由有见故;见上静虑杂染所染。由有慢故;慢上静虑杂染所染。由无明故;疑上静虑杂染所染。..
【发起邪愿】 p1160瑜伽二十二卷九页云:云何名为发起邪愿?谓如有一、依止邪愿,修行梵行。言我所有若戒若禁,若常精勤,若修梵行,当得生天,或余天处。或复爱乐利养恭敬而修梵行。谓因此故;从他希求利养恭敬。即于如是利养恭敬,深生染着。如是名为发起邪愿。二解显扬七卷十五页云:发起邪愿者:如..
【奢摩他支】 p1174瑜伽八十九卷三页云:奢摩他支者:谓如有一、具尸罗住。广说应知如声闻地。如是尸罗、具足住已;便无有悔。无悔故欢。广说乃至乐故心定。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