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法师子琳《佛祖统纪》
法师子琳。赐号慈受。幼学于慈觉深悟圆旨。复谒佛智裕禅师重研心要。时天竺以慈福太后请为功德。师被旨住山。二十八年。讲演之际唯提大义。禅侣闻风而来者。咸服其辩。大慧杲禅师。过之相与剧谈。不觉达旦。谓师曰。时人秖知老师有教。径山却许老师有禅。为题其真云。悟得旋陀罗尼三昧。于一切法得大自..
法叔
忠曰:“师之兄弟,称法叔。”《应庵华禅师蒋山录》:“径山大慧禅师至,上堂云:‘茍非法叔老师到来,小侄此生无因拈出。’”

关于“泰国”的佛教知识。值得学习
泰国佛教佛教是泰国代代相传的传统宗教,全国有3万多所寺庙。寺庙是主要的社会教育和慈善机构,具有很多社会功能,如供奉僧侣、信徒朝拜、摆设历史文物、接待外宾游客等,在古代还有医院、学校的职责。泰国寺院泰国寺院一般分为皇室寺院和民间寺院,皇室寺院又分为特殊寺院、博士寺院、硕士寺院、和大..

蔡礼旭:老师讲(三)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长辈,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诸位同胞、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每次在向着我们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礼,都会有一句夫子的教诲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出来。昨天我们说到夫子的志向,希望「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希望「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老人家可以安享晚年,夫妇、亲戚朋友能诚..

蔡礼旭:老师讲(一)
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大家上午好。我们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题目是「家和万事兴」。每次来到马来西亚,我们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有爱的地方,是有感恩的地方,是无私付出的地方。我们走进大会的现场,感受到的就是爱,就是无私的付出、团结,就是..

蔡礼旭:老师讲(二)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贵宾,诸位长辈、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圣像就让我想起当初师长的一段教诲,师长说到,学儒就要学孔老夫子,学佛就要学释迦牟尼佛。我们的目标非常的明确。而学释迦牟尼佛、学孔老夫子一定是要学他们的那颗仁慈博爱的心。所以孔夫子在《论语》当中有提到,他的希望整个社..

看看自己学习佛法的方向对不对
大家进到寺院里来修学佛法,除了要清楚自己的方向及步骤,还要检视实践的成效,这与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没有冲突的。也就是我们不是去检讨有没有收获,而是检查我们的耕耘有没有出毛病?我们的重心还是放在耕耘上,还是要努力耕耘,而检视成效是为了调整推进耕耘的力道、改善耕耘的操作、适应耕耘..
学习宇宙观 提高修行境界——《洞见宇宙的奥秘》
“我”这个概念是外在社会、外在教育、外在环境附加给人的。轮回的整个外在体系在不断地增强人的贪嗔痴,并且让人的欲望越来越重,于是我们就被欲望捆绑、束缚住了。人最关心的就是关于自己的快乐与痛苦,而我们所有的灾难都是因为用错误的方式追求快乐。学习宇宙观,就是要认准解脱方向。否则,任何努..

向水学习十一种美德
我们做人应该向水学习,因为水具备人类值得学习的十一种特质,分别为清净、透明、恒顺、原则、谦逊、包容、调和、毅力、勇气、利生和平等。(一)清净:水的本质是清净,人的本质也是清净的。水犹如我们的清净心,烦恼污垢的沙石本来就未曾污染过水的本身。(二)透明:水具备透明的特质,心的本质也是..

刘素云:钟茂森: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
刘素云老师怎么学成功的?她没有跟在师父上人身边,她就是听那个光盘,《无量寿经》,一门深入,不换题目,专。专妳才能得定,就在家听,不出门,也不乱去跑道场。不是今天跟这个师父学,明天跟那个师父学,没有,她就跟著一个师父,一门深入,这叫得师承,所以听了十年,念佛得三昧了。妳看这就很现成..

李炳南:不去学习歌赞,只管念佛可以吗?
不去学习歌赞,只管念佛可以吗?歌赞只不过是一种礼仪罢了,念佛才是修道的主体。

净土法门法师:这是让很多学习净宗半途而废煺转的原因
功夫成片是念佛叁昧裡面最低的,虽然最低他决定往生。净宗的殊胜就殊胜在这裡,不要很深的定功,沾到一点边的就能往生。在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功夫成片不算成就,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迴。得事一心,上品,超越六道轮迴了,中下品虽然没有超越六道轮迴,他决定会超越,所以也算是成就。譬如小乘须..

刘素云:刘素云老师法语摘录
刘素云老师是学佛人的好榜样,是真正的佛弟子,她“老实、听话、真干,”十年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圣号,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两死一生”。身患绝症死路一条;死心塌地一心念佛,战胜顽疾十年成就,念佛三昧。令一切法界众生为之信服。1、 死就是一个生命的转换过程,没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没有什么值..

刘素云: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
坚决执行刘素云老师的听经方法2013-4-26版作者:褚小帅第一部分:引言净空法师在讲经时说:刘素云居士,一张一小时的光碟,一天反复听十遍。我老实交待,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时,完全没想到自己也要这么做,我觉着自己很聪明,听一遍就能明白,没必要这么做,后来经常听到老法师说起这件事,还是不以为然。直到2012..

仁清法师:佛教特殊的仪轨可以在家中学习吗?
问:某一种佛事活动或者说某一种仪轨,在家做有的人感觉不是太好,有的人感觉到很好。怎么回事?答:上午我给大家解释的时候,也没有否认有的仪轨可以在家做。可以在家做,前提是什么?前提是仪轨要熟悉,要如法,有很多观想的地方要观想到位。比如在家里做蒙山或者是焰口等等,但是你必须要掌握仪轨,..

李叔同的两位老师
◎ 金 梅李叔同在津门修业期间,有两位老师,对他日后诗词书画和篆刻等艺事上的成就,影响较大。一位是赵元礼,天津四大书法家之一,另一位是唐静岩。关于赵元礼(1868-1939)的事迹,《城市快报》已多有介绍。这里补充几点与李叔同有关的情况。笔者前曾提及,1901年春,李叔同在天津探亲访友返沪后,写..
先所生起诸行灭
【先所生起诸行灭】 p0634瑜伽八十六卷六页云:先所生起诸行灭者:谓于先世能感后有诸业烦恼之所造作,及由先愿之所思求,今所生起,诸行永灭。
安住具戒
【安住具戒】 p0625瑜伽二十二卷二页云:云何名为安住具戒?谓于所受学所有学处,不亏身业,不亏语业;无缺无穿。如是名为安住具戒。
结生相续略有七种
【结生相续略有七种】 p1176瑜伽五十九卷十一页云:复次结生相续、略有七种。一、缠及随眠,结生相续。谓诸异生。二、唯随眠结生相续。谓见圣迹。三、正知入胎结生相续。谓转轮王。四、正知入住结生相续。谓诸独觉。五、于一切位不失正念结生相续。谓诸菩萨。六、业所引发结生相续。谓除菩萨;结生相续..
论圆满
【论圆满】 p1329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云何由五种相,名论圆满?谓若由此相宣说,若是宣说,若所宣说,若如是宣说,若彼宣说,如是圆满。
劫比他国
【劫比他国】 p0705 西域记四卷十八页云:劫比他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气序土宜,同毗罗那拿国。风俗淳和,人多学艺。伽蓝四所,僧徒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天祠十所,异道杂居。同共遵事大自在天。城东二十余里、有大伽蓝,经制轮奂,工穷剞劂。圣形尊像,务极庄严。僧徒数百人,..
五会法师
唐朝法照依准无量寿经中风吹宝树之音声而创立五会念佛之法,时人视之为善导之后身,而美称为五会法师。(参阅“五会念佛”1166、“法照”3416) p1166
五实
善导之观经疏散善义中就深心列举七种,其第七之深心,相对四重破人,而明四种信心,并就其中之上上信心,说明增长成就决定之原因,谓“由佛语真实决了义故,佛是实知、实解、实见、实证,非是疑惑心中语故”,日僧亲鸾据此分别,称为五实,即:(一)真实决了义,佛语不虚妄,故称真实;决择正理,究竟明..
五种不退
谓生于净土,有五种永久不退失菩提之功德。即:(一)大悲摄持不退,众生生于净土者,阿弥陀佛以大悲愿力摄持之,故一生之后,永不退失菩提心。(二)佛光照触不退,生于净土者,常照触佛光,故一生之后,永不退转菩提心。(三)常闻法音不退,生净土者,常闻水鸟树林之说法音,故一生之后,永不退失菩提。(..
五种般若
般若,梵语praja,慧之义。指照了法界、洞达真理之五种般若圣智。依般若心经疏、般若心经幽赞卷上所载,五种般若即:(一)实相般若,指真如之理。此理为般若之实性,故称实相般若。(二)观照般若,指清净无漏之慧。此慧能照见诸法无相,悉皆空寂,故称观照般若。(三)文字般若,指般若之章句。语言文字能..
五种问
发问之五种原因。即基于不解、疑惑、试验、轻触、欲利乐有情等原因而问。[瑜伽师地论释] p1184
五种通
又作五通。通,即通力,指身、口、意三业通用无碍而可变化自在之能力。即:(一)道通,由证悟中道实相之理而得,如菩萨所得无碍之通力。(二)神通,由凝心修定而得,如阿罗汉所得自在之通力。(三)依通,凭借药饵符咒而得,如神仙所得灵变自在之通力。(四)报通,又作业通。即依果报而自得者,如诸天所得变..
六相圆融
又作六相缘起。指六相相互圆融而不相碍。与十玄门之说,并称“十玄六相”,为华严宗之重要教义。六相即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等,华严宗以此六相之说为基础,而立六相圆融。即:诸法皆具此六相而互不相碍,全体与部分、部分与全体皆一体化,圆融无碍。世亲之十地经论卷一对菩萨行说有六相..
化他
教化他人。“自行”之对称。为“利他”之同义语。谓佛菩萨等教化众生,使之离恶向善。(参阅“自行”2521) p1323
火祭
(一)梵语 homa。音译作护摩。原为印度古代所行之火祭祀法,后为佛教所采用,密教尤其重视之,于一般修法中大多附有护摩法。其修法方式、所用供物、准备之坛炉等,概视其修法之种类与所宗之部门而别。(参阅“护摩”6869)(二)梵语 agnihotra。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供养祭之一。始于夜柔吠陀以后,每日..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