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坚法师随笔之:假如时疫来临佛教徒应当做些什么 作者:道坚 假如时疫来临佛教徒应当做些什么 所谓时疫,即现代各种流行性传染病,作为有信仰的佛教徒,应该在时疫来临时显示出自身的优势,以平常心来对待它,以万有因果律的眼光,坚信邪终不胜正,人类终将归于平安。由于时疫的传播形式非常复杂多样,因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是上策。对于时疫的预防,我们应: a)保持良好的心态,从心理上战胜邪气,避免恐慌、焦虑、抑郁等干扰自身免疫力的心理因素。 b)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c)学习相关医学知识,采取相应的科学的预防措施,比如属空气传播的疾病,应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或戴上口罩等,采取相应的防护手段。 d)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野生动物及个体较小的生物(此多为疾病的传染源),注意饮食结构,合理搭配营养,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及杜绝食物的传染。 e)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以高质量的佛化生活净化不良的生活习惯。 f)燃香供佛,为众生的幸福而祈祷。从医学的角度来看,檀香沉香等可以却时疫,使邪气不侵。 g)坚定信念,专一修持一种或多种法门,以提升生命层次。 做为一个佛教徒,在社会有困难的时候,应当勇敢地站起来,与病魔作斗争。由于佛教徒分布在社会各阶层,根据其分工不同,当各有所作为。如身居政企事业单位等领导部门的居士,应把握全局,将生命的尊严放在第一位,克尽职守,把时疫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身居与疾病相关科学领域的居士,当全力以赴,研究时疫的传播途径,流行规律,并尽快找出病原体,制定出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作为医护人员的居士,你们的生命将时刻受到病魔的威胁,然而,不计个人安危,战胜魔鬼,这是你们神圣的职责;其他工作岗位的居士,应听从政府的安排,万众一心,为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而尽职尽责。 古代时疫流行的时候,佛教寺院的护国佑民的功能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关推荐
后汉佛教
后汉佛教,是佛教流行于中国最早的一个阶段。佛教最初传入汉土,确实年代已难稽考。但古来佛教徒间流传着汉明求法、佛教初传的史话,同时也传说汉明之前佛教即已传入,两说各自发展。最后,汉明求法说颇为一般佛教徒所乐道,而汉明以前传来说也愈推愈远。现在分别述之如次:(1)汉明帝以前佛教传来说..
忏法
原是佛教徒忏悔罪愆的仪则和行法。起于东晋道安、慧远、宋、齐、梁、陈亦颇流行,特别是梁、陈之际,忏法繁兴。梁武帝亲制《六道慈忏》自行。后经元代智松重订,为近世通行的《慈悲道场忏法》(世称《梁皇忏》),10卷。其中1~2卷讲皈依三宝、断疑、忏悔、发菩提心、发愿和发回向心。3~6卷叙显果报、..
法印(dharmamudra)
Fayin佛教术语。亦译法本、本末、忧檀那等。佛教徒用来鉴别佛法真伪的标准。法,指佛教教义,印,喻世俗印玺,能印证真伪的佛法之印,故名法印。佛教认为,凡符合法印的是佛法,违背法印的则非佛法。按佛教发展的顺序,有三法印、四法印、五法印、一法印之分。三法印 较早的小乘经、律、论和大乘经、论..
杀生
【杀生】即杀害人畜等一切有情的生命。为十恶业之一,五戒之一,八戒之一,十戒之一。大乘佛教为避免杀生,而禁止食肉,更进而以放生为其积极表征。不杀生系依慈悲心及避免犯下杀生恶业二理由。大乘佛教特别强调不杀生,成为佛教徒最重要的实践德目。..
诃罗竭(晋洛阳娄至山)[《高僧传》卷十]
诃罗竭者。本樊阳人。少出家。诵经二百万言。性虚玄守戒节。善举厝美容色。多行头陀独宿山野。晋武帝太康九年暂至洛阳。时疫疾甚流。死者相继。竭为咒治。十差八九。至晋惠帝元康元年。乃西入止娄至山石室中坐禅。此室去水既远。时人欲为开涧。竭曰。不假相劳。乃自起以左脚蹍室西石壁。壁陷没指。既拔..
中国佛教协会
中国各民族佛教徒的联合组织。1953年成立于北京。该会的宗旨是:协助人民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全国各民族佛教徒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该会章程规定其任务为:①团结和倡导广大佛教徒参加各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庄严国土、利乐有..
一夏九旬
略称一夏。即每年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之九十日。此为印度佛教徒结夏安居之日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大五一·三三七上):“曹山一生行脚,到处只管九十日为一夏。”[禅林象器笺节时门](参阅“安居”2398) p62 ..
戒律
防止佛教徒邪恶的法律,如五戒、十善乃至二百五十戒是。

坦尼沙罗尊者答:我可以信任一个收费教授佛教“课程”的组织吗? 还是佛教应当免费传授?
坦尼沙罗尊者答:法起始于佈施。佛陀免费传法,把它作为佈施的一种形式。如果一位导师不能对他/她所传授的佈施之法身体力行,你要想一想他/她所把握的高深佛法又有多少。当然,佛法免费传授时,也不能保证是真品某些经济富裕、无须依靠他人的导师对佛法有奇思异想亦不无可能不过免费的佛法,较之于包装贩售的..

感上天之德,应当下之身,皈依道教三年读经心得体悟!
01道教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浓墨重彩的角色,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的风风雨雨仍屹立在历史的舞台上。学习道教经典已有不少时日了,我从最初的一个懵懂少年到现在的立志修者,经历了坎坎坷坷,在师父的严格要求指导下,终于茁壮成长起来,虽然有点歪歪扭扭行姿不正,但总算初窥门径。我衷心的为道教的诸位祖师..

帕奥禅师答:还未达到禅定的佛教徒适合开示或分享佛法吗?
问:还未达到禅定的佛教徒适合开示或分享佛法吗?帕奥禅师答:可以,如果他教的是真正的佛法的话。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我所说过的摩诃尸婆大长老?当他还是一个凡夫时,他就教了许多比丘修禅,而且其中的六万个弟子都证得了阿罗汉果。返回帕奥禅师问答专题更多帕奥禅师佛学内容..

广行法师:祭祀祖先不宜杀生,应当虔诚斋戒,念佛诵经
祭祀祖先,不过是后代子孙慎终追远,不忘本源的一片心意而已。至于祖宗是否来接受祭祀,享用供品,那就很难说了。为什么呢?祖宗如果生前修人天善福,必升人天享乐。祖宗在世如果造三途恶业,那必在三途受苦。相对来说,能升人天享乐的少,堕落三途受苦的多。所以孝子慈孙每遇节日祭日(忌日),应当虔..
一日禅|这世界没有理所应当的善意
升米养恩,斗米养仇。讲的不仅仅是行善,还是感恩;不仅仅是别人,更是自己。这世上,没有善意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一种接受,是可以心安理得的。对懂得感恩的人行善,会使自己的善意更有价值;而学会感恩每一份善意,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
佛教是要求佛教徒都出家吗?
根据佛教教义和它的制度来说,出家应当是佛教徒中少数人的事。第一、出家的动机要求真纯--即确是为求解脱、决心舍弃世间贪爱而出家修道。第二、出家后要求对教理及行持都够标准,如果有室家的欲望,应当自动还俗;如果犯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则应当摈斥在僧伽之外。第三、出家有许多限制,例如要得父母允..
稻田和夫的修炼历程:从企业家到佛教徒
二战后,日本经济奇迹般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之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日本诞生了一批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经营者,其中最负盛名者是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与稻盛和夫,他们被人称为经营四圣。四圣之中,稻盛和夫的年龄最小,但他创办了两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即京瓷和KDDI。与其他企业..

现代因果实录:佛教徒可以吃肉吗?
问:有人讲佛教徒可以吃肉,说“佛的戒条里只说不让杀生,没有说不让吃肉”,“吃肉可以吃三净肉”。您在《现代因果实录》第一部里讲,吃肉不仅将来会冤冤相报,而且还会给自己今生带来很多疾病。到底哪个说法对?答:《现代因果实录》里的故事是我亲自遇到过的无数个实例中的很少一部分。而且十几年来..

信愿法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精解 拾、显正觉功德 第五愿、宿命智通愿
第五愿、宿命智通愿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识宿命,下至不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颂曰忍土众生不识宿 何况具足通三世净土菩萨识三世 万亿宿业悉通达一、列诸愿名此愿诸师所立之愿名有四:?令远识宿命愿〔法位、玄一、义寂、璟兴、静照、澄宪〕?宿命证明照了往事愿〔智光、良源〕?宿命能忆愿〔真..

元音老人:大音希声 一、元音老人书信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
答西安刘志强居士钟公恩师慈鉴:【元音上师批语:志强仁者:你的信由陈峰转来,你们能不畏艰苦,努力修法,实是不易。望好好用功,力求上进,圆证本来,完成修行的使命,亦幸甚矣。元音1996年6月1日】顶礼师父。弟子去年3月赴莲社,智正师说您当时在粤,弟子福薄,未能及时面谒恩师,聆听教诲。幸蒙徐恒老[徐恒志上师..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四(二)
或有沙门.婆罗门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彼作是说。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所以者何。我以种种方便。入定意三昧。以三昧心忆四十成劫败劫。其中众生不增不减。常聚不散。我以此知。我及世间是常。此实余虚。此是二见。诸沙门.婆罗门因此于本劫本见。计我及世间是常。于四见中..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
真佛教徒---即俗即真的大乘行者太虚大师谈佛法诸山长老参学在先,太虚何须立说?即诸大居士皆研究有素,亦不待太虚启言。况佛法甚深,非言语所能及!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以实证说亦唯佛与佛乃能了之。且诸法实相,竖说横说,重在亲证;有所说者,皆为方便引导假立法门,如法华三车之喻,不过欲..

大安法师:怎样随遇而安
居士: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

佛教徒怎样过清明节?
梦参老和尚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

相似的佛教徒和真实的佛教徒
索达吉堪布趋入佛门有两种:一种不太究竟,充其量只是相似的佛教徒;一种则是真实的佛教徒。那么,这两种是什么样的呢? 一、相似的佛教徒1.救怖之发心:如果进入佛门不是希求解脱,而是要么为了避免今生的感情挫折、身患重疾、缺衣少食、灾祸重重、走投无路;要么是看了佛经论典之后,害怕来世堕入地..

花开的意义
◎ 宽 毅又是一年草长鸢飞,陌上花开,桃红梨白的好不热闹。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在这样朝气蓬勃的春日里,做一些没意义的事情是很有趣的--比如思考--花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几乎没有标准答案的,即便有,也不过见仁见智。就好像有人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样,所得的答案,一向是既精彩又不同..

能够冲破一这关,业障自然消除
广钦老和尚只看到别人的过失,不审察自己的过失,是我们最大的无明习气。别人的是非善恶是别人的事,与你有何干?只要审察自己有无过失,不要去看别人的过失。别人的行为好,我们心里不起欢喜贪著心,行为不好,也不起憎恶心,要好好按耐这个心,不起烦恼,别人不好,别人的习气,那是别人的事,如果我..

宣化上人: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
问:‘为什么现在佛教徒不懂得正法,而拼命求神通?为什么现今多数佛教徒反而更爱钱?’答:‘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现在的人都中了钱毒,钱上有一种钱癌毒,这种东西是很毒很毒的。魔无形中洒上这种毒,所以人一接触到钱,就忘了一切,父母也忘了,只知道钱,认为钱是最亲切的,而为钱造了很多罪业。乃..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虚大师的新思想◎ 太 虚 新的意义平常说新乃对旧的反面而言,而佛法真胜义中无新无旧,缘生义中则没有一定的分划,小至一事一物,大至一世界乃至无量世界,都刹那刹那生灭相续的迁流着而新陈代谢。然依佛法契理契机的契机原则,以佛法适应这现代的思想潮流及将来的趋势上,因为人类在一个区域之中一..

陈大惠:假如动物会说话
更多传统文化论坛讲座视频见:2010年廊坊传统文化论坛河南首届传统文化论坛2010年抚顺传统文化论坛2010年高碑店传统文化公益讲坛山东滨州传统文化大型讲座秦皇岛传统文化讲座2009抚顺大型传统文化讲座陈大惠2009年9月沈阳传统文化讲座2009年8月保定传统文化讲座2009年陈大惠大连鸿祥传统文化讲座和谐拯..

宣化上人:一个佛教徒之本分,佛子必看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我们不幸,生在末法时代,去佛已远,虽然做了佛弟子,也出了家,但如果我们只做个依佛穿衣,赖佛吃饭,以佛作幌子,高唱佛调,收徒收供养,起大庙、摆排场的出家人,在家的居士名为佛弟子实则贪名好利,这简直是佛教的累赘、佛教的败类、佛教的罪人啊!为什么佛法没..

在一切痛苦厄难中,应当念一万声地藏圣号
梦参老和尚【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过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经险道。是人先当念地藏菩萨名万遍。所过土地鬼神卫护。行住坐卧永保安乐。乃至逢于虎狼师子。一切毒害不能损之。】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治生就是从..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