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临终时,对众僧说:"僧家无事,在临行之际,不可喧动。"
说毕,端坐而逝。
有弟子问洞山良价:"寒暑到来时,如何回避?"
洞山回答:"可以到没有寒暑的地方。" 弟子又问:"哪里是没有寒暑的地方?" 洞山回答:"寒时化为寒凉,热时化为酷暑。"真可为: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雪峰有一次搬柴,把一捆木柴往洞山良价脚下一扔,
洞山就问他:"这捆木柴有多重?" 雪峰说:"地上的人都提它不起来。" 洞山说:"那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 雪峰哑口无言。
洞山临终时,对众僧说:"僧家无事,在临行之际,不可喧动。"
说毕,端坐而逝。
韦陀菩萨呵斥他:没有这两块砖的福报你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有这么一件真实的故事。 过去有座寺院,大殿破旧,四众弟子就拿钱请工人来重修;虽请了工人,但很多杂工程还是要自己做,那时不像现在有车子,全要靠人工,所以常住都要出坡担石头上山。 肯发心用力的人,当然就拼命地担;可是有一位奸滑的人,一到..
顶礼真圆法师!阿弥陀佛!信女知自业障重,听同修说礼念地藏经消业障,家中可否放地藏菩萨像?家里没条件设有佛堂,可想在家念地藏经,经同修介绍请了地藏王菩萨像,在菩萨像前礼念地藏经,首念大悲十小咒,结束于回向皈依。没有焚香,菩萨像也没有开光,这样是否可以?我该怎样做妥当?还有我爱人他没有皈依是否可以..
没有折磨 人不会走向成熟人生会经受许多折磨。有来自对面的,有来自背后的,有来自仇者、怨者,也有来自亲人,来自你最信赖的人,还有来自素不相识、也素不相干的人。总之,说不清、道不明的折磨,的确不少。请别害怕折磨。没有折磨,人不会走向理性;没有折磨,人不会走向成熟。当然,更不会走向成功。只有经过折..
早年我在美国的时候,我看到经上两句话,「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一点都不假,世间没有恶人,妖魔鬼怪到我这里来,都是佛菩萨。所以境随心转。凡夫,凡夫可怜,颠倒了,他的心随境转,错了。心随境转,你就会转到阿鼻地狱;境随心转,你就能成佛、成菩萨..
有一次,一个人想侮辱佛陀,看一看佛陀有什么反应。于是他朝着佛陀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佛陀擦了擦脸,然后问他:“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好像他说过什么似的。这个人被弄糊涂了,因为他没有料到会有这种回答,他什么也没说就走了。这个人回家后整夜都无法入睡,逐渐感到他做了一件绝对错误的事情,..
地方人士崇邪盛又有一次,舍卫城中,有大婆罗门名叫长身,他领导着居民百姓,正在筹备祈福消灾的邪盛大会,其规模与计划之宏大,盛况空前。如果实现的话,将又不知有多少生灵遭其杀戮。已备办了七百头公牛,七百头母牛,都排列拴系在一千四百根新钉在地下的木桩上。还有竹篱笆内的羊群,围在竹林里的肥猪,亦有数..
这里被称作中国最灵异,最著名的地方—普陀山普陀山,被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这里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地方,普陀山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其中的一个小岛,远看好像苍龙卧海,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的美称。普陀山四面环海,风光..
教诲无差【佛言:学佛道者,佛所言说,皆应信顺。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所谓教诲无差,就是佛陀的教诲没有差别,请大家记住!大家对于佛法,总是一相情愿地说密宗好、净土宗好、禅宗好这里佛陀就告诉我们,它们之间没有差别!只要是对治我们的执着之病,解决我们的烦恼和生死问题,对我们..
问:不打农药,没有收成,打农药又杀生,该怎么办?昌臻法师答:作为佛教居士,在使用农药时,应该具有悲悯心和不得已的心情,为这类众生(指害虫)念佛回向,希望他们能往生净土(或善道),并告知它们将在某日施用农药,尽量减少死亡。有些搞农业的居士是这样做的。也是可以的。更多昌臻法师佛教问答更多昌臻法师佛学..
邪YIN是极其损福报的,如果没有福德,连邪YIN的危害都可能不知道一、福德的重要 戒除邪淫,最后能够承载戒色的时间(福报),靠的是我们的福德。所谓厚德载物,我们通过了积德行善,让自己的福德提高,才可以戒除邪淫。 为什么呢?邪淫是极其损福报的,我们普通人如果没有福德,连邪淫的危害都可能不知道..
智海法师答:当然有环境更好,没有环境,自己好好学习,学习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实际上,学习佛法的受益,是在听经闻法,学习经典中达成的。先从学习过程中了解怎么学佛,然后,是佛法的礼仪、思想、言语、行为的实践。..
三种本质上没有痛苦的快乐达照法师《楞严大义》修道之十八佛告诉我们,追求智慧,要非常努力,这是值得我们追求的无苦之乐。在座的诸位,在生烦恼的时候有没有看一看,有没有人说:“因为我太有智慧了,我很痛苦。”有没有的?如果这个人说,我太有智慧了,我很痛苦,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一个愚痴的人,他没有智慧。佛..
人的眼睛瞎了,这不要紧,不过是看不见东西,心要瞎了,这是最严重的毛病,就不明真理,不懂果报,也就是所谓迷理迷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破暗清净主药神,得疗治一切盲冥众生,令智眼清净解脱门。”这位破暗清净主药神,他能把一切无明(黑暗)都破了,所以得到清净。什么是清净?在疏文上说:“迷理..
上师教言集:有的人不相信佛陀讲的话,觉得没有人看见就什么都可以做——就像贪官一样。他们贪污钱财的时候尽情享乐,把家里打造得如同极乐世界一样富丽堂皇,根本不知道有因果,所以结果就是锒铛入狱,分文不留。因此佛陀说,凡夫很无明,自己害自己,自己骗自己。不承认因果,认为没有佛法,也没有..
问:请教上师,我最近开始每天念经,今天自己试着打坐,先是感觉身体左右晃动,然后又前后晃动,之后斜着左面然后是右面,后来感觉转圈晃,再后来是头转圈的晃动,都是小幅度的,很有规律地晃,然后我就想起来,慢慢把眼睛睁开了,我动不了,头感觉还是在晃,大概过了几分钟,慢慢动动眼睛,又慢慢动动..
修道人要远离五欲,不可贪求,没有五欲之想,便得解脱。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远离世所贪 具足无边德故获神通力 众生靡不见佛为什么有大威德的神通力?因为他把世间一切的名利都舍弃,又不贪五欲之乐,所以才具足无边的德行。有了德行之后,就获得神通妙用力。有缘的众生,都能见到佛在说法。五欲有两种说..
由你心地,把心地平了,就有一种智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由你心地,把心地平了,就有一种智慧。你心和你的这种智慧都非常明了——前边那种种住、种种心都明了。“游履十方,得无留碍”:在这个时候,你就有神通;有智..
居士:临终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说净土法门是他力法门。但是从往生的条件——信、愿、持名来看,虽然有佛力的加持,但每一个条件的实现却主要是自力,特别是往生的品位及持名的深浅,这也是自力为主。如何分判才正确,请法师开示。 法师: 在往生这一点上是全凭佛力,纯他力。在信愿持名的过程当中..
这是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文成公主曾在此开凿佛像 文成公主庙全景(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原标题]探访玉树千年文成公主庙:经幡浩荡 香客不绝 从青海玉树城区结古镇出发,向东南行约20公里,便进入一条被当地人称为 贝纳沟 的峡谷,谷内有溪水流出,阵阵鸟鸣使得山谷幽深莫测。抬头仰望,层层叠叠的五..
青岩寺的弥勒佛都看过了吗?没有看过的快来瞧瞧吧!在圣水院后山有一尊钢筋混凝土雕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9米9,通身白色,意喻大肚能容天下事,一尘不染笑迎天下客,无私无畏。弥勒佛名叫“阿逸多,意思是无能胜。他生于南天竹波利村婆利大婆罗门,贵族家庭。他与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牟..
证得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什么叫梵行?真境为梵,智慧为行。或者涅槃为梵,修因为行。浅言之,梵行就是清净行。梵行以何为体?以戒、四等、慧三种为体。戒能止恶防非,四等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慧就是般若智慧。这是菩萨所修习的清净行。“若法是梵行者,为寂灭是法耶?涅槃是法..
“汝等比丘。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稳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是名知足。”第二,知足的功德。有知足就有功德,不知足就没有功德。你知足就常..
摘自法王噶玛巴1月21日《解脱庄严宝论》教授其实在这个世间上有很多看似快乐的源头,看上去是快乐的,但是实际是痛苦,这在《中观四百论》中有讲到。总之,在业力与烦恼下,没有办法得到究竟的快乐。自从有人类以来,为了得到快乐,不断去努力寻找各种方法,尤其是从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开始,物质科技..
这个颂词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但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成熟,不像用刀割身体即刻会出血一样,立竿见影。有些人到寺院里供养1000块钱,就希望生意立刻有所好转;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但重病缠身,做什么都不顺,就怀疑因果不存在,这些想法十分愚痴,业力成熟需要一个..
因为我们的私欲太重,无明太重。◎一九八O年十一月八日开示佛这个身,不是由五蕴所积聚成的,也不是从十二处或十八界来的。佛既没有一个形相,众生为什么能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这是随顺众生的分别心而示现。因为众生有分别好或不好的心,佛为了要使众生发菩提心,所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增加..
我们人修道,其他的法门都是有一种不安全的情形,也就因为没有人保险。好像你持咒,持了几年咒,觉得没有什么成就,就停止了,不持了,这就向后煺了。或者你念经,念了几年,觉得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乎就不念了,煺了。或者今生你不煺,等到来生又煺了。今生你念经也很精进,念咒也很精进的,可是你没..
《国语·晋语六》中说:“吾闻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无福而服者众,必自伤也。”由此可见,君子以厚德载物,少德无福者是无法载物的,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灾难。清华大学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其校训,就是因为厚福德者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更好地完善自我。今天,我们来谈论一下福德对我们为人处..
全世界七十多亿人口,能获得暇满人身,并且有机会听闻、思考、实修佛法,真是非常难能可贵。如果获得人身却不懂因果,不怕造业,就跟行尸走肉没什么差别。你为什么会来到人世间?不知道!你为什么活着?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走向死亡?不知道!你死后是什么状态?不知道!有多少人就是这样,浑浑噩噩、糊里糊涂从..
中国佛教信众三类人群总数2亿 80%没有正式皈依王志远讯2010年7月26日,《中国宗教的现状与未来——第七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的研究者们公布了他们的最新调查数据(该研究成果基于中国零点研究咨询公司在2007年所作的“中国人精神生活调查”)。佛教..
1 佛家是讲和平的,佛法跟国土、跟族群、跟宗教、跟一切众生,永远是和睦而没有对立的。在这个世间,我们希望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宗教与宗教之间,不要搞对立,不要搞竞争,为什么?因为竞争到最后一定是战争,战争一定走向毁灭。2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放弃竞争、放弃对立,希望大家..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登录
扫码后自动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