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师:示王心葵
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远离、知足等法门是也。有出世上上方便:十波罗密、四摄、四辩、八万四千三昧总持等是也。有不思议胜异方便: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阿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宏愿,决志求生。不唯上上方便是其资粮,将世、出世、一切方便,无非往生左券。此法门中点铁成金手段。不历僧祇,顿阶不退,名绝待妙也。
蕅益大师:示王心葵
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远离、知足等法门是也。有出世上上方便:十波罗密、四摄、四辩、八万四千三昧总持等是也。有不思议胜异方便:信自性中、实有西方现成佛道之阿弥陀如来,唯心中、实有庄严之极乐世界。深心宏愿,决志求生。不唯上上方便是其资粮,将世、出世、一切方便,无非往生左券。此法门中点铁成金手段。不历僧祇,顿阶不退,名绝待妙也。
所谓正见,譬如旅人在沙漠中迷路,却忽然遥见远方出现金字塔顶,依于所见遵循而行,最终果然到达目的。如此能到达目的之方式,于佛法解脱修行,乃至破无明修行,称为「正见」。正见,是「如实知」,而不是似有所知,却在执行时脱离所见方向。如同上述旅人若所见是「海市蜃楼」,必然无法达到金字塔。但..
卷二一切佛语心品第二第一章 菩萨无间方便法本章有三节一 如来藏无我二 四种大方便法门 三 意生身第一节 如来藏无我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①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
第六章 自觉圣常不思议本章有二节 一 佛说常不思议非外道因缘常不思议 二 自觉圣常不思议有自觉相有第一义智因第一节 佛说常不思议非外道因缘常不思议经文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所说常不思议①,自觉圣趣境界及第一义境界。世尊,非诸外道所说常不思议因缘耶?[注]① 常不思议 第一义常不思..
卷下七 有何方便渐次于是威德自在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
三 如何是正方便于是普眼菩萨⒈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⒉。云何思惟⒊?云何住持⒋?众生未悟,作何方便⒌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即于圆觉不能悟入。愿与慈悲,..
那么“去佛不远”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相:阿弥陀佛离我们不远,那更贴近地说,阿弥陀佛就在我们的念头里面。“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就入在我们的心想里面,就是我们的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有法身就含摄着报身,有报身就能延伸出应化身。换句话来说,阿弥陀佛的法、报、..
问:弟弟每次钓鱼给我,我如果说放生就不送给我,如果说吃的话就给我,于是我就回答说吃。这算是打妄语吗?宽见法师:这不算是妄语,这叫方便语。五戒是有开遮持犯。为了利益众生的发心而讲妄语,不算欺骗。打个比方,佛经里讲:有有个猎人要杀一只兔子,兔子就跑到你的身后躲起来了。这时候,猎人问你..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林克智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着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尤与地藏大士有深因缘,故乐于述之,俾此殊胜因素以广传闻,亦九华名山与净土学人之幸也。益大师简传蕅益大师,净土宗九祖。自号八..
黄念祖:这个经,有方便,有理论,有实际,又种种的圆满(有了)这个经,(众生)他就不再需要(其它),所以这一部经就够了。有的经给你很大的启发,但是整个儿在修持上你不见得用得上啊。《金刚经》和《阿弥陀经》都是家喻户晓,但是很多人就是知道了《金刚经》,你能够理解,也可以「随文作观」,也可以随..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来研究食谱,虽山珍海味之名纵横满纸,如何能够充饥?倒不如现在得到几种普通的食品,即可入口,得充一饱,才于实事有济。以下所..
专介净土--念佛法门于凌波一、净土意义修持的方法,如参禅、修密、观心、念佛。但在这些法门中,若求其三根普被, 利钝全收,适合末法时期众生根性的,则惟有持名念佛的净土法门,故特将此一法门, 在此作一较详细的介绍。念佛法门,何以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的法门呢?因为其他修持法门,最初须深明..
吃完饭就坐着躺着,不但影响消化,还会长出难看的小肚腩。北京自然美健身中心职业教炼国际健联(IFBB)健美协会高级私人教练马磊建议,饭后不妨靠墙站一会儿,减肥、助消化的效果,比走路、喝酸奶更有效。具体做法是,饭后靠墙而立,后脑勺、肩膀、臀部、小腿肚、脚后跟贴着墙,并收紧腹部,这样可以改..
诸仁者!是身无常、无强、无力、无坚、速朽之法,不可信也!为苦、为恼,众病所集。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维摩诘给来看望者说:我人共同禀赋的肉身是无常的,是不刚强的,是无力的,是不坚实的,很快就会变坏腐朽,不可以它为长久可靠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产生很多苦恼、很多疾病的渊薮。我们不..
尔时,毗耶离大城中,有长者名维摩诘,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深植善本,得无生忍;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大如海。诸佛咨嗟,..
有的师兄居然以其对某一经典的片面的、错误的理解为依据,说什么这如来藏法是世尊为化导执着有一个我的外道而说的 ,末学现在以26部佛陀经典来证明, 如来藏不是方便说,而是了义说!1、央掘魔罗经卷第二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谓过去一切诸佛世尊。于一切众生所极方便求无如来藏不可得。现在一切诸佛..
一句阿弥陀佛便是最好的念佛法门蕅益大师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佛云,若人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
问:善行是否主要是对治自己以往自私自利的习惯,达到无我之境的一种方便呢?元音老人答:善行的确很重要,但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在。佛者,乃觉悟不著相之人也。如不开智慧只作善事,充其量不过做个享福之人罢了。福享完了,还要下地狱,仍不能了生死。但如果明悟心性后,以菩提心去做一切利生之善行,则一切善行..
净土一宗发展到近代已是十分衰微,或以为此仅为愚夫愚妇求生福报之法门,或以参念佛者是谁,成有禅无净之法门。净土教理闇而不明,念佛法门杂而无统。印光大师有感于此,大发慈悲,一生以弘扬净土教义,实践念佛法门为己任,被尊为中国净土宗第十三祖,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净土宗高僧。印光大师首先指..
证严法师佛说人有二十难,善解方便二十难;会事启理方便法,举手投足是妙方;万法唯心重善解,随机逗教方便法;不变随缘圆事理,善解方便就不难。佛说人有二十难,第二十种是善解方便的困难。善解方便,听起来好像很容易,其实是最难的。看看人世间万物万事万理,许多的道理都表现在不同的形相中,我们..
念佛法门的修学次第◎ 梦参一心不乱我们大多数修念佛法门修行的多,为什么呢?易行,容易去做,念起阿弥陀佛多么容易,做起来呢?那还得加以观想力,就是你不仅口头念,心里还要想。想什么呢?想阿弥陀佛,口念,心里思惟。但是我们往往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我想诸位道友都这样,所以《阿弥陀佛经》..
方便遇到不方便◎源 杰临济禅师云游至金牛禅师处时,金牛禅师一看到临济禅师,就把禅杖横过去挡住门,临济禅师用手敲打禅杖三下,然后回头就往禅堂里的首座位置上坐下。金牛禅师看到这种情形,不悦地说道:凡是行脚云游的学僧,在谒见寺院禅主时,无不按照一定参学规矩,行宾主之礼,你是从哪里来的?..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唐于阗国沙门实叉难陀译美国万佛城宣化禅师讲述(五)解脱长者寄第五具足方便住尔时善财童子,思惟诸菩萨无碍解陀罗尼光明庄严门。深入诸菩萨语言海门。忆念诸菩萨知一切众生微细方便门。观察诸菩萨清净心门。成就诸菩萨善根光明门。净治诸菩萨教化众生门。明利诸菩萨摄众生智门。坚固..
与祖师同行 陆 当下即道场 拟化他人要方便自己常常引用六祖的话: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另彼有疑,即是自性现。这里要强调一下,这里的方便不是随便乱说的,一定是真实语,不妄语等,否则就会出下流了。所以,方便是自己灵光或者说是自己的智慧的显现,不是信口开河的下流。我们知道,佛陀的身、口、意三业是..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能够法身在西方净土,应化身无数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到娑婆世界来做种种佛事。这就是“分身无数”,“不违安养入娑婆”。这样的事例在相关书籍中都有记载。《西方确指》中讲道:明末时期有八个人,修行道家法门,扶乩请大仙。结果真请了一位过来,先满足了他们或想修丹道、或想..
◎ 慧 云蕅益大师(1599一1655),是明末清初四位高僧中最年轻的一位。大师的一生,受《楞严经》影响极大,可以说《楞严经》的思想与义理一直伴随并启发着大师,包括他的出家、修持、度众。其间过程,记载在大师所著的《灵峰宗论》中。大师年轻时辟佛,后读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自知录序》乃止,..
(方便中第一方便,了义中无上了义,圆顿中最极圆顿。这三句话都是佛之知见。所以印光大师极赞《要解》说,纵世尊亲作也不能过之。)第一句是方便中第一方便。什么叫方便呢?通俗说来,方是方法,便是侈利。《法华玄赞》说:施为可则曰方,善逗机宜曰便 就是说,可以作为标准的行动叫做方,善于启发众生的根器的,做..
一切行人的修持,都应该是以般若为导,以净土为归。所以必须善于学习般若,遵循指示,直趋觉岸。学习之道就是:依文字般若的启示,按自己的正确体会来进行观照,一步步深入。文字般若的体会越深,观照的境界就越高。这样循环不已,将来有一天触着碰着,契入实相般若。开始下手的地方,就是下面的四句偈..
【耳识自性】 p0634瑜伽一卷七页云:云何耳识自性?谓依耳,了别声。
【论圆满】 p1329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云何由五种相,名论圆满?谓若由此相宣说,若是宣说,若所宣说,若如是宣说,若彼宣说,如是圆满。
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上二(大四○·二一下):“厌三界之无常,辞六亲之至爱。”(参阅“父六亲”1503、“母六亲”2008) p1311 ..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