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答: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我们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公私,分别善恶,分别邪正,分别是非。有这种分别心就不会同流合污,就会保持纯净,那么在力量所及、条件够的地方我就可以加以改造,条件不够我就自己保持,稳坐泰山,过去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推荐

禅与我们的生命
禅 与 我 们 的 生 命◎ 惟 觉禅对于我们的生活、生存、生命极为重要。佛经上讲,众生有分段生死,每个人终其一生的寿命不过六十、七十岁,最多也才一百多岁,俗语也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即使寿命再长,田地房产再多,功名利禄再高,去世的时候什么也带不走。如此看来,人生实在很悲哀、很渺小。希望突破..

悟妙法师:如何让散落的心灵回家?
问:法师,如何让散落的心灵回家?念诵观世音菩萨心咒「嗡嘛呢叭咪吽」六字大明咒,可让轮回中飘零的心回家。在无量劫以前,有一千位王子誓愿成佛;其中一位如愿成佛,他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释迦牟尼;但观世音却发愿在其他王子未成佛之前绝不成佛。在他的无尽慈悲中,他也发愿要把一切众生从六道轮回的痛..

如何行持
如何行持◎ 星 云佛法教典所说,凡讲行持离不了信、解、行、证四字。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信者,信心也。《华严经》上菩萨位次,由初信到全信,信个什么呢?信如来妙法,一言半句,都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言语,千真万确,不能改易。修行人但从心上用功,不向心外驰求,信自心是佛,信圣教语言,不..

我们就是地球
◎ 一 行当下这一刻,地球就在你上下周围,甚至在你之内,地球无处不在。你可能习惯性的以为地球只是你踏在脚下的地面。可是,水、海洋、天空以及我们身边一切其实都来自于地球,我们常常忘记了这个星球提供了制造我们身体的一切元素。我们身体里的水分、骨头以至每一个微小的细胞都源于地球,也是地球..

大安法师:大学生如何摆脱颓废,树立人生观
大学生甲: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很不满意,学习不上进,整天生活很颓废,感觉每天都过得很后悔。我知道这样不对,也打算改变,可我总是发现行与心不一,十分无奈。特此想请教您,我该如何静下心来摆脱颓废?大安法师答:大学四年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知..

大安法师:把四十八大愿作为我们发愿的参照
当我们对念佛法门和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建立起了一定的信心之后,我们就要开始发愿。“发”是激发、激活的意思,就是在我们的内心激发出一种心理的能量,指向一个目标。“愿”有希求的意思,标心一个目标,希望达到。一个人有希求之心、好乐之心,他就会不断努力去获得。发愿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非常..

我们还活着,我们要珍惜
◎ 群 济思维暇满,是帮助我们认识暇满人身的巨大价值,认识它的难得易失。当我们学修相关内容时,对人身是否生起这一认识?是否真切感受到它的殊胜?如果学了《道次第》之后,关于暇满的认识依然停留在书本上,依然是宗大师的说法,而我们仅仅是了解这一知识,知道暇满、义大、难得这些名相,并未落实..

我们此生的每一天都一去不回头
嘎玛仁波切现在不少人,总觉得学佛之后,就该事事顺心,甚至不受任何业报。所以当他遭遇病痛、苦难之时,会心生疑惑:为什么学佛后还会生病、受苦呢?学佛后,不代表因果不存在了。如果学佛后,身体不生病了,心灵没苦恼了,那因果就是假的。当你的业障没有完全净化,该受什么样的果报,就受什么样的果..

如何判定千眼菩提串珠的好与坏
如何判定千眼菩提串珠的好与坏,千眼菩提子经过漫长的等待和用心制作才终成经典,可谓是菩提子之王,菩提子之中的极品“沉香”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那么如何判定千眼菩提串珠的好与坏呢?1。“眼”要多。千眼千眼,眼是千眼菩提的灵魂,眼不多就不算好的千眼菩提。2。“眼”要黑、要实。既然是眼睛,就..

我们为什么要放生?
放生,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只要时间条件允许,都应当经常进行参与。一、众生共生,互依共存,放生有益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和社会安宁。二、众生平等,放生如放己。这是培养慈悲博爱心的很好的方式。三、培养不求回报的喜舍心,有助于调整自己到达无私大爱的高频率。放..

陈大惠:如何帮助孩子躲避灾祸?
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朋友、家人,当他出事出问题之前一定会有先兆,什么先兆?就是反常。什么反常?比如傲慢。无比的傲慢,决定要出事,为什么?他那张桌子已经开始发抖,已经开始变形了,已经不正常了。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我们仔细观察,生活当中有大学问,这个在平时看不到,只有在古圣先贤那里才能看..

陈大惠: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很高兴和大家见面。很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今天我们该怎样孝敬父母》,这也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对弘扬中华孝道,构建和谐社会,一点肤浅的感悟和体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欧洲学者一直在探讨:为什么四大文明古国中其它三个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

大安法师:如何理解「自性弥陀,唯心净土」
问:“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古德多有言及。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一念心性之中,所以不必求生距此十万亿佛土之遥的净土。弟子对此甚感困惑,请法师慈悲开示。大安法师答:诸佛说法,事理双备,不可执事迷理,尤不许执理废事。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从理上立言,道理虽是,然不是凡夫的境界。首先得..

当前社会应如何放生?
净空法师答:这是佛法讲用心不同,如果我们的善心,放生之前给?做三皈,给?念佛,劝?皈依三宝,劝?皈依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真诚的愿也能够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么做是正确的,是好的。至于水污染,不适合水族生存,这个要考虑到,你要找适当的地方去放生。实在找不到,那就没有法子,..

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修学?
问: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大安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理信(或曰智信),是相信西方净土不在吾人介尔一念之外(..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净界法师问: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力的刺激,可能一天下来情绪起起伏伏的,有时候会烦恼。在烦恼当中当然不是那么的清醒,可能事后稍微冷静一下之后才知道说,喔,刚才可能起情绪了。那这时候可能开始要操作一些佛..

仁焕法师:仁焕法师对如何在佛菩萨像前请有后代的法的开示
为什么菩萨慈悲要送小孩给我们呢?因为菩萨送的这些小孩都是在西方极乐世界受过佛的法化,而且这些小孩曾经有愿力,是乘愿再来的人。他们重新来世间做什么呢?是来报恩的。多少位菩萨想求生这样的小孩的,请站起来。你们有心接受佛菩萨送给你们珍贵、稀有、难得的小孩,功德无量!如果是老人为家中的子女请生..

佛弟子如何孝养双亲?
宝莲寺弥勒大佛福佑古彭三生圣迹永放光芒世间每个人都有一个生育自己的母亲,并且独一无二,是她赐予你我生命,一分一秒无不与她息息相关。对于佛教来讲,母亲的范围所指更为广泛,一切众生皆我父,一切众生皆我母。佛家以慈悲之心,将这种父母与子女融于血的亲情扩大至六道众生,天地万物,一切有情。..

净土法门法师:我们今天身体疾病多,心里面不能安定是什么原因?
我们今天出了麻烦,身体疾病多,不健康,毛病多,心里面不能安定,烦躁。什么原因?没有学戒律。你学戒律,不贪、不瞋、不痴,你心就定了,心就不烦了;能够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你的身体就健康。十善业能够带给我们身心健康,为什么不干?无论学哪个法门,八万..

应该如何克服胡思乱想?
应该如何克服胡思乱想?耕云问:明知不要胡思乱想,但却无法不想,应如何克服?答:那就是没有心力,业障太重,业障障本明。什么叫做业?就是一年的业绩的总和。因此这个业里面有净业、有染业,有恶业、有善业。业障太多了,反省忏悔不够,心力就不够。心力不够,就欲振乏力。欲振乏力,就是心有余而力..

一个故事告诉你如何成为富人!
本文内容出自《佛说罪福报应经》(白话译文)佛在迦维罗卫国和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起住在精舍的时候。由于结夏安居已经结束,于是佛从禅室出来,和弟子一同前往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这两国之间有一棵大树,叫做尼拘类树。树高二十里,而枝叶覆盖的面积则有六十里,树上结的果实非常多。尼拘类吃起来..

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转化为道用
此处介绍的行为转为道用法门,既有显宗的方法,也有密宗的方法,故而称为显密双运的行为转为道用。每天从早上醒来开始,到最后晚上睡觉,如何将一天所有的行为都转为道用呢?1.苏醒早上刚刚从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看到世界的时候,该怎么发愿呢?平时我们从睡眠中醒过来的时候,都是迷迷糊糊、睡眼朦胧..

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
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黄念祖老居士问:在团体中大家修六和敬,六和有事和、理和,这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黄念祖答:这六和主要是出家人的事情,所谓和合众,住在一个庙里头。所以破和合众是五逆,五逆十恶。大家很好地在修行,你来挑拨离间,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某个法师在骂你。他..

如何如理如法的放生
如何如理如法的放生答:放生的精神就是救生,对众生生命的关爱。不伤害众生万物伤亡总痛情,虽然虫蚁亦贪生。杀业重果报会是寿短、多灾多病、生贫穷下贱处,重业者入地狱受报。那么,放生恰相反,会获得长寿、健康、无有疾病、生富贵处、乃至生天道。由于我们放生而生起慈悲心,自然这会改善我们自己的..

要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圣严法师在混乱、紧张匆忙的时代里,人的情绪时时刻刻都在浮动,所以懂得如何控制情绪是非常重要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不要总是将焦点放在情绪的爆发点上,可以利用散散步、喝一杯水、听一首柔和的音乐,或是找朋友谈谈,让情绪慢慢缓和。更进一步的方法,是观察自己的念头从哪里..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如何才能活得坦荡◎ 一诚假如说,一个人过于放纵自己的欲望,以至于没有约束自己的心念、言语和行为,做了亏心事,造成了不好的后果,那么这个后果就会在他的心里留下痕迹,使他感到沉重、苦恼,甚至感到惧怕。如此一来,日子当然就难以过得明朗快乐。活得坦荡,心里头才没有重负,人才能活得开怀。那..

仁焕法师:佛法大意、伦常道德与和谐社会
第一部分佛法大义诸位法师、诸位善男善女、诸位同修,感恩有严法师的慈悲心,反复多次进山祈请我贫僧!本人惭愧,今天承蒙法师的慈悲,光临湛江,来到这里跟大众结个法缘!法师感觉到佛法已经在中国流传几千年,但是佛教的文化是印度的文化。传播入中国以后,虽然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很多道理毕竟没有办..

清净法师: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菩提心如何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菩提心,就是在佛法上用心,在佛法上学习和弘传。我们学了佛法之后,怎么去修呢?在工作和生活中起修。比如说,六度四摄,是菩萨道的行持。六度,是自觉;四摄,是觉他。好,我们就把六度四摄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就叫修行。修行不是说一定剃个光头,穿上僧袍,到山..

痛苦对我们的帮助
释迦牟尼佛讲过,说教是不可能改变人的,因为每个人都已经形成既定的价值观了。为什么你见不到佛呢?因为你价值观中的佛必须头顶云,身坐莲台,众护法围绕……要见到真正的佛,首先要提高价值观。人们以为苦是不好的。事实恰恰相反,没有痛苦人们怎么提高认识呢?痛苦激发了人的出离心和智慧,因此获得..

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
◎ 梦 参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句话必须经过几道解释,才能使你相信自己的心。现在我们的心是妄心,不是真正佛的心。我们要先发菩提心,再行菩萨道,直到证得究竟,也就是证得自己的心。所以要有信心,既然信你的心,就用你的心来对治你的烦恼,对治那些痛苦、危险与恶难。自己能够救度自己,解救自己..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