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贤法师答:对待社会中的不公平,我们应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分别公私,分别善恶,分别邪正,分别是非。有这种分别心就不会同流合污,就会保持纯净,那么在力量所及、条件够的地方我就可以加以改造,条件不够我就自己保持,稳坐泰山,过去讲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相关推荐
胡孚琛:从丹道学看气功应如何炼形炼气炼神
中国的丹道学,有天元神丹、地元灵丹、人元大丹之分。拙著《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对三元丹法皆有论述,《气功》杂志则转载了书中内丹的功效一小节,结果我收到三十多封读者来信,询及各方面的问题。今就这些气功爱好者提出的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气功和丹功都要在形、气、神这三个层次上修炼气..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如何分辨是否正信佛法?
法增比丘答∶依四法印(或三法印),来分辨佛法;(1)诸行无常(名色法是行法; 身语意,三行),(2)诸受是苦(苦、乐、不苦不乐,三受),(3)诸法无我(五蕴、十二入、十八界),(4)涅槃寂静(世间成住坏空,生住异灭; 人有生老病死; 涅槃则不生不灭)也就是无常、苦、无我、空来分辨佛法。依四依法,来分辨佛法;(1)依法不..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如何对治贪欲心?
如何对治贪欲心?贪欲盖 (Kāmacchanda)佛陀谈到贪欲的对治时,在《大念处经》的经文中记载:诸比丘!比丘或于内贪欲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存在。于内贪欲不存在者,知:于我内贪欲不存在。彼知未生之贪欲生起,知已生之贪欲灭尽,又知已灭尽之贪欲,于未来不再生起。我们修行佛法一段时日后必需能够知道内心的情..

大安法师:对恶母应该孝顺吗?
问:对恶母应该孝顺吗?大安法师答:首先你对你的母亲无论她对我们做什么,我们一定要对她孝顺。何以故?她就即便一辈子没有给我们一分钱、没有一点利,她生育了我们,诞育了我们,就这一点,我们就得要报恩、要孝顺。所以你不能跟母亲去斤斤计较后来的事情,这是孝顺父母的一个核心内容之一。大舜之所以..
如何把太极融入到生活中
太极又可以搏击,是全世界最多人练习的运动之一。很多人受益于养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观念,或多或少影响着每一个练武人。习武者要打得好、增加战斗意识,就必须有这个武无第二的自信。然而,这个观念也阻碍了新知识和新经验的汲取,容易错过学习更好技术的机会。武坛素有三年小成,十年大成的谚语..

雾霾下 小寒中 道家如何养生
道家养生之要妙,在天地人和。让人体之气血运行,与日之出没,月之盈亏,地之运转相合。《翠虚篇》:每当天地交合时,夺取阴阳造化机,地球气场变化的节点就在二十四节气,2017年的1月5号就是小寒节气开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雾霾起,人心贪欲恢自然《月令..

法增法师:法增比丘答:初学佛法者应如何开始修行呢?
法增比丘答∶[阿含经]提到两种初学者∶一个是随信行,一个是随法行。随信心的行者追随善知识的教导而按步就班的修习,随闻法的行者听闻善知识的教导,思惟后而按步就班的修习。《阿含经》 还提到四个修行的步骤∶一是亲近善知识,二是听闻善知识的教导,三是如理思惟,四是法次法向。每一位行者的修行都要贯..

大安法师:如何建立信心(一)
我们怎么样建立信心?一般来说,从信心建立来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顿信,顿然相信。就是一个我们此世的念佛行人,宿世曾经修行过念佛法门,曾经跟阿弥陀佛结下甚深的法缘。在这一世,一个偶然的机会,听闻到念佛法门,听闻到六字洪名。就像《无量寿经》说的,衣毛为起,泪即出啊!整个汗毛都竖起来,泪流..

法增法师:没有身心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 1.南传的修法
如何达到涅槃:1.南传的修法在南传佛法里是依七觉支:正念,择法,精进,喜,乐(轻安),一心,舍。佛说:「有舍善法,有舍不善法,彼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彼不善法舍即是舍觉分,是智是等觉,能转趣涅槃。」 (《杂阿含713经》 )或是「依远离,依离贪,依灭尽,回向于舍。」 (《相应部.觉支相应.山品..

大安法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
问: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大安法师答:至诚心这个标准,确实还是很高的。我们讲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但是“至心信乐,欲生”这六个字不容易做到。“至心”,是指真诚到极点的心,这个“至”是修饰“心”、修饰“信”、修饰..
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星云大师】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所追求的目标,但是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认为自己是很幸福快乐的人呢?由于每个人根性的不同,因此所追求的幸福也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拥有了钱财,人生就很幸福。但是金钱使用不当,往往是罪恶的来源。而今日社会上更有许多不知普济助人,只知守住金钱的富有的穷人,他们..

学诚法师:如何让心灵减少痛苦获得快乐
网友:请教师父,有些人生活安逸却心灵脆弱,是因为要求太多,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诚法师:缺少信念,在苦难甚至困难面前便很容易倒下。网友:法师,最近总是容易陷入负面情绪里痛苦不堪,我才20岁,似乎陷入人生的绝境,怎么寻找生命的出口?学诚法师:学会寻找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自己看到光明..
衰老是因接受了社会的催眠
在岁月面前,我们真的无能为力吗?将一个人的心理时钟倒拨20年,有可能吗?在这里,心理学将为我们发现这种可能。返老还童的可能性心理学家艾伦朗格教授今年63岁,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第一位在哈佛大学心理学系获得教授席位的女性,以及哈佛医学院的老年医学部门成员之一。曾获古根汉艺术基金奖,美..
哪些东西,在阻碍我们修行!
大凡修道学佛者,均具善根,且与佛道有较大缘分。故而,学佛也好,修道也罢,须摆脱俗念,潜心虔诚修行,度己度人,方可修成正果。其实,正果是否可得,不应成为我等修行之人所虑之事。我等专心修行即可,功到自然成。否则,一味追求正果,则目的心太重,则不但正果难得,可能招致心魔入侵,则后果不堪..

心理学家教你:如何使用心理学方法发泄情绪
情绪并不等同事件。是情绪动了和坏了,并不是事件的本身。我们就是搞不清楚,认同了我就是那个情绪状态的全部,自讨苦吃,讨好情绪和冲动,却失去了自己。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一个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没有消极情绪的人,而是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情..

热天教你如何健康“吃素”
热天教你如何健康“吃素”天越来越热,让人食欲大减,油腻的肉食吃不下,有的人还想趁着热天减肥,于是素食成了当下人们的最爱。适量吃素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及肿瘤的发病几率。可是素食吃法不对,就不利于健康,下面就看看营养师的素食指导吧:做素食少放油和盐很多人做菜时烹调油放得很..
佛教如何看待欲?一味禁欲能成佛吗?
社会上的人普遍认为出家人是禁欲主义者。所以,年轻人听到学佛不免有几分畏惧:学佛后能否结婚?能否继续常人的生活?似乎学佛后就要到深山里与世隔绝,世上的一切都不能拥有,不能享受,很多人因此对学佛望而生畏。其实,这也是错误的理解,佛教并不提倡一味的禁欲。佛陀在世时,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

一行禅师:学会以正念保护我们自己的艺术
阅读提示: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终止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在这一章的练习,帮助我们转化我们内在的暴力种子,并使我们能够处理..

一行禅师:怒火该如何熄灭?佛陀早已把方法传授给我们
佛陀已经把熄灭怒火的工具传授给我们,那就是:念念分明地呼吸与走路、拥抱愤怒、深层地观照认知的本质,以及深入地看到对方深受其苦,也需要帮助等不同方法,这些都是由佛陀直接传授且是非常实际的方式。所谓念念分明地吸气,就是清楚觉知空气如何缓缓地进入体内;而念念分明地呼气,就是清楚觉知身体..

寻找人生“不老药”:膳食限制就能延长我们的寿命?
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平均寿命在逐年增加,但伴随着衰老而来的机体功能衰退及相关疾病仍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国总人口数量超过13.6亿,65周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0.1%,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人口老龄化..
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这才是最正确的方式
众所周知,吃素对健康是有一定好处的,现在吃素是全球流行的一种趋势,可是不正确的吃素方式,可能会造成营养不良,对健康反而不利。那么,吃素到底应该怎么吃?吃素怎么保证营养?光吃素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元素的摄取需求,长期下去很容易营养不良,造成脸色苍白、乏力、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

如何修行才能不错因果?
因果定律是宇宙自然法则。宇宙人生无不受此法则所支配。明白因果道理,才能深信因果;深信因果,才能不昧因果;不昧因果,才能自觉断恶修善,改造命运,提升人生境界。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有一因多果,亦有一果多因。佛说世间有三世两重因果。过去世的因,是今世的果,今世的因是未来世的果。业因作为种子..

陈兵:如何福慧双修?
问:如何福慧双修?答:修福就是修行菩萨六度里面的前五度,第六度是修慧。前五度的修福主要落实在生活当中。我觉得对年轻人来说,主要还是选择职业的问题。从佛法来看,选择的职业要对社会、对人类有实际的利乐作用。有些职业是没有利乐作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比如制造香烟、制酒、贩卖鸦片这些,利润..

陈兵:如何融禅入生活?
如何融禅入生活?答:现在讲的融禅入生活,我觉得都是一种禅宗文化,或者是文学艺术,它不是真正地融禅入生活。如果要真正做到融禅入生活,就是开悟以后,你很自然地去生活,或者按照菩萨六度去生活,这才叫融禅入生活。如果没有开悟,怎么样在生活中运用禅呢?现在很多人已经讲得很多了。听起来很好听..

王骧陆:如何了生死
甲、生死义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死生之义大矣哉。世人莫不乐生而畏死,但不先明生,何以能知死。生死本属一事,有生方有死,了生即了死,了生死即无怖畏,人生最大之苦根始断。要了生死,先得明什么是生,什么是死。生是个相续之相,何谓相续呢?是继续相生,不是凭空而有。譬如一树生子,子再生树..

帕奥禅师答: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
问: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进步的话,他就会..

圣严法师:如何使人正确相信佛教的三世因果
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用天眼通知道未来,才能亲见三世因果。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所谓三世,是指时间上的过去、现在、未来,可长可短、可近可远,长的以无量数的阿僧祇劫计算──过去阿僧祇劫、现在阿僧祇劫、未来阿僧祇劫;比如说:众生发心成佛,要经过三大阿僧祇..

帕奥禅师答: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
问:禅修者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修行的法门呢?帕奥禅师答:这只能靠你自己抉择,我们无法确定地说那种法门最适合你。注释中提到可以依照个人的性格(性行)来决定修行法门;但是这仍然相当困难,因为大部份人具有很多种性格:许多贪爱、许多瞋恨、许多妄想,很难决定他们究竟属于那一种性格。最好是你亲自研究各种..

达真堪布: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
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办法。你自己能保护自..
致虚极,守静笃,道长教你如何做到天人合一!
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到达心境空明,万念万欲俱化为虚无的顶点,安守着至诚至信的宁静。身体内的气血顺经..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