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
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答道: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
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的功德?
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不是以世间有为法所能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请问圣僧,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并不直接回答,却说:法界空寂,本来无圣可言,更不必说圣谛了。
梁武帝不解地问:现在面对着朕的不是圣人,又是谁呢?
祖师知其不切法要,便摇头说:不知道。
菩提达摩祖师到东土时,受到梁武帝的迎请。梁武帝问道:
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少,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答道:这些算不上真正的功德,只能获得人天小果。
梁武帝问:如何才是真正的功德?
祖师答道:若得根本智慧,清净空寂,圆融无碍,才是真正的功德。真正的功德,不是以世间有为法所能求得的
梁武帝又问:请问圣僧,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祖师并不直接回答,却说:法界空寂,本来无圣可言,更不必说圣谛了。
梁武帝不解地问:现在面对着朕的不是圣人,又是谁呢?
祖师知其不切法要,便摇头说:不知道。
又名五重玄谈,天台智者大师在讲解佛经之时,皆立五重之玄义。一、释名,即解释经题;二、辨体,即辨别一经之中枢旨归;三、明宗,说明修行之宗旨;四、论用,由宗旨而论一经之作用;五、判教,判别教义之大小权实。..
(流派)说一乘实相之教法。无碍圆满之宗旨也。指天台宗而言。
(术语)弥陀之四十八愿中,本第十八之一愿而立宗旨。
(一)一宗旨之意。盖诸大乘经所说虽各有不同,然皆同归于一理,以一宗旨为依归。 (二)指一门、一族。禅苑清规卷七有(卍续一一一·四五七上)“直岁部领举龛,准此备柴薪坛前,一宗诸事并皆主之”之语。 p48 ..
润州金山怀贤圆通禅师,僧问:「师扬宗旨,得法何人?」师拈起拂子。僧曰:「铁瓮城头曾印证,碧溪崖畔祖灯辉。」师拂一拂,曰:「听事不真,唤钟作瓮。」
天台宗的别称,因天台宗以圆顿一实为宗旨。
(术语)显教之宗旨。除真言宗外,谓余之诸宗也。
宽运法师洁身之道.守身之要(上)──戒淫 前言 自从《八关斋戒-不淫戒》一文推出以来,不少网友留言问及如何戒淫的问题。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社会道德标准每况愈下,加之现今信息科技发达,在媒体中传送不良信息的管道,实在是层出不穷,多不胜数。青少年的犯罪率为什么不断增加?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继续来讲「欲广福田须凭心地」这一句。这一句经文是整篇《阴骘文》的总纲,是核心,所以我们要花多一点的时间来深入的探讨。这个福田在哪里去种?在我们心地里去种。心所起的念头这是因,生了这个善心善念就会得到福报,..
我们在拜佛时,一般都是行头面接足礼,这是一种至诚恭敬的礼仪,又称顶礼,即是以我们的头面,去接诸佛菩萨的双足,也称为“五体投地”。礼佛时,首先两手当胸合掌,身体向前俯地时,右手先伸触地,此时左手仍然当胸;接下来两膝跪地,左手触地在比右手高半掌的地方,然后右手往前至与左手相齐的位置;..
何谓六大宗旨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六日你们看!现在世界上的人们,多数都在发颠发狂,像犯了精神病,世界将变成疯狂世界。无论男女老幼,都不认识做人的基本条件,所以你争我夺,为达个人的目的不择手段,见利忘义,出卖朋友,多么可怕呀!那到底什么是做人的基本条件呢?就是万佛圣城六大宗旨。若人人能遵守..
全一卷。又作五宗源、五宗元。明代汉月法藏撰。崇祯元年(1538)刊行。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密云圆悟之法嗣汉月法藏由于反对曹洞宗抹杀五家宗旨,仅单传释迦拈花一事,故评之为室中密授之死法,乃强调自威音王以来,无一言一法非五家宗旨之符印,为纠正曹洞宗之误而着此书。书成之后,其法弟木陈道..
临济宗之优秀禅僧所具之七种自在力。即:(一)杀人刀,能斩断学人所具有之一切。(二)活人剑,使学人所具之一切活现之作用。(三)脚踏实地,一切行为契合佛道。(四)向上关棙子,究尽向上之宗旨。(五)格外说话,离通常人之思量而说佛道。(六)衲僧巴鼻,具有牵转学人之力量。(七)探竿影草,能分辨学人之真伪..
临济宗于禅法之修行上所示之三哭。即:(一)有失正宗哭,学人修禅,因不能通彻宗旨而痛哭。(二)相符正宗哭,学人修行结果,契悟而符合宗旨,故而啼哭。(三)有违正宗哭,师家化导学人,以学人违背宗旨,问答不投而叹哭。[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p6445 ..
临济宗于禅法修行上所示之三笑。即:(一)相符正宗笑,师家、学人相契时之大笑。(二)有失正宗笑,学人误答师家时,师家之失笑。(三)悟顺正宗笑,学人悟得后,确定顺应宗旨时之大笑。[五家宗旨纂要卷上] p6446 ..
(一)禅宗之教法。即阐扬禅之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教说。[续高僧传卷十六] (二)禅与教之并称。即禅宗与教宗。指主张不立文字之禅宗与以学解为主之教宗二者。或三藏所诠之法门为教,教外别传之宗旨为禅。[三国佛法传通缘起卷上] p6479 ..
全一卷。宋代僧觉范慧洪(1071~1128)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一册。慧洪援引古德、尊宿之提唱,阐论三玄三要、十智同真、四宾主等法要,以导引学人悟得临济宗之特殊宗旨。 p6508
(流派)自力宗之对。劝他力往生之宗旨也。
【长养】 p0799 俱舍论二卷九页云:饮食,资助;睡眠,等持,胜缘所益;名所长养。有说:梵行,亦能长养。此唯无损;非别有益。长养相续,常能护持异熟相续,犹如外郭,防援内城。
【长时摄受】 p0799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六页云:云何菩萨于诸有情长时摄受?谓诸菩萨,于住下品成熟有情,摄受饶益;当知说名长时摄受。以经久时,方堪净故。
【善自他宗】 p1142瑜伽十五卷十五页云:善自他宗者:谓如有一、若于此法毗奈耶中,深生爱乐,即于此论宗旨,读诵、受持、听闻、思惟、纯熟修行;已善、已说、已明。若于彼法毗奈耶中,不爱、不乐;然于彼论宗旨、读诵、受持、闻思纯熟、而不修行;然已善、已说、已明。是名善自他宗。..
【能为眼能为智能为义能为法】 p0898 瑜伽八十四卷六页云:又佛世尊能为眼者:谓能引发俱生慧故。能为智者:谓能引发加行慧故。能为义者:谓能引发思所成慧故。能为法者:谓能引发闻所成慧故。
(术语)极悟之至极宗旨也。碧岩种电钞十垂示曰:提起向上宗乘,扶竖正法眼藏。
(杂语)佛法之宗旨也。三论玄义曰:唯有佛宗,乃尽其致。
厮,乃相互之意。原指禅师与门人相互问答应酬,参究宗旨;后转指以言语多为可贵而执著于文字之口头禅。大慧书卷二十七(大四七·九二八中):“便将心意识,记取这杜撰说底,却去勘人,一句来,一句去,谓之厮禅。”又“厮”系被他人所役使者。厮禅即指传诵他人之文句而无真正见解之禅;实不自知自己未..
禅林用语。乃带有讥讽意味之用语,意指你们看看这个不明宗旨之人。你,指会下之大众。者,与“这”字同。瞎汉,指不明宗旨之人。[天圣广灯录卷十四大行克宾章] p2781
(术语)殊妙之宗旨也。法华文句记六曰:今开妙教,须附妙宗。
(术语)往生易与修行易之意,他力念佛之宗旨也。
指经典与论书等之主要旨趣,与宗、宗趣、宗要、宗体、玄旨、旨归等语之意义相同。佛教一般于解释经论时,多称旨趣为宗旨或宗趣。如关于法华经之宗旨,嘉祥之法华玄论卷二第四辨经宗旨一项中所载,关于法华宗旨,有十三家之说。于禅宗,则称禅之要旨为宗旨,亦称宗风、宗趣、宗乘。又禅家与教家(禅宗以..
(术语)宗旨之元由也。止观一曰:行人若闻付法藏,则识宗元。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