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轮回面前 懂得佛理就要珍惜人身达真堪布开示 佛讲过,诸佛菩萨、上师三宝的事业是恒常的,时刻都在连续不断地救度众生。但是轮回没有空的时候,众生没有度尽的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轮回是无穷无尽的,众生是无数无量的。当时观音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而四处奔忙,六道都去了,救度了无数众生。最后自己心里想,众生终于度尽了。没想到回头一看,众生一个也没有少。他救度众生的心特别迫切,于是就幻化了千手千眼,幻化了一千只手度众生,幻化了一千只眼看众生,但是依然无法度尽众生。他觉得众生太难度了,太可怜了,就流泪了。流了二十一滴眼泪,变成了二十一尊度母。众生没有度尽的时候,因为实在太多了。这么多众生都在哪里呢?大部分都在地狱里。地狱的众生最多,饿鬼第二多,傍生第三多。傍生有很多,有隐居傍生,海居傍生。我们不说别的傍生,只说蚂蚁,仅仅一个蚁穴里蚂蚁的数量,就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人的数量。傍生都那么多,饿鬼和地狱的众生就更不用说了。为什么这么多?因为堕落恶趣容易!我现在一说,“不能这样,会堕落恶趣的!”“别造业,会下地狱的!
相关推荐
一合相
一个由众多极微分子合成的有形物质,如世界是由无数的微尘集合而成,世界称为一合相,人体是由四大五蕴合成,人身也是一合相。
破惑
无我 小乘破一切凡夫之大惑,是曰无我。无我又曰非我,我者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之谓。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人我又分为二,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于他有此执,曰他我。然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则人我自我他我之无,自无待言,是毕竟无我也,是为究竟之真理。无我之义,甚深甚微,兹..
无我
无我者,有漏之果报中,无我之实体也。又曰非我,我之意义,谓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为我。一、人我 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二、法我 于法有此执,曰法我。三、自我 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四、他我 于他有此执,曰他我。然此四我,实为无我。一、人无我 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故人无我..
熏习
【熏习】我人身、口所表现的善恶行为,或意识所生起的善恶思想,其‘气分’留于阿赖耶识中,如香之熏衣,即谓之熏习。而我人身、口、意三者生起的行为,就叫做现行。换句话说,第八阿赖耶识,能将经验的痕迹保下来,这就是气分或种子。而经验(身口意三者的行为)的痕迹,能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性格及行为..
人身
人的身体。人的身体是由色(物质)受想行识(精神)五蕴组合而成的。经云: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人空
又名生空,或我空,即观人身是五蕴假和合而有,其性本空,亦即悟五蕴无我的真理。
六难
遇佛世难、闻正法难、生善心难、生中国难、得人身难、具诸根难。
幻身
虚幻的身体,亦即人身无实的意思。
五蕴非有
谓色受想行识五蕴所构成的人身是虚妄不实的,因为当五蕴分散时,人身也就没有了,所以说五蕴非有。
摩呼洛伽
又作摩睺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人身
(术语)人界之生也。梵网经序曰: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涅槃经二十三曰: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人身牛
(譬喻)无闻无智者名为人中之牛。智度论五曰:无闻亦无智,是名人身牛。
人执
(术语)又云我执。不了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固执有常一之我体也。菩提心论曰:二乘之人,虽破人执,犹有法执。
布施冥拔幽灵
亦名:施福冥拔幽灵子题:施福常随、持戒但得人身必须余福助报、亡者不必受享、入处、亡人不劳祭祀行事钞·讣请设则篇:“今有为亡人设食者。依中含云,若(为)死人布施祭祀者,若生入处饿鬼中者得。余趣不得,由各有活命食故。杂含中,广明此事。若亲族不生入处中者,但施心施,其自得功德云云。乃至..
人身
指生于人界之身体。八十华严卷六十四(大一○·三四六中):“得人身难。”梵网经菩萨戒序(大二四·一○○三上):“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三(大一二·四九八下):“人身难得,如优昙花。” p255 ..
人身牛
指未闻佛法又无智慧之人。此人虽具人身,而心智如牛。大智度论卷五(大二五·一○一中):“有慧无多闻,是不知实相。(中略)多闻无智慧,亦不知实义。(中略)无闻亦无智,是名人身牛。” p255
乌牙行朗禅师
蕲州乌牙山行朗禅师,僧问:「未作人身已前作甚么来?」师曰:「海上石牛歌三拍,一条红线掌间分。」问:「迦叶上行衣,何人合得披?」师曰:「天然无相子,不挂出尘衣。」
崇德智澄禅师
秀州崇德智澄禅师,上堂:「觌面相呈,更无余事。若也如此,岂不俊哉!山僧盖不得已曲为诸人,若向衲僧面前,一点也著不得。诸禅德,且道衲僧面前说个甚么即得?」良久曰:「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食法
梵摩难国王经云。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摩德伽论云。若得食时。口口作念。凡食限三匙为一口。第一匙默云愿断一切恶。第二匙云愿修一切善。第三匙云所修善根回向众生。普共成佛(準论。须口口作念。若省繁。但初口三匙。总念亦得)。..
戒珠
(喻)戒律洁白,可以庄严人身,就好像晶莹可爱的宝珠。
身器十二
指人身的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等十二种身器。
变化人
(杂名)佛菩萨之化为人身者。法华经曰:即遣变化人,为之作卫护。
遮说戒事
亦名:不令众僧作说戒事子题:说戒卒世不闻无非重障、说戒始终无阙须庆宿因含注戒本·戒经序:“时有比丘,令余人遮说戒事。”(含注戒本卷上·二·九)戒本疏·释戒经序:“注中引遮说戒事者,表净法秽人不乐闻也。佛世尚尔,况末代乎?止得勤勤自励,一死知生何道也?”行宗记释云:“释注,初中。注..
四喜足
【四喜足】 p0405瑜伽八十六卷十四页云:复次愚夫异生于有漏事有四憙足。当知多分,是诸外道。何等为四?一于人身憙足,二于欲界天身喜足,三于生梵世喜足,四于到边际有顶喜足。愚夫于彼,随其次第,若趋若住,若坐若卧。..

达真堪布:面对困境,转变因果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达真堪布:以盲引盲,害人害己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