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
达真堪布答: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要发心:为了众生我发誓要成佛,为了成佛今天我一定要认真学修佛法。
问:早上起床的时候应该怎样发心?
达真堪布答:我们早上起床的时候首先要发心:为了众生我发誓要成佛,为了成佛今天我一定要认真学修佛法。
怎么说呢?有智慧的人不会做糊涂事;你要是愚痴呢,就尽做糊涂事,不做聪明事。愚痴的人得不到自由,他总是被动的;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动,他有真正的主宰,真正的智慧,不论什么事情来,都能认识事情的好坏,好就去做,不好就不做;有真正的判断力,有真正的择法眼。愚痴的人就没有,明明知道不对的,..
弟子:有人一种说法,阿弥陀佛说了,女人即刻让你变男身,成佛。师父怎样看?释宽见:首先,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成佛,关于男身还是女身成佛,这个问题其实对我们没有太大的意义。与其辩论到底是以女身能成,还是以男身成佛,不如赶紧好好修,是不是?不过,按一般的讲法,是说佛都是在人间而且是以比丘相..
一切诸法——无论是心法,还是色法,它都是缘起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各种条件聚在一起的产物。不仅这个缘起的东西是空的,就是那个缘起的要素它也是缘起的。所以归到最后,没有一个实体可言。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大陆的众生来说,可能觉得认知上有很大的障碍、很大的挑战。因为我们从小被灌输了一种观..
弟子:师父,应该怎么把握财色名食睡?假如我早晨四五点起床,中午睡了一觉,晚上又睡,老想睡,吃也是一样,老想吃宽见法师:因为无事可做,不吃干嘛?不睡干嘛?因为没有压力啊。弟子:如果出去工作了,感觉困呢?宽见法师:那是正常的困,那是累了需要休息。没事干嘛?反正无事可做,吃和睡也都成了事情了。一个人能有..
居士: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法师:要做到随缘安乐,首先要智慧观照吾人在这一期生命当中,命运的好坏是由宿世的善恶业因所致。今生的吉利福报是由于前世今生修了善;今生的逆境潦倒都是前世今生造恶所致。所以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遇到逆境,不要怨天尤人,既然是宿世恶业..
有冤亲债主——乃至无量的冤亲债主,这都是正常的。那么我们怎么对待这些历劫的冤亲债主?实际上还是要我们当下这一念心好好地去念佛,把我们这个念佛的功德给冤亲债主去回向。那这个对冤亲债主能不能管用,取决于你念佛的真诚程度。你真的念佛跟阿弥陀佛的愿力感应道交了,你的心性清净到具有很大的力..
倓虚法师所谓佛法,并不离世间法,其目的无非在使心净心。人之根性不同,故法亦有异。皆由浅而深,取其最易者,莫若诵经念佛。念至功夫纯熟,心中自然清净。平日应注意者:(1)即佛之戒律须守,对外面环境之奢侈繁华,须看得破,一切恶习,丝毫莫沾。每天应有定课,按照去作,念佛念经,皆不必分别。..
梦参老和尚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佛经没有提到怎样过清明节,但是面对亡故亲人、历代祖先,佛教自有相应法门,既让在世之人寄托哀思、表达孝道,又让已故亲人获得最大福..
大安法师如是等类。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如奉师长,及阿罗汉,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面对的众生很多,用什么心态去..
顺治皇帝出家的时候写过一首诗: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个其实就是思考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我们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暂;在广袤的太空之中,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无论曾经多么辉煌,也无论付出过多少的努力,最终都是化为尘土,这个我们都能够领悟了。我们都看过《三国..
首先要能够正确地认识我们的身体。人体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具足无量功能的机体。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都低估了人体自身的智慧,高估了我们自己的知识,高估了我们的医疗体系,所以很多的病就产生了。人体本来就有自我疾病的康复系统,能够自我疗病,有免疫抵抗系统,脾脏就是我们身体里面的一个免疫系统,..
达真堪布:怎样念佛才如法?很多人还认为自己在修净土宗,随便念一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是愚痴!念佛也离不开戒定慧三学。 戒学。若是一点佛理都不懂,怎么受戒啊?哪些是戒?哪些是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得到戒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失去戒体? 戒是清净的意思。若没有如理如..
印光大师 鉴定李德明 参定战德克 编述【问】现在各处的教门多极了,所印的善书也多极了,你又何必编这本小书呢?【答】我编这本书的意思,正是因为现在的教门太多,平常想信教的人,往往不会选择,不知道究竟信那一种教好,这本小书,就是要帮助,告诉各位,信一种最好的教。【问】教还有不好的吗?不管那个教门,都..
一九八三年七月廿五日开示 不但在外边没有脾气,就是在内边也要没有脾气。所谓“烦恼即菩提。”有人问:“不种烦恼,是不是没有菩提?”不是的,烦恼的本身就是菩提。怎样是菩提?就是不生烦恼,所以烦恼即菩提。若是只生烦恼,烦恼的本身仍旧是烦恼,菩提仍旧是菩提,大家不要会错意。对任何人不可以..
八戒要想受持清净,实在不容易。身不作恶不杀、不偷盗、不淫、不着香华幔、不香油涂身、不歌舞唱伎、不故往观听、不坐高卧广大床;口不作恶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以上这些,只要决心来做,是可能做到的。至于要使意不念恶,那就很难了。最难控制的是妄念的纷纷,并且不绝,心志稍微不集中,妄念便..
一、为什么要孝顺父母?知母:三界轮回中的一切众生无一不曾做过自己的父母,大至老虎、狮子,小至蚊虫、蚂蚁,没有一个众生没有当过自己的父母。只是由于不断投生流转,现在认不出他们是自己的父母而已。实际上,每一众生做每个众生的父母的边际也无有尽头,旁生界母亲关心孩子,孩子无误认识母亲等现..
我们在放生时,想着这一切众生都皈依佛法僧,最后都成就佛果,然后在众生中唱颂六字真言等各大菩萨的名号,让众生能听闻佛菩萨的圣号,为它们种下解脱的种子,再加上甘露丸的力量,以后它们都不会转世到恶趣中。如果能把鸟之类的买回来,可以自己养着直到自然死亡,这样的功德是最大的。做完放生之后再..
应该如何克服胡思乱想?耕云问:明知不要胡思乱想,但却无法不想,应如何克服?答:那就是没有心力,业障太重,业障障本明。什么叫做业?就是一年的业绩的总和。因此这个业里面有净业、有染业,有恶业、有善业。业障太多了,反省忏悔不够,心力就不够。心力不够,就欲振乏力。欲振乏力,就是心有余而力..
你的人生很多时候浪费在闲扯上宗萨仁波切有时候,我们可能心血来潮想要修行,不仅仅是阅读而已,然而在没有任何东西阻碍你,你还是修不下去--这是自我因你偶然瞥见实相,并且生起修行的心而面临的威胁,所以它便用多生的习性障碍你和攻击你。如果你打算在下午静坐修慈悲,到了那个时候,又有某种娱乐向..
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黄念祖老居士问:在团体中大家修六和敬,六和有事和、理和,这六和敬我们怎样才能尽量做到?黄念祖答:这六和主要是出家人的事情,所谓和合众,住在一个庙里头。所以破和合众是五逆,五逆十恶。大家很好地在修行,你来挑拨离间,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某个法师在骂你。他..
问:为什么特别强调取舍因果?应该如何培养因果正见?答:佛教中强调的业因果、依止善知识等内容,我们每个佛教徒都不能忽略、轻视。否则,纵然高攀再大的法,除非你是利根者,不然,普通根基的人完全是舍本逐末,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善恶因果的见解得以坚固,那你做什么事情、行持什么善法都很容易。相..
有人问:拜忏的时候应该怎么用心?拜忏的时候怎么用心?有两方面:第一个,就是从事相上进行观想。拜忏时,忏文唱到哪里,就相应地观想到哪里,如唱炉香赞的时候,你就按照赞文来观想,唱到祈请普贤王菩萨,你就按祈请文来观想,唱到礼请三宝降临,你就观想三宝降临,唱到供养的时候,你就观想香花灯烛..
圣严法师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难免会有是非,若能够在是是非非的环境中保持平静与和谐,这就是个人的成长。社会上的任何一个团体,都会有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在一起共同工作。如果不是由一群人一起组成团体,那你就是一个孤独及孤立的人。可是,单独一个人的生活,不是社会、不是团体,力量极有限..
◎ 季羡林怎样好好得度过此生,一直是人们关心的话题,日常的生活或许平淡,在我们看来甚至有点无聊,但国学大师季羡林仍能用一份自在与纯真的心态去生活,他用文字告诉我们,在这复杂世界里,我们应该拥有认真过好这一生的四种核心能力:得自在、知孤独、记初心、要豁达。得自在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
您知道如今的牛奶、蛋鸡是怎样被对待的吗超过90%的美国奶牛场在奶牛们短暂的一生中都把她们禁闭在室内的畜栏中。(USDA)的农业统计报告显示,在1960年,每一头母牛每年平均产奶3.5吨;到1990年,增加到了7.4吨。在联邦药品委员会(FDA)正式批准使用牛体生长荷尔蒙(BGH/BST)之后的1995年,平均产奶..
常常有人问,做居士应该怎么样做呢?那下面有几个问题跟大家一起探讨,做居士应该具足这样这样的条件堪称居士。普天下的居士都是卡在一些小问题上,我们所到之处居士常常问一些小事情,也因为一些小事弄得烦恼不堪。所以我们根本的知见要树立起来。第一个信要具足。这个信不是单单说我们修净土法门的信..
缘起的色身,必须假衣食才能延续。尤其在工业化社会,我们的个体生存和他人是分不开的,没有农民为我们提供粮食,没有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我们将寸步难行。一方面,我们要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财富;一方面,我们又要通过财富去交换他人的劳动成果。所以,学佛的人同样需要财富作为生..
问:佛涅槃前后的情形是怎样?答:佛在吠舍离城的时候,己经有了重病,在那里度过雨季后,偕弟子们向西北走去,路上受了铁匠纯陀供献的食品,病更加剧。最后走到拘尸那伽一条河边,洗了澡,在一处四方各有两棵娑罗树的中间安置了绳床,枕着右手侧身卧着。后来所有卧佛像(即佛涅槃像)都是这样的姿式。..
心性,即心之本性,也称自性,即对心的特质的研究,主要表现在探讨有关心之本性是净是染的问题。早期佛教之心性说,以心性本净说为主流,在增支部经典中已有关于心之本性问题的探究,当时人们主张心之本性清净无染,由于后天的环境,使原本无染的心性而受到了染污,所以人们就是要通过对心的修习,回到..
问:佛教说要为出生为人而感到欢喜,但是我不仅不觉得欢喜,有时甚至还会怨恨把我生下来的父母。虽然自己也觉得不该有这种想法,却还是无法为出生为人而感到高兴。请问,佛教为什么说出生为人是难得而可贵的事情呢?答:那些自杀的人,应该是和你一样没有生命喜悦的人吧。其实,只要认真地思索人生,我..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