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想破瓦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三想:神识为游客想,中脉为道路想,极乐世界为去处想。 神识为游客想。我们的神识就是游客,游客不会贪恋旅途中的景色、食宿,最终还想回家。家里有亲人,有温暖,有关怀,是自己特别向往的地方。 极乐世界为去处想。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阿弥陀佛以及他的眷属们才是我们真正的亲人,他们的慈悲和愿力才能给我们真实、永恒的温暖和关怀。六道只是暂时的住处,无论哪一处,都是我们旅游的地方,不是真正的家。
三想破瓦法是临终往生的方法。三想:神识为游客想,中脉为道路想,极乐世界为去处想。 神识为游客想。我们的神识就是游客,游客不会贪恋旅途中的景色、食宿,最终还想回家。家里有亲人,有温暖,有关怀,是自己特别向往的地方。 极乐世界为去处想。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阿弥陀佛以及他的眷属们才是我们真正的亲人,他们的慈悲和愿力才能给我们真实、永恒的温暖和关怀。六道只是暂时的住处,无论哪一处,都是我们旅游的地方,不是真正的家。
发了“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之心,怎样去圆满,去落实? 莲池大师在西方发愿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这句话告诉我们,为自己与法界众生“求无上菩提道果”这个心要圆满,唯有在因地上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专心”就是一门深入;“持念”,受持不..
我们要净除罪障,就要依靠佛菩萨的教言、加持。为什么要如此急迫地向佛菩萨请求净除自己的罪业?因为死亡是无常的,生命是无常的,怕死亡在这些罪业还没有忏除、清净之前就到来。我们为什么不精进呢?主要是对无常没有真正的认识,对无常没有生起正见。我们在寿命无常里讲过,那些旧噶当派的格西们主要讲..
在家乡容易引起一些烦恼:对亲朋好友的贪着、贪恋,对仇敌的怨恨;要做的琐事多,不能精进地闻思修行;无法遣除心灵上的无明愚痴,不知道取舍善恶,永远没有解脱的机会。所以,最好离开故乡,离开这些恶缘。现在有些人有这个条件,但是很多人还没有了缘了债,暂时不能离开家乡。怎么办?你可以留在家乡,..
“因吾不了知,死时舍一切”:因为我之前不了知,面对死亡的时候一切都要舍去。“舍一切”是什么意思?就是寿命无常三根本的最后一个:死亡的时候,除了自己所修的这些善根与福德,谁都无法利益你。我不知道死亡的时候,统统都要舍弃,谁也不能利益我,谁也不能帮助我……面对死亡的时候,只能自己一个..
凡夫愚痴,都不愿意感受痛苦,但是偏偏造作痛苦的因——恶业。我们为什么六道轮回呢?为什么会遭受痛苦呢?因为你执着这个身体,造了恶业。若是你不执着这个身体,真正能放下自我,不造恶业,就不会六道轮回,也不会遭受痛苦。你已经摆脱了这些因缘,即使众生想让你烦恼痛苦,也没有办法。你自己能保护自..
问:如何发真实菩提心?其成就的标准的是什么?答:《发菩提心经论》里面讲,有五种观察发起菩提心。但是发起以后是不是非常真实呢?也未必。有一个大乘经里讲,发菩提心有七种,只有前面三种发了以后不退转,后面四种都会退转。四种退转主要是见到佛的相好发菩提心、经诸佛菩萨的教导发菩提心、善知识..
虎与猴我是一个驯兽师,准确的说是一个驯猴师用我的上司主管欧阳的话说,干这种勾当,搁30年前,那就是一个敲锣耍猴要小钱的主。那些得志的小人,如上司欧阳之流,总以为我是个言拙口讷反应迟钝的窝囊废,常用尖酸刻薄的话来羞辱我,我总是偷偷流泪,却只有在心底暗暗发狠。这天,一早上班,欧阳主管就..
达真堪布:隐形的笼子社会上有些人做梦都想成名、当名星。其实,如果没有看破、放下,名气给自己带来的最终也只会是痛苦。那些明星,虽然他们身价不菲,相貌出众,备受关注,拥有大量的“粉丝”,但是他们却生活在一个世人无法看到的“笼子”里——名声就是这个隐形的笼子。他们身困其中,毫无自由。所..
达真堪布:道理没弄明白以前,这些不容易做到“然吾敬其如上师。”他这样凌辱你,你为什么依然要恭敬、视他为上师呢?如果你能将这些转为道用的话,他是在帮你消业,帮你还债;他是在给你制造修忍辱、修自轻他重菩提心的对境;他是在帮助你成就,帮助你圆满。所以我们不但要恭敬,还要视其为上师恒时顶戴..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今天还是学习因果不虚。前面讲了,我们所感受的一切都是业,快乐是因为业,痛苦也是因为业。感受快乐是因为往昔修过善业,遭受痛苦是因为往昔造过恶业。都不愿意感受痛苦,都想获得安乐,享受快乐,那就..
达真堪布:这种“傲慢”你可以有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有时候尽管是好心,但他人不一定能理解;你为了他好,他不一定这么认为。尽管屡屡会发生恩将仇报之类的事情,但我们的内心不能嗔恨,决心不能动摇。 若是真正具有智慧的话,我们不会动摇决心,也不会厌烦。谁也影响不到我们的内心,谁也无法阻碍..
你的发心动机是恶,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恶,别人怎么赞叹,都没有用;你的发心动机是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别人怎么诽谤,也没有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为人处事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因果正见!今天有感情,结婚了;明天就没感情了,离婚了。今天爱得死去活来,是亲人;明天又恨得咬牙切..
达真堪布;闻思修来对治烦恼习气在同修道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遇到对境、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行,自己也很懊恼,很失望。”那当然了,你连闻慧都没有,怎么能降伏烦恼,怎么能在对境中如如不动呢?闻慧圆满,思慧圆满,尤其是修慧圆满的时候,才能做到如如不动。你们有时候把学佛、修行、成就想得..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想要离苦得乐,改变命运,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断恶行善。“诸法由因生,彼因如来说。”这里的“诸法”指的是一切缘法,也就是是属于轮回和涅槃的一切法;“由因生”,就是指一切法由因而产生的。“彼因如来..
达真堪布:认知痛苦,别再自欺欺人人生中,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就如同被猛烈的瀑布冲击一般,任何人都很难遮挡,很难逃脱。 首先是生苦。人不管是在母胎里,还是出生的时候,都要感受很多难忍的痛苦,我们对此应该有所耳闻目睹。所有的婴儿都一样,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流着泪水,第一个声音..
达真堪布:跟亲人永远相聚的方法世间人往往因为贪爱亲人,而不想远离亲人。如果你贪爱他们,则会伤害他们;如果你留恋他们,则会远离他们。若是你真心想跟他们永远在一起,就要断除这种贪爱;若是你真心想利益他们,就不能对他们有贪爱。 如果你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可以随时回来保佑他们;在他们临..
达真堪布:观察,观察,再观察我们做一件事情首先要仔细观察:该做还是不该做?能做好还是不能做好?有些事情是不应该做的,有些是应该做的,但能不能做好还不确定。有的你能做好,有的你不能做好,对此还要仔细观察。 我们做决定时要深思熟虑,不能草率,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先仔细观察,然后再去做。有..
达真堪布:衡量成就的标准 有的人说,“我是修禅宗的,我是修大圆满的,应该自然安住,不应该有任何的善恶念头。”如果心相续当中没有正确的见解,只是糊里糊涂地安住,这是不正确的。还有很多人一打坐就能进入状态,也有一些觉受,但是出定的时候还是个凡夫,烦恼依旧、习气依旧,没有对治力。为什么..
我们总是埋怨周围的人,让自己烦恼。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智慧!没有人能够让你烦恼、痛苦,都是自找的。若你真有智慧,事事都是好事,人人都是好人,一切都是你的助缘;若没有智慧,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违缘和障碍。难道不是吗?成家带来了那么多的压力;有了孩子,随之而来那么多的烦恼,这还..
达真堪布:自他之利现在好多父母都在拼命地挣钱,无论遭受过多少坚信也心甘情愿。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儿女。其实,若是这些儿女自己有福报,根本不用你给他攒钱,他就一定有。若是他自己没有这个福报,即使你给他攒再多的钱,安排得再好,几个月、几年后也会变得一无所有。佛利益众生的时候,不会采用..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饶益一切众生,这是大乘行者的三条戒律。戒律很重要,总的来说就是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三门清净就是戒。大家既然都想自度度他,尤其想利益众生,帮助他人,那么,受持戒律是根本。有些人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论,也会讲很多佛理,应该可以利益众生,帮助他人了。不一定..
达真堪布:自在显现自在心 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怎样修行?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你必须要转念,不转念不是修行,都是造业,都是在搞轮回。若是你会转念,把佛法运用到生活和工作里,生活本身就是修行,工作本身就是修行,不矛盾。现在很多人都找借口,我工作忙,我要照顾家..
达真堪布:短暂的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们在学法修法的过程中,如果体力衰退,身心疲惫不堪而不具备成办此事的能力时,可以暂时先放一放。 你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若体力实在不行就先放一放,体力恢复后再说。当内心特别疲惫不堪的时候也先放一放,调节一下,缓解一下心态,这都是有必要的。这样做..
达真堪布:知识没有转为智慧就会成为最大的障碍! 人都有知识。“不对啊,我没有知识。”你能走路,知道吃饭,知道睡觉,这都是知识。学佛修行就要转识成智,现在要把一切念头都转为智慧。虽然有的人觉得自己有知识,懂得一些皮毛上的东西,懂得世间一些所谓的文化,但是在佛面前,在菩萨面前,这都不..
达真堪布:真有钱了,你就会变成另外一个人谁都愿意赚钱,但不是谁都有这个福报的。世间的财富也是修来的。如果命中没有,你再努力也没有用。种善根、修福德是因,努力奋斗是缘。没有因只有缘,不可能成功。农民种地时,如果只有肥料,没有种子,不可能长出庄稼。有些人拼命地、不择手段地求财,就像没..
菩提心是入大乘之门◎ 济 群如何区分大乘与小乘?很多人都以为,修学大乘经典便是大乘行者,修学小乘经典便是小乘行者,却极少从自身的发心进行考量。汉传佛教为大乘佛教,因而,中国像教徒多以大乘行者自居,似乎这一身份的获得是理所当然的。何为大乘?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说:此中佛说..
果报的成熟有三种情况:现世现报、来世再报、生生世世以后再报。好比我们种庄稼一样,有些庄稼一个月左右就可以收获,有些庄稼几个月后才可以收获,有些庄稼甚至要一年后才能收获。在哪些田里“种庄稼”收获快呢?佛讲,在福田、恩田、悲田里播种收获快。福田是佛、菩萨、上师。他们是种福最好的良田,..
◎虚 云今日诸位发心来归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来此,无非希望得些益处。但若想得益,自须有相当行持,如徒挂空名,无有是处。诸位须知现既归依,即为佛子。譬如投生帝王之家,即是帝王子孙。但能敦品励行,不被摈逐,则凤阁鸾台,有分受用。自今以后,须照佛门遗教修持。要晓得世间万事..
首先来讲一讲发菩提心的尊贵:讲到菩提心的尊贵,要从比较上或举喻来说明,始能显示出来。佛陀在大乘经典中特别指出发菩提心的尊贵明文,可说是很多很多的,现我简单的举出几则来谈谈。经中举喻说:如有一大龙王,在这大龙王的头顶上,戴着一顶很大的如意妙宝王冠,由于有这如意妙宝王冠,戴在大龙王的头..
达真堪布:正视缘法的迁变 现在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的心态:今天念佛了,参加法会了,身体上有点舒服了,家里平安了,事业顺利了,就觉得学佛有意义,佛有加持,上师有加持;明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家里又出事了,工作上有点坎坷了,就觉得学佛、修行没有意义,上师三宝也没有加持了,然后心里开始产生怀..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