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推荐

净土法门法师:如何帮助毁谤三宝、不信因果报应的家亲眷属?
这要有智慧、耐心,自己做出修行的好榜样,让家里人很明显的感触到,你学佛前与学佛后,确实不一样,他们自然就会赞叹,就能够受感化。换言之,家亲眷属还毁谤三宝,不信因果,还侮辱你,说你的闲话,说明自己修行功夫不够,德行不能感化他们。过去,印光大师居住的寮房有苍蝇、蚊虫、跳蚤,侍者想将这..

众生为何应供养三宝
◎ 龙 树问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珍宝,从何处得?又诸佛贤圣少欲知足,谁受是者?若凡夫无厌足,何能受三千世界物?答曰:是菩萨是法性生身,住具足神通波罗蜜中,为供养十方佛故,以如三千世界珍宝供养。又此宝物,神通力所作,轻细无妨。如第三禅遍净天,六十人坐一针头而听法,不相妨碍,何况大菩萨..

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
良因法师 问:拜忏时怎么做才能感应到三宝的加持,才可以灭罪呢?良因法师答: 依此运心,随所兴起,计功分课,依着这个仪轨虔诚恭敬,随文入观,然后要 计功分课,每天要做定课,比如发愿拜十万拜。如果没有固定的功课,心的力量沒办法集中,今天想拜就多拜,不想拜就少拜,总是随心所欲,这样懒散的..

“三宝”是什么?
问:“三宝”是什么?答: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称之为宝,是因为它能够令大众止恶行善、离苦得乐,是极可尊贵的意思。佛初转法轮,憍陈如等五人都归依佛,出家为弟子,于是形成了僧伽。所以说,从那时起开始具足了三宝。问:什么叫做皈依?答:皈依的意思..

仁俊法师:三宝作证现非常
三宝作证现非常1996/9/7 仁俊长老开示佛法中说的「宝」,其意义略说有四:最圆净的光、最真切的力、最究竟的德、最丰富的能。一、游化人间等亲切,二数自称同一般,倡导缘依融尊慢,净朴无比极平实。释迦佛圆满觉悟后,不断游化人间,所表现的形象和待人接物的态度,都非常亲切真诚,为病比丘浣洗,为盲比丘穿针,..

李炳南答:世界战争,各国国民,皆为自己国家胜利互相祈祷,诸佛究竟满谁的愿?(吕正凉)
问:世界战争,各国国民,皆为自己国家胜利互相祈祷,诸佛究竟满谁的愿?(吕正凉)李炳南答:诸佛慈悲平等,决不有所好恶,助人作战;不过悲悯善良国家为暴力侵略有所祈祷,加以护持耳。
法师精诚诵经祈祷,终寻得父骨
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

慧广法师:三宝的内在含义
三宝的内在含义就像前面所说的,佛有法身、报身、化身。归依佛,虽然应以法身为主,可是凡人只有肉眼,见不到法身佛。见不到,又从何归依起?而肉眼所能见到的化身佛,又早已灭度了。在法身佛既看不到,化身又不在的情况下,佛宝便成为寺庙里刻铸的图像了。然而,佛图像只是一种象征性的代替,如果叫众生以佛图像..

如瑞法师:用虔诚心来供养三宝
在修行当中,我为什么会说以诚心供养三宝,以慈心奉献众生,以谦下严格律己,以佛行作为己行?如果我们慢慢地思惟就会明白,作为一名佛子,能用虔诚心来供养三宝,就没有离开《威仪门》的第一篇敬三宝第一。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知道什么叫恭敬三宝,当我们礼佛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生起来惭愧的心,真诚..

称念三宝功德缘起
昔时,释迦佛出现于世,为父王及大众宣说观佛三昧法门。佛相好庄严,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身相金色,普放光明。当时,在会有五百位释迦族人,因为过去业缘,所见佛身相为一暗灰羸瘦的婆罗门,未能见佛庄严身相,因而号啕大哭,狂乱地自拔头发,扑倒在地,口鼻淌血。佛见族人如此,安慰道:“你们不要..

无论家长多忙都要给孩子过这“三个生日”,以后的人生才能更加安全顺利
有智慧的孩子离不开有智慧的家长。如今,不少家庭会给孩子置办生日会,让生活变得有仪式感,其实孩子的生日,有智慧的家长还会在三个重要的生日节点让他们明白“戒”的含义,告诉他们人生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触碰的。人生要获得大智慧,必须通过戒、定、慧的修炼。戒之所以放在首位是因为人的行为都是贪..

宣化上人:毁谤三宝的果报
怎么叫毁谤三宝呢?我们信佛的人,切记不要犯这种的罪过──就是专门说三宝的过错,说佛教不好,说佛法不好,说僧人不好。菩萨戒有一条戒说:“不说四众过戒。”四众就是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受过菩萨戒的人,对于比丘有什么罪过,不要讲;比丘尼作什么错事,也不要讲;优婆塞有什么过错,也不..

有脾气一切事情就不顺利
我对你们讲:不论你是拜佛也好,念佛也好,礼忏也好,诵经也好,就是要把自己的脾气改了。有脾气的人就是苦,没有脾气的人就是快乐。有脾气的人就有烦恼,没有脾气的人就常常欢喜。这个脾气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好像人生种种病,为什么生的?因为有脾气。一切事情不顺利,为什么?也因为有脾气。所以人若..

明证法师:请问已受戒之三宝弟子参加法会时,是否都要搭缦衣,若不搭缦衣是否算犯戒?
请问已受戒之三宝弟子参加法会时,是否都要搭缦衣,若不搭缦衣是否算犯戒?感恩师父开示,三宝弟子合十。明证法师开示:开法会是叫庄严佛事,居士参加法会应该说,都应该带着自己的衣,你要忘了,那你就有点小小的错误,参加法会你怎么不搭衣呢?应该搭衣,就显得整齐,大家都穿黑色的海青,很庄严,结果你穿俗装,看着..
诸功德有七种垢如来永无
【诸功德有七种垢如来永无】 p1363瑜伽七十四卷十二页云:云何无垢?谓诸功德,有七种垢。一、欲。二、见。三、疑。四、慢。五、憍。六、随眠。七、悭。彼于如来,一切永无。何以故?由诸如来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谓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又于此德,无执着见。又于此德,无有疑惑;为功德耶?为过失..
缘起及缘已生法四句分别
【缘起及缘已生法四句分别】 p1306法蕴足论十卷二页云:此中缘起,缘已生法,其体虽一;而义有异。谓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或有缘已生法,非缘起。或有缘起,亦缘已生法。或有非缘起,亦非缘已生法。或有缘起,非缘已生法者:无也。或有缘已生法,非缘生者: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
共相作意
【共相作意】 p0627俱舍论七卷十四页云:共相作意。谓十六行相应作意。二解 大毗婆沙论十一卷八页云:共相作意者:如十六行相等。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诸菩萨惠施清净由七种相】 p1363瑜伽七十四卷十六页云:复次如诸菩萨所行惠施,当知此施,由七种相,乃得清净,谓施物清净。戒清净、见清净、心清净、语清净、智清净、垢清净。如是清净,当知一切皆有十相。如彼卷十六页至二十二页广释。..
仁王
(一)佛之尊称。佛号能仁,又称法王,故称仁王。 (二)指仁王经中所载印度十六大国之国王。 (三)又称二王尊、二天王。即分守寺门左右之金刚力士。左为密迹金刚,右为那罗延金刚。(参阅“二王尊”191) p1216
天子魔
梵语deva-putra-māra。四魔之一。全称他化自在天子魔。又作天魔。即住于欲界第六天之魔王及其眷属,能妨碍人之胜善,憎嫉贤圣之法,并能作种种扰乱,不成就出世之善根。此魔乃因前世之业感此果报,故又称天子业魔。乃四魔中唯一之外魔。[大智度论卷五、卷五十六、卷六十八](参阅“他化自在天”1540..
鞞沙门天
鞞沙门,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Vessavana。又作毗舍罗婆拏天、毗舍罗门天、毗沙门天、[革*毗]室罗懑囊天、吠室啰末拏天。意译为多闻天、遍闻天、普闻天、种种闻天。又称俱吠啰天(梵Kubera, Kuvera)。四天王之一,十二天之一。住于须弥山之北面,守护阎浮提之北方。主司财宝富贵,又为护持佛法之善..
心证
即心与佛相印证。释皎然诗有“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证”之句。 p1410
月上女经
梵名Candrottarā-dārikā-pariprcchā。凡二卷。阇那崛多译于隋代开皇十一年(591)。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说印度古代毗耶离城长者毗摩罗诘之女“月上”受记之经过。月上出生未久,忽而如八岁童女,姿容端丽,各方求婚者众。月上女遂宣告七日后将选夫婿。届期月上女凌空向大众说偈,大众闻偈而..
转识
(一)梵语pravrtti-vijāna。唯识宗所说转起之前七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识。转,转变、改转、转起、转易之义。谓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缘色、声等诸境而转起,能改转苦、乐、舍等三受,转变善、恶、无记等三性,故称七转识。又梁译摄大乘论释卷二称之为“生起识”,然仅指前六识..
失罗婆
(杂名)Śravaṇa牛宿名。宝星陀罗尼经四曰:失罗婆(唐言牛宿),牛宿星生者,于右胫上必有两靥,常丰爵禄,受身无病,人所爱乐,命终生天。
百八丸
(杂名)清异录曰:和尚市语以念珠为百八丸。念珠之数百有八,故云:亦曰百八牟尼。
诸根
(术语)信勤念定慧之五根,其他一切之善根也。无量寿经曰:诸根智慧。慧远疏曰:信勤念等,名为诸根。若通论之,一切善法,悉名诸根,如涅槃说。又眼耳鼻舌身之五根也。无量寿经上曰:诸根悦豫。慧远疏曰:眼等五根,同现喜相。..
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
【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 p0721 品类足论七卷七页云:非缘有所缘非缘无所缘法云何?谓色、无为、心不相应行。
受所引色
【受所引色】 p0729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受所引色者:谓无表色。
阿赖耶识流转相
【阿赖耶识流转相】 p0779 瑜伽五十一卷四页云:若略说阿赖耶识、由四种相,建立流转。云何四相建立流转?当知建立所缘转故,建立相应转故,建立互为缘性转故,建立识等俱转转故。如彼广说。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