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这个时代环境被严重破坏,各种灾难也日渐频繁。以佛教观点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虽然有些专家认为,现在各种灾难层出不穷,是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但这是不懂佛理的一种论调。

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但遗憾的是,现在人疯狂般地造十不善业,根本不知行善为何物。所以,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问:这个时代环境被严重破坏,各种灾难也日渐频繁。以佛教观点分析,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在哪里?
索达吉堪布:虽然有些专家认为,现在各种灾难层出不穷,是因为“地球进入了活跃期”,但这是不懂佛理的一种论调。

只有全世界的人行持善法,各种灾难才有办法避免、挽救。但遗憾的是,现在人疯狂般地造十不善业,根本不知行善为何物。所以,当前对人们开展十善教育,制止十不善业,这一点相当重要。
Sanshiqi putifen佛教教义。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菩提分,意即成就佛教四圣谛的智慧,通向涅槃圣果的道路。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支。亦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
yujia佛教修行方法之一。yoga一词源于动词字根yuj,意为给牛上轭,引申而有连接、接合等含义。中国旧译相应。佛教早就用以表示总摄修心。修慧的法门。修习方法 由于各宗、各派、各乘、各部的要求和形式不同,名目繁多。其中共同的有严持戒律,调息炼气,凝神观想等。《瑜伽经》(梵文本)提出瑜伽有八..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教判。教判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从有教判以来,就未得一致的见解。又由于诸家所见各异,遂生宗派之别,所以教判也是宗派成立的原因之一。在南北朝时代,南北判教著名的有十家..
【唯识三十颂科判方法】三十颂是五言四句的颂文三十首所组成,为学习唯识必读之书。本颂内容,以一切法唯识所现。即以识有非空,境无非有为宗。先破小乘外道,继明唯识之理。以文科判有三种判别方法:一、以相、性、位三分科判,即一明唯识相;二明唯识性;三明唯识位。在《唯识三十颂》的颂文中,初二..
总称密教的行持方法,因密教是阐明三密平等的道法,故名三摩耶道。三摩耶就是平等的意思。
仁王经护国品说,若国有灾难,设百座讲座,讲赞仁王经,便可以禳解。唐代宗皇帝将不空三藏新翻之仁王经,行百座仁王会,祈雨有验,是为仁王会之始。
五种的忏悔方法。天台智者大师为了修习法华三昧的人,依据弥勒问经,占察经与普贤观经等之意,而订出五种的忏悔方法,即一、忏悔,发露自己已往之罪而诫将来;二、劝请,劝请十方诸佛以转法轮;三、随喜,对于自他一切善根随喜赞叹;四、回向,以所修之功德趣向于众生及佛道;五、发愿,发四弘愿以导引..
五浊逐渐增长的时期。在住劫中人寿由二万岁的时候开始,世界便渐渐浑浊而不净起来,随著时代的变化而越来越浑浊不净,尤其是在末法时代的今日,更是浑浊不堪,所以叫做五浊增时。
指为了引导和教化众生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或语言。
四摄之一,即以布施的方法去摄受他人。
亦名:解三小界法、三小界解法、小界解法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解三小界,同前结法。”资持记释云:“解三小中。言同前者,亦事希也。今略出之,文云:‘今有尔许比丘集,解此处小界。’”(事钞记卷六·四○·一四)..
又称顿写经。指于一日之内所书写之经典,或指一日之内书写经典之事而言。日本自平安朝时代中期起,历南北朝时代,书写一日经以超荐亡者之风气颇为盛行,尤以书写法华经为最。有于十数年间反覆书写一日经而写满千部(称为千部一日经)者,另有多人于一日之内写出一切经者。(参阅“顿写”5704) p26 ..
小乘俱舍宗谓观察思悟四谛十六行相之后,进入见道,以无漏智现观四谛所得之十六种智慧,称为十六心。四谛,指苦、集、灭、道四种真谛,为佛教最基本之教义。十六行相,即在修习观悟之过程中,对四谛各自产生四个方面之理解与观念。见道,为佛教修行阶位之一种,意谓“见照四谛真理之修行阶位”。无漏智..
[出仁王护国经]七灾难者。谓佛为十六大国波斯匿王等而说也。若国土中有此七种灾难。当讲读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其难即灭。万姓安乐也。(梵语波斯匿。华言胜军。)一日月失度难谓日月失其所缠之度。时序不调。或赤日出。或黑日出。或二三四五日出。或日蚀无光。或日轮一重现。乃至四五重现。是为日月失度难..
声闻缘觉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调、自净、自度。智度论说:求福德皆为自调自净自度。持戒是自调,修禅是自净,智慧是自度。复次,自调者正语正业正命,自净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见正思惟正方便。
华译为无央数劫。劫是计算时代的名词。
对佛教而言,世界的本质也就是佛法的本质,佛教以曼陀罗的形式,用佛法来解释世界。一个曼荼罗就是一个佛教化的宇宙,曼荼罗中的每一个形象都象征着佛教的含义。他们彼此之间的组合和从属关系,则体现了佛法中修行的次第和境界。金胎两界曼荼罗,作为最根本的曼荼罗,就相当于是密宗思想的百科全书、大..
一般人都认为,得到的愈多,自己的安全感就愈大。其实,从禅法的立场来看,有所得未必是实质的保障,有所失未必不是好事。应该得的才可得,不应该得的不能得,得了反而累赘;应该失去的必须失,不失则会很麻烦。例如,有人工作赚了工资,拿到时不必欢喜地说:“我得到钱了。”因为那是工作换来的。用工..
近来屡遭梁上君子的光顾,生活不堪其扰。有没有什么好的防范方法呢?问:近来屡遭梁上君子的光顾,生活不堪其扰。有没有什么好的防范方法呢?答:普通贼看重的只是蝇头微利,只能暂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但另外一种狡猾的贼——烦恼大贼虎视眈眈的,却是我们解脱的大安乐,它偷走了我们的智慧之剑,..
脸上三个不老穴,秒杀各种化妆品!脸上有瑕疵总是要靠化妆品来遮盖,化妆品残留在皮肤上难以清理干净,总是会堵塞毛孔并且引发一系列的皮肤问题。脸上有一些穴位可以起到养颜的作用,经常按按,有助预防衰老。既天然,又简单。美容效果堪比一些大牌的化妆品!去鱼尾纹——按丝竹空穴 随着年龄的增长,眼..
修持天台宗的止观法门,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事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每天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安静下来,检讨一天的所作所为。一星期之中,能有半天独处的机会,让身心安静下来,对工作做一整体的计画。一个月,乃至一年,能拨出几天的时间,实践止观法门,使我们的生命层次更上轨道。在生活中,不怕面..
哲学是爱智之学,宗教哲学是以智慧思虑、认识无限或本体之学。智慧是如何认识无限的进路,或者说怎样实现终极关怀的合理性过程。就学术研究而言,宗教哲学显然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哲学的研究方法及领域可以概括为疑虑、诠释、比较和体悟四个方面。一、疑虑人类的智慧不会囿于有限的感知,对无限..
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是早期的佛教的修行方法,在北传汉译的念处经及南传巴利文第二十二经均有叙述。四念处的要义为如实观,即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但是在后期佛教,四念处被窄化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在解脱烦恼的力道和效果上,减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
达真堪布:这个故事对我启发很大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说有一位颇具盛名的法师,有很多弟子。有个女人陷害他,说自己怀了那个法师的孩子,但是那个法师一句话也没说。孩子生下来了,那个女人把孩子送到法师那里,法师还是没有说一句话,接受并抚养了孩子。孩子渐渐长大了,那个女人心里..
本来这个世界是没有对立的,它只是一个因果显现,它哪有什么对立呢? 它那样就是那样!我们把所有的分别心都停掉的时候,我们还给这个世界本来面目,你不要去加油添醋,这个世界它只是一个因缘假相,是我们自己多事,把这个世界弄得很复杂,安立名言,那问题就很复杂了。然后大家就开始各自的追求,就造..
四加行,大乘佛教法相宗指五位中加行位。即暖、顶、忍、世第一。亦名四善根。此四通言加行者。谓此行人百。欲求见道。革凡成圣。遂起暖等四心。修四谛观。以定资慧。加功用行。五加行即五种加行,是佛教的名词术语,即修行者通过完成巨大数量的五种实修,可以获得稳固的佛教见解和基础。通常在藏传佛教..
1.诵经前要将双手洗净,且不论吃素或吃荤食,诵经前都应先刷牙漱口。2.选择无人打扰之处,避免他人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打断自己诵经。3.学佛的人宜戒除洋葱、葱、大蒜、韭菜、香菜等气味辛臭的食物,且避免饮酒。若刚食用过以上食物或饮过酒,不宜诵经。须刷牙漱口,在通风处待一阵子,待气味散尽,才可持..
《护生画集》驼知水脉敦煌西渡流沙往外国,沙漠千余里无水。时有伏流处,人不能知。骆驼知水脉,过其处辄不行,以足踏地。人于其所踏处掘之,辄得水。(《博物志》)
无明在佛教上一般指不明事物真相的表现。“贪嗔痴”在佛教中被称做“三毒”,而其中“痴”又被称为“无明”,它是所有烦恼的根源,因为无明,所以不明白事物背后的真相,不明白十恶业的因果,不了解轮回,不明白万物因缘和合,缘起性空的道理,所以才会做很多违犯十善业的错事,杀生,偷盗,邪淫,妄语..
根据佛经当中所言,大致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暂时压服,第二个是彻底根除。《心经》中说:“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前面已经讲过,人生的一切痛苦来源于两个东西:贪欲和嗔恨。其中最主要的是贪欲,而嗔恨是由贪欲而生的。人什么时候会嗔恨?一个是..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