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
索达吉堪布:我们去翻阅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的传记,要找不依靠怨敌的嗔害而修成安忍的事例,这恐怕是没有的。
《雪山蓝狮子》中有一个公案:以前在藏地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行人,有段时间他发心修习忍辱来对治自己特别强烈的嗔恨烦恼。

敌怨损害虽然令我们初学者很难受,然而这是生起安忍功德的必须因素,就像要治愈自己的疴疾、增强体质,必须要服用一些苦味的良药一样。
——《入菩萨行广释》
问:如果不依靠外敌损害,是否也能修成安忍波罗蜜多?
索达吉堪布:我们去翻阅诸佛菩萨与高僧大德们的传记,要找不依靠怨敌的嗔害而修成安忍的事例,这恐怕是没有的。
《雪山蓝狮子》中有一个公案:以前在藏地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行人,有段时间他发心修习忍辱来对治自己特别强烈的嗔恨烦恼。

敌怨损害虽然令我们初学者很难受,然而这是生起安忍功德的必须因素,就像要治愈自己的疴疾、增强体质,必须要服用一些苦味的良药一样。
——《入菩萨行广释》
亦名:安居处、夏成安居有五因缘、五因缘夏成安居子题:五种法成安居、安居五法、别住、安居心三种、三种安居心、处无五过乃可安居行事钞·安居策修篇:“(一,别示所依)四分,不得在树上。若树下,起不碍头,枝叶足荫一坐,如是乃至小屋山窟中,坐趣容膝,足障水雨。若依牧牛人、压油人、船上人、斫..
亦名:及界与园成安居法随机羯磨·诸众安居篇:“及界与园成安居法。时有比丘往余处安居,一脚入园及界,便明相出;如是两脚入园及界,便明相出。如是两脚入园及界,便经明相。佛言并成安居。若准人解,后二种法,应在前后十六日,若在中安居,随日得结。”(随机羯磨卷下·一二·一二)羯磨疏·诸众安..
亦名:忏悔则安乐含注戒本·戒经序:“若彼比丘忆念有罪。欲求清净者,应忏悔,忏悔得安乐。”(含注戒本卷上·四·一)行宗记释云:“翻前障道,释成安乐。”(戒疏记卷三·三九·四)
亦名:忘成安居法、忘结便成安居法随机羯磨·诸众安居篇:“忘结便成法。时有比丘来至所住处安居,忘不结,佛言若为安居故来,便成安居。律中为客比丘本有要期,外来托处,有忘开结;必有住人,不在通限,若本有方便,理通客主也。”(随机羯磨卷下·一二·一○)羯磨疏·诸众安居篇:“忘成法中,文虽..
子题:尼不安居波逸提、僧不安居突吉罗、安居有四种、对首安居乃本制、心念安居开无人、忘成安居开非心、及界安居开奔赴随机羯磨·诸众安居篇:“佛言,有三种安居,前安居、中安居、后安居。前安居者,住前三月;后安居者,住后三月。十诵律,佛制五众并令安居。律云,尼不安居波逸提,僧等四众突吉罗..
第一,对人生宇宙的真理越来越明了,并且去遵循它。表现在对因果法则的日益深信,对戒律的日益尊重。因为没有因果与戒律就没有佛法。第二,恶念、妄想、欲望、抱怨减少,内心越来越宽容、安定与安详,越来越看清人生的方向与希望。第三,智慧越来越大。看待一切问题一目了然,直抵根本。表现在自身烦恼越来越少..
【概述】素食主义是一种饮食的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称为素食主义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世界各国或不同文化下的素食主义有所不同,有些素食主义者可食用蜂蜜、奶类和蛋类,有些则否。素食,表现出了回归自然、回归健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返朴归..
净土百问释大安著问: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年。因当地风俗,老人去世后一天左右即行火化,这是否会障碍往生? 答:这不要担心。常规的作法是继续念佛八小时或二十四小时以后,可以沐浴更衣,停放两天或者三天助念,再行火化即可。净业行人临终蒙佛接引,神识离体,当即随佛往生..
问:师父曾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为何极乐世界亦是重男轻女? 宣化:为何生于西方净土名为极乐世界?因是永乐无苦,不像世间之乐极生悲,故曰极乐。昨天我说极乐世界没有女人,今天亦可说没有男人。你们一定想,法师乱说话,其实你们怎样问,我便怎样答,随机应答,但大家都要明白“大道不分男与女”..
楞严经白话解 第二十卷 第五十八章 法施福德无量内容提要:坚固妄想是色阴的根源,虚明妄想是受阴的根源,融通妄想是想阴的根源,幽隐妄想是行阴的根源,颠倒细微精想就是识阴的根源。色与空是色阴的边际,触及离是受阴的边际,记与忘是想阴的边际,生与灭是行阴的边际,前四阴是否湛然是识阴的边际。..
佛像,即佛陀造像,为住持三宝之一,象征佛宝。关于佛像起源,《增一阿含经》记载:释尊在世时,曾往忉利天为母说法,三月未还,信徒优填王与波斯匿王思佛心切,各以牛头栴檀与紫磨金塑佛形象,用以供奉,见之如对佛前。佛陀入灭后,佛像更成为神圣的象征,为信徒瞻仰、礼拜、供养。佛教造像之首要目..
问:请教师父,如果有人家庭不幸福,离婚断了这个恶缘,是否比忍气吞声高明呢?对于没学佛的人来说?宽见法师答:若无智慧,以嗔恨心、报怨心行之,两者皆不高明;若有智慧,深信因果,以平等心、包容心、无所求心,离婚或不离,则皆应理,俱属高明。..
在《法句譬喻经》中,有这样一则公案:有一个人什么都不如意,便以拜火来求福报和庇佑。每天晚上,他都用很多木柴堆在一起,并在熊熊大火面前礼拜,直至火灭方止。这样精进不断地拜了叁年,也没有一点好转。于是他转拜太阳和月亮,白天从日起拜到日落,晚上从月升拜到月降,在叁年中,一直这样不休不眠..
源自《做才是得到》第四章“懂因果的人有福”7《诸法集要经》说:“见别人造了非法的罪业,对此产生恶劣的随喜心,由于愚昧无知的缘故,自己所受的果报远远超过他。别人在做恶事时,千万不能去随喜。以前美国发生“9.11”事件时,我听说中国个别年轻人欢呼雀跃,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这样的话,随喜赞..
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殷商以降的鬼神崇拜和神仙方术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时(公元126一144年)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索达吉堪布答: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现在这个时代,人人每天上班、努..
你是否冷落了你的灵魂?祈祷是几乎所有宗教修炼的重要内容。佛教中重要的百字明咒,内容其实是一段很长的祈祷文。离开了祈祷,便不可能有宗教。祈祷的本质是向往。向往一种比人类更伟大的存在。在这种向往中,我们在渐渐远离了贪婪、仇恨和愚痴。在密乘中,大多向其开派大师和上师祈请为主,格鲁派的“米遮玛..
生气对健康有八大损害研究发现,生气对健康有八大损害。1.长色斑。生气时,血液大量涌向头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气会减少,毒素增多。而毒素会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围程度不等的炎症,从而出现色斑问题。 2.脑细胞衰老加速。大量血液涌向大脑,会使脑血管的压力增加。这时血液中含有的毒素最多,氧气最少..
问: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大安法师答:对,这个《阿弥陀经》最后讲到十方诸佛都在称扬赞叹,不仅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也称扬赞叹释迦牟尼佛,他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在佛菩萨的眼里来观照这个世间,是非常苦难的..
法增比丘答∶依四法印(或三法印),来分辨佛法;(1)诸行无常(名色法是行法; 身语意,三行),(2)诸受是苦(苦、乐、不苦不乐,三受),(3)诸法无我(五蕴、十二入、十八界),(4)涅槃寂静(世间成住坏空,生住异灭; 人有生老病死; 涅槃则不生不灭)也就是无常、苦、无我、空来分辨佛法。依四依法,来分辨佛法;(1)依法不..
问:带业往生和所带的业包括些什么业?是否包括五逆十恶?大安法师答:我们的业啊,就是由于我们具生的烦恼啊、贪瞋痴慢疑,种种烦恼,作用我们能够见闻觉知的六根,主要是身口意三业,造作无量无边的行为。这个业分三类:有善业、有恶业、有无记业,就是不善不恶的业,这些业都可以带。善业按他自身的因..
问:至诚心是何标准?我怎么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至诚心?大安法师答:至诚心这个标准,确实还是很高的。我们讲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十声佛号都能念,但是“至心信乐,欲生”这六个字不容易做到。“至心”,是指真诚到极点的心,这个“至”是修饰“心”、修饰“信”、修饰..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一样,古德云:四大元无主,五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身体由四大(地、水、火、风)和五蕴(色、受、想、行、识)组..
性是否妨碍禅定?答:按照佛法,如果你要进入四禅八定,肯定是妨碍的。因为进入四禅八定的前提就是要严守比丘戒。比丘戒,具足戒的第一条就是不淫,甚至在梦里也不淫。在密教就是不漏精(明点),甚至念头都不动。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不能进入初禅。为什么要出家?应该说主要就是因为这一点(不淫戒)。因..
问:若比丘或比丘尼犯了僧残罪之后,对一位比丘或比丘尼透露该罪,但还未实行摩那埵及出罪。若修行是否能够证得禅那与道果?帕奥禅师答:不能。但若他(她)已经开始实行别住或摩那埵,他就能够证得禅那与道果。
问:已经犯了波罗夷罪的比丘是否可以受戒为沙弥?帕奥禅师答:若他在犯了波罗夷罪之后即刻透露该罪,他就可以受戒为沙弥。但若他覆藏该罪一段时间,并且参与诵戒等,他就不能受戒为沙弥。
问:如果一个初学禅者从小就悲观,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法成功,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如何开导他?帕奥禅师帕奥禅师答:这种人是不容易开导的。你可以试试向他说法,以便激起他对佛法僧的信心。只是一般上他是不会很有信心地听闻佛法。若他能够继续修禅就会很好,因为如果他在禅修方面有进步的话,他就会..
佛性一恢复就知道众生是平等的,富人不能欺负穷人,开轿车的不能看不起骑自行车的。不要因为今天福报大,就可以欺负弱小的。我们今天做人了,是福报大,那个被我们宰杀的鸡是福报小,福报大的人欺负福报小的畜生,是不可以的。众生平等,任何事情是有因果报应的,不是不报,时间还没到。如果你不怕,如..
问:如果临死时,心正好落在「有分心」,并未生起任何善恶念,此时,是否可能因为有分心而投生于那一道?又,可能影响投生该道的其他因素有那些?帕奥禅师答:每个众生每一生当中最后的一个心是死亡心,死亡心就是一种有分心。而造成下一世投生的业是临死速行心的业,临死速行心发生在一生当中最后一个心路过程里..
问:圣者是否能够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帕奥禅师答:圣者必须拥有他心通才能观到其他圣者证悟了什么道果,但是他只能够观到与他自己所证悟的道果同等或较低的道果,不能观到较高层次的道果。
微信
微博
QQ空间
百度
贴吧
邮箱
复制链接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或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
请使用微信扫码
扫码后自动注册/登录
评论
发表评论